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精神气质非比寻常的女孩,成了未婚妈妈、被迫放弃自己的儿子,却用爱与教育改变了百万儿童的命运

安潇 安潇AnnXiao 2019-06-20

今天是周五,我为你带来一部人生大剧。

虽然我早就读过她的生平,但看到这部BBC纪录片时,我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久久难以平静。

我本可以只把一个视频放在这里,但这不足以表达我的崇敬。

你也可以到文章末尾直接看这部纪录片,但有价值的内容,是应该一字一句地阅读的。

所以我特意花了一天时间,把视频里的文图一一摘出,做成了这篇近万字的文章送给你。

如果你关心教育,就必读她的传奇人生。

希望读到末尾,你也能懂她的那句:“不要看着我,要看我指引的方向。”



BBC珍贵纪录片《玛利亚·蒙台梭利》



正是这位女性为儿童教育带来革命,玛利亚·蒙台梭利改变了全世界的教室,也成为有史以来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

她是一位先行者,对全世界的儿童教育有巨大影响。但她绝不止是一位儿童教师,她是欧洲最早的女医生之一,是一位大学教师,也是女权运动的领军人物。

但是成功的背后却是一个抗争的故事。她必须为受教育的权利而战。曾有一些教授断言,女人的大脑体积较小,所以女性不能进行研究,最好呆在家里。因为她拒绝结婚,被迫放弃自己的儿子。她与墨索里尼交恶,目睹自己的工作被希特勒毁掉,也成为纳粹统治之下的逃亡者。

玛利亚·蒙台梭利一生都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教育革命,已普及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她意识到若能通过教育培养出自信、独立、自由思考、和充满创造力的孩子,他们会成长为自信、自由思考、独立的成人。而这些人正是社会变革的力量。


这位改变了几百万人教育形态的女性,于1870年出生在意大利的东部港城,安科纳。她的母亲芮内尔,是一位聪颖、追求自由的女性,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灌输给女儿一个重要的信念:女性能创造自己的人生道路。

玛利亚的父亲,亚力山卓,比自己的妻子要保守得多。他曾经作为军官,投身于意大利独立战争,后来成为政府官员,就职于意大利新政府。1875年,亚力山卓举家搬到新的意大利首府,玛利亚在那里开始求学。那个年代,罗马的学校都很脏乱,教育方式都是冷冰冰的,不具有启发性。老师们古板地站在全班面前,填鸭式地向孩子们教学。

意大利人期望女孩学习家务技能,从而成为贤妻良母。但是玛利亚年轻的时候就很有主见和自信,她痴迷于数学和科学,对自己的未来有完全不同的想法。

她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很健谈和自信。她坚持要去上技术学校,因为那里有科学的课程,这些学校通常只对意大利的男孩开放。作为学校里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她有某种非比寻常的精神气质。

父亲强烈反对女儿学习科学。他更想女儿成为一名教师。但是这位有一天最终变革了全球教育的女性断然拒绝。她宣布:做什么都不当老师!这是父女之间多次冲突的开始。

因为在学校表现出色,20岁的玛利亚为自己在罗马大学医学院赢得了一席之地。这对于意大利的女性有划时代的意义。在那个时代的欧洲,女性上大学已经很罕见。能上大学的女性凤毛麟角,就算上了大学也是学习人文学科、英语或者历史,可能就立志成为老师。因此,学习医学让玛利亚 蒙台梭利成为了少之又少的特殊情况。

1890年,意大利仅有132名女性攻读学位。大学是男性的领地,医学专业更是如此。女性要成为一名医生是件比颜面扫地还糟糕的事,简直是倒行逆施。

玛利亚发现,她正步入一个充满敌意的禁区。学校里的教授们说,女人的大脑体积较小,所以女性不能进行研究,最好呆在家里。因此,她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那些说法是错的。

作为一名女性,玛利亚不得已由父亲护送去上学,因为女子独处街头在当时是会遭到非议的。她不能进入课堂,除非所有男同学都已落座。他们还公开鄙视这个莽撞的女孩。

他们拒绝同她说话。他们觉得是她让医学专业蒙羞。他们霸占课堂里的座位,那意味着,她要么被人从后面踹一脚,以至于她的椅子都摇摇晃晃的,要么就别想看清前面。

对于硕士生来说,一个女生和男生一起在解剖课上面对裸露的尸体是不可能的。女性在男性在场的情况下做这些,在那个时候被认为不合时宜。所以她不得不在课后几小时,在太平间里独自进行那些研究。她有好些信件就是那时写的。


