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国版的幼升小,公立和私立哪个更操心?

安潇 安潇AnnXiao 2019-06-20

这几天,我家里有件喜事:老大Suki收到了我们心仪的私立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来之不易,意料之外被录取,所以感到惊喜。


总觉得好像是前不久我才在微博上贴出了Suki出生的消息,居然一转眼,新生儿就要变成小学生了,时间的力量让人唏嘘


我们择校的心路历程,也有不少转折。虽然英国和中国的国情不同,但是父母们对于学校和教育的操心程度都是一样的。如果你们有兴趣,听我聊聊英国的幼升小,也看看英国的父母是怎么遭罪血拼的,你们就知道,不管地域,大家都在同一个战场上......



英国土地上的“幼升小”血拼


以前总听到国内虎妈狼爸们的各种鸡血故事,对入学择校的各种焦虑,深觉中国的孩子和父母压力山大。我庆幸着自己生活在英国,想象着一个父母和孩子都放羊的童年。


可是孩子越接近学龄,就越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英国的父母们和国内的父母们是一样一样的:学区还是私立,为了孩子的择校都得削尖脑袋、操碎心,想尽各种路数,再把荷包翻个底朝天。


孩子刚出生就开始焦虑学校的事,在这里也是挺普遍的情况。甚至很多计划长远的家庭,是先选定了学校、买好了房子,才计划怀孕的......


所以英国也不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净土,伦敦尤其是个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的地方。


英国孩子4岁就上学了,比中国孩子还早3年。虽然头两年也是以玩为主,但是作息、纪律、服装都是学校的规范,和幼儿园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我有点心疼英国孩子们的童年这么短。其实老大Suki因为是9月份生,上学已经算晚的,多撒了一年野。妹妹Sula是夏天宝宝,我更心疼她比姐姐少过一年混世魔王的好日子。


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无论在哪个国家,父母们都在为孩子的未来殚精竭虑,想要为孩子争取最好的。



英国公立小学的学区奥秘


英国同样也有“学区房”的存在,比中国有过之无不及。


比如伦敦的公立小学,是衡量从家到学校距离来录取学生的,在地图上、从家到学校画一条直线,用尺子比着读数的那种“衡量”!


以小学为中心、以前一年所录取的最远的学生的家的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圆,这个圆内就是“学区”。


公立小学也分为“杰出Outstanding”和“优秀Good”。但凡是“Outstanding”的小学,学区的那个圆都会小得令人发指,有幼童的家庭,都会拼命想到挤进这个圆里来,以致于伦敦“学区”内的房价越来越高,学区的半径也越来越小。


话说我们是十年前搬来这里的,那时我和老R还属于科幻青年,完全没想过要孩子,更没考虑过学区这种事。后来我怀孕了,才恍然大悟自己撞了大运了买的竟然是学区房,我们家附近有3个outstanding的小学。所以对入学择校这件事我一直没有太焦虑,起码不用像我的一些朋友那样,得硬着头皮卖房买房,希望能够挤进学区。


但是学区的那个半径每年都在变化,你今年买了学区房,孩子明后年该入学时,有可能就已经被挤到学区外了!所以买学区房也是有风险的,除非就是在学校门口,花重金买个“双保险”。


比如我家旁边那个很受欢迎的”Outstanding”公立小学,四年前我家还在这个学校的学区内(半径400米的圆),结果这几年地价飞涨,引得开发商拼命在小学后面盖高耸的公寓楼,搬入的全都是冲着这家学校来的家庭,一大群适龄的学童申请学校,结果到了今年,学区的半径就只有280米了!我家到这个学校走路4分钟,竟生生被挤到了学区之外!


公立学校的学区竞争就是这么恐怖。这类故事,你们也都熟悉吧?




英国的私校是怎样的存在?


伦敦大多数的中产家庭,家有适龄学童,都是面对着这样两个选择:是花钱买好学区的房子呢,还是花钱进入私立学校呢......


无论哪种选择,操碎了心都是唯一的命......


我们本来是比较坚定地想让孩子去家附近的公立小学,但是听闻了离家驱车15分钟处有个近200年历史的、校园广阔的私校,各种好口碑,就起了好奇心想去看看,这一看,就动了心。


历史悠久的古老校舍、与森林衔接的优美校园、哈利波特的电影曾经在这里取景;超高的师生比例、吸引人的牛津剑桥录取率、多种多样的俱乐部、完备的音体美设施、彬彬有礼的学生.....这些和家门口的公立学校相比,都像是另一种存在。我和老R看到了自己学生时期梦想的校园,隐隐地希望女儿们能在这样的环境成长和受教育。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和老R都在进行拉锯战,纠结于是选择家门口的Outstanding公立小学呢,还是车程15分钟的古老私立学校。


我甚至还写下了各自的优缺点、权衡利弊、比较各方面的“操心指数”,希望能够最终决定一个能够少操点心的学校......



