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4-06 碳中和背景下绿地植物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2024-06 | 227 Vol.31
专题:碳中和背景下绿地植物规划设计
本期导览
刊首语
| 碳中和背景下的城市绿地植物规划设计
郑曦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物质,并在生长过程中储存碳。不同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碳吸收和储存能力有所不同。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唯一的近自然生态空间,具有固碳增汇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促进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进而发挥其间接减排效益。因此,城市绿地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载体,合理选择和配置植物种类,是提高绿地碳汇能力的关键。
在城市复杂用地限制和高密度人口条件下,通过直接增汇和间接减排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绿地的碳汇效益,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低碳绿地系统空间结构如何布局?低碳绿地系统能产出多少碳汇?如何营造不同碳汇功能的植物群落结构?如何合理配置具有高碳绩效的植物种类?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助于制定科学且完善的城市绿地植物规划设计体系,提升绿地碳汇效益。
专题:碳中和背景下绿地植物规划设计
| 基于生境及其植被特征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绿地生态设计途径
许博文 刘晖* 王晶懋 曹朔
摘要:【目的】在地域自然资源的约束及可持续城市绿地建设的现实诉求下,探索能够指导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绿地生态设计实践的方法策略,为该地区建立人工干预下的新城市生态过程提供支持。【方法】分别从中、小尺度对城市生境的异质性特征进行认知,并对其与城市绿地设计层级、内容的匹配性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构建出中小尺度城市绿地生态设计框架,并针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绿地建设,划分出4种典型城市绿地生态设计类型及其生态设计分区,提出相应的场地生境多样性优化设计、植物群落多样性设计和科普展示系统设计策略。【结论】将中、小尺度城市生境及其植被特征的形成与维持机制转化为城市绿地生态设计途径,可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绿地生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设计;生境营造;植物景观设计;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60个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延伸阅读:
[1] 刘晖,许博文,陈宇.城市生境及其植物群落设计:西北半干旱区生境营造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4):36-41.
[2] 王晶懋,刘晖,吴小辉,等.基于场地小气候特征的草本植物群落设计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4):98-102.
[3] 李仓拴,刘晖,杨伊婷,等.西北干旱城市破碎化绿地生境的植物群落设计途径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2):88-93.
张展菲 袁嘉* 唐婷 陈鸿飞
摘要:【目的】三峡库区消落带受周期性的水位涨落及冬季长时间深水淹没影响,碳汇能力遭受严重破坏。如何恢复并充分发挥消落带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成为三峡库区生态治理的关键议题。【方法】针对复杂水位变化挑战,提出以林塘模式修复消落带生态系统并提升碳汇能力的技术框架,选取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大浪坝消落带开展实证研究。运用CASA模型测算修复前后大浪坝消落带的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基于植被生物量数据计算修复后大浪坝消落带与未修复对照组内不同高程带的碳汇能力,评估林塘碳汇系统的可持续效益。【结果】修复后大浪坝消落带的碳汇能力随时间推移明显提升,NPP由2012年的154.4 g C·m2·a−1增长至2016年的182.5 g C·m2·a−1;各高程带的碳汇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呈现出随海拔降低而减弱的趋势,170~175 m高程带碳汇能力达到1.827 kg C/m2,160~165 m高程带碳汇能力仅为0.830 kg C/m2。林塘系统增强了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复原力,形成了适应水位变化的立体固碳模式并有效提升了碳汇效率。【结论】林塘碳汇系统是应对三峡库区复杂水位变化和长时间深水淹没挑战的适应性探索,显示出景观优化、生物多样性、经济效益与碳汇协同耦合的关键特征。研究成果能够为中国大型工程型水库消落带的治理及碳增汇提供科学依据与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技术模式。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修复;三峡库区;消落带;碳汇系统设计;碳汇评估
大浪坝消落带区位及水位变动情况
延伸阅读:
[1] 李倞,吴佳鸣,汪文清.碳中和目标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策略[J].风景园林,2022,29(5):45-51.
[2] 袁嘉,罗嘉琪,侯春丽,等.长江上游山地城市江岸景观修复设计研究:以重庆主城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7):76-82.