在信中她说,那个时候她几近要放弃:“繁重的工作正压迫着我。那些骨骼、头骨、还有那些器官,我感到我所钟爱的事物绝不在那个太平间里。”

走路回家时,她下定决心放弃研究。可当她从罗马众多乞丐中的一小撮人面前经过时,一个预见性时刻到来了。她看到一个小孩坐在那里摆弄一小张红纸。孩子打着赤脚,看起来穷困极了,但他被那张纸深深的吸引着。这个不起眼的举动所引发的深刻思考对玛利亚冲击极大。

到底是孩子天生有专注的能力,还是她在孩子身上看到了被压抑的学习潜力?玛利亚自己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一幕对她的触动如此巨大。但她觉得,作为人类,我们也有一项使命,只是我们还没意识到。

玛利亚又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时,当男同学讥讽和嘲笑她时,只会让她更加勇敢:“风吹起来吧,我的朋友。你们吹得越猛烈,我就能飞得越高!”


1896年,玛利亚成为意大利历史上第一名医学女博士,同时,也是意大利第一批女博士。

她父亲终于看到他的女儿成为了一个多么伟大的女性。玛利亚在学习中展现出来的热情在她的工作中得到了延续。

她很快成为《原创医学研究》的出版作家,并称为圣吉瓦尼医院里有执照和助理的医生。但之后,她将满腔热情投入到新的兴趣点上,即女权运动。

整个欧洲,女性被禁止投票、选举,甚至被禁止拥有财产,她们厌倦了二等公民的身份。在意大利,与别处一样,一项运动正集结力量,挑战男性的权威。女性正要求她们的声音被听到。欧洲各国首都正召开议会,先锋女性被邀请与会发言。在这些女性中,26岁的玛利亚·蒙台梭利是发言人代表。

玛利亚成为罗马大学的讲师,因向女性传授性健康知识而招致争议。她还成为一个争取选举权组织的副秘书长,并受邀去柏林的一个会议演讲。

她因优秀的演讲能力而闻名。她一般都脱稿演讲,很有激情,也很注意自己的仪表,她不会故意弱化自己的女性气质。她总是穿着讲究,在风格和潮流方面很有感觉和品味。

一位记者说,她具备女性的精致,又同时具有男性的力量。但是玛利亚觉得这些评论很无聊,她给父亲的信中写道:“我的照片再也不会出现在报纸上,之后不会再有人敢用我所谓的魅力来做文章了。我该做一些严肃的工作了。”

回到罗马以后,她很快就发现,她要做的“严肃的工作”是什么。玛利亚开始在罗马大学的精神科门诊工作。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她要探访精神病院。在这里,她遇到了很多孩子。这些孩子都有严重的学习困难,那时候被称为“呆傻的孩子”。

如今我们很难想象那时候的环境有多差,这些精神病院其实主要为成人设置,这里感觉不到丝毫的关爱,和任何形式的激励。罗马精神病院的儿童,终生都要身处痛苦之中。

看到他们的境况,玛利亚深为震惊,觉得她必须要做些事情:“这些不幸的生命有必要回归人类社会,在文明的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赋予他们独立、赋予他们人类的尊严。”玛利亚相信他们都有潜力获得这种解放。

她任命为学校的联合主管,这所学校是专门为智力缺陷的人开设的教育。她学校的合伙人,是一位叫做朱塞佩·蒙特萨诺的年轻博士。他们一起探索如何改变精神病院里这些孩子的人生。

从早到晚,玛利亚和蒙特萨诺博士都跟儿童待在一起。观察他们,跟他们互动,给他们基本的材料来工作。

她找工匠制作一些教具,尝试吸引儿童感官上的兴趣,通过大量的感官输入改变儿童心智,或者至少帮助他们的心智更好的发挥功能。

这项新方法收效巨大。她开始发现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滞留在大家预想的低水平上,事实上,他们有大幅的进步。她做的很大胆的一步是把一部分儿童送到意大利的国家考试中,事先不去声明,这些孩子事实上是来自精神病院的儿童。