公校 VS 私校,哪个更操心?


1. 距离与社区


公立学校:操心指数0

私立学校:操心指数4


对于距离这一点,公立学校妥妥地赢了。

我家旁边的公立小学,只有走路3分钟的距离。


即使得到私校录取通知书之后,我们也很难割舍公校在距离和社区的便利。孩子们幼儿园的很多好朋友都去了这家公立小学,我们这几个家庭可以一直保持社交归属感。这也是我们最留恋的一点,因为过去的四年里,我们周末相聚最多的就是这几个家庭,都已经成了很好的朋友。


如果孩子去公立小学,同学们都会住在附近、走路距离的地方,对于家庭的社交、孩子友谊的保持都特别方便,这种社区感是很珍贵的。


然而私立学校是没有学区的,很多人为了心仪的好私校,可以驱车很久送孩子到私校,孩子们在放学后不太容易社交,家庭也都不在同一个社区内。而且对于接送孩子来说,每天来回30分钟的车程,对生命也是一种浪费。上学放学的高峰时期,校门口停车还是个大问题,堵车就更别说了!操心啊操心!累就一个字。



2. 录取率


公立学校:操心指数1

私立学校:操心指数5+++++!


这一点,也是公立学校稳赢了。只要在学区范围内,孩子就肯定会被公立学校录取,没有面试,完全按照家与学校的距离远近而择生。当然,也有之前说的,前一年以为自己在学区内、后一年就被挤出学区的情况!


但是到了伦敦的私立小学,“录取”就会是一件分分钟逼死人的事了!优秀的私立小学的入学竞争非常可怕......


近些年国际学生增多,申请英国私立学校的学生逐年攀升,私校招生的条件越来越苛刻,而且想招谁、想怎么招,学校可以随心所欲。


有些私校没有面试,但是要名额排队,很多父母都是孩子刚一出生就把孩子的名字放在排队名单上。


更多的优秀私校是要面试的,因此打定决心想让孩子去私校的父母,都会像打了鸡血一样备战,也经常会一口气申请5、6家私校,看哪一个能有好运得到录取名额。我们因为一直在公立和私立之间摇摆,所以最终只申请了这一家私校。


比较扭曲的那种是要面试父母的私校,我们很难接受那种要看父母是否体面才接受孩子的学校。


我们喜欢的这所私校,不用面试父母,只要面试学生。但录取率同样是丧心病狂!面试的当天,老师才告知说,申请的孩子有296个,最终选32个学生,9:1的比例!


话说,面试3~4岁的孩子,这和笑话有多大区别呢?


私立学校认为以他们的阅人无数的经验,45分钟的测试,就能够判断出一个孩子的潜质是否适合这个学校。


但是我真心怀疑!这个年纪的孩子会状况百出,基本上,孩子当时的45分钟是什么状态,就决定了这个孩子之后十几年的学涯,这科学吗?如果当时孩子情绪不好,不乐意跟老师进屋面试,那不管这孩子平时多聪明大方,就都泡汤了。


所以对参加面试的学生父母来说,这个过程如同撞大运、中彩票,求老天让孩子当天表现好


好吧,我们也是闯过私立学校面试关的,如果你们感兴趣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下回分解。


(Suki面试回来,心情还不错)


3. 校园与设施


公立学校:操心指数4

私立学校:操心指数0


当然私立学校也各有不同的规模。但是大多私立学校都有自己的体育馆、游泳池、足球场、剧院、音乐楼、艺术楼、网球场、科技设备中心、食堂等,我们喜欢的这家私校尤其校园广大,甚至还拥有一片森林。


在学校的校舍和设施方面,毕竟私校的财力雄厚、财政自主管理,公立小学是难以与之匹敌的。比如公立小学的学生要去上游泳课,通常就要全体坐校车到附近的社区体育馆进行。


然而有利就有弊,也是这个原因,很多私立学校都只能选址于伦敦的郊区,为的是能够拥有更广阔的绿地。因此私校往往比公校距离更远,要驱车接送,不像公立小学,虽然校园不大但是就在家门口,孩子不用消耗童年在路上。



