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AEP年度盘点 | 2022年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科技要闻

科技合作处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2023-01-03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年度科技要闻


2022年






1、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2项


 2022年,我院获得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科普奖1项。获得第十二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1项。获得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奖、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学技术奖、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其他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2、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人才奖4项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2022年,我院大气所大气复合污染协同防控技术研究团队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团队奖,为全国生态环境领域第一次。3名同志分别荣获科技部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科协2022年度科技智库青年人才和第五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优秀奖。


3、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2022年9月20日,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核查,我院申请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成立将进一步促进我院吸收、培养高层次特别是创新型优秀人才,持续助力“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的实现。



4、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数再创新高


 2022年,全院获资助科研项目35项,其中11个课题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为历年最高。课题将在减污降碳实施路径、生态产品开发、污染场地修复、污染物排放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美丽中国建设战略实施提供科技支撑。



5、《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理论与实践》首次提出并出版发行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2022年9月,我院院长王金南院士领衔专著《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理论与实践》由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发行,全书约70万字。该专著是一部深入思考和探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集体作品。2020年8月15日王金南院士在安吉召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第一次相对完整地提出:为了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需要大力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


6、COP15中国角发布我院“生物多样性”主题宣传片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2022年12月7日-19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我院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丽荣及成员赴加拿大蒙特利尔,投入第二阶段会议的磋商谈判,并参加中国角宣展环规院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多年的研究系列成果等活动。环境规划院以《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 推动区域实现共同富裕》为主题的宣传片于蒙特利尔当地时间12月15日在主会场中国角播出,展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实践经验。



7、《迈向美丽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荣获钱学森城市学金奖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2022年11月10日,第十二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公告发布。我院院长王金南院士团队研究完成的专著《迈向美丽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荣获第十二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本专著研究分析了美丽中国建设内涵与特征,基于两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分析,研究提出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分阶段、分区域、分领域的美丽中国建设总体战略框架,并按照三个五年阶段,谋划了美丽中国建设路线图。



8、在NATURE子刊发文揭示提前碳达峰的环境健康效益


  2022年2月,我院国家环境保护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联合南京大学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刊发论文“Air quality and health co-benefits of China'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peaking before 2030”,融合政策情景分析、空气质量模拟、健康风险模型、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与数据,聚焦二氧化碳排放,从社会经济发展和气候政策强度两个维度,评估了不同气候政策路径下碳排放、环境空气质量和人群健康的协同效益,首次定量分析了中国尽早实现碳排放峰值的潜在健康收益。



9、主办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2年会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2022年8月19日,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2年会在江西赣州举行,论坛由我院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共同主办,江西省生态环境厅、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协办。论坛聚焦“绿色低碳新动能 推动构建新格局”,研讨交流面向2035年建设美丽中国,支撑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创新、技术对策与产业提升,分享各地区、各领域实践模式与经验,为推动美丽中国和地区建设献智献策。

论坛上,我院联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发布《美丽中国在行动2022》,联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十大绿色低碳最佳实践》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十大绿色低碳技术》报告。



10、与浙江省联合发布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指数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2022年6月15日,在浙江省 “全国低碳日”活动上,我院与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发布了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指数。该指数系统整合并量化了环境质量、碳排放、治理路径以及生态环境管理的协同增效程度,综合考虑了环境、低碳、绿色、协同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经权威专家审议认为浙江省开展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指数研究工作是全国首创,具有非常重要的创新性和示范价值。



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核算专委会依托我院成立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2022年9月16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核算专委会成立大会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实现”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于2022年4月批准生态环境核算专业委员会依托我院成立,旨在搭建生态环境核算与政策应用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我国生态环境核算相关学科建设。我院首席科学家於方研究员任专委会主任委员,12人担任副主任委员,委员共有183人。



12、牵头编制的国内首部CCUS领域团体标准正式实施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2022年1月1日,我院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组织编制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术语》正式实施,标准编号为“T/CSES 41-2021”。该标准是国内首部CCUS领域团体标准,填补了空白。该标准的发布,对CCUS领域的科学研究、生产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将推动国内CCUS领域名词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步伐。



13、牵头编制的生态领域首个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文件发布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2022年7月,我院牵头编制的首个生态领域损害鉴定评估的规范性技术文件《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森林(试行)》由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指南的印发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技术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解决生态领域损害赔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4、中国碳中和技术平台公开上线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2022年6月24日,我院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郑州大学以及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等多家单位的科研人员构建的中国碳中和技术平台(China Carbon Neutrality Technology Database,CNTD)正式上线,平台包括技术数据库和成本-效果分析模块。技术数据库现阶段涵盖电力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石化行业、造纸行业、铝冶炼行业、建筑部门及负碳技术等8大行业/部门,收集了313项低碳减排技术的基本参数。力图为相关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企业经营者等提供公开、透明、动态更新的低碳减排技术数据库及减排成本-效应分析工具。



15、支撑出台5项标志性战役攻坚行动方案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2022年,我院全面支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含3个方案)等5项标志性战役攻坚行动方案出台。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16、支撑多项“国发文件”印发实施


 我院作为技术牵头单位,在大量前期调研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支撑了《“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等国发文件的研究和编制,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部文件于2022年印发实施。下一步,我院将继续发挥智库作用,全力配合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大力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求实|创新|引领|和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