《秦始皇》⑩ |他用一生维系天下,繁荣不过14年
10天听完一部人物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
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每部人物传记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
领读 | 辛峰
十点人物志出品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秦始皇》。
在昨天的阅读中,我们读到了博浪沙刺杀事件的过程和秦始皇死后的遗诏之谜,还有秦二世登基后宦官赵高指鹿为马、把持朝政的事情。那么,在此之后又会读到什么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逃犯起义
秦始皇如此残暴的政权,决定了它根本无法长久。当时全国总归两千万人。其中有一百多万人都是囚犯,毫无疑问这样是违背常理的。只是稍微弄错了度量衡,就有牢狱之灾。
而且朝廷在全国范围内下达了征调令,囚犯在被按照规定的人数划分好之后,就要被带去修建长城和阿房宫。这些囚犯到达指定地点的日期也是有严格规定的,若不能如期到达,就要遭到严惩。
也许是因为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天气异常,大雨一直下个不停。道路被淹,桥梁被冲毁,被征调的囚犯无论如何也无法准时到达了。
就算顶风冒雨拼命赶路,迟到了也照样要被砍头。囚犯们一想横竖是死,干脆造反好了。于是大家就地解散,一时之间,全国到处都是反抗暴秦的人。
后来夺得天下的刘邦也是如此。当时刘邦已经年过四十,所以未被征调。不过他是负责押送囚犯前往目的地的人,却不料变成了他们的首领。各地逃犯云集,天下大乱,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而胡亥却把自己关在咸阳宫中,拒绝听任何坏消息,谁敢告诉他坏消息就是自讨苦吃。时间一长,胡亥身边的人都报喜不报忧了。
眼看陈胜和吴广就要带着义军打进来了,还是没有人提醒胡亥。毕竟说了也是要掉脑袋,这谁还敢说呢?
当义军攻进咸阳时,秦军才开始慌忙反击。但秦朝已经尽失人心,从全国各地调来的精兵很快也做鸟兽散。
攻城的一方是来自全国的义军,守城的一方是因为个头高大就被秦始皇从各地征调过来的人。当义军攻城时,守城的士兵只要看到认识的人就会立刻倒戈。将军章邯率领秦军与义军对抗,结果还是投降了。
赵高见形势不利,便将所有责任都推到秦二世身上,逼他自尽。秦二世苦苦哀求赵高:“我不要这个皇位了。我愿意当一郡之王,王不行的话就当诸侯也好,千户侯也行啊!”可惜他仍然没能逃过一劫。
秦二世在城池将破的时候,问身边的宦官为什么不早点告诉自己,宦官答道:“正是因为没有告诉你,我才能活到现在。”
秦始皇的子嗣几乎被屠戮殆尽。胡亥头脑简单,赵高担心会有别的竞争对手和他争天下,便将秦始皇的几十个皇子和公主都杀掉了。然后赵高又立胡亥兄长的儿子——子婴为皇帝。
子婴是秦始皇的孙子。赵高自以为能随意操纵子婴,结果反被子婴所杀。但一切为时已晚,以项羽为首的义军就在眼前了。
刘邦率先进入咸阳,子婴主动投降。战乱因此平息。刘邦进入咸阳后,与咸阳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它的秦法全部废除。
秦朝灭亡
和刘邦不同的是,义军首领项羽一进咸阳城就四处纵火,破坏秦始皇的陵墓,将墓中能拿到财物全部洗劫一空。咸阳的大火烧了好几个月,秦朝的霸业从此毁于一旦。
项羽虽然与刘邦约定谁先进城谁就做皇帝,但得知刘邦进了咸阳之后,项羽立即翻脸不认人,反而迁怒于刘邦。这便引出了后来的“楚汉争霸”。
项羽出身名门,是楚国的将军之后,其手下还有一些旧部。但在当时,精兵都被抽调去了中央,项羽所集结到的也不算什么雄师,但多少也算有一些实力。
至于刘邦,不过是沛县的一个芝麻官。与其说是官员,其实更像一个地痞流氓。
项羽和刘邦,加上陈胜和吴广,就是这样一些普通人,之所以能引来那么多的人为他们卖命,归根结底还是秦朝的暴政太残酷了,百姓们对秦始皇已经恨之入骨。
新一任秦王子婴选择主动向刘邦投降。子婴按照投降的仪式,在脖子上系上白绫,坐上白马拉的白车,带上了一副棺材。在脖子上系白绫就代表甘愿被绞杀,也就是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的意思。
