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R大学毕业后,去到美国,在一家建筑事务所工作过一年,和前老板一家处得很好,后来回到了伦敦也一直保持联系,看着他的两个儿子长大。几年前,大学生哥哥带着弟弟来伦敦玩,就住在我家里。那时我就发现兄弟俩的性格正相反:哥哥自信、开朗、才华横溢、善于交际,和谁都处得来。他年纪轻轻就很有人生规划,想要毕业后做艺术策划人、开画廊,来伦敦也是为了解这边的艺术市场,结识一些艺术家。而初中生弟弟就很害羞,不爱发表言论,对第一次来伦敦这个城市也没有表现出很多好奇。他似乎满足于让哥哥来做各种决定,甘心做个透明的影子……老R和我说,前老板多次和他聊起过:弟弟从小就不像哥哥那么富有激情,一直有些缺乏自驱力和自信心,他似乎对什么都没有很大兴趣。家人比较宠爱他,也就随着弟弟的性子,只是没有想到,弟弟现在对上学也失去了兴趣。当我比较这两兄弟的故事,我深感好奇:有同样的父母,生长在同样的家庭,为什么手足之间的自驱力和人生轨迹会相差那么大?难道都是天生性情差异决定的吗?我心里有些不安,也是因为我家姐妹和这两兄弟的性格有点像。我家姐姐Suki有点像故事中的哥哥:她开朗、聪明、好奇、独立、自驱力强、有很多想法、很多朋友。我家妹妹Sula有点像故事中的弟弟:内向、害羞、习惯于被宠爱、很依赖家人,她不那么好奇,大多数新事物都不乐意尝试,在家也是情愿玩自己最熟悉的那几个游戏。尽管姐妹俩年纪还小,但看多了别人家的故事,我和老R还是会不禁思索:如果老大更优秀、更出众,老二会不会一直淹没在老大的光环下,感到透明、不自信,因而放弃竞争?不过,我们也聊到了“老二逆袭”的例子。老二不总是缺乏自驱力的,比如老R本人也是“两兄弟”中的“弟弟”。他一直非常独立和执着,他17岁爱上了建筑,经常在纸面上画大型城市。后来他完成了建筑学学业,并在伦敦创业,开了自己的事务所,17岁的理想延续至今。
1927年,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一个核心观念:他认为出生顺序对人的性格有着重大影响,关键在于父母对不同的孩子态度不同,孩子为了获取关注,无形地放大了差异性。心理学家C.H.Cooley库里也提出了“镜中自我 Looking Glass Self”观点:认为人与人之间就像一面镜子,孩子从父母的回馈中认识自己、建立自我概念,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回馈与期许对于孩子的人格发展影响重大。作为家中的老二,从出生就面对着老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年龄近、同性别的手足,这种比较就更加明显。老二们总是要想办法寻求关注和存在感,以从与老大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因此老二们很有可能向这样两个方向发展:一、有的老二可能一直找不到能够与老大媲美的专长,长期在老大的“光环”之下生长,因此容易感到自卑,转而通过宠爱、对人际关系的依赖而获得关注,期望由别人来做决定和承担责任。这样的老二倾向于做自己,比较容易自我中心。二、有的老二在成长的竞争中另辟蹊径,发展出与老大不同的能力和专长,从而获得自信和自驱力,这样的老二往往敢于冒险和创新,人类历史上有好些革新思想的缔造者都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比如卢梭和本杰明·富兰克林。回到妹妹Sula的案例中,我和老R聊到了以下这些方面,以开启她的自驱力。一、鼓励老二的“独立精神”,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完成当我们去分析那些能够成为“黑马”的老二,发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童年时期父母给了老二很多独立的机会。老R虽然是家里的老二,但从小,爸妈总是让他一个人去完成事情、参加各种活动,他12岁想要当宇航员,爸妈就鼓励他自己去查所有相关课程,了解哪个年龄段需要通过哪些考试。他认真给自己布局,自学相关知识,还写信给NASA。他16岁时,爸妈担心得彻夜难眠,但还是放手让他一个人去美国旅行了一圈。后来他了解到自己身高过高,不可能当宇航员,才死了心。反观妹妹Sula,她从小就习惯了自己说话不清时、姐姐帮她把句子说完整,不会做的事情姐姐帮忙做。以至于现在5岁了,她已经依赖成惯性,我经常看到她玩乐高,也要等着姐姐把房子建好;零食包装打不开,就让姐姐打开。
