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能不能产生马斯克 ? 下

谷雨轩言 谷雨轩言
2024-09-20

哈喽,这里是谷雨轩

陪您一起用阅读穿越时空,以思考增厚人生


为什么要读书?

在上篇的最后一部分中,我聊了对匮乏感的感受,其中想法主要来自于我个人和对周围人的观察。

原本我以为这是我的一个发现,结果昨天在看《唤醒自己》中才发现,原来作者也提到了匮乏感。


我在上篇中写道:“拥有匮乏感的人进入社会后,马上又迎头撞上房子、车子等刚需,更加剧了这种匮乏感,这样,大家的行动又变得很统一:搞钱,安稳的或者更快搞钱。

“一个年轻人,进入社会,不得不面对高昂的房价,此时谈梦想,是奢侈的。陷入匮乏感的人,会很早就抛弃掉自己的梦想,以为那不过是年少无知的呓语。进入社会后就以物质上的获取来填充匮乏的灵魂,因为没有安全感。


关于对匮乏感的表述,我只是在陈述一种我观察到的现象和感想,绝不是说由此导致的行为是错的。

恰恰相反,我所写的那些行为,可能才是普遍的最优解。


《唤醒自己》这本书中,有一段对匮乏感的描写:“匮乏感强烈的人不会有远见。我也自我批评过,像我这种小时候穷过的人,不会太有远见,也没那么有学问。但是,那种匮乏感整天折磨着我们,让我们拼命往前冲,不惜代价,也不用别人鼓励,更不用别人的认可。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来赚钱的,谁也别拦着”


当读到这一段时候,立马想要站起来和作者隔空握手,至少在这一点上我们各自的观察和思考是那么的一致,简直像是我抄了人家的。

这又充分说明读书是一件多么低成本高收益的事情,有些事情你可能观察了许多年才发现,但是书中就明明白白的写在那里。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好主意,我们不必都自己去想出来,甚至我们不必有任何原创性的想法,只要通过模仿这些优秀的前人,就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掘金互联网


言归正传,今天,我们来看一下马斯克的学习创业历程,看看能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

马斯克高中毕业后孤身一人来到加拿大,然后进入了皇后大学,读了两年后在1992年转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


美国这个转学机制,国内就很少见,不仅转学,国内转专业也比较费劲。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时马斯克经常思考未来世界的可能性,最后得出结论: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和太空探索这三个领域正在发生巨变,并且自己可以在这些领域有所作为


//创建Zip2


1994年马斯克在实习过程中,见识到硅谷浓郁的商业氛围和创新热情,马斯克决定放弃到斯坦福大学继续深造,开始创业。

马斯克1995年带着弟弟一起创业,父亲给他打来了28000美元表示支持,这笔钱成为马斯克兄弟创业的启动资金。


马斯克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是Zip2,就是把线下的小商业信息放到互联网上,每个人通过互联网就可以知道自己所在区域有哪些商家,距离多远,位置如何。

相信大家都看出来了,这就是美团的早期版本,只不过并不提供外卖服务。


美国在1995年就能做这种LBS(基于位置的服务)创业,1995年我才5岁,我身边的人还不知道电脑为何物。

首先是美国网络已经开始普及,否则这种创业没有意义,其次美国的商业地图产业很完备,能够给Zip2提供完备的地图信息。


中国具备的商业地图产业,要在十几年后才逐渐发展起来,才有可能催生出美团这种LBS巨头。

巧合的是,同一年中国也有一位姓马的年轻人进入互联网创业大潮,没错。

马老师做的事情和马斯克有点类似,也是将小企业的信息放到互联网上,只不过马斯克做的是B2C,马云是B2B。


因为彼时中国普通家庭没有接入互联网,中国也没有商业地图服务公司,因此马老师不可能做B2C,但是他敏锐的察觉到互联网对商业连接的巨大改变。


这两位伟大的企业家,都将互联网作为创业方向,都相信互联网能够极大改变商业行为。

在创业历程上,马斯克要比马老师幸运的多。

马斯克创业一年后,就被美国风险投资基金莫尔达维多夫发现,莫尔达维多夫被马斯克兄弟的勃勃野心所打动,给这家初创公司投资了300万美元。

马斯克拿到这笔钱鸟枪换炮,立刻招募优秀工程师。Zip2从硅图公司挖来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工程师,这些工程师改进了马斯克的土代码。


此前Zip2公司的系统基本上是马斯克利用自学的知识,用野路子代码搭建而成的。

Zip2后来经历了一些内斗,马斯克被迫辞去CEO职位,在1999年,康柏电脑公司出资3.07亿美元现金收购Zip2。

马斯克和金巴尔分别获得了2200万美元和1500万美元的回报,这是马斯克获得的第一桶金


//蔡崇信的信息优势


马老师在1995年几乎和马斯克同时创业,但一直到1999年,没有得到任何风险基金的投资,是因为马云的项目太差么?

