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2-07 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 | 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
《风景园林》2022-07 | 204 Vol.29
专题1: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
专题2: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
本期导览
刊首语
| 迎接国家公园时代的到来——整合科研资源,建构国家公园学
张玉钧
2021年可谓是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元年,这一年中国政府对外正式宣布建立国家公园。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国家公园本身已不是新鲜事物,但国家公园体制在中国的建立却是一件大事。这一重要事件的发生标志着中国自然保护事业从此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国家公园时代的真正到来。为了迎接国家公园时代的到来,笔者从国家公园起步阶段的研究和实践角度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与疑问,以就正于读者。
专题1: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
赵智聪 王沛
摘要: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区域,其功能的有效发挥有赖于连通性良好的自然保护地网络的形成。通过对生境破碎化和气候变化危机背景下自然保护地连通性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辨析自然保护地连通性相关概念,梳理相关研究和实践,提出中国自然保护地连通性的概念,并从概念层次、生态对象、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4个层面进行辨析,探讨自然保护地连通性与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地连通性与气候变化,自然保护地连通性评价体系、监测体系、提升路径和保障机制6项关键议题。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地;连通性;气候变化;生态廊道;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网络
生境破碎化和气候变化背景下连通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
延伸阅读:
[1] 张益章,周语夏,刘海龙.国土尺度河流干扰度评价与空间分布制图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8):10-17.
| 自然保护地生态价值的内涵建构与热点解读
张娇娇 陈思淇 张玉钧*
摘要:生态价值研究是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两山”理论实践的重要参考,当前研究成果初具规模,但存在概念不清、热点不明等问题,有必要对自然保护地生态价值的概念内涵、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深入解读。通过梳理生态价值概念发展史及辨析相关概念,构建生态价值概念内涵体系。应用共词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分析方法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文献数据的时空分布、高频关键词、研究热点进行系统梳理和解读。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地生态价值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内容初步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地尺度的生态价值的评估核算为基础、以价值实现与转化为主线、海洋与陆域保护地类型并重的总体格局,其中生态价值实现研究热点延伸出利益主体诉求与冲突、社区作用机制、人类福祉促进等分支。未来中国自然保护地生态价值研究应建立统一评估体系、丰富研究视角、强化应用研究、重视海洋价值等。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生态价值;内涵建构;研究热点;文献计量
研究框架
| 拟建松嫩鹤乡国家公园范围划定方法探讨
黄晗雯 刘洋* 陈君帜 李晓民
摘要:国家公园的范围划定是国家公园设立和管理的基础,根据保护和管理对象的不同,范围划定采取的方式也存在差异。在总结试点期国家公园范围划定经验的基础上,从东北松嫩平原草原湿地生态地理区入手,叠加主要保护对象,擦除干扰因素,划定国家公园范围。基于该区域珍稀濒危水禽及其栖息地的分布特点,同时考虑管理可行性等方面,以原有自然保护地为本底,叠加珍稀濒危水禽及其栖息地,得出国家公园的优先保护区,在优先保护区的基础上,去除人为干扰因素,得出拟建松嫩鹤乡国家公园范围。通过保护要素的叠加和干扰要素的擦除,得出国家公园范围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国家公园的范围划定。
关键词:国家公园;松嫩平原;鹤乡;珍稀濒危水禽;生态系统
松嫩平原范围示意图
延伸阅读:
[1] 刘增力,孙乔昀,曹赫,等.基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国家公园边界探讨:以拟建青海湖国家公园为例[J].风景园林,2020,28(3):29-34.
