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A研究 | 刘珊珊 黄晓 | 近代私园公享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身份塑造

刘珊珊 黄晓 风景园林LAVISION
2024-08-31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0年第2期 P20-25

刘珊珊,黄晓.由私及公:社会文化视角下的无锡近代园林转型[J].风景园林,2020,27(2):20-25.


由私及公:社会文化视角下的无锡近代园林转型


刘珊珊

女 / 博士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研究员 / 研究方向为城市历史景观、女性与园林

黄晓

男 / 博士 /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 / 本刊特约编辑 / 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理论与历史、古代园林图像



摘要

私有空间向公共空间转型的动因是中国近代园林研究的重要论题。对无锡近代园林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这一转变背后复杂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与许多城市通过建立公园来满足公共绿地的需求不同,无锡的民族资本家兴建了大批向公众开放的私家园林,承担了城市公众休闲空间的功能。结果表明:无锡民族资本家通过将私有休闲游憩空间转变为向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实现了其塑造阶级身份,确立社会地位,进而改良社会的3个目的;揭示了近代时期私有空间向公众空间的转化背后深刻的社会思想与文化动因,以及其对园林空间、园林风格和园林功能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风景园林;园林史;无锡;近代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


无锡地处江南,是一座近代时期迅速崛起的地方城市。无锡的城市发展历程,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崛起密切相关。他们在无锡城市内外新建了一批私家园林,形成“独树一帜的锡派园林”,被誉为中国近代园林的里程碑。

无锡近代园林的演变体现了不同阶层社会与经济地位的消长:从古代的名门望族转为新兴的资产阶级。这一历程主要可划分为3个群体和相应的3个阶段:

1)园主为出身传统望族或官僚者,其园林主要体现传统特色,作为园主及其亲朋好友游居的场所,以潜庐和钦使第为代表;

2)园主为与西方文化接触较深者,其园林受西洋风格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社交功能,以钦使第二期和云薖园为代表;

3)园主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其园林融合了中西方的特点,功能由内向封闭转为外向开放,承担教化和服务民众的社会责任,以梅园、横云山庄和蠡园为代表。

 

1 古典风格与传统身份的坚守

无锡近代采用古典风格的园林主要营建于19世纪末期,传统封建士绅仍为社会上层的主流,新生的资产阶级向上层主流审美靠拢,也希望通过营造古典风格的园林,粉饰其新贵身份,与传统士大夫阶层合流。

这类园林有3座较具代表性:1)1882年建造的杨宗濂潜庐;2)1888—1894年间建造的薛福成钦使第;3)1927年建造的秦毓鎏佚园。本文重点分析薛、杨两家的园林。

钦使第位于无锡城内,潜庐位于惠山,分别代表了宅第园和郊野园2种类型。

钦使第坐北朝南,原有东、中、西3路,附有天井庭园、东花园、西花园和后花园4部分园林(图1)。中路4组建筑前方两侧的天井都布置有花园,增添了起居的趣味。东花园南侧中央是一座池塘,池南为戏台,池北是花厅听风轩。这处小园被誉为无锡城内现存最精致、最完整的家庭戏园(图2)。

1 钦使第平面图

2 钦使第东花园戏台


潜庐南侧靠近惠山浜水街,可乘舟抵达(图3)。园内景致自南向北依次为门厅、戏台、水池、正厅留耕草堂、水池和后厅丛桂轩。

3 潜庐平面图


钦使第和潜庐都建于19世纪晚期,是无锡近代最早的一批园林;薛福成和杨宗濂皆为政府官员,又都与西方文化有接触,属于封建官僚中思想较开化者。两大家族都完成了从封建官僚向民族资本家的转型;但这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仍很薄弱,尚未构建出特征鲜明的社会身份,其自我认同仍为传统的官僚士绅,进而影响到他们营建园林的各个方面。

首先,在园景命名也即园林的意境追求方面,两园皆以中国传统思想为基础。潜庐取“潜龙勿用”之意,“钦使第”得自皇帝恩赐;潜庐正堂为“留耕草堂”,钦使第正堂为“务本堂”,都体现了中国忠君报国和以农为本的传统思想。

其次,在布局和功能方面,两座园林都较为内向封闭,不向社会开放。虽然两园都有围绕水池布置的戏台,园主经常在此观剧赏曲,举办雅集,但受邀者均为园主的亲朋好友,而非社会公众。

最后,园林的主景和主体结构皆采用传统的营造技术和风格,仅在一些局部使用了西方材料和技术,与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哲学思想一致。

