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0-04 城市生境与植物群落设计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LAVISION
2024-08-31

《风景园林》2020-04 | 177 Vol.27

专题1:城市生境与植物群落设计

专题2:乡村景观的演变




本期导览


刊首语


| 种植与生境 

郑曦

点击查看全文

伴随着种植,园林的营造表达着对自然生机与活力的赞美。颐和园在玉澜堂到宜芸馆之间的夕佳楼,是傍晚时分面西观赏湖景的地方,上挂对联“隔叶晚莺藏谷口,唼花雏鸭聚塘坳”,描绘的即是夕阳下一派生机活泼的自然景象。这里提到了水中种植形成的生境对水禽鸟类的吸引,生动有趣,相得益彰。

孙筱祥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撰写的《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中有1/3篇幅讲种植设计,其中有一段关于月光下植物配置的论述:“在月光下,红花变为褐色,黄花变为灰白,白花则带着青灰色,淡青色和淡蓝色的花卉则比较清楚。因此举行月光晚会的夜花园,应该多用色彩亮度较强,明度较高的花卉,例如,淡青色、淡蓝色、白色、淡黄色的花卉。在月光下,花卉的色相是不可能丰富的,为了使月夜的景色迷人,补救色彩的不足,最好多运用具有强烈芳香的植物”,进而提到作为生境的要点“自然界的显花植物中,许多虫媒花,由于蛾类都在夜间活动,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许多夜间开花,在色彩上虽然大都是白色、淡蓝色或淡黄色,但都是有浓烈的芳香以吸引昆虫”。此段讲述了融合色彩、芳香、生态习性的种植对月光下夜花园动人景色的生境与意境营造。



专题1:城市生境与植物群落设计


| 下一次绿色革命:基于植物群落设计重塑城市生境丰度

著:(美)克劳迪娅·韦斯特  吴竑*  译:王鑫

摘要:气候变化、大规模物种灭绝、快速城市化以及工业土地利用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并削弱了地球上所有生命所依赖的核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城市外围的自然土地已不足以确保人类自身的生存。为减少负面的环境影响,修复必不可少的生态系统服务,重塑人与自然元素的联系,并创造更健康、更具韧性的城市景观,有必要在城市和工业景观中采用具有超高生态功能并能引起公众强烈共鸣的种植方式,从根本上转变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介绍了美国Phyto景观设计工作室应用的基于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方法,解释创新的种植系统如何重建城市多样而丰裕的生境。阐述了植物之间、植物与人、植物与更大的环境如何联系的3个核心原则,通过案例说明该种植模式的应用,并讨论使其适应中国城市独特环境和社会政治背景的策略。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种植设计;生态种植;功能性种植;基于植物群落的设计;城市生境丰度;中国城市

在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市,茂盛的植物群落充满了令人印象深刻并具有生态价值的物种,为高密度的城市环境带来了生机。多姿多彩的春季花期之后,紧随着是更为安静、绿意尤浓的夏天



| 日本城市生境营造前沿性案例研究

著:(日)森本幸裕  译:康宁 

摘要:从城市生境恢复的角度阐释日本3种不同的城市绿化开拓性项目。1)大阪万博纪念公园项目旨在恢复大阪城市核心绿地的自然景观(自我维持的森林)。为实现此目标,除实施相应的植物种植计划和种植方法外,待修复后的植被冠层高度郁闭后,模拟自然干扰的林窗再生的适应性管理是提高其物种多样性的关键。2)梅小路公园的“生命之森”生境花园是第一例实施20余年动态监测的生境修复项目。研究发现生境中物种的迁入定居和灭绝趋势因物种类别而异。3)平安神宫庭园是在城市基底中的濒危物种庇护所(隔离保护地)。庭园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日本园林造园特征有关,“缩景”(微缩自然)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采用了适应性管理来替代自然干扰。最后,提出生境设计需充分考虑自然的3个属性:要素、格局与过程,其中过程属性是最具挑战的议题。  