专题 2: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
| 乡村景观单元识别与认知的空间生态智慧——以南京市牌坊社区为例
陈照方 王云才*
摘要:一直以来,如何认知乡村景观空间,如何揭示与表达乡村景观的地方性特征,是开展乡村空间研究与规划设计实践的基本命题。景观单元的识别与划分是生态智慧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空间解构与重组的科学途径。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中的U-Net与BDCN模型对南京市牌坊社区村域范围内的景观要素与景观单元边界进行图像识别,完成乡村社区尺度下的基本空间单元划分。选取乡村景观特征相关指标,使用空间聚类的方法完成由基本空间单元到复合空间单元的聚合与重组。通过评价复合空间单元的景观绩效认知牌坊社区的空间生态智慧,以此作为乡村景观塑造的有效引导。
关键词:景观空间单元;空间解构;深度学习;空间聚类;景观绩效;乡村景观;生态智慧
乡村景观空间单元体系构建的逻辑框架
延伸阅读:
[1] 汪洁琼,李心蕊,王敏.城市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的空间智慧[J].风景园林,2019,26(6):47-52.
[2] 王云才.基于空间生态特性的景观图式语言研究方法与方法论[J].风景园林,2018,25(1):28-32.
[3] 王云才.论景观空间图式语言的逻辑思路及体系框架[J].风景园林,2017,24(4):89-98.
[4] 王竹,王珂,陈潇玮,等.乡村“人地共生”景观单元认知框架[J].风景园林,2020,27(4):69-73.
[5] 康渊,王军.村落生态单元及其景观模式的营造智慧:以青藏高原秀日村为例[J].风景园林,2019,26(8):121-125.
[6] 王云才,陈照方,成玉宁.新时期乡村景观特征与景观性格的表征体系构建[J].风景园林,2021,28(7):107-113.
[7] 申佳可,陈照方,彭震伟,等.中国乡村景观特征评价的发展和展望[J].风景园林,2022,29(3):19-24.
[8] 王云才,申佳可,象伟宁.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体系[J].风景园林,2017,24(1):35-44.
[9] 汪洁琼,邱明,成水平,等.基于水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的空间形态增效机制:以嵊泗田岙水敏性乡村为例[J].风景园林,2017,24(1):82-90.
| 基于生态审美的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对策
邱烨珊 车生泉*
摘要: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对于营建城市生态系统及提高公众福祉具有促进作用。探讨、厘清影响城市绿地生态审美的关键因素,对于健康、稳定的绿地生态景观营造及公众生态价值观引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讨生态审美的概念和内涵,总结符合生态审美的绿地特征,提出符合生态审美的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原则与对策:基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绿地基础条件及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将城市绿地划分为生态保育型、生态功能型及生态景观型3类生态绿地,构建生态绿地网络;基于绿地植物群落物种构成、空间布局及绿地功能需求,提出6类自然式植物群落配植模式。旨在为营建高生态效益、高景观质量的绿地景观提供规划依据。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生态绿地;生态审美;自然式植物群落;生态系统服务
自然式植物群落配植模式平面示意图
| 基于人水关系视角的青海地区“水文化遗产”生态智慧探析
孔繁恩 刘海龙*
摘要:从人水关系角度审视青海地区“水文化遗产”的特点与生态智慧,对于推进青海地区生态保护和传统水文化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总结青海地区“水文化遗产”的基本类型和总体特点;试图通过当地居民与自然水循环系统的长期互动模式提炼地域“水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生态智慧。指出藏族传统牧居文化和宗教信仰对于青海水域文化景观的意义与价值;提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水安全问题突出的当代背景下,研究和践行新型生态智慧体系,是成功保护青海“水文化遗产”的关键策略。
关键词:风景园林;青海地区;水文化遗产;水域文化景观;生态智慧
青海地区“水文化遗产”分布密度
延伸阅读:
[1] 高凯,符禾.生态智慧视野下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世界遗产价值研究[J].风景园林,2014,21(6):64-68.
[2] 李婧,韩锋.贵州鲍家屯喀斯特水利坝田景观的传统生态智慧[J].风景园林,2017,24(11):93-98.
[3] 肖华斌,刘莹,况苑霖,等.济南洪范池泉群浪溪河流域泉水聚落地域性景观与生态智慧[J].风景园林,2020,27(8):69-75.
[4] 孔繁恩,刘海龙.“水文化遗产”的价值特点与认知发展[J].风景园林,2022,29(2):59-64.
