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研究 | 贾珺 | 清代北京会馆园林述略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0年第1期 P64-69
贾珺.清代北京会馆园林述略 [J].风景园林,2020,27(1):64-69.
清代北京会馆园林述略
贾珺
男 / 博士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文化遗产保护
摘要
清代北京外城地区修建了大量的会馆,作为各地同乡或商业行会的聚会、住宿、祭祀场所,其中部分会馆设有专门的园林,园内营造用于宴饮的厅堂,布置亭轩楼台等建筑,并堆叠假山、开辟池沼、种植花木,形成一种独立的园林类型。通过文献考证和现场调查,对清代北京会馆园林的主要实例进行记述,并对其造园意匠作进一步的分析。这些园林的格局较为方整,建筑形式以厅堂、亭、轩为主,假山多以青石叠置,水景简单,植物多为易于维护的品种,匾额、楹联富有文化寓意并反映其故乡特色。
关键词
风景园林;北京会馆;园林;景观
北京是明清两代的首都,亦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外来人口数量很多。从永乐年间开始,就先后在城内修建了大量的会馆,在清代最鼎盛时期,总数超过400座,大多集中于外城西部宣武门以南地区,一般采用庭院式布局,包括厅堂、馆舍、祠宇等主体建筑以及厨房、浴室等辅助房屋,可满足宴会、团拜、住宿、祭神等不同功能。另有一些会馆附设花园,是北京古典园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 钩沉
清代北京会馆按性质可分为同乡会馆和行帮会馆2大类,按级别可分为省馆、府馆和县馆3类,其中设有花园者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而且以规模较大的省馆园林为代表。
1 清代北京部分会馆园林分布
1.1 河南会馆
河南省在北京先后建有好几处省馆,其中位于达智桥胡同之北、上斜街之南的河南会馆又名“嵩云草堂”,始建于康熙十年(1671年),此后又经历了几次拓展,形成一组大型建筑群,分为中、东、西3路,西路北半部辟为花园。第一进院内有一个月牙池,池南岸建听雨楼和嵩云亭,北岸设正厅池北精舍;第二进院主要种植丁香,北房为听涛山馆;最后一进院种植海棠,北房为洛社大厅。清末维新变法时期,河南会馆成为强学会和保国会的重要活动场所。民国初年南北和谈,南方代表之一的汪精卫曾经2次下榻于池北精舍。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此创办河南公立豫学堂。现为宣武区青少年科技馆所在地,花园不存。
1.2 直隶会馆
清代直隶省拱卫京师,地位显赫,在京城内建有数处省馆。重臣张之洞于光绪四年(1878年)将自己位于下斜街路东的宅园捐出,营建“畿辅先贤祠”,用于供奉本省历史上的贤良忠义之士,同时设有住宿用的馆舍和聚会用的厅堂、楼阁,兼具会馆功能,亦称“直隶会馆”。这座会馆的东区完全辟为园林,大半地段为水池所占,岸边垂柳掩映,池中设泉亭,南岸筑有石平台,北岸堆叠假山。北建正厅,厅前对称种植两株海棠,还有椿树、槐树、丁香等花木,秋日则遍地菊花盛开。西区北面又设一座花园,设正厅不朽堂,堂前植小松树50余株,其北为遥集楼,楼前对称设有花池,种槐树、海棠、杏树,左右两侧以爬山游廊通向凉亭。小楼和绿胜盦。民国时期在此设燕冀中学,建国后改为北京市第十四中学,连同花园在内的旧建筑逐渐被拆除,其中不朽堂被迁建至平谷金海湖。
2 民国时期直隶会馆(畿辅先贤祠)平面图
1.3 全浙会馆
清代康熙间大臣赵吉士(字恒夫)宅园名叫“寄园”,位于菜市口西南教子胡同,曾经是名士游览胜地,后捐为全浙会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钱训能等在此创办浙学堂,后改称浙江中学堂。1955年在其旧址建宣武医院,原建筑全部不存。
1.4 南昌郡馆
南昌郡馆位于宣武门大街路东,始建于雍正二年(1724年),坐东面西,分为中、南、北三路。清末江南提督张勋出资将中路改建为花园,名为“端园”,西设园门,东为三间正厅,北设方亭。后院东建三间正房,南北两侧设游廊与前院正厅相连。园内曾经堆叠假山,2000年被全部拆除。
3 南昌郡馆20世纪90年代平面图
1.5 安徽会馆
安徽会馆位于北京外城后孙公园胡同,其前身相传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孙承泽所居之孙公园的一部分,同治年间以李鸿章兄弟为首的皖籍官员、士绅集资在此修建安徽会馆。同治十年(1871年)八月正式建成,光绪十五年(1889年)遭遇火灾大半被毁,次年(1890年)重修完成。花园位于北部,设有碧玲珑馆、叠翠亭,假山上建子山亭,西南设敞厅,悬“半亩塘”之额,其北辟一汪方池,北为正堂拜石山房。目前安徽会馆主体部分尚存,但花园已经大部被毁。
4 清代光绪十二年安徽会馆平面复原图
5 安徽会馆碧玲珑馆现状
1.6 广州会馆
明清时期北京的广州会馆至少有两处。一处位于西草厂街,创建于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其第三进院辟有小园,设小亭、花竹之景。另一处广州会馆位于韩家潭,原为清初江南名士李渔(笠翁)来京时期所居之芥子园,清朝中叶改为广州会馆,院东南隅有假山小屋。两园均已不存。