关键词:风景园林;自然修复;适应性管理;城市生境;生物多样性;濒危物种


万博纪念公园的历史变迁



| 城市生境及其植物群落设计——西北半干旱区生境营造研究 

刘晖  许博文  陈宇 

摘要: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贡献,其效能依赖于城市绿色空间中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以城市“生境+植物群落”模式的景观建构互适性内在机制作为关键科学问题,强调在生态学介入城市规划设计的空间尺度匹配关系中,小尺度绿地生境及网络的系统性和可实践性的生态价值。通过课题组在西北半干旱区城市场地生境营造与地被植物群落设计的实验性研究及街区单元生境网络格局建构的探索,提出城市生境及其植物群落景观建构研究的3个核心问题,即生态学与建筑类学科之间研究与设计变量的转换、理论与实践转化的实验性研究方法和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之间的空间匹配关系。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生境;植物群落设计;场地设计;街区生境单元;生境营造 

城市生境及其植物群落设计研究框架


延伸阅读:

[1] 李仓拴,刘晖,杨伊婷,等.西北干旱城市破碎化绿地生境的植物群落设计途径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2):88-93.

[2] 王晶懋,刘晖,吴小辉,等.基于场地小气候特征的草本植物群落设计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4):98-102.

[3] 臧鑫宇,王峤.基于景观生态思维的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J].风景园林,2017,24(4):21-27.



| 北京不同公园自生植物物种组成特征及群落类型 

李晓鹏  董丽*

摘要:可在城市环境中自发生长的植物不仅无须过多养护管理,并且发挥着诸多生态功能。将自生植物群落融入公园规划设计中是近年来欧美国家保护城市自然、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理念。采用样方法对北京39个不同类型公园中的自生植物进行调研,深入分析了其物种组成特征以及群落类型。结果表明:1)调研到的自生植物共计242种,隶属于52科166属,其中包含了10个生活型,多年生植物物种数最多,为96种,其次是一年生78种;2)自生植物物种数最多的3个公园为香山公园、圆明园遗址公园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3)大型城市公园物种数较其他公园类型多;4)不同季节,自生植物被划分出不同的群落组,不同公园中的优势群落较为相似。在未来对自生植物的保护和应用中,应合理为自生植物的生长和演替预留空间,注重不同公园自生植物特色群落的设计,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及物种习性营建群落。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自生植物;物种组成;样方法;群落类型    

不同季节主要群落



城市植物景观与关键种的协同共生设计框架——以野花草甸与传粉昆虫为例  

袁嘉  杜春兰  

摘要:城市植物景观的系统稳定性、观赏效果和生态服务功能的维持正面临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的严峻挑战。近年来,生态系统关键种的保育研究为城市植物景观提供了增强环境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分析关键种对于城市植物景观的重要生态功能,综述国内外关键种的研究应用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建“城市植物景观—关键种”协同共生体系的设计框架。从环境要素设计、关键种选择与吸引、植物筛选及种植、营巢生境与庇护生境设计、踏脚石生境与迁徙廊道设计等方面探讨关键种与城市植物景观协同共生体系设计的基本要求。提供风景园林实践中以关键种与植物景观协同共生来提升城市植物景观功能的有效途径,以及“城市植物景观—关键种”协同共生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归纳、设计框架和应用范式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植物景观;关键种;协同共生;生境设计;野花草甸     

“城市植物景观—关键种”协同共生体系设计框架


延伸阅读:

[1] 袁嘉,杜春兰.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景观在城市雨水花园中的应用与设计[J].风景园林,2017,24(5):22-27.



| 建成环境道路绿带生境特征研究  

汪瑞军  成玉宁* 

摘要:绿地自身及其所处空间的形态特征对于植物生境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建成环境道路绿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化模拟与实地采样调查,分析和总结包括光照因子、局地风环境、土壤水因子、土壤理化属性在内的主要生境因子特征及其与道路绿带空间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光照因子、局地风环境与街谷形态、绿带位置关联密切;土壤水因子、pH值与绿带宽度存在显著相关性。生境分析为绿带植物营造提供科学依据,指向种植设计与场地设计之间的双向适应。