[5] 毕雪婷,韩锋.世界自然遗产美学价值的识别与评估概述[J].风景园林,2018,25(10):115-119.
作品
| 海南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海岸带生态修复
水石设计
海南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海岸带生态修复项目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海岸带陆域 200 m 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占地约 22 万 m2,距龙楼镇 2.5 km,处于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侧。项目需要对海岸带陆域 200 m 范围内的干扰区域进行生态复育,将这里打造成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海岸带生态环境治理示范段。
生态修复后场地全貌(2021 年)
| 串联城乡的“翡翠项链”——云南保山昌宁县城镇核心区右甸河流域公园系统
元有(成都)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位于云南省保山市的昌宁县,是多民族山区农业县,人文与旅游资源丰富,县城四面环山,澜沧江的一级支流、被誉为母亲河的右甸河穿过坝谷。依托昌宁固有的山水田园城市特质和右甸河优美的风光带,设计团队制定了以右甸河流域综合治理为切入点,将水利设施提升、水环境修复和滨水景观打造相融合的“三位一体”策略,将田园风光、自然环境与城市景观充分融合,以期全面完善生态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呈现“城田相间、城林相映、城水相依”的整体风貌及全域公园格局,为昌宁旅游服务业发展、实现全域旅游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位于右甸河上游的水环境生态治理示范园
| 碧道之环——茅洲河水文教育展示馆
江立敏 张煜 罗溪
茅洲河,深圳的母亲河,因水草丰茂而得名,却因深圳特殊的历史而遗落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时至今日,一枚犹如洁白“指环”的醒目圆环从茅洲河中部的一处河湾上升起,方才让那历史的脉络重回公众视野,令“母亲”的形象逐渐鲜明起来。它就是茅洲河宝安区 4 km 生态修复示范段的重点工程——“碧道之环”茅洲河水文教育展示馆。
茅洲河湾上的“碧道之环”
研究
| 世界文化遗产视角下的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突出普遍价值适用标准及遗产构成探析
李雨馨 李嘉妮 许凡
摘要:为进一步深化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突出普遍价值(OUV)认知,依托申报世界遗产文本的编制实践,结合工业遗产、世界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和文化景观研究方法,从《世界遗产名录》的分析框架、遗产构成和适用标准3个方面重新审视和提炼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内容构架,提出由生产设施类遗迹、社会生活类遗迹、衍生关联类遗迹3类遗迹组成的遗产构成框架及新的遗产申报策略。研究认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工业“景观”,能够补充《世界遗产名录》亚太地区工业遗产的类型,且在宏大时空视野下,技术发展与社会情境相互交织,形成一系列极富特点的遗产的聚合,呈现出人与自然资源、社会治理、国家运作相融合的区域特征,是世界遗产实践领域具有较高申报潜力的新类型文化遗产。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突出普遍价值(OUV);文化景观;工业遗产;价值特征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遗产构成类型划分
延伸阅读:
[1] 常湘琦,朱育帆.从遗存到遗产: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研究概述[J].风景园林,2021,28(1):80-86.
[2] 宋峰,史艳慧,王博.关于景观的反思:从对象到方法论[J].风景园林,2021,28(3):25-28.
[3] 拉维茨科,孔洞一.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的文化景观阐释:混合型工业文化景观[J].风景园林,2020,27(7):18-29.
[4] 申克,孔洞一.文化景观维护视野下德国历史性文化景观的两种方法论:清单盘点与空间区划[J].风景园林,2019,26(12):41-51.
| 气候变化背景下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进展与热点前沿
石渠 李雄*
摘要: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紧迫挑战之一。绿色基础设施作为自然生命支持系统,是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重要措施。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选取2000—2020年发表的以“气候变化”和“绿色基础设施”为主题的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和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前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相关研究经历了21世纪初期的缓慢发展后,2014年后进入快速上升阶段;2)相关研究通过初期的理论和实践提高了人们对绿色基础设施与气候变化关联度的认知,正在逐步向低碳化的减缓途径、韧性化的适应对策、效益化的可持续发展等多维度拓展;3)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已经成为后续研究的重要领域。从统筹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行动、拓宽人与气候关系的新认知、开辟持续低碳发展的新路径3个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风景园林;气候变化;绿色基础设施;减缓与适应;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框架
延伸阅读:
[1] 贾行飞,戴菲.我国绿色基础设施研究进展综述[J].风景园林,2015,22(8):118-124.