申沛鑫 任术 梁新悦 胡远东*
摘要:【目的】河流廊道是城市自生植物重要的栖息地,揭示其自生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成因,有助于完善城市植被研究体系、指导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以及低维护与可持续绿地景观营造。【方法】采取均匀取样法和典型取样法,选取哈尔滨市何家沟和马家沟两条河流廊道的中心城区段共951个样方展开草本层自生植物调查,并解析3个大类生境和11类微生境中的自生植物多样性及分布特征。【结果】1)共记录草本层自生植物151种,隶属于36科、112属;2)中低等城市化水平(Ⅰ~Ⅲ)下的草本层自生植物及乡土植物的α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城市化水平(Ⅳ~Ⅴ)下的α多样性;不同类型生境自生植物的多样性特征差异显著,入侵植物呈现均质化分布格局;3)不同生境类型所处的坡向、距水体的距离、植被结构、管理强度等因素对自生植物的生活型、发生方式以及扩散方式均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为哈尔滨城市河流廊道生物多样性的保育以及低碳、低维护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合理留存和利用自生植物,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河流廊道绿地的各项生态服务功能。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境异质性;城市化水平;河流廊道;草本层自生植物
两条河流廊道中草本层自生植物组成特征
延伸阅读:
[1] 李东咛,李文,董荣荣,等.哈尔滨城市工业废弃地自生植物多样性与分布特征[J].风景园林,2024,31(1):112-120.
[2] 李晓鹏,张思凝,冯黎,等.成都城区河流廊道自生植物的生境及物种多样性[J].风景园林,2022,29(1):64-70.
[3] 陈天一,赵聪聪,文素洁,等.城市生境单元制图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22,29(1):12-17.
[4] 张颖,朱建宁.融入风景园林因子的生境单元制图法及在公园鸟类微生境研究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21,28(2):96-102.
王晶懋 王一凡 张涛 范李一璇 孙婷
摘要:【目的】目前城市绿地已经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如何在城市有限绿地空间条件下实现“碳中和”目标,合理布局低碳绿地空间格局,科学配置植物群落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成为目前城市绿地碳汇效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方法】以西安市碑林区和沣西新城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域内街区单元的绿地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并分类,探索街区单元绿地空间格局与碳汇量化关系,并从平面布局和垂直结构两方面提出城市街区单元绿地碳汇效益的优化方法,并选取碳储量最低的单核心辐射型街区单元的3个绿地样方进行碳汇效益优化设计。【结果】总结出4种西安市典型城市街区单元绿地空间格局模式,明晰了碳储量分布特征以及绿地空间格局对碳储量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城市街区单元绿地空间格局碳汇效益优化方法,发现碳储量与斑块类型面积(CA)、景观形状指数(LSI)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聚集度(AI)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各类绿地空间格局碳储量大小为多核心辐射型>散点分布型或廊道穿越型>单核心辐射型,建议在单核心辐射型街区单元优化中增加植物群落层次结构,并增加高固碳植物种类及数量,提升样方内年固碳量。【结论】从中观尺度讨论街区单元绿地空间格局与植物群落碳汇效益之间的关系,使城市中小尺度绿地发挥应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探索街区单元绿地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与设计方法,为低碳绿地设计提供参考,提升城市街区单元内社区生活圈的人居环境质量。
关键词:城市街区单元;绿地空间格局;景观格局指数;碳储量;碳汇效益;植物群落设计;陕西西安
西安市典型城市街区单元绿地空间格局模式
延伸阅读:
[1] 王洪成.探索城市生态修复的低碳园林途径[J].风景园林,2017,24(11):80-85.
[2] 王敏,宋昊洋.影响碳中和的城市绿地空间特征与精细化管控实施框架[J].风景园林,2022,29(5):17-23.
[3] 王振坤,董心悦,邵明,等.国内外城乡绿色空间碳汇研究进展与展望[J].风景园林,2023,30(2):115-122.
[4] 李倞,吴佳鸣,汪文清.碳中和目标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策略[J].风景园林,2022,29(5):45-51.
[5] 刘晖,许博文,陈宇.城市生境及其植物群落设计:西北半干旱区生境营造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4):36-41.