关键词:风景园林;建成环境;道路绿带;生境;街谷空间;光照;局地风;绿带土壤

不同走向道路绿带土壤含水量分析



专题2:乡村景观的演变


| 乡村景观格局特征及演变中的多尺度空间过程探索——以乌镇为例 

王云才 申佳可 

摘要:城镇建设冲击并蚕食着乡村景观,使其风貌特征和地域美学逐渐丧失。从空间过程的角度研究乡村景观格局的特性与演变规律是对其进行保护与调控的基础。首先提出乡村景观格局演变的多尺度分析框架;其次以图式语言呈现了乡村古镇乌镇各尺度空间格局特征;最后分析了影响格局演变的多尺度空间过程。研究发现:自然生态过程是整体尺度上反映人们对人居安全和水患防范基本需求的主导过程;经济生产过程是复合尺度上促使乌镇交通与产业彼此适应与景观格局发展的主要动因;人文文化过程是单一尺度上使景观格局向着人的意愿与需求呈现地方特征的主要驱动。研究结论对制定乡村景观多尺度保护、恢复、维护和提升策略具有启发作用。

关键词:风景园林;乡村景观;空间过程;多尺度;景观演变;图式语言;乌镇 

景观空间过程与空间格局的相互作用机制框架


延伸阅读:

[1] 陆琦,李自若.时代与地域:风景园林学科视角下的乡村景观反思[J].风景园林,2013,20(4):56-60.

[2] 徐姗,黄彪,刘晓明,等.从感知到认知:北京乡村景观风貌特征探析[J].风景园林,2013,20(4):73-80.

[3] 刘颂.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村落景观格局优化研究:以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为例[J].风景园林,2013,20(4):98-102.

[4] 张晋石.20世纪荷兰乡村景观发展概述[J].风景园林,2013,20(4):61-66.

[5] 冀媛媛,郦大方.哈尼族自然观变迁下的村寨与周边环境关系的演变:以云南哈尼族曼岗村寨为例[J].风景园林,2013,20(4):67-72.

[6] 王云才,崔莹.基于风景园林设计发展历史的伊丽莎白·伯顿图式语言思想[J].风景园林,2015,22(2):50-57.

[7] 张兵华,胡一可,李建军,等.乡村多尺度住居环境的景观空间图式解析:以闽东地区庄寨为例[J].风景园林,2019,26(11):91-96.



| 乡村“人地共生”景观单元认知框架 

王竹 王珂 陈潇玮* 郑媛 

摘要:针对当前中国浙北乡村经济发达地区半城市化乡村的乡村景观营建同质化、偏重外观审美、忽略内生动力等问题,基于乡村“人地关系”的概念与“单元系统”理论,建立乡村“人地共生”景观单元的认知框架,提出以村域为景观生成与演变的单元。通过“单元系统—单元自成” 程序的调控,明确村域景观特征在人地互动作用下的空间生成与演变机制,并建构了乡村景观营建在村域尺度上的基本模式。首次从较小的村域尺度和人地互动的内生动力视角研究乡村景观的生成与演变机制。

关键词:风景园林;乡村景观;“人地共生”景观单元;村域景观演变;认知框架;单元理论 

单元系统与“人地共生”景观单元框架关系



| 英国乡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方法与工具  

鲍梓婷 周剑云 周游*  

摘要:景观概念为解读乡村景观、思考其多功能与可持续的未来提供了综合整体的、可操作的框架、方法与工具。景观视角下的乡村区域,具有多元价值,涉及多个尺度、多元利益主体,其变化的管理是错综复杂的。聚焦英国乡村政策的景观转向以及创新的景观方法与工具,尤其是景观特征评估(LCA)的发展与应用。对英国乡村规划管理相关政策的需求与趋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对新方法的探索历程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多功能主义、景观概念的重构,以及景观特征评估的发展为乡村区域变化的规划管理提供了新的思想与方法,使我们得以迈向一个广泛、综合的乡村景观规划体系。