[2] 刘长松.气候变化背景下风景园林的功能定位及应对策略[J].风景园林,2020,27(12):75-79.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市域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以福州市为例
廖凌云 傅田琪 吴涌平 兰思仁*
摘要:在中国自然保护地体制改革背景下,保护地优化整合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自然保护地设立的保护目标多侧重于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较少关注生态系统服务。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保护目标有利于提升自然保护地的综合效益。以位于闽江流域下游的福州市为例,基于当量因子法与价值聚类工具进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空缺分析,并从分类体系、空间格局和管理体制3方面对市域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2018年福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值为542.7亿元,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较结果为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2)福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布呈现中心低、四周高的格局;3)福州市自然保护地体系存在3处保护空缺。进而,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保护空缺区域提出差异性优化策略,为市域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快速评估与优化提供案例参照。
关键词:风景园林;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当量因子法;保护空缺
福州市自然保护地分布
延伸阅读:
[1] 唐芳林,吕雪蕾,蔡芳,等.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思考[J].风景园林,2020,27(3):8-13.
[2] 张雪,池梦薇,兰思仁,等.福建省自然保护地边界交叉重叠的格局特征[J].风景园林,2021,28(8):106-112.
| 黄山上张村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CBNRM)模式与方法
李婧 韩锋*
摘要:黄山汤口镇上张村是一个典型的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CBNRM)案例。以上张村为例,剖析CBNRM模式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挑战与实施路径。1)基于文献构建CBNRM概念模型;2)通过档案、问卷和访谈资料,梳理上张村的自然资源管理经验,分析上张村当前在个体发展和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的困境;3)根据建构的CBNRM概念模型提出上张村自主管理的促进策略,并通过在地实践验证其有效性。进而,提出CBNRM模式下的中国保护地社区管理的3种方法:管理机制优化、社区能力建设、可持续生计引导。研究结果证明了3种方法对社区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协调有促进作用,为克服中国保护地社区管理的制度、意识、资金困难提供了借鉴与启示;体现了CBNRM与中国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契合性,为协调自然保护与社区繁荣贡献中国智慧。
关键词:风景园林;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CBNRM);社区介入;社区参与;社区共管;黄山;翡翠新村;翡翠谷
CBNRM 的概念模型
| 建构性:詹姆斯·科纳风景园林理论论述中的一个关键词
刘新宇 王晓俊*
摘要:《景观之想象》是当代风景园林师詹姆斯·科纳的论文集,收录了其1990—2010年间的作品。因广泛涉及人文社科知识,它对风景园林专业人士而言略显晦涩,因此找到阅读的切入点显得颇为重要。以“建构性”一词切入对该论文集以及科纳理论论述的解读,基于对这个关键词及其知识谱系的基本理解,阐释科纳在写作中对“理论”“图绘”“生态”与“都市”4个风景园林学重要议题的反思与重构。这些反思和重构,一方面呈现出科纳的人文主义立场与其所批判的实证主义立场之间的张力关系,另一方面也呈现出科纳在都市议题上难以自洽之处。以此,试图推动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对设计方法与知识构成之间关系的更深入探讨。
关键词:风景园林;建构性;詹姆斯·科纳;理论论述;知识谱系
延伸阅读:
[1] 慕晓东.智识性想象:詹姆斯·科纳的景观话语[J].风景园林,2020,27(6):48-53.
