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汉婚的夜以继日
图/孙诺 文/吴元亮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民歌《上邪》指天盟地之时,
海南岛该是黎苗原著民的荒莽之地,
直至汉族先民迁徙入岛,
文化流转自有婚俗仪礼的熏演。
在海南乐东汉族地区,
给过槟榔拜过公(祖先),
才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热闹里虽有汉婚文化的些许繁文缛节,
却无从考究槟榔何以贯穿此地婚俗的始末,
也无法考证诸多外人视若奇葩的环节从何而来。
终归所谓文化从不止于文本记述,
生活伦理的沉浸和约定俗成的印记更有传承韵味,
也更能诉说此地为何地。
传承总是肩负弃儿的多舛命运,
一路走来一路驳离丢失和变异,
因此在有限的个人记忆里,
它会比当下所见更显圆满。
孩时的记忆里接亲那天是最难忘的。
新郎领着一干兄弟浩荡长队于夜色中过村入乡,
路途近的步行前往远的则组牛车队或租用拖拉机。
出门时鞭炮轰响惊起一村犬吠,
大家备有小炮串每过路口响一串,
越近新娘家则炮响越发频密。
进新娘家门前先响一大鞭炮,
出新娘门再响一鞭,得返。
接亲回来那一天是最大的流水宴席,
到了当晚是新郎新娘兄弟姐妹们的大联欢,
桌子板凳排成圈喜糖水果糕点尽数摆,
民歌对贺或卡拉OK来一曲善舞的上来扭一扭,
围观起哄者众,
那份热闹完全不屑各地闹洞房的习俗。
翌日,新娘要早起洒扫门庭,
时近响午,
至交的兄弟再陪新郎新娘及其姐妹们回娘家
以上是婚礼的热闹梗概而已,
事实上按例得连闹四天,
各有章程,男方女方又有不同。
男方分担蒌、搭棚、接亲、回门,
女方对应为坐蒌、洗头、送亲、款待姑爷。
新郎带着新娘于回门当天返家算是婚事方了。
第二天新娘需在夫家姑嫂的引领下去亲戚家认门,
那时候随嫁妆一起送到夫家的还会有衣物或鞋子,
这些都是认亲礼,
除公婆叔伯姑嫂族内亲戚皆有份。
而那四天日期的确定,以接亲/送亲日为准,
那天的选定马虎不得,
要用新郎新娘的生辰八字去卜算,
这叫搭(记)命/合命。
担蒌的蒌指蒌叶,
是当地人嚼吃槟榔要辅食的叶子,
蒌叶和槟榔不分开,
所以也把担蒌/坐蒌叫做担槟榔/坐槟榔。
蒌叶以把计槟榔以斤计,
新郎家送过去时以藤篮装载为宜,
送的时辰多在上午,
同时送去的有礼金和半幅猪肉以及喜糖糕点。
礼队出门时需子嗣有传的长辈夫妇装作迎门相遇,
他们会就势简语祝贺祈福然后礼队方可出行。
若新娘家离得近则大家徒步扛担前往,
若离得远则需出了大门后方可乘车。
所以这一天新郎家一早就已经忙活,
而新娘家则以下午至晚上最为热闹,
因为新郎家的礼队来过后各种食吃已经齐备,
大家聚在一起各种侃谈,
免不了品评这个新郎家送过来的东西如何如何。
到新郎家搭棚那天婚事进入核心日程,
搭棚前晚已经是亲朋云至。
搭棚指专门用大帆布张罗遮阳,
方便接待客人并操持宴席。
大棚遮蔽祖宗荫佑,远近亲友都回来,
这一天嫁妆进门,摆进新房妥当。
那边厢,新娘洗头,是女方大宴宾朋的日子,
所谓洗头指梳妆履新,
按旧俗老妇人会用绒线为新娘“敢”额,
这是门几已消失的手艺,
在新娘脸上额头上扑粉,