关键词:风景园林;乡村景观;多功能乡村;政策整合;景观特征评估;英国 

英格兰景观政策实施的相关机构与组织



| 基于能耗量化模拟的乡村空间形态一体化特征  

林琳 陆琦* 

摘要:当代粤西乡村聚落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乡村聚落既有格局具有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认识,传统营建策略得不到借鉴和完善,既有资源被严重浪费,导致了乡村聚落空间环境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从对粤西地区乡村空间环境一体化特征分析入手,对乡村空间形态构成进行解读和分析,对规划尺度的聚落模型进行环境模拟,关注聚落整体的互动功能,从聚落地块形态、建筑单体形态、聚落道路形态、村域边界形态等方面挖掘聚落尺度的整体气候适应性智慧,从中找到关联机制和既有空间形态可持续经验转化的途径,回应当代粤西乡村聚落发展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风景园林;乡村空间环境;量化模拟;可持续发展;整体观;环境提升;气候适应性 

潮溪村与东林村平均年制冷需求分布情况比较



作品


| 食与绿的空中庭院:西武池袋总店屋顶 

Earthscape事务所 

本项目是与东京都大型交通枢纽池袋站直接相连的西武池袋总店屋顶空间更新规划设计。通过改造实现了原本冷清的屋顶空间的更新再生,在城市中心营造出可感受季节变化、体验各种美食的活力场所。

以漂浮在水面上的睡莲作为原型



研究


初心与使命——响应公共健康的风景园林  

李雄 张云路* 木皓可 章瑞

点击查看全文

摘要:风景园林作为构建人居环境的重要学科,在建立城乡空间公共安全体系,促进居民卫生健康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撑。以风景园林与公共健康的发展统一性入题,探索风景园林学科在促进公共健康中的支撑内容和体系,对于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对现阶段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和健康风险新形势进行了分析,明确风景园林作为可提供高质量公共健康服务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其次探析风景园林在促进公共健康中的空间与政策、要素与行为、景观与情感3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讨论风景园林在主动响应城市公共健康和应对城市公共卫生危机中的供给、防控、调适三大响应对策;最后,对风景园林支撑公共健康提出了丰富学科理论、完善绿地供给以及革新技术手段3个维度的建设意见。希冀为营造健康宜居的人居环境提供一定的专业支撑。  

关键词:风景园林;人居环境;公共健康;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响应对策;城市绿地系统 

响应公共健康的风景园林示意图



不同健康影响路径下的城市绿地空间特征   

干靓 杨伟光 王兰* 

摘要:基于文献梳理,从减少健康风险暴露、促进健康行为活动和提高心理恢复能力3方面讨论城市绿地与公共健康关联的基本路径,针对不同健康影响路径归纳总结分布格局特征、周边联系特征、内部环境特征3类城市绿地空间特征和实证变量指标,分析各项空间特征的健康促进效益。从规划设计实践需求角度提出未来的研究需要从权衡主导风险影响、构建高线指标要求、深化微观促进机制、优化指标度量视角等方面予以完善,以期为健康导向的绿地规划设计提供依据,推进健康绿地循证设计。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绿地;健康影响路径;空间特征;循证设计 

整体分析框架


延伸阅读:

[1] 王志芳,程温温,王华清.循证健康修复环境:研究进展与设计启示[J].风景园林,2015,22(6):110-116.

[2] 陈筝,董楠楠,刘颂,等.上海城市公园使用对健康影响研究[J].风景园林,2017,24(9):99-105.