| 基于城市公园的风景园林策划工作程序构建
钟和丽 罗越 林广思*
摘要:随着风景园林学科对设计与研究内在关系的关注,以更科学地搜寻设计问题、更合理地制定设计任务书为目标的风景园林策划的研究非常必要,但目前风景园林策划存在方法程序指导性弱、实践案例少等研究空白。以深圳市4个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法描述各城市公园案例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归纳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风景园林策划工作程序,由目标预设、实态调查与分析、概念与空间构想、目标论证、策划表达和后评估6个阶段构成。倡导在设计过程的开端,通过风景园林策划对城市公园的选址、类型、功能、规模和布局等设计要求及内容进行详细论证,以加强作为设计依据的设计任务书对方案设计与建设的准确指导,从而提升设计效率,保障设计效果。研究结果为城市公园的风景园林策划提供了一套清晰的可视化操作框架,提高风景园林实践中设计依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完善风景园林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
关键词:策划;风景园林策划;风景园林设计;城市公园;工作程序;设计任务书
已有研究对风景园林策划所处时序位置的不同理解
| 基于 PM2.5 呼吸暴露的骑行网络优化设计研究
刘冰 史帅 朱俊宇
摘要:骑行网络是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之一,其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对于骑行者的呼吸健康十分重要。近年来自行车出行得到倡导,骑行者的呼吸暴露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以上海市四平街区为例,探讨骑行活动的PM2.5暴露分布模式以及呼吸暴露对个体骑行路径选择的影响:1)利用移动监测设备对各路段骑行环境的PM2.5污染物浓度进行测量,结合共享单车骑行轨迹大数据,得到街区PM2.5累积暴露量分布状况;2)建立Logit模型,分析“感知暴露”和“告知暴露”2种情景下的路径选择机制,结果表明PM2.5暴露量和骑行时耗2个因素存在权衡关系,在感知暴露情景下骑行者对低暴露、低时耗均有显著偏好,在告知暴露情景下骑行者则愿意绕行其他路径来换取较低的PM2.5暴露风险;3)从暴露干预的角度,提出面向呼吸健康的骑行网络优化建议及具体措施。研究发现了街区骑行网络微环境PM2.5暴露水平的空间差异性,揭示了呼吸暴露对骑行路径选择的影响机制,为构建一个健康、便利的骑行友好网络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风景园林;PM2.5;呼吸暴露;感知暴露;告知暴露;骑行路径偏好;健康交通
研究技术路线
| 浙江省绍兴市街景蓝绿空间多维度评价
徐振 周霜 陈飞
摘要:在新时代城乡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从二维和三维两方面测度城市街景蓝绿空间感知状况,有助于为街道空间品质提升和城市绿化建设提出科学的参考依据和优化策略。以江南水乡浙江省绍兴市为例,使用街景图片数据和全卷积神经网络语义分割法,识别二环内沿街蓝绿空间,并基于遥感影像的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和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比较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的蓝绿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绍兴市整体沿街绿色空间感知度较高,但存在较大的空间分异;2)沿街蓝色空间虽然充裕,但由于路边植被、围栏等形成视觉障碍,存在不少“临水不见水”的现象;3)沿街绿色空间和蓝色空间的比例在二维和三维方面分别呈中等程度相关和弱相关。基于此,就绍兴市沿街蓝绿空间的提升与改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风景园林;街景图片;蓝绿空间;感知;绿视率;人本尺度
研究范围
延伸阅读:
[1] 贝尔.公众健康和幸福感考量的城市蓝色空间:城市景观研究新领域[J].陈奕言,译.风景园林,2019,26(9):119-131.
[2] 李苗裔,杨忠豪,薛峰.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街道绿化品质测度与规划设计提升策略:以福州主城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2):62-68.