钦使第和潜庐作为无锡第一批近代园林,其所有者代表了19世纪晚期中国最先进的生产力,但由于萌发于封建官僚内部,仍局限于传统士绅的身份设定,尚未产生塑造新阶层身份的意识和需求。


2 西洋风格与现代身份的塑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新生资产阶级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经济实力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不断壮大,他们的园林和住宅不再隐藏在中国传统的外衣下,而是积极表现出西化的特点,以彰显与西方的联系。杨味云的云薖园和薛南溟钦使第的二期扩建,体现了这一转变的过程。

杨味云先官后商的身份,使云薖园呈现出丰富性和复杂性,也即中西风格的综合(图4)。

园林采用中国传统风格:以曲折的池塘为中心,西北以两折的石桥隔为小沼与大池,小沼称苓泉。水池西南为停琴水榭,池东为小林屋假山。水池北岸为平台,平台北侧的3座建筑皆为西洋风格:中央是裘学楼和况梅斋,西侧是晚翠阁和云在山房,东侧是杏雨楼和香南精舍。云薖园的立意布局是中国传统的,各景的命名,水池、假山、亭榭的布置,都体现中式风格;但园内的3座主体建筑则采用西式的拱券、柱廊和栏杆,体量巨大,与园林构成对峙之势

1912年薛南溟在钦使第东花园北部添建弹子房。新建的东花园采用几何化布局,并设有小型多立克柱等西方装饰。弹子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量使用金属门窗和彩色玻璃,室内完全采用西式风格,中央摆放了一张英式台球桌,供薛南溟与生意伙伴使用(图5)。

4  云薖园山池,对岸两层建筑为裘学楼

5 钦使第弹子房外观(上)与内景(下)


这座弹子房取代了原来东花园的戏台,成为园内的中心建筑,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逐步舍弃传统的娱乐活动,转而推崇强身益智的体育活动,以塑造自身健康进步的社会形象。

此后,园林建筑中西洋风格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如1917年薛南溟在钦使第北侧建造的多层西式别墅,1932年王禹卿在无锡城内建造的3座别墅,1934年唐文治在鼋头渚建造的茹经堂……它们的共同点是建筑成为园林的主体,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园林退化为别墅的附属,或为几何化的花坛草坪,或截取一角的假山池塘,屈居于院落的边角。

清末民初新兴资产阶级的住宅和园林表现出追求西化的特征,崇尚西方的生活和审美,体现了他们对于新社会身份的积极塑造。不过这种塑造仍局限在“修身”阶段,这些园林以服务园主及其家人朋友或生意伙伴为主,在公共意识和社会担当方面仍很淡薄。


3 开放共享与社会责任的担当

辛亥革命后,中国工商业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成为主导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将经营工商业的财富积累,大量投入道路、桥梁、公共福利设施等社会基础建设中。他们的私家园林也成为改造社会宏伟计划的一部分,从早期的内向封闭转为外向开放,服务对象从园主及其有限的社交圈转为广大的社会公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围绕太湖兴建的荣德生梅园、杨翰西横云山庄和王禹卿蠡园。

荣德生梅园始建于1912年,造园主旨是“为天下布芳馨,种梅花万树;与众人同游乐,开园圃空山”,一开始便定下“私园公赏”的基调。受荣德生影响,1918年杨宗濂之子杨翰西在鼋头渚建造横云山庄,1927年王禹卿听从荣德生建议,在蠡湖北岸建造蠡园。梅园、横云山庄和蠡园三足而立,将无锡环太湖一带打造为风景优美的名胜区,成为深受公众喜爱的游览胜地。

3座园林的建造和引入了许多现代设施,使园中的活动充满现代气息。如梅园的山顶平整为高尔夫球场和网球场;蠡园有西式花圃、紫藤花廊、圆形舞池和游泳池(图6、7)。相比之下,横云山庄的活动稍微偏近中国传统:1)横云码头建有船坞,每年端午节在此举行赛龙舟比赛;2)中外人士常借园中澄澜堂举办婚礼。

6 蠡园舞池老照片与现状

7 蠡园游泳池老照片与现状


更能体现3座园林现代服务意识的是园中均建有饭店和旅馆。梅园太湖饭店建于1926年,有客房20余间。横云山庄的涧阿小筑、松下清斋,都可提供住宿。蠡园的颐安别业一层开设中、西餐厅,二层设置客房。

为方便公众游览,园主们还努力改善周边的交通条件。1914年建造梅园时,荣德生就开始筹建前往梅园的公路(图8)。杨翰西建成横云山庄后,市政府“环湖筑道路,建桥梁,葺茅亭馆舍,以待四方游客”。王禹卿建成蠡园后,在门外修筑公路通向仙蠡墩和无锡城。便利的交通和开放的园林相得益彰,推动了公众旅游的发展。