大家都没想到,有些孩子通过了考试,有些孩子的成绩甚至超过了国家平均水平。当时的意大利社会没有吝啬对蒙特萨诺和蒙台梭利博士的褒奖,因为他们成功地教育了那些被认定是没办法教育的孩子。

但是玛利亚一向是科学工作者,却不对自己的成就感到惊喜,而是对没有特殊需求的正常孩子的成绩感到十分震惊。她很痛心地想到,这些跟她一起工作的儿童,是绝对有一些机能缺陷的,他们本来不能跟正常的孩子做的一样好。如果有缺陷的孩子能到达这个水平,那针对正常孩子的教育,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

所以在1901年,在她30岁的时候,玛利亚做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决定:离开学校,将她的注意力转移到所有意大利孩子的教育上。


在此时,不为人知的是,她的个人生活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只有几个亲近的朋友知道,玛利亚和她学校的同事,蒙特萨诺恋爱了。

他们的关系或许在现今的时代,都可以说是一段非常现代的关系。他们有着共识,两人都追求各自的事业,并且继续工作,尤其是玛利亚。

为此,他们维持着这段关系,但是不打算结婚,因为如果她结婚了,蒙台梭利博士就要成为蒙特萨诺夫人,然而在20世纪初的意大利,“夫人们”必须放弃自己的工作。结了婚的女人是不能工作的。她们需要生孩子和照顾孩子。玛利亚因此不想结婚,她是个非常有决心的人。

1897年,在她26岁的时候,玛利亚怀孕了。一个未婚妈妈在意大利的社会上会成为一桩社会丑闻。玛利亚冒着被社会谴责的风险,仍然拒绝进入婚姻。当她的孩子马里奥出生后,玛利亚做了一个痛苦的决定,她没办法留下儿子。只能把他送到乡下,交给一个务农的家庭收养,并且在那里长大。

这是一段讽刺且曲折的命运,这个女人如此地爱和尊重孩子,却不能参与自己儿子的生活。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她经常去看他,却不能表明她就是他的母亲。

蒙特萨诺和玛利亚彼此承诺,如果不是和彼此结婚,他们将不会和任何人结婚。但是在1901年,蒙特萨诺却和别的女人结了婚。蒙台梭利心碎了,所以她离开了他们一起工作的学校,也放弃了她所有精神病研究的工作,并且再次回到了校园。

玛利亚永远都无法原谅蒙特萨诺。取而代之的是,她一头栽进了工作里。在她30岁的时候,她不仅继续做实习医生,还在罗马大学任教,她也报读了人类学以及心理学。短短3年时间,她就成为一名人类学教授,并且继续攻读儿童发展。她决心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将儿童从社会不公中解放出来。

终于,在1906年,一个机会来临,让蒙台梭利将她的理论付诸实践。在罗马圣罗伦佐的贫民窟,为帮助穷人的房屋翻修的社会项目正在进行中。但是有些未满学龄的小孩子,却在破坏翻修好的房子。

玛利亚接受了这个项目,看管这些孩子,并且称之为“儿童之家”。在那里,她将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这也是她第一次和收容所的孩子们在一起,并且深入发展她之后的研究。

直到那时,人们认为孩子就像是空的容器或是杯子需要被知识填满。知识可以简单地灌输给他们,孩子要做的就是坐着接收。但是玛利亚·蒙台梭利观察到,孩子是用一种非常不同的方式在学习,他们自发地去接触知识,他们去探索、去创造。

看一个年龄很小的孩子,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发性,而现实中,很多学校里经常发生的却是阻止孩子的自发性,甚至阻止孩子学习。

她相信,如果给予机会,孩子们更愿意在工作中集中注意力,而不是闲逛。她的发现到今日才被研究证实:即最好的学习是通过孩子自己的活动。通过积极的探索的活动,他们能最有效地学习,所以,她找到了一种实现的方法。

她在圣罗伦佐项目中所做的观察成为蒙氏教育的基础。她创造了一种新的环境,与意大利主流学校完全不同,这是在今天已经没有人再质疑的教育方式:孩子们会坐在适合他们大小的椅子上、以及大小匹配的桌子旁,他们有自由四处走动,同时他们也会给得到教具,能在地板上工作。