不是,是因为中国那时候几乎没有风险基金的存在。


直到1999年,马云迎来了一位贵人,蔡崇信。

蔡崇信毕业于耶鲁大学,一直在美国投资机构从事投资工作。

蔡崇信被阿里巴巴十八罗汉的创业激情所打动,又看出这帮人创业方向非常有前景,于是放弃百万年薪加入阿里巴巴,月薪500元。

蔡崇信进入后,帮助阿里巴巴与投资机构进行接触,阿里巴巴成功获得融资。


阿里巴巴在港股上市前,经历了4轮融资,融资对象都是国外投资机构,包括高盛、富达、新加坡TDF、软银和雅虎。

这四轮融资,阿里巴巴出让了多数股权,投资机构后来也赚的盆满钵满。


后来有人指责阿里等巨头大股东是外资,但当年的现实是,中国根本没有此类投资机构,只能寻求外资投资,如果没有外资投资,就没有今天的阿里巴巴。


蔡崇信今天身家百亿美元,他当年怎么就敢于放弃自己75万美元的年薪,甘于拿500块钱的月薪呢?


眼界,这个眼界就在于蔡崇信在美国从事投资多年,他看到了太多硅谷的创富奇迹。

他明白,这群人的创业方向和天分能成事,只不过他们自己还不了解自己的能量,也不了解风险资本的力量。


如果在美国,阿里巴巴早就会被风险资本发现并投资了,根本轮不到蔡崇信加入牵线搭桥。


蔡崇信以自己的职业经验判断,只要给阿里引入资本,阿里的崛起是大概率事件

蔡崇信作为内行人,太知道投行想要什么了,有他的帮助,阿里获取投行投资不是难事。


人、商业模式和资本都没问题,成功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所以,蔡崇信是冒险么?

才不是。


蔡崇信加入阿里,是基于信息优势。他看到了阿里十八罗汉所看不到的东西。

蔡崇信在美国的经历让他明白,这群人干的事情前途无量,因此他愿意躬逢盛会。


//资本助力商业发展


马斯克因为在资本丰沛的硅谷,所以创业一年后就能拿到300万美元的投资,这还是资本主动找过来的。四年后,Zip2更是以3.07亿美元的价格被收购。


马老师虽然和马斯克同期创业,但是由于中国没有风险资本存在,到1999年,公司几乎就要破产了。

直到蔡崇信加入,带来了海外的资本和知识,阿里巴巴才算进入快车道。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腾讯身上,腾讯在2000年用户已经过亿,这种企业如果在美国,早就经历了N轮融资,但是腾讯却找不到投资,多亏南非MIH慧眼识珠,腾讯才免于倒闭。


我们再看看近几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如火如荼,互联网、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甚至餐饮,都能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

只要你有好的创业方向,做出一点成绩,资本就会蜂拥而来。


中国的创业环境和20年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丰沛的资本和人才,是商业创新的两大支柱。


近几年来,我们社会中出现了一种反资本的风潮,这是一种极其短视的行为。不仅不应该反资本,还要鼓励资本在中国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果中国的资本都退出投资,那中国的初创公司将举步维艰,不得不再次向外国投资机构寻求融资。


向国外资本融资,效率会更低,获得的机会更少,不利于推动我国创新创业。

其次,即使能够便捷的使用外资,将来我们最成功的公司最大股东都是外资,难道是我们追求的么?

2000年代成长起来的中国互联网龙头,大股东或者重要股东都是外资,典型如腾讯、阿里。


2010年代成长起来的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大股东基本都是中国资本,这种情况我们是应该欢迎还是反对呢?



