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00后女孩成为职业守墓人:我天生适合吃这碗饭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后浪研究所 Author 朱小明 崔永旺


撰文|朱小明

来源 | 后浪研究所

ID | youth36kr

人生除死无大事。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殡葬、养老等行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今年10月,「00后女生当守墓人」话题登上多个热搜榜,殡葬行业再一次走进大众的视线中。

事件的主人公——小谭是个地道的重庆女娃儿,22岁,总爱调侃自己是「守墓人」。准确来说,是一位陵园工作者。大学就读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她,专业是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从去年8月开始,一直在重庆万福山生态陵园里工作,现在是一名正式员工。

比起谈论死亡时普遍的沉重感,小谭传递出来的却是一份「松弛感」。在她的个人抖音账号上,发布的陵园视频是这样的:角落里不知名的红花,偷吃绿化的牛羊,边跑边贴贴的小土狗,山边微醺的落日夕阳,还有嬉笑打闹的朋友,扛锄头上山修墓的领导,豪迈K歌的老板,都是她镜头里的主角。

小谭发布的第一条关于守墓人的视频


10月6日那条「00后守墓人朴实无华的生活」的4分钟视频,小谭一开始只是想记录自己和朋友一起实习的经历,没想到意外爆火。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各种好奇。相关搜索更是直接跳转至:守墓人工资多少钱一个月。

在陵园里工作和生活,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小谭和我们聊了3个小时。在经历一些或沉重、或温情的小事后,22岁的她,对「死亡」这件事也有了新的认知。

以下是「00后守墓人」小谭的自述。



结婚并不是人生的必选项,死亡才是


19岁那年,我要学殡葬这个消息如同平地惊雷,七大姑八大姨极力反对,都来劝说我。「女娃儿学勒个二天啷个耍朋友。」「我没听哪个说,弄死人子的还要学还要读书。」(重庆方言,大意是:女孩学殡葬找不到对象,别人要忌讳的。谁会干和死人沾边的活儿,这还用专门去学吗?)

但在我看来,结婚并不是人生的必选项,死亡才是。好在父母很开明,对于我的选择,一向都是尊重和支持的。

胆子大,又是唯物主义者,我好像天生就适合吃「殡葬」这碗饭。高中时我很喜欢看悬疑影视剧、小说,日剧《入殓师》让我第一次关注到「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身为一个社恐宅女,我不是很想和人打交道,这简直就是我的理想职业。

日剧《入殓师》

殡葬专业是3年学制,目前全国只有5所高职院校开设,分别在长沙、北京、重庆、武汉和安徽。在我们学校,殡葬是王牌专业,毕业生更是抢手的「香饽饽」。

从我这届开始,学校增设了4个殡葬班,有100多个学生,我同学有的还没毕业,就已经被各地殡葬单位预定了offer。「好就业、工资高」,这是很多人对殡葬专业的第一印象,争先恐后想要入行。

2019年高考结束后,我如愿考进了重庆城管职院。虽然是所专科学校,但殡葬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比本科线要高出几十分,每个地区好像也有名额和分数的双重限制,只有30%左右的学生能通过高考被录取,很多人想学却没有考上。

但理想和现实之间,永远都隔着一条鸿沟。我原本打算毕业后去殡仪馆做一名入殓师,但却没考虑到实操的难度,「不完整的遗体、浓烈的尸臭味」,这些对入殓师的专业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要真实地接触遗体,一定会被更多人忌讳,我最终还是退却了。



领导上班我摸鱼,老板打工我收钱


提到陵园守墓人,大家都会怎么想?有人调侃我是21世纪「小龙女」,也有人觉得住在墓地里太阴森了,叫我「古墓派」。

视频下方网友的评论
陵园在重庆石柱县郊区的山上,占地200多亩,离县城大概四五十分钟的车程。这里青山环抱、绿水依依,环境和风水俱佳,是城市里的钢筋水泥比不了的。我早把这当成了另一个「家」,每天吃、住、工作都在这里,我只觉得悠闲自在。

2021年8月,我在浏览中国殡葬人才网时,无意间发现家附近的这家陵园在招实习生,月薪3500,缴纳五险,包吃住,月休4天。在山里与世隔绝,提前养老,简直就是我梦寐以求的生活,于是就投递了简历。

重庆万福山生态陵园
「每天累死累活,工资七千不到。」电视剧《三悦有了新工作》里,女主谈论薪资这段太真实了。真正工作后,我才发现网上说的起薪2万、夜班5千都是谣传,就和当地公务员的薪资差不多,也不全是有编制的「铁饭碗」,我工作的这家陵园就不是事业单位。