她观察到从前很调皮的孩子,开始在学习中成长。他们为了工作而工作。同时全身心的投入在他们的任务中。

有位孩子在工作中是如此专注,以至于玛利亚和其他孩子在她身边跳舞、尽可能制造噪音,这个女孩也没有离开她的工作。玛利亚把女孩从椅子上抱起来,但这个女孩仍然继续专注。

玛利亚也观察到,孩子对秩序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家长们常说,“我的孩子在家不喜欢收拾玩具”,但事实上他们喜欢把东西有秩序地放回原处,这样就为其他人去取用做好准备,在一天结束的时候,你经常会发现孩子自发地决定在儿童之家四处走走,把地垫卷起来,把架子上的教具摆整齐,这是关心环境的意识,也是关心集体的意识。

蒙台梭利了解孩子们有自尊意识,而这常被成人忽略,他们也不需要奖励或惩罚,他们专注的动作就是最好的回报。

但观察中最让人惊奇、最显著的,是发现是孩子们在没有人指导的前提下,就自己学会了阅读。作为多元感官的工具,蒙台梭利只是给孩子们介绍了写在木板上的砂纸字母,孩子们可以用手指描摹这些字母,感受字母的形状,说出它们的读音,除外没有其他引导。

孩子们突然可以把他们知道读音的单词拼在一起。他们会仔细思考这些单词,确认后,他们会读出单词,接下来就是爆发性的写作与阅读的爆发期。它就这样发生了,并且史无前例。

儿童之家成为一个巨大的成功。议员们、老师们、家长们和医生们都来到这里去亲自感受孩子们创造的奇迹。1090年,蒙台梭利出版了她的书籍《蒙台梭利教学法》,并且开设了培训中心,来培训蒙台梭利老师。玛利亚又一次成为了学术界的话题。这是一次教育学革新的开始。

但不久后,玛利亚遭遇了人生巨大的伤痛,导致了她人生中的重要转变。1912年,她的母亲芮内尔去世了。蒙台梭利没流一滴泪,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但却三天滴食未进,穿上了黑色的哀悼服,一直穿了20多年。

然后,在一次对儿子马里奥的探望时,这个小男孩坦白,他知道她就是他的母亲,并且请求蒙台梭利将他带在身边。

就这样,多年的分离最终结束了。从那一刻起,这对母子几乎没有分开过,玛利亚成为了意大利社会知名的人物和一位未婚妈妈,当然这是非常困难的。


在玛利亚42岁的时候,少年马里奥成为了她形影不离的伙伴,玛利亚将她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在推广蒙台梭利的教学方法上。

1912年,蒙台梭利教学法被翻译成了英语。蒙台梭利本人的成就的报道,社会对她的思想的兴趣,一时间横扫全球。她声名大燥,成为了一种全球级现象,全世界的人都在谈论她以及她的教育体系。

在遥远的印度与日本,人们都开始从事蒙台梭利事业。玛利亚遍历欧洲,并在全世界授课与演讲。尤其在美国,蒙台梭利运动的发展足以称得上是一种社会现象。

截至1913年,美国已经有超过100所蒙台梭利学校,包括一所位于白宫的地下室,由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女儿创办。


之后,在1914年,一战爆发并席卷欧洲。但即使战争的混乱也没有停止蒙台梭利运动的发展。对玛利亚而言,这场可怕的浩劫使她确信教育与和平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联系。

她说:“如今,我们这项事业的时机已然到来,在这场战争最反人性的事态中为和平与人类耕耘贡献。我们的目光已然转向了幼小的孩子,因为他们所肩负的未来,寄托了这个世界的希望。”

纵横整个欧洲大陆,无论男女皆响应她的号召,在法国和比利时,设立了面向战争孤儿的蒙台梭利学校。

即使战事肆虐,玛利亚仍旧不断地造访各地,诸如荷兰、西班牙、甚至美国。她曾被这些人赞扬过:托马斯·爱迪生、伯特兰·罗素以及弗洛伊德。

战争结束后,玛利亚回到意大利,却遇到了全欧洲最负野心的男人。在千呼万唤中,在他以令人目眩的魅力爬上权力的阶梯后,墨索里尼开始变成一个狭隘的政治赌客。贝尼托·墨索里尼,意大利法西斯党党魁,是一个充满野心的民粹主义政客。截至1922年,一战结束仅四年后,他披荆斩棘,坐上了首相的位置。

