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伦敦婚礼

安潇 Ann 安潇 2023-02-10

这周是我和老R结婚十周年纪念日。我在赶稿,还没写完,老R就拽着我说:“带你去个神秘的地方,两天,都安排好了!”于是我还懵着,就“抛家弃子”地跟着他奔出门了……那么,天窗怎么办?就用十年前的今天写的这篇文章来弥补吧。


十年前的9月,是我和老R的婚礼。当时我一个人策划了整个婚礼,像做梦似的晕晕乎乎地经历了整个过程,还在婚礼之后稍微醒过来的时分,写下了这篇记录。十年的时间飞逝,我们的容颜都有褪色,幸福却有增无减。而我那时的视野里,只敢经营好“当下”,不敢想象太多未来,是个特别较真和小心翼翼的人。那时的我如果能够透过“时光的望远镜”看到今天的Suki、Sula和我们的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真想飞过时间隧道拍拍那个自己的肩膀:是的,你所有的认真都值得。


我们的伦敦婚礼
2012年9月

也许很多女孩都从小幻想着穿上婚纱的那天,向往婚礼的浪漫,公主王子的结局。我可能比较另类一点,几乎从未想象过自己的婚礼。从小到大充斥脑海的梦想是心灵自由。似乎与心灵的满足相比,婚礼只是一个不太重要的符号。即使和他相恋多年到结婚,两个人也默契地觉得幸福就是两个人在一起,仪式是别人的事。

最终让我意识到躲不过婚礼还是因为家人。离开家将近十年,一个人在伦敦,父母的心被距离扯得隔了海洋,不得不遗憾地错过了女儿人生中一些起落的重要情节。而在我结婚的时刻,我再也不该把父母隔离在这个特别的时光之外。老人别无所求,只想亲自来伦敦,把他们的祝福传递至归宿。还有另外那些爱我多年的老友们,亲眼目睹了我和他终于走到一起,我们其实多么需要一个场合,一个响亮的理由,只为了聚集在一起,为庆贺而庆贺。


于是我突然明白了过来,原来我也和所有人一样需要举行一个婚礼。但婚礼的意义,已经不只是为了我和他的爱情,而是在一个特别场合,由我俩制造一个容器,用来承载那些爱着我们的人一直用双手捧侍着的祝福。

可我该怎么做?我和他的父母及亲人都不在身边,没有人能够帮忙,他又是一个工作极其繁忙的建筑师,那么操办婚礼都要我一个人来做。我本来对婚礼就缺乏想象,这个任务到了肩膀上只觉得大脑一片空白。我肯定不会去求助婚庆公司,除了向有经验的女友讨教之外,就只好自己一点点摸索上路。


我俩都害怕特别隆重浮华的婚礼,害怕为了场面的场面,也不要不认识的人出现强作笑脸。所以首先脑海中出现了一个画面:我们的婚礼必须质朴,简洁,天然,是靠近真实心灵的小型婚礼。只需要有我们最爱的朋友和家人出席,婚礼上的一切都该是我们喜欢的。

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从构想到策划都是我来做,他有空则帮帮手。在伦敦什么都非常昂贵,既然费用是我们自己承担,我就要绞尽脑汁在有限的预算内实现。

九月终于来了,自己像一个责任重大的厨师,烹饪出这个节日给我和他,给亲人朋友。婚礼的当天只感觉自己上紧了弦,心都是满的,耳朵里全都是祝福,眼睛里全都是笑脸。我根本无法思考,只能被每分每秒的时光拽着去经历人生中最特别的一天。直到一切都完成,安静下来,弦忽然松弛之后,装满心里的感动才止不住地流淌出来。大脑终于可以去仔细回味这一天和这几个月的每个过程片段了,也是这时才更加体会到一个月来的紧张其实有多美妙,尽情付出中有多少被爱。更加体会了婚礼的意义:接受了爱和祝福的洗礼,于是我和他在一起的幸福的小世界变成了铺向未来的大世界,我们要一直走到底。


很庆幸自己亲手策划了婚礼中的每个细节,这个编织的过程本身像一个神圣的仪式。我想要把这个的过程做个简单的记录,算是送给未来的怀念。

场地:

既然自己决定婚礼上的一切,那么场地必须是我们最喜欢的地点。我俩都是学建筑的,我们最爱的伦敦建筑群是The Barbican巴比肯艺术中心,20世纪中期的现代主义经典。它裸露的混凝土粗野主义风格,曾一度极受争议,但在半世纪之后被选为伦敦最美的20世纪建筑之一。我们特别喜欢它自由开放的流水花园,环环相套的水泥社区,是一个集居住,学习,表演,艺术,展览,活动,社区生活融于一体的乌托邦式的独立城。


温室:

我的朋友们都很熟悉巴比肯,但许多人都不知道建筑群里藏了一个三层高的温室,栽培了郁郁葱葱的异域植物,甚至还有鱼池和鸟房。我在五年前偶然发现它的大门虚掩着,便偷偷溜进去过一次,心旷神怡,一直难忘那个世外桃源的景象。

我是花园控,再加上巴比肯是我们最熟悉喜欢的建筑,想到场地,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选择这个秘密温室作为婚礼场所。


场地价格:

打电话去询问,我高兴地了解到果然这个场地可以为婚礼所用,容纳45-75人,正好是我想要的小型婚礼的规模。可是场地价格昂贵得让人咋舌,想来伦敦市中心的经典建筑也不会便宜。我刚要退缩,经理忽然回复给了我一个好消息:周六虽然昂贵的,但周日的价格是我可以承受得起的。

于是,我们就在这个披挂着植被的温室里面宣誓结婚。


请柬:

邀请函上手绘了我俩和比利狗的肖像寄给亲友们。


色调:

因为温室里有很多绿色植物为背景,婚礼本身的颜色基调就设定为白色,白色的花,桌布,请柬,绸缎,婚纱,就连伴娘的衣服也是白色的。


婚纱礼服:

婚纱选得特别顺利,本来做好了长线作战全伦敦撒网的打算,谁知和闺蜜第一次出门选婚纱就碰到了合心意的。礼服来自意大利设计师Caroline Castigliano伦敦店,也是较大的婚礼开销之一。去试装的时候碰到一位戴着19世纪圆眼镜配金链子的老太太裁缝,她看了我一眼立即找出了这件简洁修身,双袖有蕾丝,毫不浮夸的古典款。我即刻感到这正是我想要的简单。

后来又试了近十件,试来试去还是最喜欢第一件。老太太得意的说她一眼就知道我适合什么,心里很确定我会选第一件。

婚礼前四个月就先订好了礼服,可到了八月人却瘦了一点,要去裁剪店修剪婚纱。只不过腰身收紧些竟要200英镑,却已经是我能找到最便宜的了。看来人们都是毫不犹豫地挣新人的钱啊。

头纱是从ebay买的,选了最长款,走起路来完全费劲,但视觉效果还不错。


鞋子:

鞋子是和闺蜜一起逛店的时候一眼看中的,一点也不贵,却很配我的蕾丝婚纱的风格。惊人的是这双鞋跟高三寸的鞋子穿起来竟然还很柔软舒服,走走试了试,消除了我当众摔倒的顾虑。


化妆:

我的造型师是个年轻女孩,专职是电影化妆,刚刚参与过的片子是”白雪公主与猎人”。虽然我们都不喜欢那片子,但这女孩特别尽职,亲自拎着大箱子到我家来花了三小时试妆。

我要求的妆容就象我对婚礼的要求一样,简单自然就好。项链是妈妈送的钻石项链,喜欢它的精巧不张扬。


鲜花:

关于鲜花,我找到的了一家叫做Flor Unikon的花店,离巴比肯不远。因为婚礼是白色基调,我便和花店店员过目了所有当季的白色鲜花种类。新娘的花束是纯白的白玫瑰。


但是伴娘的花束可以活泼一点,选择了粉色。


闺蜜:

婚礼前后最大的幸福之一是有我的闺蜜们陪着我,她们是我的伴娘,帮我照看打理一切,有她们在,心里就不慌!


入场:

在等待入场的时候,我本以为我才是最紧张的,手心出汗。谁知音乐响起时,五位伴娘们紧张得直咧嘴,腿直抖,因为她们要先入场!看到她们紧张的样子我就一点也不紧张了,原来伴娘的作用是这样的!