[6] 刘晖,曹朔,陈宇.城市绿色空间生境样方构成与形态要素:以西安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6):70-75.
| 基于自生植物的城市公园草本层养护管理优化策略——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
张丽丽 郝培尧* 董丽 王应临
摘要:【目的】中国城市绿地建设迎来低碳发展的关键时期,自生植物的应用为解决城市公园植物景观养护管理成本高昂及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关于自生植物与城市公园养护管理之间相互影响关系及相应管理策略的研究尚不足。【方法】以北京市西城区13个城市公园为例,在梳理国内外养护管理政策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收集和实地踏勘,分析不同类型公园养护管理差异对自生植物物种组成、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1)城市公园养护管理措施因公园类型而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除草和修剪措施上;2)实地踏勘共记录自生植物17科32属36种,近自然公园物种数最多;不同公园养护管理差异对于自生植物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对均匀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大型传统公园的均匀度最高;此外,近自然公园以多年生植物群落为主,传统公园以一、二年生植物群落为主;3)城市公园养护管理面临缺乏差异化的养护管理技术措施、亟须重视自生植物群落的应用两大问题;4)提出适用于不同类型公园的养护管理工作优化策略。【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公园养护管理工作变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有效促进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建设。
关键词:风景园林;低碳园林;物种多样性;养护管理;自生植物;近自然公园
近自然公园和传统公园的自生植物多样性指数比较
延伸阅读:
[1] 王阔,李战修,董天翔,等.以木为本,林鸟相依:广阳谷城市森林[J].风景园林,2018,25(4):70-74.
[2] 李仓拴,刘晖,程爱云,等.尊重自然力启示下的城市自生群落改良设计实验[J].风景园林,2018,25(6):58-63.
侯文硕 张瑶 张颖 杨菲 王洪成*
摘要:【目的】在城市自然地表破碎化程度加剧的背景下,在现有的城市环境和资源限制下最大化植物群落固碳释氧效益,是缓解城市气候变化问题、响应“双碳”目标的关键途径之一。【方法】以天津市典型百年城市公园——人民公园为研究区域,选取60个典型植物群落,分别测算日固碳释氧量,分析植物群落典型特征因子(层次结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三维绿量和群落密度)与固碳释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表明:1)层次结构越复杂的植物群落,固碳释氧能力越强;2)具备特定规格的植物群落(平均胸径为0~0.2 m、平均树高<6.0 m、平均冠幅为0~2.0 m)具有更强的固碳释氧能力;3)0.2~0.4株/m2是实现群落高固碳释氧效益的最适种植密度区间;4)各植物群落特征因子中,三维绿量对固碳释氧效益的正向影响最显著。并进一步提出提升植物群落固碳释氧效益的优化设计策略。【结论】探究植物群落特征因子对固碳释氧量的影响可为城市绿地高固碳释氧能力的植物群落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群落优化设计;固碳释氧;天津市人民公园
不同层次结构植物群落日固碳释氧量
延伸阅读:
[1] 王敏,宋昊洋.影响碳中和的城市绿地空间特征与精细化管控实施框架[J].风景园林,2022,29(5):17-23.
作品
上海迪沪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鸿寿坊,有着自己的历史,从长寿路著名的商业聚集地,到本地人耳熟能详的大自鸣钟,都是上海人无法忘却的记忆。金宇澄在《繁花》中多次描述大自鸣钟菜场:“弄堂隔壁西康路小菜场,即便困难时期,过几个钟头,郊区送菜的黄鱼车,带鱼车,就要集中到达,一直吵到天亮,长寿路两边,东北西北,无数工厂中班夜班交接。”2020年,承载着这份记忆,鸿寿坊计划被改造成集社区商业、塔楼办公为一体的综合体项目,以期为这个老街区增添一份新的积淀。
鸟瞰图
Lagula Arquitectes事务所
Mina de la Ciutat街道景观更新项目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市郊区的一个特色社区罗克斯,位于科尔塞罗拉山脉的山坡上。这条倾斜的公共轴线街道被若干条城市次级道路横穿,坡度超过20%。这个更新项目旨在提升场地的可达性、优化慢行系统,打造新的植物景观,为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无障碍环境,尤其是在高差较大的街道交叉口。具体做法是采用石材打造新的景观系统,保留城市家具、人行道铺装和照明,优化绿地空间。
主干道与其中一条陡坡横街的拐角,此处的石块延长了路线,降低了坡度,便于交通
研究
郎蕾洁 成实*
摘要:【目的】全球老龄化背景下,中小型、碎片化绿地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老年友好型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素。【方法】纵观全球视野下2000年以来老年友好型绿地的研究流变,以检索出的8 156篇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将研究发展历程划分为探索期、发展期和蓬勃期3个阶段,对研究的全球分布特征进行详细探讨,并基于148篇精选文献进行研究热点议题和研究方法转变的探析。【结果】老年友好型绿地是应时应策的必要发展方向,空间载体逐渐多元化;研究热点涉及空间及人群2个层面,从早期理论框架搭建到近期绿地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研究方法包括空间物理特征评价、人群使用感知评价和混合研究评价,在空间层面由微观转向宏观的多层次方法发展,在人群层面从传统量表转向新兴科学量化监测手段。【结论】未来应在绿地设计实践全流程中运用老年友好型理念,并对整体视角下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进行综合评价,采取基于多元议题、多样目标的新兴技术方法,形成更适合中国的评估及优化方法,以有效地引领并指导中国老年友好型绿地的研究与实践方向。
关键词:风景园林;积极老龄化;老年友好型城市;空间评价;老年人群感知
老年友好型绿地研究发展历程
延伸阅读:
[1] 翟宇佳,吴承照.城市公园总体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识别:基于不同年龄组使用者的分析[J].风景园林,2021,28(5):57-62.