然后巧手以绒线织成活网状,
用于剃脸刮额使她容颜焕新,
那时候真没有新娘妆什么事。
搭棚那天新郎家算是小宴席,
来的非亲即故更多的客人第二天才来。
当天晚上锣鼓锁呐响起来至午夜方消,
而亲友兄弟聚众棋牌彻夜闹喜,
不计时辰至疲方休,但凌晨是要起来去接亲的。
这的确是个不眠之夜,
本地婚俗的夜以继日在这个晚上被极致诠释。
兄弟朋友多的新郎会彻夜嬉玩人声不息,
直至锣鼓锁呐又响起那就是要出门接亲的时辰了。
出门接亲要先点上香烛祭告祖先,
虽然村村习俗同中有异,
但很多村子接亲都会有两个执灯童子,
他们各提一盏船灯与新郎位居队伍前列。
到得新娘家这两盏灯要放在祖宗牌位台案两侧,
等新郎新娘在香烛前祭礼完毕要出门方可取回,
祭礼时女方家人会在灯座下各放置一个红包,
执灯童子取灯时红包归其所有,
红包回来再拆开,
拆红包如刮彩票有大有小。
当然了,接亲要有两位嫂辈端槟榔盘陪同,
接亲时新娘直系亲属受茶受槟榔蒌结,
同时给二位新人红包。
其它在场的亲友受槟槟榔蒌结,
男性亲友还会有伴郎分赠喜烟。
所授槟榔已切瓣一颗槟榔切五瓣不多不少,
一瓣槟榔配一个蒌结。
蒌结指蒌叶涂石灰打成三角结和槟榔辅嚼,
一片蒌叶一般对撕可得两个结双全美满。
陪同新娘出门的除了伴娘和其它姐妹,
也还有送亲的嫂辈。
接亲时辰可在三点至五点五点至七点七点至九点,
但选第七点至九点的实为罕见,
所以夜色中来回是接亲的常态。
这就是外界视为奇葩的半夜接亲,
村里只要有人结婚半村人不得安宁,
除非睡得够深否则得鞭炮声中惊醒听锣鼓声。
黑灯瞎火中长短途奔袭于是也有各种段子,
有人夜黑不识路走错了满村转,
最后只能瞅谁家灯火亮堂往谁家走。
现在生活好了接亲稍远就用小汽车,
碰上别的接亲车队头车错开远去后,
尾车跟错队跟到别的新郎家也不稀奇。
新娘接回家家门已横一竹杆,
上有红纸黑字“夫妻同心”或干脆一个“囍”字,
这是“彩”门,过“彩”门时往往要跨个火盆,
这叫迎喜去旧新人新家新气象。
此时家里祖宗牌位台案上同样香烛红火,
祭食丰盛场面辉煌,
流水席的忙活贺喜的亲友熙熙攘攘,
入门时已经响过的大鞭炮烟火味浓郁缭绕,
就在这像是随时要爆炸的热闹气氛里,
拜祖先拜高堂拜天地夫妻对拜有条不紊。
然后给族内亲戚敬茶敬槟榔蒌结缺一不可,
亲戚们的红包也在这些环节中一一给过。
祭拜过程有专人主持,
致礼过程有专人引领,
礼毕,送入洞房,
接下来的时间屋内属于年轻人,
伴郎伴娘兄弟姐妹看你们能闹成什么样。
然而,彻夜不眠难眠或半眠之下,
大家都累都乏,更多人就此退去找地方小憩,
毕竟很快天亮后流水席就开始了,
那一场吃喝也得有精神才行。
为什么总是半夜接亲?
为什么良辰吉时总是在天明之前?
这等卜算神术难以明了,
俚俗说法倒真是有一二道理。
有说早接亲早开宴席可不耽搁当日忙碌农事;
有说半夜接亲可避开可能遇上的丧事送丧队伍;
有说半夜接亲可保旭日升起新娘已在家门显圆满;
有说半夜接亲可让新人新家喜迎太阳东起呈吉祥。
同样,为什么槟榔蒌结比喜糖喜烟更为尊高,
是婚事里大家往来的大媒?
乐东盛产槟榔是事实但它入世成俗的文化渊源在哪?
无考。
同样是俚俗说法:
槟榔蒌叶嚼食满口红吐在地上满地红,
婚事嘛得大红大吉利。
然而,当地白事也是槟榔蒌叶不可或缺,
难道是为了逝者安祥生者吉利?