针对遍布全欧的各个蒙台梭利学校,墨索里尼曾要求过一份报告。他在其中看到了孩子学会阅读的奇迹,并对教室里学生能遵守纪律印象深刻。他在其中看到了巨大的可能性,即一个高效、勤勉的崭新国家,那是他一直想创造的。

他颁发准令推进蒙台梭利学校的发展,设立了年度的教室培训课程,还设立了一所工厂专门为学校生产教具。

在墨索里尼的支持下,意大利的蒙台梭利运动蓬勃发展。有人曾描述这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的确如此,玛利亚希望建立她的培训中心,而墨索里尼需要她的教育体系,因此他们就相互利用了一段时间。

然而,问题在于蒙台梭利相信,当孩子能够自由、独立的思考时,能够学的更好。然而自由的思想却不是墨索里尼感兴趣的。

墨索里尼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守纪并且忠诚的法西斯主义者组成的国家。而那完全不是蒙台梭利教育的观点,蒙台梭利倡导通过教育,使人能够独立思考,自发行动,这样的理想更偏向科学性,而非政治性。蒙台梭利常说:“我不为政治服务,我只为了孩子。”墨索里尼的目标完全是将孩子洗脑后,直接送入士兵的坟墓中。

在1931年,墨索里尼宣布,所有的学校教师必须宣誓效忠法西斯主义。他要求孩子们身着法西斯份子的青年制服。

玛利亚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一旦让教师成为法西斯份子,孩子会受到极大影响。玛利亚受够了。

他们收到监视,压力重重。1931年,玛利亚不得不离开了家乡,永远不想再回去了。在几个月内,墨索里尼关闭了意大利所有蒙台梭利学校。

在与墨索里尼反目之后,玛利亚寻求一位能够真正地理解她思想的支持者。她在最不可思议的地方遇到了他。


1931年,在访问伦敦时,她在白金汉宫受到皇室接见,玛利亚发现圣雄甘地、一位新兴的印度独立运动领袖,当时也在英国。因此在伦敦,这两个有远见的人见面了。

甘地问候她说:我们是同一个家庭的成员,我给你带来孩子们的问候,蒙台梭利做出了回应,他们相见恨晚。甘地非常关注蒙台梭利的哲学层面的工作,它适用于所有文化。

甘地看到了蒙台梭利教学法可以适用于生活在穷苦中的数以百万计的印度孩子们。他同意在印度的一所蒙台梭利培训学校发表演讲。他说:“这是人生最伟大的一课:如果我们能保持谦卑,我们不是从有学问的成人身上学习,而是从所谓的无知的孩子身上学习。”

此后,玛利亚定居阿姆斯特丹。1933年,希特勒上台,在邻近的德国,证明他比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更无法接纳自由思想。德国所有的蒙台梭利学校都被关闭。在柏林,蒙台梭利的书被焚烧。即使是一个62岁的教育家的雕像也被扔进火堆。但这仅仅是一个预兆,一个开始。

1939年9月,希特勒入侵波兰,欧洲陷入战争。再一次,一个法西斯政权,让玛利亚在家门口受到威胁。

一个月后,在儿子一如既往的陪伴下,她乘飞机去了印度。

印度仍然是大英帝国王冠上的宝石,但是在1939年,印度的独立运动风头正劲,甘地为新兴的道德领袖。如果运动能成功,他们会接手一个人口将近4亿的国家,很多人都是深处穷困,并且超过90%都是文盲。

这样印度就需要一个新的教育体系。甘地认为工作和知识是分不开的,蒙台梭利中很多概念与这一哲学不谋而合。

在印度通神学会的邀请之下,玛利亚已经受邀在马德拉斯设立一个培训课程。


没有足够大的场地,他们在一个村里用棕榈叶建起草屋,300名学生前来参加课程,马里奥在她身边做翻译。玛利亚放弃她守孝20年的黑色长袍,开始拥抱印度文化。

但在到印度的十个月后,欧洲的一系列事件再次打扰了他们的生活。


1940年,墨索里尼将意大利带入战争,同德国一个阵营,作为一个意大利公民,在英国领土上,玛利亚和马里奥被印度视为敌人。

玛利亚曾受到短暂的软禁,但马里奥被送往一个拘留营,这是自马里奥童年以后,他们最久的分离,这让玛利亚悲痛不已。

但是,尽管她被困在印度七年,她并没有闲着。英国当局允许玛利亚游历,她利用时间去真正地在东南亚设立了蒙台梭利教育。她亲自培训了超过1000名蒙台梭利教师。

1940年,玛利亚庆祝了70岁生日,并收到了一份最珍贵的礼物,这份礼物来自英国政府。当时的印度总督在电报中写道:“我们一直在思考送什么礼物给您,来庆祝您的70岁生日。我们想,能给您最好的礼物,就是把您的儿子送回您身边。”