[3] 叶宇,张灵珠,颜文涛,等.街道绿化品质的人本视角测度框架:基于百度街景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大规模分析[J].风景园林,2018,25(8):24-29.
| 黄土高原(陕西)传统村落典型三生空间模式
杨建辉 周天新 聂祯 邢盼军
摘要:传统村落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黄土高原传统村落如何保护与发展的问题,选取13个典型样本进行田野调查,并结合方志等历史资料,以村落典型三生空间特征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归纳法与空间分析法等,总结黄土高原(陕西)传统聚落的6种典型三生空间模式,分别是沿塬望河式、背山面河式、卧塬望山式、沉坑藏林式、临水拥塬式及靠山面水式。进一步总结人地互动过程中前人遵循的“藏隐”“巧借”“活用”3条内在规律,并从防灾避险、便宜生活、利于生产、俯仰风景及人地关系的角度提出了5条传统村落选址营建的内在法则与智慧。对继承与发展传统乡村文化遗产、探索与挖掘黄土高原地域风景营建传统和生态人居智慧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黄土高原;传统村落;三生空间模式;风景营建;传统智慧
典型传统村落三生空间模式图
延伸阅读:
[1] 杨建辉,周庆华.雨洪管控视角下陕北窑居聚落水利风景营构与实践[J].风景园林,2020,27(11):35-41.
[2] 陆琦,李自若.时代与地域:风景园林学科视角下的乡村景观反思[J].风景园林,2013,20(4):56-60.
[3] 杨建辉,岳邦瑞.响应水资源特征的多尺度陕北地域景观图式语言[J].风景园林,2015,22(2):74-79.
| 基于地形分异的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客家聚落景观特征分析
潘莹 叶丹 施瑛*
摘要:广东省梅州市作为广东客家文化核心区,其传统聚落景观承载着客家文化的重要特质。其中,丰顺县是梅州市内海拔高差最大、地形类型最丰富的县,充分体现山地丘陵客家聚落的景观特征。基于山地丘陵地区的地形分异特征,利用地理学、农业学和风景园林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其进行信息叠加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地形聚落中的选址分布、产业选择和发展进程等规律,探讨山区内不同地形的“三生”景观空间差异化。研究表明:山地丘陵聚落景观的多样性主要受到海拔高度和地形条件的相互影响,因此将聚落景观分为平原稻果兼作型、河谷稻林兼作型、丘陵稻烟果兼作型和山间茶稻兼作型4种类型,并从产业类型选择、景观要素组合和山地适应性民居3方面总结聚落形态的差异及其变化的规律,可为类似传统聚落研究提供指导,也可为传统聚落现代转译过程中如何保留和传承生态智慧提供启示。
关键词:山地丘陵聚落;地形分异;客家聚落景观;山地适应性;聚落景观特征
丰顺县地形分布
延伸阅读:
[1] 潘莹,白佳钰,施瑛.适应沙垅地貌的潮汕民系滨海聚落景观分析[J].风景园林,2020,27(6):108-114.
| 工程经验、方言语用与环境体验:《园冶》诠释考辨三则
刘亚伟 吴国源*
摘要:学界对《园冶》“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罅堪窥管中之豹,路类张孩戏之猫”“林阴初出莺歌,山曲忽闻樵唱”3句的诠释,存在争议或误读。基于《园冶》的营造文本性质,通过综合考证分析,认为第一句的“立根”和“封顶”分别指建筑、假山等人工物的基础与顶部的施工流程;第二句的“张”是具特定意义的“看”,以传递假山道路带来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受;第三句的“林阴”不可译为“林荫”,“阴”应理解为“昏暗”以契合文本逻辑中的视、听体验转折。三句分别呈现特定的工程经验、吴语方言语用特征和敏感的环境体验。研究表明,要深入把握《园冶》的设计思想价值,需将严谨有效的文本语义分析工作与古典建筑思维及工程经验意识自觉结合。
关键词:《园冶》;语义分析;建筑思维;工程经验;借景
假山、建筑“立根”相关施工示意
延伸阅读:
[1] 曾洪立.重开“园冶例释”课程简介[J].风景园林,2017,24(11):126-130.
本期引文格式
2022/07
[1] 张玉钧.迎接国家公园时代的到来——整合科研资源,建构国家公园学[J].风景园林,2022,29(7):8-9.