没有问八字、看阳气这些奇怪的要求,就算你是非殡葬专业的人,只要不害怕就可以来。办公室领导是个90后,他比较在意面试者的形象和谈吐,因为女生在陵园一般要充当「门面」,这样能带给家属更好的服务。我也听说有的女生因为身高不足1米6,失去了很多工作机会。

后来我最好的朋友来这里实习,我们两个女生就坐在办公室里,负责接待客户、办理买墓手续、安排下葬、代客祭扫等工作。每天朝九晚五,没有KPI,不加班,偶尔会有凌晨五六点下葬这种特别的安排,几个月才能遇到一次。(我们从去年8月实习到今年6月,毕业旅游后,朋友就回家工作了)

职场内卷、勾心斗角?在这里统统不存在,更多情况是「领导上班我摸鱼,老板打工我收钱。」我们上午接待完客户,下午就可以自行休息了,这样算下来,一天只需要工作3、4个小时,园区里每天都回荡着我们的笑声。没工作时我们也会上山摘野果,去河边踩石墩子,骑上心爱的小摩托到附近的镇上闲逛,一点也不会觉得山里的生活枯燥。

没事在陵园里玩三轮车
但也不是所有殡葬单位都是这种「慢悠悠」的工作节奏,我同学工作的那家殡仪馆,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晚上10也是常有的事,就这还有很多本科生、甚至是硕士,拼命争抢唯一的编制名额。

要说我们的快乐源泉是什么,那必须给到陵园老板C位。他是做公墓发家的,四五十岁,和我爸爸的年纪差不多,把我们当女儿一样看待。他很佩服年轻人干殡葬的勇气,担心在山上无聊,隔三岔五就带我们下山吃好吃的。相处下来发现,他粗犷的外表下藏着一个有趣的灵魂,非常接地气,跟年轻人也耍得开,后来我们都处成了兄弟,经常一起喝酒、唱歌。

很多人都不知道,殡葬这行其实挺「卷」的,不比想象中轻松。今年10月末,我被「临危受命」,代表陵园参加第三届巴渝工匠杯民政职业技能竞赛,这是一个全国性比赛,由各地民政部门举办,主要考察追悼会主持、接待,以及遗体防腐、整容等殡仪服务。

一般从早上8点开始,参赛者按照抽签顺序上场,给到题目后临场发挥,进行四个项目的实操表演,等到晚上7、8点才能结束。全程收走手机,上厕所也要有人看管,严格程度比起高考更甚。

代表石柱县区参加赛前培训
这次竞赛主要面向殡仪服务人员,我一直呆在陵园,有些内容只在书本上学过。重庆的殡葬圈子不大,比赛裁判都是学校老师,如果我甩手什么都不准备,那可真是丢脸丢到家了。后来因为疫情延期举办,我就把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备赛,有不懂的地方,就问在殡仪馆工作的学长学姐。虽然我是个刚入行的小透明,但也想为陵园争光呀(笑)。

今年元旦跨年的时候,我和朋友一起在山下放了孔明灯,许愿今后能够健康顺遂,做一个小富婆。现在看来我是幸运的,工作轻松没烦恼,闲时撸猫遛狗,好朋友就在身边,WiFi全屋覆盖,在自洽中寻找快乐,这种简单的生活让我很满足。



衰老和死亡,像玫瑰花一样随处可见


当初选择殡葬专业,主要是因为好奇,也有一点对未知的恐惧,并没有很深刻的了解,我单纯地认为这就是一份普通工作。大二的时候,我的奶奶去世了,在料理后事时,我突然醒悟了,「衰老和死亡,就像玫瑰花一样随处可见」,对于亲人的离世,也就没那么害怕和伤感了。

陵园在土家族自治县,这里的常住人口只有40万人左右。秉承着「入土为安」的传统宗旨,亲人离世之后,大多是遗体墓,土葬。这里的人觉得没必要去火葬场,公墓也不稳定,纯粹是花钱找骗,他们宁愿在老家找一块地,自己安置棺材。

陵园里的骨灰墓
这边墓位的报价一般在几千到几万块不等,骨灰墓要便宜些。能来我们陵园买墓地的人,大多是有文化、有能力的人,他们非常在意墓地的风水,得是负阴抱阳、藏风聚气的好位置,这样才能够庇护逝者,福佑后人。