荣德生还计划修建一条环湖公路和横跨五里湖的长桥,将梅园、鼋头渚诸园和蠡园等连接起来,形成一处宏大的环太湖风景区。他们已经认识到风景园林对发展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并可以开启民智,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这些都表明近代民族资本家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成熟,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8 老照片中来往于无锡城内与梅园之间的公共汽车


4 结语

私有空间向公共空间的转型是近代园林发展的重要主题,无锡近代园林为研究这一转变过程的绝佳案例,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园主的身份。从早期较为开化的政府官员,发展为弃政从商的官僚士绅,最后是从事工商业的民族资本家。新兴的资产阶级取代官绅望族成为造园的主体。

2)园林的选址。早期的钦使第、潜庐和云薖园延续了古代的传统,都位于无锡城内或近郊的惠山;后期的梅园、横云山庄和蠡园等位于远离市区的太湖沿岸。荣德生等人将造福乡邑的朴素愿望与打造环太湖风景区的宏大构想结合起来,使太湖成为新兴园林的荟萃之地。

3)园林的风格。从早期的中国传统风格,到引入西式建筑和设施,最后表现为中国江南风格、北方风格和西洋风格的兼容并蓄,形成了自身成熟的特色。

4)园林的功能。早期作为私家游乐的封闭场所,其后发展为商业来往的待客之所,进而成为与民众共享的开放场所。

无锡近代私家园林的逐渐公共化,与园林风格的逐步西化,是同一个过程,被同样的社会力量推动。得益于无锡近代民族资本家的用心经营、巨额投入和深远谋划,当时的景观营造对今天的城市风貌仍产生着重要影响。代表着他们自身形象和社会理想的私家园林,至今仍然继续造福着社会民众,推动着城市的经济发展。



注释(Notes):

① 杨味云《云薖记》称:“云薖主人……年二十而出游,……仕宦三十年,齿发既衰,始遂初服。归而筑室于城西,以其隙地辟为小圃,而名之曰云薖。”云薖园的建造时间有1908、1918年几种说法,笔者认为据《云薖记》,该园应建于1917年杨味云50岁时。

② 如梅园天心亭、横云山庄在山亭、蠡园涵虚亭皆为秀巧的江南风格。横云山庄诵芬堂墙体厚实,澄澜堂使用红色立柱和斗栱,表现为豪放大气的北方风格。梅园宗敬别墅、横云山庄涧阿小筑、蠡园颐安别业和阶庐皆为西洋风格。


图表来源(Sources of Figures):

图 1、3、8 引自参考文献[6],图2、4~5由黄晓拍摄, 图 6、7 引自参考文献[12]


为了微信阅读体验,文中参考文献标注进行了删减,详见杂志。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朱震峻,严晨怡,王欣,等.论无锡近代园林的历史地位[J].中国园林,2017,33(10):47-51.

[2] 刘晓明,薛晓飞,高凡,等.论无锡近代园林的艺术价值[J].中国园林,2017,33(10):52-56.

[3] 黄晓,刘珊珊.寄畅园的始建年代、沿革分期与重要议题[J].风景园林,2018,25(11):17-22.

[4] 黄晓,刘珊珊.无锡近代秦毓鎏佚园探析[J].建筑史,2017(2):150-159.

[5] 高凡.无锡近代杨氏家族园林探析[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6.

[6] 朱震峻.中国无锡近代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7] 朱蓉,王文姬,王琛.无锡近代园林营建特征研究[J].中国园林,2017,33(3):109-114.

[8] 郭明友.论无锡梅园的审美特征与历史价值[J].中国园林,2014,30(12):91-94.

[9] 王欣,李玉红,王应临,等.无锡荣氏梅园变化发展现象探析[J].中国园林,2017,33(10):63-67.

[10] 沙无垢,杨锡根,吴佳佳.梁溪屐痕:无锡近代风土游览著作辑录[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

[11] 龚近贤.锡山旧闻:民国邑报博采[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12] 黄晓,刘珊珊.无锡近代王氏蠡园研究[J].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7(1):321-340.






版面预览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0-02刊首语 | 王向荣:整体观的人居环境


《风景园林》2020-02目录 | 传统人居环境营造思想与技术传承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0-02 传统人居环境营造思想与技术传承


《风景园林》2020-02专题导读 | 传统人居环境营造思想与技术传承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0年2期

扫描下方小程序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扫描或点击图片

识别图中二维码购买

《风景园林》2020-02

传统人居环境营造思想与技术传承



文章编辑  刘玉霞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刘玉霞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LAVISIO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