[2] 王依明,林中杰,顾汝飞.邻近自然环境接触在中老年人疫情压力与焦虑情绪关系中的调节作用[J].风景园林,2022,29(4):89-93.
[3] 翟宇佳.促进老年人散步行为的城市公园设计特征研究基于内容分析法初探[J].风景园林,2016,23(7):121-128.
叶林 徐梦雅
摘要:【目的】存量发展背景下,城市公园等正式绿色空间增量困难、服务功能日益局限,而数量较多的非正式绿色空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未充分发挥价值。探究非正式绿色空间的独特价值与利用方式,可为用地约束下人居环境提升与绿化功能创新提供线索。【方法】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登载的47篇典型文献进行了分析,从识别技术、游憩价值、生态价值和更新模式四方面,系统探知国外非正式绿色空间研究进展。【结果】非正式绿色空间具有触发多样游憩感知、满足多元使用需求、提升绿地获取公平性等游憩价值,以及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等生态价值。同时,国外实践表明,运用公共政策、政府支持、社会推动的综合策略可助力实现非正式绿色空间更新改造。【结论】结合国情并借鉴国外理论与实践,建议运用主动响应居民需求、创建地理信息数据库、创新规划管理范式三大策略优化国内城市非正式绿色空间建设,以期公平、生态、节约地推进城市绿化建设。
关键词:风景园林;非正式绿色空间;识别技术;游憩价值;生态价值;更新模式
波兰“依靠绿色”项目使用在线地理问卷收集的IGS数据
施雅蓉 庄子薛 沈一 王倩娜*
摘要:【目的】以增汇减排为核心的自然气候解决方案(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 NCS)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NCS落实的载体——林草地等生态用地面临着随时被侵占的困境。通过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完成国土空间优化,可协调多方发展需求并实现气候韧性。【方法】以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片区为例,以2030年为期设定强气候韧性、均衡发展两种情景,构建基于“双评价”约束的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的国土空间优化模型。【结果】强气候韧性、均衡发展情景中分别有10.92%和13.21%的土地发生变化,推动气候调节效益分别增长23.12%、9.88%,前者情景中首要贡献者是林地,后者为草地;人口容量分别增长64.94%、69.15%,强气候韧性情景在实现气候韧性的同时兼顾了城市发展。两种情景结果都显示,研究区下辖的5个街道/镇中,生态用地较少的青龙街道内林地面积增长率超100%,城镇开发强度较小的高家镇、贵平镇内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率超600%,锦江镇、视高街道内各类型土地变化相对平稳;与2020年相比,优化后的各类型土地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国土空间呈现更加破碎的布局模式,尤以均衡发展情景为甚。【结论】多目标国土空间优化模型以气候韧性为主导,兼顾社会发展需求,减轻了生态用地易被侵占的风险,为研究区推进零碳排放试点工程和落实气候韧性发展实践提供可借鉴的技术路径。
关键词:气候变化;风景园林;低碳;情景模拟;NSGA-Ⅲ;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片区
构建国土空间优化模型的技术路线
延伸阅读:
[1] 刘长松.气候变化背景下风景园林的功能定位及应对策略[J].风景园林,2020,27(12):75-79.