瘟疫、城市公共卫生与风景园林——论英国历史上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城市公共卫生和风景园林的影响

赵晶

点击查看全文 

摘要:历史上,瘟疫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但是疫情过后,人们不断反思、改进,加强各个领域的建设,也给城市、公共卫生、园林等领域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在应对城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英国同许多国家一样遭遇了毁灭性打击,同时又具有特殊性,产生了许多影响世界城市和风景园林历史发展进程的特殊因素。选取英国历史上黑死病和霍乱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方法,从瘟疫产生的背景、危害和瘟疫后城市公共卫生、风景园林发展两个方面展开探讨,重点关注瘟疫如何促进城市重建与发展,引发公共卫生领域的改革以及产生对风景园林的影响。认为瘟疫是一把自然生态的双刃剑,反推了城市公共卫生的建设,促进了环境和公共空间的立法。应对瘟疫从某个侧面推动了景观公正性的发展,让人们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期为城市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公共卫生;瘟疫;黑死病;霍乱;城市公园;景观公正性 

今天的伯肯海德公园依然为城市提供绿色开放空间



基于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城市绿色空间研究综述  

张冉 舒平* 

摘要:通过绿化环境促进体力活动以提升公共健康水平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绿色空间的特征与体力活动的发生及居民健康联系密切。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对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并用Histcite对文献进行引文分析,从体力活动的分类方式,居民个人属性和社会环境、建成环境以及绿色空间特征3方面影响因素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多数文献支持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的发生关系显著;由于体力活动、绿色空间及居民健康水平三者之间存在未知因素的混淆及因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无法解释的因果关系,因此绿色空间对体力活动的促进作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机制存在争议。此外,提出城市绿色空间对体力活动的关注度不足、居住环境邻近绿色空间指标精细化程度不够两点不足;最后认为:需要进一步关注居住邻近的绿色空间与居民体力活动的相关研究;由定性关系转向定性定量关系相结合的研究是未来的主要方向;主动式环境干预以及多学科的交叉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带来新机遇。

关键词:风景园林;休闲性体力活动;建成环境;绿色空间;公共健康;影响因素  

中文文献共现网络分布


延伸阅读:

[1] 张阁,张晋石.渥太华绿色空间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7):84-89.

[2] 李方正,解爽,李雄.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的北京市中心城绿色空间时空演变研究(1992—2016)[J].风景园林,2018,25(8):46-51.



| 中国名山风景区的演化  

李金路 

摘要:阐述中国名山、风景、风景区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及内在规律。名山风景区的演变是一个从古人认识、欣赏自然,到认知自我,追求自由、自在的过程。立足多重视角,站在历史的高度,探索名山风景区演化的内因动力。名山风景区经历了神圣山水、君子山水、宗教山水、诗画山水和风景山水的演进过程,形成了今天的风景名胜区体系。

关键词:风景园林;名山;风景名胜区;五岳;特征;山水崇拜;神话 

莽莽中华圣山



张南垣的生平、家族与交游——乔莱《张处士墓志铭》考略

黄晓 刘珊珊* 秦绍楹

点击查看全文 

摘要:造园大师张南垣是中国园林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已有大量的相关资料和论著。乔莱《张处士墓志铭》的发现提供了张南垣研究的核心材料,极大地推进了这一研究。采用史源学和年代学方法,根据《张处士墓志铭》提供的线索,考证了作者乔莱与张氏家族的交往,推断张南垣名“琏”而非“涟”,祖籍为松江华亭县,梳理了张南垣的家学传承与造园历程、张南垣的先辈与子孙谱系、张南垣的交游等内容。有助于深入认识张南垣的造园成就,完善更新张南垣研究的框架,进而剖析古代造园背后的家族、社会和文化等层面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张南垣;造园叠山家;《张处士墓志铭》

《张处士墓志铭》(左)、《张陶庵墓志铭》(中)和《张汝问墓表》(右)中的相关记载



  本期引文格式

2020/04

[1] 郑曦.种植与生境[J].风景园林,2020,27(4):4-5.

[2] 克劳迪娅·韦斯特,吴竑,王鑫.下一次绿色革命:基于植物群落设计重塑城市生境丰度[J].风景园林,2020,27(4):8-24.

[3] 森本幸裕,康宁.日本城市生境营造前沿性案例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4):25-35.

[4] 刘晖,许博文,陈宇.城市生境及其植物群落设计:西北半干旱区生境营造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4):36-41.

[5] 李晓鹏,董丽.北京不同公园自生植物物种组成特征及群落类型[J].风景园林,2020,27(4):42-49.