有了这样的观察,我们就和姐姐Suki谈话,告诉她妹妹能够做的事情一定让她自己完成;妹妹一件事做不好,让她自己先尝试了再求助;妹妹说话时不要打断她或者替她说。我们也鼓励Sula独立,她自己通过努力完成的事情,会给她很多表扬。我们要在平时生活中,尽量抹平对年龄的关注,不去强调谁大谁小,把她俩当作同龄来对待。在孩子起争执的时候,我们不会要求大的让着小的。出门的时候,鼓励姐妹俩互相照顾,而不是总让姐姐照顾妹妹。我们很看重体育和乐器对性格的培养,因为孩子必须不断地克服挫折,从而看到自己的成长。所以无论是姐姐还是妹妹,我们都会让她们多多参与体育运动并学习乐器,培养抗挫力和自信心。老R特别提到:若要减少老二“在老大阴影下”的感觉,那么就要想办法发现和发展老二专属的特长和优势。所以在兴趣班上,我们会逐步鼓励妹妹选择一些与姐姐不同的项目。比如乐器,可能钢琴启蒙一两年以后,就会考虑让她选择别的乐器。不过,这也引起了我的哀嚎!作为专职的接送司机,我一直以来都削尖脑袋想让姐妹俩上同样的兴趣班,就是为了接送不痛苦。若真要发展孩子不同的特长,家长有的是苦头吃了!学术上,妹妹的阅读能力很不错,这或许是她的优势,那么我们就在值得她骄傲自信的方面不断鼓励,多发展强项。封城期间,社交真是个大问题!当妹妹所有的玩耍时间都来自姐姐的陪伴,就能够感觉到她的情绪起伏很大。随便玩个什么游戏,妹妹动不动就是输家,她受挫感很重;如果姐姐嫌游戏小儿科不想玩了,妹妹就会很受打击地大哭。能够看到妹妹的竞争心也在滋长,她甚至每天都要比姐姐先完成学习任务,不然就会生气。她对于游戏伙伴、和对自信心有着双重需要,如果总是绑在姐姐身边,就很难同时平衡。因此,很有必要培养老二自己的朋友圈,拥有多个同龄朋友,可以让她在不同朋友身上获取不同的需要。最近解封了,我们就给妹妹安排了多次play date,能看到她情绪平稳了很多,和好朋友在一起她很安心。老R的哥哥比他大两岁,不喜欢闯荡,一直住在自己出生的城市,在一家公司很安稳地任职十几年。但老R说:需要认真想想,我们是真的非要孩子拥有“野心”这个品质吗?一个人的自驱力,也许会引领他走向成就和成功,但不能保证他的幸福感。他坦率承认,自己以前总是纠缠在事业的压力和追逐中,这几年才通透了一点;但哥哥一直以来更加简单脱俗、平和满足,幸福感可能更高。因此,自驱力不是全部。我们的孩子,还要有在平凡、平淡的生活中体验快乐的能力,眼中能看到生活的美好细节,对稀疏平常的事物充满感恩,不忘却天地间和人世间最普通的那些奇迹。
向前奔跑的动力,和感知当下的喜悦,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握在手心。无论是老大还是老二,两个孩子里可能总会有一个正感受着“竞争中的弱势”。那么我们可以多给孩子独立的机会、建立抗挫力和自信心、找到与手足不同的优势、培养自己的社交圈,这样才会让她从竞争弱势的捆绑中脱离出来,终究发现自己的能量,成为一名“人美路子野”的黑马。今年,大家都是长时间地憋在家里带娃和工作,都很需要假期。放假时人的状态会不一样,夫妻之间也会有机会聊一些平时难以深度讨论的话题。除了育儿和全家五年计划,我和老R还想象着未来科技世界,听起来科幻却近在咫尺,脑洞很快就都会成为现实。找机会我也和你们八一八,孩子们长大以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一周的假期还真不够,八月份还希望能出门走走。可是欧洲的第二波疫情让人堪忧,不知道英国会不会在劫难逃。今年注定不平静,希望国内的你们,在找到机会透气的同时,也都能保持健康平安。但愿生活早点回归本来的模样!最近微信改版了,很容易走失,请别忘了“星标”我的公号,这样就能再次遇见你了!今天的次条,是“安潇原版点读绘本专场”,包括MathStart、牛津树、彩虹兔、High Five、韵文大师、学乐高频词、DK字典等10大系列共31个经典点读绘本和杂志套装,都可以配合使用毛毛虫点读笔。今天的三条是火遍ins的日本pacherie佩奇莉手拼包,满足孩子爱美的心理,还锻炼手眼协调,提升动手能力和审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