刘邦给子婴留了一条活路,随后入城的项羽却毫不留情地将子婴杀死,宣称自己是下一任皇帝。
由于项羽不吸取秦始皇的教训,最后让刘邦在战争中占了先机,项羽崇尚精英,将精兵都集结在自己的手下,一旦有人和自己对着干就带兵去讨伐,长此以往军队自然疲惫不堪。
秦始皇把精兵都聚集在咸阳才导致失败,项羽不仅和他犯了同样的错误,连心态都是一样的。
刘邦能获胜,大概是得益于他手下的都是些聪明人。是张良等人提醒他,不要做惹民怒的事。刘邦本好女色,咸阳城美女如云,他在进城后曾想将她们占为己有,多亏手下阻拦才忍住了。
治国之道的反面教材
秦始皇之后的皇帝在建立政权、确定制度时都以秦朝为反面教材。
秦朝之后的汉朝虽然同样推行中央集权制,但把宗室贵族都分配到了地方。秦朝覆灭时,宗室的人都在咸阳,而三十六郡的郡守和郡丞都是由朝廷任命的官吏。
秦始皇最初建立这种制度时,认为这样便于统治地方,结果反而导致官员与百姓缺乏联系,在暴乱时都死在了百姓手下。
秦始皇去世时的沛县也是如此。百姓先是杀掉了朝廷派来的县长,然后趁没被反杀之前逃之夭夭。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果秦国的地方长官是皇亲国戚,他们就会为了保全自己而拼命守卫地方。可惜没有。
汉朝就考虑到了这一点,虽然是同样采用郡县制,但汉朝吸取了秦朝失败的教训,在各地都安排了宗室贵族。汉朝较秦朝长久许多,前汉后汉加起来,延续了足足四百年。
秦始皇的一大影响是,自秦以后,各个朝代都在地方安排信赖的人管理,再也没有采用过如此彻底的中央集权制。秦始皇的治国之道被视为反面教材,并且这本教材在秦朝覆灭后的两千多年中代代相承。
直到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覆灭。自秦始皇称帝开始,封建王权延续了两千多年,其中每位帝王都不断地用秦始皇以及秦朝的覆灭提醒着自己不要重蹈覆辙。
因此秦始皇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远。每当天下大势将定时,人们总会想起他,这中国历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秦国的“秦”字,是“China”这个单词的来源。知道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的一些基本情况。
战国时代偏远落后的秦国,为什么能在秦始皇执政时跃居超级大国,实现天下统一?我们可以通过审视秦始皇自身来找到答案。
秦始皇死后,秦朝危在旦夕,他的子孙也来不及为他开脱或粉饰什么。反倒是后世的某些人,常在论及秦始皇的时候添油加醋。对于这种论调,要格外谨慎。
话虽如此,如若只看史书上的记载,我们真的很难同情秦始皇。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了秦朝的逃犯起义和秦朝在义军的攻打下灭亡的过程,还有秦朝的败政对以后的王朝统治的借鉴意义。
到这里,《秦始皇》这本书就读完了,这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但也是一本能让我们洞悉很多事实本质的书。明天我们将开启一本新书,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每本传记我们都会从留言中选出3-5个人赠出精美书籍哦!听书拿好礼,大家踊跃留言点赞吧。
今日互动
读完了今天的内容,你认为在秦始皇这个人物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些什么样的帝王特质呢?欢迎在文后留言与我们分享你的观点。
图片来源《大秦帝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十点听书会员 重磅上线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立即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亮【在看】
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