4. 师生比、教育力度与学业压力


公立学校:操心指数5

私立学校:操心指数1


伦敦的公立小学,通常是一个班30个学生左右,两个老师(一个班主任、一个助手),师生比大约是15:1


以我们申请的这家私立小学为例,一个年级一共招32个学生,分成两个班,每个班是16个孩子,两个老师,师生比是8:1


这样高的师生比,确实能让孩子得到很多学业上和生活上的关注和照顾,老师也会更好地注意到每个孩子的不同发展、因材施教。


教育力度上来说,私校也比公校超前很多,通常的学习速度要比公校快至少一年。老师对于孩子的学业,也抓得比公校严格。


这样的结果呢,就是孩子去公校的话,孩子虽然看似轻松、作业更少,但父母要对孩子的学业更操心。如果父母不上心的话,可能真的会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学了些啥......所以英国人都说,选择公校的话,就得拼妈,如果妈妈全职工作管不了孩子,那就只好祈福有个自觉爱学习的孩子了。


私校则不能够容忍学生的懒惰,竞争的氛围也对孩子是一个鞭策,学习抓得很紧。私校孩子的父母可以更信任学校来掌管孩子的学业,但当然也不能不闻不问,私校很在意父母参与孩子成长和学习。


这“操心指数”中的1分,是来自孩子学业的压力。私校本来就是择优录取学生,孩子之间的竞争当然很厉害,如果是好学、抗压能力强的孩子,会在私校里激发出潜能,如果是本来速度就慢一些、抗压能力弱的孩子,就可能在竞争中有失败感。这需要父母尤其小心。



5. 音体美等学科外教育


公立学校:操心指数4

私立学校:操心指数0


这几年,英国的公立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科成绩的攀比,政府取消了不少学科外的音体美方面的资金,学校的投入也越来越少,这是件很可惜的事。


私校最吸引我们的就是它的“学科外教育”。


私校往往更注重打造一个全面的孩子,并深深认可“音体美”对一个孩子心灵、智力和身体成长的重要性。


我们考量过几家公立学校,课外活动俱乐部有十个左右。比较大的私校的俱乐部,可以达到近百个,无论这个孩子有什么样的特长和兴趣,都可以找到发展的土壤。


比如这家私校,音乐课极受重视,从一年级开始,每个学生必须选择一样乐器,并有一对一的乐器教学。戏剧课、中文课,都在学科内的必修课中。


学科外的俱乐部更是五花八门,从低年级的乐高、手工、烹饪、合唱、网球、游泳、芭蕾等,到高年级的击剑、板球、编程、科学等等,应有尽有。



6. 学费与父母的投入


公立学校:操心指数2

私立学校:操心指数5++++!


这个方面真没得说,公校是免费的!这一点实在太吸引人了。英国的幼儿园是付费的,而且很贵,所以往往当孩子4岁进入了公立小学,家庭经济就会忽然宽裕很多,一下子多出了不少度假的预算!这真的是很美妙。


英国私校的学费,会让大多掏腰包、查银行帐户的父母倒吸凉气。尤其如果是两个孩子,会是很大的经济压力。不仅是学费,私校还有很多其他的额外费用,比如我们这周收到了私校发来的服饰清单,Suki入学以前有24件衣服装备要购入!全都是高质量的好料子......还没踏进校园就要开始烧钱了。


教育上省点心,花费上就得更操心。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件事都得等量交换。


当然,说到投入,其实也要把父母的时间付出划入到考量当中,这也是成本。


所谓“公校就要拼妈”,因为公校的兴趣俱乐部比较少,孩子们3点半放学以后就没什么事了,如果想要孩子有充实的课外活动,当妈的就得花时间,带孩子去各种兴趣班。这些班还在不同的地方,每天都像赶场一样。耗时耗力,这也是不小的成本。选择合适的兴趣班也是非常烧脑的事,况且花费也不便宜。如果爸妈都得全职上班,那就要雇保姆接孩子、送兴趣班,那也是一笔花费!


而很多私校都提供丰富的俱乐部,大部分俱乐部费用包含在学费中。孩子的兴趣特长都可以放学后留在学校俱乐部培养,不用家长带孩子到处奔波。有时,孩子可以在俱乐部玩到晚上六点,可以在学校吃饭,接回家以后直接睡觉......孩子玩得充实,爸妈也不用牺牲工作时间,还不需要四处赶场,这也确实是非常吸引人的优势啊!



7. 中考压力


公立学校:操心指数5

私立学校:操心指数1


英国的公立小学,通常是从4岁学到11岁的。孩子们11岁面临全国统考,一到了这个年纪,全家都压力山大,操心指数直接爆棚!