二战接近尾声,玛利亚回到阿姆斯特丹的渴望变得越发真切。这位流浪者又要启程了。1946年,玛利亚和马里奥终于回到了被战争摧毁的欧洲。她比之前更加坚信,要获得未来世界的和平,只有诉诸儿童教育。

“我一生都在追求真理中度过。通过对儿童的研究,我已经从源头上深入了解了人性,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尽管已经工作40年了,儿童对我来说,仍然是不竭的希望之源。儿童已经向我证明,全人类是一个整体。”

但是,因为她多年不在欧洲,这里的人们已经将蒙台梭利教学法遗忘了。


75岁的她重新投入了在欧洲建立蒙台梭利学校的工作中。她再次游历了整个大陆,给景仰她的人群授课。蒙台梭利学校再一次兴盛起来。


今天,在全世界有8000多所官方的蒙台梭利学校,另外还有遍布六大洲的1万4千所学校在应用蒙台梭利教学法。更有无数接受过蒙台梭利教育的教师们在幼儿园工作。

玛利亚·蒙台梭利点燃了一场革命,从蒙台梭利教学法创立之初,就深刻影响了儿童接受教育的方式。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当我们走进一所当地的主流小学,也能看到他们在实践蒙台梭利思想,核心就是孩子是活跃的、富有开创精神的学习者。

世界上最成功、最富有创造力的人中,很多人都受益于蒙台梭利教育:从维基百科的创始人吉米·威尔士,到乔治·克鲁尼;从亚马逊网站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到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这一点并不让人惊讶,因为这正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宗旨。

拉力·佩琦,谢尔盖·布林,是谷歌的创始人,也毕业于蒙台梭利学校。他们的公司宣称:“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精神中,工作应该富有挑战性,而这些挑战应该是有趣的。”

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玛利亚在阿姆斯特丹的家变成了全世界蒙台梭利运动的中心。她的功绩被全球称颂,许多国家领导人视其为思想的巨人,认为她的理论值得认可。

玛利亚·蒙台梭利在法国获得荣誉军团勋章,在荷兰被授予皇室姓氏,并三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她持续为世界和平而努力。1949年,在向联合国代表们致辞时,她说:“如果孩子们在童年早期,就能习惯于把周围的人看作为他们探索世界提供帮助的人,他们就不会对来自不同种族和宗教的人抱有敌意了。”

1952年,81岁的蒙台梭利在荷兰与世长辞,并被安葬在那里。至今蒙台梭利的名字仍然被世界熟知。

但她并不在意这些,她真正在意的是她的事业。就像她曾经说的那样:


“不要看着我,要看我指引的方向。”



(文字来自“加丁学院”的翻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81413tge&width=500&height=375&auto=0



安潇 2017年11月 于 伦敦


推荐阅读:

关于幼年时代与内心底色的一场追问

集中注意力,可以矫正孩子所有性格缺陷 (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

蒙台梭利和华德福到底不同在哪里

蒙台梭利:适宜0-6岁音乐启蒙的打击乐器

蒙台梭利:如何引导0-6岁孩子聆听音乐


喜欢我的文章的话,评论留言和转发分享都是最好的鼓励。感谢阅读。

扫描二维码可以打赏


「 安潇,来自北京,建筑学专业,旅居伦敦成为动画导演和漫画作者,现在伦敦大学进修儿童心理学。有两个混血女儿Suki和Sula ,出生于13年9月和15年7月。从Suki一岁开始,受到蒙特梭利理念的启发,开始在家进行早教启蒙,迄今为止和两个女儿创造和实践了300多个早教小游戏,覆盖类别有身体技能、语言交流、生活实践、美术创意、自然科学、感官感觉、数学秩序和社交情感。」



欢迎关注“家里的蒙特梭利教室 

- Suki 和 Sula的早教笔记”

微博@安潇AnnXiao

微信公众号@安潇AnnXiao

Instagram@sukisulamontessoridiary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