//亿万富豪速成修炼法


马斯克在Zip2上赚到第一桶金后,立刻开始了新的创业项目:X.com。

X.com所从事的方向就是互联网金融,和中国的蚂蚁干的是一件事。


你看,巧不巧,两位马老师又想到一块去了。


马斯克的第二个创业项目得到了红杉资本的全力支持,玩金融没有雄厚的资金是万万完不成的,有红杉资本为后盾,X.com的业务进展得非常顺利。


仅仅第二年,即2000年,X.com在资本牵线下和PayPal合并,新公司仍然叫X.com.

合并后的公司有从德意志银行和高盛集团等投资人那里获得了一亿美元融资。


这该死的豪横的源源不断的资本加持啊!


这时候,马斯克的这家公司只不过拥有百万用户,却以少数股权拿到了1亿美金融资。

同一年,腾讯用户超过1亿,无人愿意投资,最后南非MIH给了腾讯一个当时在马化腾看起来的天价估值:6000万美元。


人比人,气死人吧,我们当年的创业者就是这么可怜,明明守着一个大金矿,却不知道怎么挖出来卖掉。

马斯克拿到1亿美金后,打造了完善的网络银行系统,将业务向全国扩张。


不过又一次,马斯克被董事会架空,让出了CEO的位置,失去了对公司业务的掌控。

2002年7月,eBay出价15亿美元收购PayPal。


马斯克从出售给eBay的交易中净赚约2.5亿美元,交完税后还有1.8亿美元。

美国资本运作之高效,简直让人羡慕乃至愤恨了。


资本,是商业的加速器、助推器。

创业七年,从白手起家到身家2亿美元,美国活跃的资本对马斯克的创业助力巨大,仿佛给马斯克绑上了火箭,助他一飞冲天。


Space X


马斯克这时候已经是亿万富豪,完全可以建立一个风险投资公司,这是硅谷许多创业明星走过的道路。


马斯克说,我不!

马斯克要对火箭和新能源汽车下手了!


//对着天空射火箭


马斯克在X.com被解除CEO职务后,就在思索下一步的创业方向,到处晃悠,有一天就晃悠到一个航天爱好者协会。


马斯克参加几次后,就上头了:我要搞火箭!

当时学会的人看马斯克,就是四个字:人傻,钱多。


开始的时候,马斯克就是想当个火箭发烧友,往天上射两发火箭玩玩。

马斯克带着人去俄罗斯买导弹,希望用俄罗斯导弹改造成火箭,但是价格没谈拢。


马斯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老子自己造!

2002年6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立了。


SpaceX倒也不算从零起步,因为马斯克虽然不懂火箭,但是他网罗了一大批火箭、航天方面的牛人:

米勒是TWR公司的火箭专家,他自己搞了一台重达80磅的火箭推进器,它可以产生1.3万磅的推力,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由业余爱好者制造的液体燃料火箭推进器。


克里斯·汤普森曾在波音公司担任运营副总裁,管理德尔塔火箭和“大力神”号火箭的生产。

蒂姆·布扎(Tim Buzza)也来自波音公司,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火箭测试专家之一。


史蒂夫·约翰逊(Steve Johnson)曾经在JPL和其他两家商业太空公司任职,现在担任SpaceX的高级机械工程师。

航空工程师汉斯·克尼格斯曼(Hans Koenigsmann)负责航空电子技术、制导和控制系统的开发。


马斯克聘请的公司高管们可谓全明星阵容。


在全球任何其他国家,你都很难找到这么多的顶尖航天人才。


Space X在最初研制猎鹰火箭时,所采购的零部件均是通过市场手段获得。美国有大量的航天配套企业可以在市场上自由的进行交易,这种市场机制使得Space X不必从头开始闭门造车。

在其他国家都不存在这样一个活跃的市场。


成立仅一年,没有任何产品时,SpaceX竟然得到了一个客户:美国国防部。

2004年年初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为美国国防部运载一枚名为TacSat-1的卫星。



//事不过三的失败


马斯克低估了火箭研发难度,发射一再推迟。


2006年3月24日, “猎鹰1号”第一次发射,升空25秒后引擎起火,继而坠落。

发射失败!


2007年3月15日,“猎鹰1号”第二次发射,开始一切顺利,第一级火箭脱离顺利,整流罩打开,随后火箭开始左右摇摆,最后爆炸。

发射失败!!