我泱泱大国有烟酒不分家的主流传统,
在这里可以说烟酒槟榔不分家。
于是天明众客来,
人来讨喜讨的不只喜糖更是槟榔蒌结。
天明众客来赴的是流水大宴席。
流水席指开宴席数远大于所备食桌数,
所以需一桌吃完要立马收拾碗筷残局,
众人只需有空桌就得围而坐之,
立马会有人把菜羹端上来成席,
如此轮流翻台作业,所以叫流水席。
流水席一般坐八人,
坐十人是后来的事。
所上菜色菜量各家不一毕竟财力不一,
但荤素之间荤菜为主是必须更应辅有汤水。
席上有一道独具标识的菜叫八宝饭,
八宝呈祥八种食材皆有好寓意,
这其实也是汉文化的传承,
只是所用食材会有所不同,
坊间公认黄流人烹制的八宝饭最为好吃。
此外,席上诸硬菜如需大块呈席,
则呈八块为宜,
如红烧大排,煎烹五花肉等。
此处的八和八宝饭的八不同,
不在于呈祥吉数而在一人一份。
在那些远不如现在富足的岁月里,
荤腥是逢年过节才能享用的,
大家怀揣份子钱来赴宴其实多不舍得吃荤菜,
十来分钟汤水素菜米饭填腹后就开始分荤菜。
已按八份呈席的一人一份,
无法具数的荤菜也自然分成八份,
八宝饭也如是。
分好的菜装入红色塑料袋带回家,
这就是当地话所说的“看人菜”,
在很多人缺腥少荤的童少年时代,
“看人菜”委实可口好吃。
然而时光荏苒渐已不再无肉不欢,
婚宴流水席操持繁复菜品易凉的短处凸显,
席上剩菜残羹也渐渐少人打包回家,
火锅式婚宴或干脆酒店里张罗越来越多,
于是一家婚事多家帮忙的融洽烟火味正在变少。
“看人菜”在被嫌弃的同时,
各地婚宴流水席也留有诸多谈资。
比如有些镇有些村子随一份礼却全家都去吃席,
人们笑侃这是用一只鸡的钱去吃一头牛的份。
乡村婚宴非火锅式流水席是个大操持,
相当于临时搭起一个可供应几百人吃喝的后厨。
有些仍在坚持炒菜流水席的人家,
掌灶厨事也聘请专门的团队去实操。
这也是乡间人情事故的一种流变,
不想麻烦太多人麻烦不起太多人是种隐匿的窘境,
付钱请人也乐得让自己和亲戚们松快。
专事婚宴的掌厨团队的出现带来了便利,
而便利和去繁化简也是婚事婚俗的变化形态。
如今接亲当天大宴之后响午即可回门,
不必等到第二天。
当然了,早先接亲当晚的联娱狂欢已经消失,
原因不仅是麻烦更因那种娱乐已无人参与,
在这个处处有娱乐的时代结个婚就联欢显得违和。
去繁化简的最大体现是虽然婚礼仍然夜以继日,
但整桩婚事已不必连闹四天,
彩礼仍需有但只需钞票了事,
不必专留一天时间担蒌/坐蒌,
不必由新郎家给新娘家送去半幅猪肉和糖果糕点,
一切由新郎新娘统一置办即妥当。
此外以前嫁妆三转一响衣柜电视等也都已不必,
新房新家里应有已有不应有的已属时代淘汰。
所以也不再有随嫁妆的认亲鞋服,
已没人穿那样的鞋子衣服有心就孝敬公婆即可,
其它的事路遥知马力好媳妇仍需看长远。
回门/款待姑爷环节不再设专门日子,
所以也不再存在新媳妇早起洒扫门庭的仪礼。
以前的嫁妆里还会有一个脸盆架,
早起的新媳妇会用新脸盆打好水备好新毛巾
以成服侍家人盥洗之礼。
而所谓的洒扫门庭并非只打扫自家门院,
还需要打扫门外大路,
而路经的街坊会包个小红包预先丢在路上,
好让新媳妇净扫时拾得,
以示好彩头。
那身披绿色却能嚼出红来的槟榔和蒌叶,
在如今的婚事里仍是重要位置,
但嚼食的人已经不那么多,
大家也已经讲文明讲卫生不随地吐槟榔水。
所谓变化自然是辞旧和迎新并举,
诸如接亲时新娘和姐妹们在闺房里紧闭房门,
得待新郎领着兄弟团唱情歌塞红包强推门才能进,
此为逗新,这和出娘家门时的礼花及背媳妇等等,
都是外传而来的喜嬉喙头。
包括得进闺房后要搜寻新娘的鞋子,
接亲的汽车上各种花饰,
其实无不是西式婚礼的沾浸,
倒是中式婚礼的红盖头早已不再使用。
时代大势潜移默化由此可见一斑,
去除诸般繁文缛节之外,
以大红而示喜庆以祭拜而尊家庭伦常,
这是各地中式婚礼简不可简的特色,
而夜以继日的搭棚/洗头、接亲/迎亲/、回门/款待姑爷等,
是乐东汉族地区婚俗无法再简的环节,
对外人而言,则记述点有二:
一为半夜接亲,二为槟榔当道。
……
——【看了还看】——
个人微信:
/
孙诺
sunnuo2018
/
吴元亮
wylvvv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