私立学校的制度各有不同。有的私校是4-11岁,有的是4-13岁,有的是7-18岁。我们申请的私立学校是4-18岁的。也就是说,一旦4岁进入了学校,那么一直到18岁的14年间,都不必太被统考的阴影驱赶......当然,如果孩子11岁时想要去不同的学校,也是可以参加考试而离开,但起码,想要留在本校都是可以的。


也是这个原因,很多家长都是在孩子4岁时削尖了脑袋进入私校。虽然4岁时的面试匪夷所思,就跟抽彩票差不多,然而一旦进入学校,就几乎是一劳永逸,孩子今后的考试压力就会小很多,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全面发展上。


也有不少家长想在孩子在7岁、11岁和13岁时进入私校,但这时私校的门槛就更高了,经常都是几百个申请竞争二十个几名额!孩子不得不正式备考和参考。


3、4岁孩子的面试,虽然对家长来说很焦心,但孩子没感觉啊,不过就是去玩了一把。7岁、11岁、13岁考私校,孩子就会很辛苦,对毅力是个考验。尤其是公校出来的孩子要花大量时间追学业,因为私校的教学速度比公校快了至少一年。啊,我想想都觉得替考试的孩子们不快乐!



8. 攀比、学生成分与不良行为


公立学校:操心指数3

私立学校:操心指数2


公立学校的学生家庭都来自同一个社区,家庭背景相似,攀比现象不严重,种族情况也是反映了社区的状况。但是父母也要对学生的行为操心,因为每个社区都会有一些父母不太管教的孩子,他们在学校的纪律性也会比较差。公立学校对纪律的管教程度比私校宽松很多,如果孩子传染了坏学生的不良行为,这份操心最后还是得落到父母身上。


私立学校,在选择学校时要很慎重,不要盲目选择那种富人云集的私校,攀比的气氛会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好,这是父母要操心的地方。还有种族成分,最好也是反映出社区的真实平衡,别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弱势群体”。我们也是很小心地求证了这两点,选择的这家私校以中产为主体,种族成分非常平均。



纪律方面,私校是非常严格的!不仅学生不能在学校里有不良行为,出了校门,只要穿着校服搞事情,就会被处分。吸烟、喝酒、买卖,都会被勒令退学,校园内甚至不准出现手机等电子设备!


从服装上都能感受到私校的各种严格,所有服饰都得统一,连发带发卡都不能戴自己的。总之,校规严格的方面,以后我的体会会越来越深吧。



好了,我乖乖在纸面上给公校和私校的种种优势和劣势评了分,那么看看结果吧!


合计:

公立学校的操心指数:24分!

私立学校的操心指数:18分!


看来还是进入公立学校更操心呀!

当然进入私立学校也不省心!


于是,最终我们为Suki决定了进入这家私立学校。毕竟,能被录取就很不容易,不想要辜负了这份好运气......


Suki高兴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她总记得这个学校有个游泳池,一想到就很兴奋。她还很期待中文课,就好像老师会比妈妈教的好似的......


我其实是有点嫉妒她的。我也多么希望自己的童年能够在这样的菁菁校园度过,能够有这么多的俱乐部等着我去玩。父母努力,都是为了让孩子去实现自己对教育的向往和心愿。



下个月,学校全年级的32个学生和家长会到校报到。我们想一想都觉得奇妙:如果她会在这个学校从4岁待到18岁,那么下个月她可能会遇见几位“一辈子的朋友”。也会有些老师和父母,我们可能要打至少14年的交道......


现在,我们一边为Suki的好消息而高兴,一边又担心起来:老二怎么办呢?这个学校是没有兄弟姐妹的优先录取的。我看着Sula,她是一个非常抗拒陌生人的固执宝宝,面试时才刚三岁出头。我怎么也想象不出她要如何在9:1的面试竞争中胜出......如果两个孩子最终去了不同的学校,光是“两地接送”这一点,就能把自己活活折腾死。光想着,我就打起了冷颤......


唉,我以为我逃到英国来,就能够悠闲地省省心。居然错了。天下没有不操心的父母,这是一条不归路。



你们呢?是不是也为孩子的幼升小操碎了心?不管怎样,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航行,有这种一起面对风浪的陪伴感觉,不孤单......






安潇 2018年5月 于 伦敦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一点帮助,评论、转发和点赞都是对我最好的鼓励,感谢阅读!)


推荐阅读:

0~2岁,要去早教班吗?该如何选择?

我们在兴趣班蹉跎的那些事

0~5岁兴趣班攻略:体育篇

0~5岁兴趣班攻略:舞蹈、音乐和戏剧

请躲开“教孩子像大人那样画画”的美术班

为幼小衔接做准备的2~6岁“桥梁互动书”


搜索文章的方式:

1. 请进入“安潇AnnXiao”公号主界面,查看历史记录,然后把页面往下滑,最上方就能看到搜索条了,搜索关键词,就会出现有相关内容的所有文章。

2. 请进入“安潇AnnXiao”公号主界面,在对话框输入关键词,就会出现相关标题的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