有人一看到「殡葬」两个字就被愤怒支配了,认为殡葬行业是「暴利」的。但不妨想想,一场婚礼花几十万,一场葬礼又能花多少钱呢。墓地的修葺,陵园的打理,这些都需要时间和成本,大城市寸土寸金,报价更高还不一定能买到。

风水好的墓地,价格自然也不便宜,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中国人爱面子是真的,讲价也不含糊,避开亲朋好友,把老板拽到角落里,低声询问墓地能不能便宜点,这种情况也是有的,我一般都会建议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适价位的墓地。

接到下葬通知后,我们会安排专车到逝者家里或是殡仪馆里接待,家属办理好手续后,就由「八大金刚」(人死后抬棺到墓地的八个人,乡下称八大金刚)抬着棺材,到山上去安葬,这是土家族的习俗,陵园免费提供的服务。大部分家属到下葬环节都很平静了,不哭不闹,只想着让亲人尽快安息,沟通也比较顺利,不会刻意为难。

但如果是在殡仪馆环节,此时他们往往不能接受亲人的离世,号啕大哭,跪地晕厥。在最后一次瞻仰亲人遗容的时候,如果没有化好妆,看着根本不像自己的亲人,他们情绪就会崩溃,有时还会发泄在殡仪服务人员身上,这些也都是能理解的。

「不需要和人打交道」,是我对殡葬行业最大的误解。除了让逝者安息,给生者慰藉也是我们需要提供的服务,这是一个为两方负责的职业。


我虽然不信什么鬼神之说,但遇到那些认为人有灵魂的家属时,我也会「伪装」成一个唯心主义者,安慰他们亲人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以另一种方式陪在他们身边。但说实话,没有经历过「死亡」的人真的很难感同身受,任何安慰的话,对他们来说都是苍白无力的。

日剧《入殓师》


一块块冰冷的墓碑,对于家属来说,却是他们的心理寄托。在家属去祭拜逝去亲人的时候,我作为工作人员也会在现场维护秩序。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对老夫妻,来给自己挑选墓地,当时他们的女儿也在身边,看着和我父母差不多大的年纪。当他们再次来到陵园时,我像往常一样去打招呼,顺便问了下女儿的近况,他们沉默了一瞬,微微低下了头。

以死亡之事,见众生之相。他们的女儿因为抑郁症跳河自杀了,这次来给女儿买墓地。老年丧女,家里生活又拮据,连一块墓地的钱也很难拿出来,最后,我们公司的同事凑钱补贴了一部分,让他们的女儿能够安葬。

殡葬专业里有一个名词叫做「临终关怀」,是指在老人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灵、精神上的照料,让他们安详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我们陵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邀请老客户到山上来玩。这些爷爷婆婆们年纪大了,不会用智能手机,买墓地都是去银行里取现金支付的。我们一般会花一个下午的时间,陪他们吃饭、玩游戏、聊天,让他们开心,乐一乐。

来到陵园的自然是对墓地有需求的客户,他们会主动询问一些细节,对待我们也很和善。但城市里的销售人员就没那么幸运了,摆地摊、发广告都不难,难的是如何「礼貌地」向那些年纪大的老人宣传墓地,他们会觉得是在诅咒他们,非常不吉利,被骂得狗血淋头都算轻的。

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的逝者家属不能到现场祭拜亲人,就需要我们工作人员代客祭扫,拍视频给他们看。扫墓服务是免费的,如果家属需要烧祭品,也就几十块,都是成本价。

这里的人都比较传统,纸钱、纸车、纸房子是最常见的祭品。但陵园里有很多绿化,出于安全和环保的考虑,我们更推荐用鲜花来祭拜。但是,从老一辈传下来的习俗很难改变,他们更愿意相信,只有火烧的物品,逝者在另一个世界才会收到,对于用鲜花比较抗拒。

人对死亡都是会恐惧的,都有手足无措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专业的人去给与帮助。有些年纪大的爷爷婆婆,独自一人来陵园买墓,我会陪他们聊聊天,沟通之后才知道,他们的子女都不在了,只能自己提前安排好后事。他们觉得死后免不了要麻烦我们(帮忙祭扫),对我们更是很亲昵。

在这个瞬间,我突然感觉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守护了这么多人心心念念的家人,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我是一个感性的人,看到无数人离开这个世界,我也会伤心难过,但也很快就会释怀。「死亡并不是生命的重点,遗忘才是。」别管什么来日方长,就从现在开始,我们都要珍惜当下的美好。