[6] 袁嘉,杜春兰.城市植物景观与关键种的协同共生设计框架:以野花草甸与传粉昆虫为例[J].风景园林,2020,27(4):50-55.

[7] 汪瑞军,成玉宁.建成环境道路绿带生境特征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4):56-61.

[8] 王云才,申佳可.乡村景观格局特征及演变中的多尺度空间过程探索:以乌镇为例[J].风景园林,2020,27(4):62-68.

[9] 王竹,王珂,陈潇玮,郑媛.乡村“人地共生”景观单元认知框架[J].风景园林,2020,27(4):69-73.

[10] 鲍梓婷,周剑云,周游.英国乡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方法与工具[J].风景园林,2020,27(4):74-80.

[11] 林琳,陆琦.基于能耗量化模拟的乡村空间形态一体化特征[J].风景园林,2020,27(4):81-86.

[12] Earthscape事务所.食与绿的空中庭院:西武池袋总店屋顶[J].风景园林,2020,27(4):87-90.

[13] 李雄,张云路,木皓可,章瑞.初心与使命:响应公共健康的风景园林[J].风景园林,2020,27(4):91-94.

[14] 干靓,杨伟光,王兰.不同健康影响路径下的城市绿地空间特征[J].风景园林,2020,27(4):95-100.

[15] 赵晶.瘟疫、城市公共卫生与风景园林:论英国历史上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城市公共卫生和风景园林的影响[J].风景园林,2020,27(4):101-105.

[16] 张冉,舒平.基于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城市绿色空间研究综述[J].风景园林,2020,27(4):106-113.

[17] 李金路.中国名山风景区的演化[J].风景园林,2020,27(4):114-117.

[18] 黄晓,刘珊珊,秦绍楹.张南垣的生平、家族与交游:乔莱《张处士墓志铭》考略[J].风景园林,2020,27(4):118-125.


  延伸阅读

[1] 李仓拴,刘晖,杨伊婷,等.西北干旱城市破碎化绿地生境的植物群落设计途径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2):88-93.

[2] 王晶懋,刘晖,吴小辉,等.基于场地小气候特征的草本植物群落设计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4):98-102.

[3] 臧鑫宇,王峤.基于景观生态思维的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J].风景园林,2017,24(4):21-27.

[4] 袁嘉,杜春兰.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景观在城市雨水花园中的应用与设计[J].风景园林,2017,24(5):22-27.

[5] 陆琦,李自若.时代与地域:风景园林学科视角下的乡村景观反思[J].风景园林,2013,20(4):56-60.

[6] 徐姗,黄彪,刘晓明,等.从感知到认知:北京乡村景观风貌特征探析[J].风景园林,2013,20(4):73-80.

[7] 刘颂.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村落景观格局优化研究:以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为例[J].风景园林,2013,20(4):98-102.

[8] 张晋石.20世纪荷兰乡村景观发展概述[J].风景园林,2013,20(4):61-66.

[9] 冀媛媛,郦大方.哈尼族自然观变迁下的村寨与周边环境关系的演变:以云南哈尼族曼岗村寨为例[J].风景园林,2013,20(4):67-72.

[10] 王云才,崔莹.基于风景园林设计发展历史的伊丽莎白·伯顿图式语言思想[J].风景园林,2015,22(2):50-57.

[11] 张兵华,胡一可,李建军,等.乡村多尺度住居环境的景观空间图式解析:以闽东地区庄寨为例[J].风景园林,2019,26(11):91-96.

[12] 王志芳,程温温,王华清.循证健康修复环境:研究进展与设计启示[J].风景园林,2015,22(6):110-116.

[13] 陈筝,董楠楠,刘颂,等.上海城市公园使用对健康影响研究[J].风景园林,2017,24(9):99-105.

[14] 张阁,张晋石.渥太华绿色空间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7):84-89.

[15] 李方正,解爽,李雄.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的北京市中心城绿色空间时空演变研究(1992—2016)[J].风景园林,2018,25(8):46-51.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0年4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刘玉霞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LAVISIO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