1.7 江夏会馆
江夏会馆是清代湖北武昌府同乡会馆,位于排子胡同,乾隆年间始建,其中曾设有花园,园内建造了一座石亭,并堆叠假山。现已沦为大杂院,花园不存。
1.8 潼川会馆
潼川会馆位于北半截胡同东侧,其地传说原为明代嘉靖年间大学士严嵩之子宅园,清代归盐商查氏,后来成为四川省潼川地区同乡会馆。馆内设花园,以太湖石堆叠假山,上建八角亭,建国后尚存,于20世纪50年代被迁至北京中山公园。
1.9 南海会馆
南海会馆位于米市胡同,其旧址原为乾隆时期名画家董邦达宅园,道光年间改建为广东省南海县同乡会馆,其中设花园,“堂庑爽恺,花木竞秀,邱壑多姿”。后来历经扩建,规模不断扩大,光绪年间已经拥有从南至北并列的四路院落,其最北一路第二进院辟为小园,西侧正房为七树堂,康有为曾在此居住,并将北面一座形似旱船的轩馆定名为“汗漫舫”。
6 南海会馆七树堂庭院山石小景
7 南海会馆20世纪90 年代平面图
1.10 湖广会馆
湖广会馆位于虎坊桥,嘉庆十二年(1807年)集资创建,作为湖北、湖南两省的合属会馆,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曾国藩亲自主持重修,奠定其中的花园格局。花园主要设于中部后院以及西路,包括宝善堂、风雨怀人馆、楚畹堂等建筑,并堆叠假山,种植花草竹木。建国后因为道路扩展,景致大半被毁。
8 湖广会馆20世纪90 年代平面图
1.11 香山会馆
香山会馆东临珠朝街,始建于嘉庆年间。其西部为花园,设正厅、花厅、方亭,堆叠假山,辟有水池,种植了桃树、牡丹、藤萝等花木,现均已不存。
9 湖广会馆20世纪90 年代平面图
1.12 三晋会馆
康熙年间大臣贾汉复将自己位于外城东部的一所大宅园捐作曲沃会馆,又称乔山书院,后来又将其南半部改为三晋会馆。此园景致不详,所在地旧名贾家花园,现为同乐胡同,会馆早已不存。
2 意匠
会馆本身属于同乡或行帮的公产,非私人所有,会馆园林作为会馆的附属部分,也具有半公共的性质,与纯粹的私家园林不同。会馆园林的营造和维护费用主要来自集资或捐款,数目有限,其使用者不能永久占据并传之后代,因此这些园林的规模不会很大,精致程度很难达到上层社会府宅花园的水准,总体成就不算很高,但在造园意匠上仍具有一定的特色,非其他园林类型所能完全替代。
由于一些北京会馆园林直接由私家宅园改建而来,因而在布局模式上与私园趋同,庭院空间均为四合院的变体,大多格局偏于方整,拥有明确的中轴线和正厢观念。清代会馆集中于外城,而外城住宅的庭院尺度往往明显小于内城住宅,导致会馆园林的多数院落宽度偏窄,显得比较紧凑。
会馆园林的建筑形式以厅堂、亭、轩为主,偶尔出现楼台、水榭,种类比其他类型园林要少,造型变化也不大。虽然各会馆的建造者来自全国各地,但包括园林在内的建筑样式仍为典型的北京官式建筑,与地方建筑风格迥异。由于会馆园林中需要经常举行聚会、宴饮活动,因此对宽敞的厅堂建筑最为重视,而亭类建筑一般以方亭最为常见。
会馆均建于稠密的市井坊巷之中,没有直接引水的条件,因此其园林的水景大多非常简单,以方池和月牙池为主。其中唯有直隶会馆因为兼有畿辅先贤祠的性质,花园规模较大,有条件开凿大面积的荷塘,景致疏朗,是罕见的特例。
假山是多数会馆园林的主要景观,但尺度不会很大,多以青石叠置,少数园林可见湖石,包括一些庭院中会陈立单块湖石以作点缀,潼川会馆花园中太湖石假山号称严世蕃宅园旧物,最为罕见。安徽会馆花园中的假山横亘东西,直隶会馆东园假山延展于荷塘北岸,都有增加空间层次的作用。广州会馆花园原为芥子园,传说其假山为李渔亲手所叠。
北京会馆园林中的花木以常见的槐、柳、杨、椿、松、杏以及海棠、丁香、藤萝为主,一般没有特别名贵的品种,相对易于维护。高大的乔木和繁茂的花灌木往往对称种植在庭院中,手法略显单调。直隶会馆中的菊花颇有名气,是刻意栽培的成果。
以往的会馆园林多设匾额、楹联,有的还设有碑刻。这些匾联均出自著名文人或官僚之手,措辞佳妙。一些会馆园林也会含蓄地反映其故乡的历史文化。如安徽会馆以“半亩塘”点题,同时陈设朱熹手迹石刻,从各个角度呈现这位本地儒家圣贤的文化精神;湖广会馆以楚畹堂纪念楚地大诗人屈原;河南会馆的洛社和嵩云亭也同样都是本省历史和景物的反映。所有这些特征都赋予北京会馆园林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3 结语
根据有限的文献记录,笔者仅能勾勒出清代北京会馆园林的大概轮廓,很多细节已经无从查考。从造园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些园林成就不高,只能算是园林史上一脉相对次要的支流,但因为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曾经留下很多名人印迹,自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
清朝灭亡后,京城的老会馆逐渐衰败,会馆园林更趋于荒落。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南城地区的旧城改造工程此起彼伏,昔日的会馆不断毁于推土机的碾压,原有的园林痕迹几乎难以寻觅。王军先生在《最后的太湖石》一文中提及他于2011年4月曾经在宣南贾家胡同以西被毁为瓦砾的古街坊内看到几块破败的太湖石,认为其是一处私家园林的最后见证。笔者以为这几块残存的石头更可能是昔日会馆园林的遗物,在一片废墟中孤独地面对天空,诉说着无尽的遗憾。
图表来源:
图1、4由作者自绘;图2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提供;图3、7、9来源于《宣南鸿雪图志》;图5由作者拍摄;图6引自参考文献[5];图8来源于《北京湖广会馆志稿》。
为了微信阅读体验,文中参考文献标注进行了删减,详见杂志。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沈德符,杨万里,万历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510.
[2] 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180.
[3] 李慈铭.闰秋饮集嵩云草堂池北精舍(河南士大夫新筑宴赏处也):卷173[M]//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北京:中国书店,1989.
[4] 黄心一.嵩云草堂摭轶[M]//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府园名址.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274-281
[5] 北京市档案馆.北京会馆档案史料[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809.
[6] 戴璐.藤阴杂记[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66-67.
[7] 王灿炽.北京安徽会馆志稿[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78-80.
[8] 李鸿章.新建安徽会馆记:清代同治十一年碑刻[M]//李金龙,孙兴亚.北京会馆资料集成.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9] 陈宗蕃.燕都丛考[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526.
[10] 程可则.重修广州会馆记[M]//北京市档案馆.北京会馆档案史料.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1367.
[11] 吴长元.宸垣识略[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184.
[12] 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96.
[13] 丁治棠.丁治棠纪行四种[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113-114.
[14] 吴荣光.新建广东南海县会馆碑记[M]//北京市档案馆.北京会馆档案史料.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1378.
[15] 佚名.曾文正公年谱[M].大连:大连图书供应社,193:10.
[16] 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北京市宣武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湖广会馆志稿[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32,250,165.
[17] 吴哲征.会馆[M]//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府园名址.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219.
[18] 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208.
[19] 李渔.李渔全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257.
[20] 麟庆.鸿雪因缘图记[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4.
[21] 王军.最后的太湖石[J].环球, 2012(23):93-94.
版面预览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0-01刊首语 | 王向荣:中国的国土景观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0-01 风景园林与国土空间规划
《风景园林》2020-01专题导读 | 风景园林与国土空间规划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0年1期
扫描下方小程序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扫描或点击图片
识别图中二维码购买
《风景园林》2020-01
专题:风景园林与国土空间规划
文章编辑 王亚莺
微信编辑 缪琳
微信校对 王亚莺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