入场音乐:

邀请了一位小提琴手在开场演奏。婚礼前我用spotify和他分享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小提琴经典曲目,惊人的是他全部都会!最后选择了三首:第一首慢版的“Thais - Meditation”是让来宾留意并坐好,第二首活泼的”Allegro Maestoso for Strings Suite 2”是五位伴娘进场。第三首悠扬的”Four Seasons Winter” 是新娘入场。


新娘入场:

“爸爸,你拉着我走入主场行吗?” “那当然没问题!” 这是老爸第一次来英国看我。他酷极了,对陌生环境陌生人群及正式场合,胸口成竹应对自如。能由爸爸带我走过神圣的甬道到主场,让我觉得特别感恩。
我在入场的甬道安置了白色拱廊,白色绸缎和白色小灯。


宣誓:

爸爸带我到花廊下, 他和伴娘还有客人们就在主场等我。司仪宣布我们结婚。


戒指:

我和他交换戒指。戒指在伦敦Hatton Garden的首饰店Rennie&Co.订制,比较特别的款式,铂金指环刻有如同硬币侧面的细密纹路,可以反射出一环高光,远看是白色的。


伴娘:

等候在一旁的伴娘们。


出场:

结婚啦。他取代了爸爸的位置,带我走出主场。


新郎:

他后来跟我说他不紧张,可大家都说他紧张!婚礼前夜他把房子让给我和伴娘们狂欢,他一个人静默地等待结婚日。西装是我们一起去挑的,我选的Paul Smith新款仔细看会有微妙的细纹。婚礼前他工作忙到疯但好在没忘了剪了头发。


伴娘礼服:

通常来说新娘礼服是白色,伴娘礼服则是有颜色的,可我偏要全白的,一列的白色才够霸气啊。姑娘们的伴娘服和我的很像,也是蕾丝双袖,但她们的是短款,我的是长款。结婚前一夜,几个女孩在我家住,折腾笑闹了一整夜。早上大家在我家院子里采了带着露水的鲜花做头饰。有闺蜜们在身边好幸福。


允许闺蜜们按自己的个性穿完全不同的鞋子!


伴郎:

伴郎只能有一个,伴娘要有五个(本来有七个,两个有事未成行),要的就是这种气势的对比!


妈妈:

妈妈来了伦敦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我去买礼服。我和她挑了这身Mango套装,在泰晤士节上买了帽子,正好配上。大家都说妈妈看起来像女王。


温室后庭园:

这是我想要的童话式的场景,在温室后庭园的森林中鱼池边小桥上合影。可惜没有拍到全体来宾。


室外:

他带我坐电梯去室外。


流水庭园:

这里则是我平日最熟悉的巴比肯流水庭院,我常常坐在这里约朋友晒太阳,等待戏剧开始,或者喝咖啡工作,现在出现在这里却穿着婚纱,感觉有些不真实。


巴比肯合影:

既然在巴比肯结婚,就要来以最经典的巴比肯混凝土建筑群为背景合影。


就在这里开始我们的新生活吧。


晚装:

作为中国新娘,晚餐前换了一身Coast红装,是很正的中国红,为它配了大红色的唇膏。


晚宴鞋子:

Karen Millen的鞋子,两年前作为伴娘去闺蜜婚礼穿过一次,正好配上我的红装。


姑娘们一起换了装去宴会厅


晚宴卡片:

制作了简单的卡片,前面是名字后面是菜单。


来宾纪念物:

每一个来宾都有一个白色的礼品包,装着白色剪纸蜡烛盒,喜糖和卡片。


晚宴:

晚餐是现代英式,头盘主菜甜点三道,外加各种宴会拼盘。婚礼前我去巴比肯品尝,一个人尝了三种晚餐和十种宴会拼盘!好在当时品得仔细吃得尽兴,因为婚礼当天我根本顾不上晚宴的滋味。


蛋糕:

婚礼蛋糕是婆婆和她老伴的女儿亲手做的。


留言:

每个客人都在贵宾签到册上留下了祝福。


关于我们:

在贵宾桌的画框里我手绘了我和他的故事。



十年就这样过去。结婚纪念日我们会做些什么?我正在期待。

安潇 于 伦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