都是上班挣钱,我和别人没什么两样


11月17日,一个普通的周四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在陵园里直播,突然直播间开始刷屏,都在说我火了。我刚打开手机,一条消息就弹了出来,「00后女孩晒守墓工作惹网友羡慕」,在登上短视频热榜之后,我在微博上也出圈了,还和偶像朱一龙(的话题词条)同框了。

一些殡葬同行跑来打听我的工作,当初极力反对的亲戚都在夸我。在这个时候,我才觉得「火了」这件事有了真实感。但我不觉得我做出了什么大成绩,只是运气好罢了。

当时发视频只是想以我的视角,去记录和朋友在陵园里的点滴美好。一夜之间几百万播放量,巨大、快速的曝光让我们有点害怕。后来,我就暂时把那段视频私密了,想等热度降下去后再公开。

视频发布后的那几天里,很多媒体都想来采访我,但是消息太多都淹没了。有些无良自媒体未经我的同意,把视频里的素材胡乱截取出去,甚至编出了月入4万8的故事来。本来大家对殡葬行业的误解就很深,再继续这样传下去误解就更深了,对此我非常生气,直接在简介里说明了转载要写清楚来源。

有一位编剧看到守墓人视频后,主动联系上我,想要根据我的经历创作剧本。他还找我的同事、在殡仪馆工作的朋友要一些精彩的故事。但遗憾的是,我来公墓一年多了,真没遇到过什么灵异事件,没有他想要的那种猎奇、看点满满的故事,剧本这件事也就没有下文了。

网传殡仪馆员工守则,实际是剧本杀《殡仪馆》入口说明
网上很多人都很羡慕我的守墓生活,不要工资也想来体验一下,还有人直接找到了我的领导,给他打电话问还招人吗,但目前确实不缺人。

神奇的是,私信我的说要转行到陵园里上班的人中,很多都是老师、医生。本以为他们的工作体面又稳定,但实际确是不被理解、成就感低,他们压力比我大多了。这些年轻人早已厌倦了领导刁难、同事之间勾心斗角的工作,他们不想社交,只感觉心累。

所有人都在劝我,要好好利用现在的流量,吃一波红利。媒体、网友们好奇我的生活,让我多发日常视频;我的同事也劝我趁着热度搞直播,为陵园引流,老板还给我涨薪1000。但我本身真的社恐,对着手机镜头也很拘谨,不敢露出全脸来,只敢带特效出境。

在陵园里直播
现在我每天看心情直播2、3个小时,没有固定主题,大家问问题,我就回答。我也不太懂这些自媒体、直播间的玩法。工资、为什么干殡葬、守墓人都做什么,这3个问题永远大家最关心的,我每天像个机器人一样重复着说过无数遍的回答。

现在的我,感到从未有过的焦虑和迷茫。

也有MCN公司向我抛出了橄榄枝,他们承诺签约培训后,能让守墓人这个账号火起来,我都一口回绝了。就算将来我没有热度了,我就做现在这份工作、过我自己之前的生活就好了呀。

「年纪轻轻丢人现眼」「你对得起父母的付出吗?」看到这些评论,我都是默默删除拉黑。我相信每一个选择殡葬专业的人,初心都是想做出一些事情来的。只是挣一份普通的薪水,却要承受更多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毕业后,我的同学大多选择创业,转行做销售。

服务行业都有工作制服,我们陵园是简单的西装款式。山上没有商店,我和朋友经常去附近的镇上买东西,网购的快递点也在那里,我们还开玩笑说两个人养活了一个快递点。偶尔我也会直接穿着下山吃饭,饭馆老板问起,我就直接说在陵园上班,没什么好遮掩的,还有点小骄傲。现实生活中的人们都很友善,我还没有受到过歧视和偏见。

镇上老人和孩子比较多,他们也都知道附近有当地政府主办的公墓,修墓,栽树,以及前面提到的八大金刚抬棺,这些墓地上的工程都需要人力,我们就会在镇上请工人,给他们提供了不少的就业机会,也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这算是互惠共赢。

《人生大事》、《三悦有了新工作》,这是今年两部以殡葬行业为背景的影视剧,我觉得非常真实。现在慢慢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殡葬行业了,只希望大家多一份理解,少一些偏见吧。

都是上班挣钱,我和别人的工作没什么两样。如果有更好的机会,我肯定也是想要往上走的嘛。不过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现在能不能先把殡葬行业的工资提高一点?希望老板能看到这篇文章,给我涨涨工资(笑)。

(文中小谭为化名,封面图片来源于《三悦有了新工作》,部分由受访者供图。)


点“在看”,尊重每种职业


今日推荐,点击下文即可阅读


点【在看】

尊重每种职业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