[2] 赵智聪,王沛.中国自然保护地连通性的重要意义与关键议题 [J].风景园林,2022,29(7):12-17.
[3] 张娇娇,陈思淇,张玉钧.自然保护地生态价值的内涵建构与热点解读[J].风景园林,2022,29(7):18-25.
[4] 黄晗雯,刘洋,陈君帜,李晓民.拟建松嫩鹤乡国家公园范围划定方法探讨[J].风景园林,2022,29(7):26-29.
[5] 陈照方,王云才.乡村景观单元识别与认知的空间生态智慧:以南京市牌坊社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2,29(7):30-36.
[6] 邱烨珊,车生泉.基于生态审美的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对策[J].风景园林,2022,29(7):37-43.
[7] 孔繁恩,刘海龙.基于人水关系视角的青海地区“水文化遗产”生态智慧探析[J].风景园林,2022,29(7):44-50.
[8] 水石设计.海南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海岸带生态修复[J].风景园林,2022,29(7):51-55.
[9] 元有(成都)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串联城乡的“翡翠项链”:云南保山昌宁县城镇核心区右甸河流域公园系统[J].风景园林,2022,29(7):56-61.
[10] 江立敏,张煜,罗溪.碧道之环:茅洲河水文教育展示馆[J].风景园林,2022,29(7):62-66.
[11] 李雨馨,李嘉妮,许凡.世界文化遗产视角下的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突出普遍价值适用标准及遗产构成探析[J].风景园林,2022,29(7):67-72.
[12] 石渠,李雄.气候变化背景下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进展与热点前沿[J].风景园林,2022,29(7):73-79.
[13] 廖凌云,傅田琪,吴涌平,兰思仁.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市域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以福州市为例[J].风景园林,2022,29(7):80-85.
[14] 李婧,韩锋.黄山上张村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CBNRM)模式与方法[J].风景园林,2022,29(7):86-91.
[15] 刘新宇,王晓俊.建构性:詹姆斯·科纳风景园林理论论述中的一个关键词[J].风景园林,2022,29(7):92-96.
[16] 钟和丽,罗越,林广思.基于城市公园的风景园林策划工作程序构建[J].风景园林,2022,29(7):97-102.
[17] 刘冰,史帅,朱俊宇.基于 PM2.5 呼吸暴露的骑行网络优化设计研究[J].风景园林,2022,29(7):103-110.
[18] 徐振,周霜,陈飞.浙江省绍兴市街景蓝绿空间多维度评价[J].风景园林,2022,29(7):111-117.
[19] 杨建辉,周天新,聂祯,邢盼军.黄土高原(陕西)传统村落典型三生空间模式[J].风景园林,2022,29(7):118-123.
[20] 潘莹,叶丹,施瑛.基于地形分异的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客家聚落景观特征分析[J].风景园林,2022,29(7):124-131.
[21] 刘亚伟,吴国源.工程经验、方言语用与环境体验:《园冶》诠释考辨三则[J].风景园林,2022,29(7):132-138.
延伸阅读
[1] 张益章,周语夏,刘海龙.国土尺度河流干扰度评价与空间分布制图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8):10-17.