2008年8月2日,第三次发射时,当一级箭体和二级箭体要进行分离时,火箭突然发生故障。

发射失败!!!

此时,马斯克已经在Space X投入了1亿美元,同时特斯拉也在举步维艰,马斯克已经弹尽粮绝。


第四次发射是背水一战。

如果SpaceX能够在第四次发射成功,那意味着他们能够取得美国政府和潜在商业客户的信任,如果失败,SpaceX将成为一场闹剧。


2008年9月28日,第四次发射,“猎鹰1号”没有搭载任何货物,因为无论是公司还是军方都不希望再有东西爆炸或掉入海中。

结果,第四次发射大获成功,世界上第一枚私人建造的火箭发射成功,进入了轨道。

但与此同时,马斯克的钱花光了,特斯拉和Space X都耗尽了资金,他向每一个他想到的可能挤出一点钱的朋友发出了真诚的请求。比尔·李给特斯拉投资了200万美元,谢尔盖·布林也投资了50万美元。


如果仅靠这点钱,Space X仍旧熬不过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最强外挂


Space X的成功引起了NASA的注意,NASA决定强力扶持这家雄心勃勃的初创公司。

2008年12月23日,SpaceX收到了NASA 16亿美元的款项,作为为国际空间站提供12次运输的费用。


从此以后,Space X就宛如开挂,没错,这个挂就是NASA。

NASA不仅给人给钱,还进行技术转让。


NASA向SpaceX开放了“阿波罗”登月和航天飞机研发的大量技术报告,转移了大量成熟技术。

SpaceX公司成立之初并没有研制大型火箭发动机的能力,“猎鹰”9号火箭上使用的梅林发动机原型是NASA当年用于载人登月的,推力并不大。NASA把梅林发动机的全套技术转让给SpaceX,后者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和升级,发动机推力也因此得以提高。

NASA还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加强对SpaceX公司的技术指导,通过直接派驻技术人员和专利转让等方式帮助其发展和验证关键技术。


NASA对SpaceX是扶上马,送了一程又一程。

事实证明,SpaceX是货真价实的争气机。


2012年10月7日,SpaceX发射“猎鹰”-9火箭将“龙飞船”送入轨道,史上首家民营公司向国际太空站执行运输任务。

2015年12月21日,SpaceX发射猎鹰9号火箭。该火箭成功发射且一级火箭成功回收,创造了人类太空史的第一。


2018年2月6日,SpaceX公司的“重型猎鹰”运载火箭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成功发射,并成功完成两枚一级助推火箭的完整回收。

2020年5月30日,SpaceX使用“猎鹰9”火箭发射“龙”飞船,将两位美国宇航员送入太空,进入国际空间站。


2021年6月30日,利用可重复使用的猎鹰 9 号火箭助推器将 88 颗微型卫星送入轨道, SpaceX火箭助推器已实现了第89次回收。


2022年10月6日SpaceX使用一枚五手猎鹰9号火箭发射52颗V1.5星链卫星(星链G4-29)进入轨道。本次任务将发射的星链卫星总数增加到3451颗,其中约3179颗仍在地球轨道上运行。


SpaceX的超级星舰也极有可能在今年正式发射,将人类航天事业带向新的高度。


结论

如果从ZiP2和X.com(Paypal)的创业历程中,我们能体会到资本对于创业的巨大助力,那在SpaceX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能看到美国丰沛的人才资源和政府对企业不遗余力的支持。


NASA将不仅给了SpaceX订单,更是派出技术人员,转移核心技术,帮助SpaceX实现技术突破。


如同周鸿祎说的那样:美国大批的风险投资家、火箭和电动汽车领域大量的专业人才、灵活便捷的创业环境,包括建造汽车厂和火箭发射场地的土地使用等,都决定了这种创新只有在美国才能实现。


我们总结一下,如何才能产生一个马斯克:富裕的家庭、冒险精神的传承、火热的创业氛围、丰沛活跃的资本、丰富的顶尖人才、呵护企业的政府。


我们今天可以观察到,上诉这几点,今天的中国相比之二十年前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因此,过去中国没有产生马斯克,未来几十年,中国产生马斯克一样顶尖企业家的概率,要大得多。





欢迎点赞、转发、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谷雨轩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