[2] 刘增力,孙乔昀,曹赫,等.基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国家公园边界探讨:以拟建青海湖国家公园为例[J].风景园林,2020,28(3):29-34.[3] 汪洁琼,李心蕊,王敏.城市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的空间智慧[J].风景园林,2019,26(6):47-52.[4] 王云才.基于空间生态特性的景观图式语言研究方法与方法论[J].风景园林,2018,25(1):28-32.[5] 王云才.论景观空间图式语言的逻辑思路及体系框架[J].风景园林,2017,24(4):89-98.[6] 王竹,王珂,陈潇玮,等.乡村“人地共生”景观单元认知框架[J].风景园林,2020,27(4):69-73.[7] 康渊,王军.村落生态单元及其景观模式的营造智慧:以青藏高原秀日村为例[J].风景园林,2019,26(8):121-125.[8] 王云才,陈照方,成玉宁.新时期乡村景观特征与景观性格的表征体系构建[J].风景园林,2021,28(7):107-113.[9] 申佳可,陈照方,彭震伟,等.中国乡村景观特征评价的发展和展望[J].风景园林,2022,29(3):19-24.[10] 王云才,申佳可,象伟宁.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体系[J].风景园林,2017,24(1):35-44.[11] 汪洁琼,邱明,成水平,等.基于水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的空间形态增效机制:以嵊泗田岙水敏性乡村为例[J].风景园林,2017,24(1):82-90.[12] 高凯,符禾.生态智慧视野下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世界遗产价值研究[J].风景园林,2014,21(6):64-68.[13] 李婧,韩锋.贵州鲍家屯喀斯特水利坝田景观的传统生态智慧[J].风景园林,2017,24(11):93-98.[14] 肖华斌,刘莹,况苑霖,等.济南洪范池泉群浪溪河流域泉水聚落地域性景观与生态智慧[J].风景园林,2020,27(8):69-75.[15] 孔繁恩,刘海龙.“水文化遗产”的价值特点与认知发展[J].风景园林,2022,29(2):59-64.[16] 毕雪婷,韩锋.世界自然遗产美学价值的识别与评估概述[J].风景园林,2018,25(10):115-119.[17] 常湘琦,朱育帆.从遗存到遗产: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研究概述[J].风景园林,2021,28(1):80-86.[18] 宋峰,史艳慧,王博.关于景观的反思:从对象到方法论[J].风景园林,2021,28(3):25-28.[19] 拉维茨科,孔洞一.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的文化景观阐释:混合型工业文化景观[J].风景园林,2020,27(7):18-29.[20] 申克,孔洞一.文化景观维护视野下德国历史性文化景观的两种方法论:清单盘点与空间区划[J].风景园林,2019,26(12):41-51.[21] 贾行飞,戴菲.我国绿色基础设施研究进展综述[J].风景园林,2015,22(8):118-124.[22] 刘长松.气候变化背景下风景园林的功能定位及应对策略[J].风景园林,2020,27(12):75-79.[23] 唐芳林,吕雪蕾,蔡芳,等.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思考[J].风景园林,2020,27(3):8-13.[24] 张雪,池梦薇,兰思仁,等.福建省自然保护地边界交叉重叠的格局特征[J].风景园林,2021,28(8):106-112.[25] 慕晓东.智识性想象:詹姆斯·科纳的景观话语[J].风景园林,2020,27(6):48-53.[26] 贝尔.公众健康和幸福感考量的城市蓝色空间:城市景观研究新领域[J].陈奕言,译.风景园林,2019,26(9):119-131.[27] 李苗裔,杨忠豪,薛峰.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街道绿化品质测度与规划设计提升策略:以福州主城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2):62-68.[28] 叶宇,张灵珠,颜文涛,等.街道绿化品质的人本视角测度框架:基于百度街景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大规模分析[J].风景园林,2018,25(8):24-29.[29] 杨建辉,周庆华.雨洪管控视角下陕北窑居聚落水利风景营构与实践[J].风景园林,2020,27(11):35-41.[30] 陆琦,李自若.时代与地域:风景园林学科视角下的乡村景观反思[J].风景园林,2013,20(4):56-60.[31] 杨建辉,岳邦瑞.响应水资源特征的多尺度陕北地域景观图式语言[J].风景园林,2015,22(2):74-79.[32] 潘莹,白佳钰,施瑛.适应沙垅地貌的潮汕民系滨海聚落景观分析[J].风景园林,2020,27(6):108-114.[33] 曾洪立.重开“园冶例释”课程简介[J].风景园林,2017,24(11):126-130.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2-07刊首语 | 张玉钧:迎接国家公园时代的到来——整合科研资源,建构国家公园学
《风景园林》2022-07目录 | 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 | 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
LA首发 | 赵智聪 王沛 | 中国自然保护地连通性的重要意义与关键议题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2年7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刘玉霞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