[2] 庄子薛,谢梦晴,张文萍,等.基于FLUS-InVEST模型的碳储量时空变迁及多情景模拟预测:以成德眉资地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2,29(5):38-44.
孙喆 杜玥 王思思*
摘要:【目的】针对北方滨海山地区域雨洪管理快排模式导致下游易发洪涝灾害且难以滞蓄雨水资源等问题,探索具有水文成本效益优势的蓄用结合导向的雨洪管理策略。【方法】以烟台市岱王山公园为研究区域,提出“源头削减、过程截流、末端蓄用”的山地水文调控策略,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标、滞留调蓄设施容积相等的约束条件下,比较从侧重源头到侧重末端,再到二者结合的多种雨洪管控方案,通过SWMM模型评估水文成本效益。【结果】模拟显示:1)渗透滞留效能受降雨强度和雨水管控设施布局的共同作用,对源头改造方案可提升雨水径流总量管控效能,对末端改造方案可促进峰值流量的管控;2)储蓄利用效能受季节性降水规律与雨洪管控景观设施体系的综合影响,夏季降雨量大、径流利用率高,其他季节降雨量低、径流利用率低,从源头到末端的综合改造方案储蓄利用效能最大;3)水文成本效益由水文管控效能及全生命周期成本决定,从源头到末端的综合改造方案充分利用了场地的滞蓄空间,可大幅削峰,促进雨水滞蓄入渗,以最小成本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水文成本效益最佳。【结论】构建了山地公园的水文成本效益分析框架,提出了兼具经济性和有效性的山地公园适宜性雨洪管理策略,为烟台及相近自然条件下的山地公园规划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水文成本效益;雨水调控;蓄用结合;北方滨海地区;山地公园
研究区域基本特征
延伸阅读:
[1] 刘丽君,王思思,张质明,等.多尺度城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规划实现途径探析[J].风景园林,2017(1):123-128.
[2] 侯庆贺,袁旸洋,刘润,等.城市山地公园水环境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12):98-103.
[3] 侯庆贺,成玉宁,袁旸洋.城市山体公园分级调控策略水文效益研究[J].中国园林,2022,38(9):69-74.
[4] 刘恩熙,王倩娜,罗言云.山地小城镇多尺度雨洪管理研究:以彭州市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7):83-89.
[5] 刘颂,毛家怡,沈洁.基于SWMM的场地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水文效应评估:以同济大学校园为例[J].风景园林,2017,24(1):60-65.
[6] 刘家琳,李武肸,彭子岳,等.基于水文-成本综合绩效的山地公园雨洪管理景观系统策略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7):90-96.
[7] 蔡凌豪.适用于“海绵城市”的水文水力模型概述[J].风景园林,2016,23(2):33-43.
| 水利营建影响下海侵地区传统聚落的关联形态研究——以宁绍平原为例
张星 何依*
摘要:【目的】探清传统聚落相互关联、邻近相似的形态特征与机制,是建立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区域性保护框架的重要基础。【方法】在古地图、近代影像地图、地方志等历史资料基础上,与现场踏勘、访谈等田野调查互证对勘,按照“区域演进脉络—历史关联机制—聚落关联形态”思路对海侵地区传统聚落的关联形态特征进行解析。【结果】以宁绍平原为代表的海侵地区传统聚落的形成、发展与区域水利设施密切相关,它们在用水、防洪和水运通航影响下形成典型的关联特征,主要包括“山水—农田—聚落耦合的景观单元”和“运河海塘关联的城乡组群”类型模式。【结论】关联形态是传统聚落“关系属性”的空间表达,是对“实体属性”的重要补缺,是城乡历史文化空间整合的历史基础,对传统聚落价值认定、保护以及区域文化传承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乡历史与遗产保护;海侵地区;水利;景观单元;城乡组群;传统聚落;宁绍平原
宁绍平原自然地理格局示意
延伸阅读:
[1] 张诗阳,王向荣.宁绍平原河网水系的形成、演变与当代风景园林实践[J].风景园林,2017,24(7):89-99.
[2] 王向荣,林箐.国土景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山-水-田-城体系[J].风景园林,2018,25(9):10-20.
[3] 郭巍,侯晓蕾.宁绍平原圩田景观解析[J].风景园林,2018,25(9):21-26.
[4] 郭巍,侯晓蕾.杭州湾传统海塘景观探究[J].风景园林,2018,25(12):70-74.
刘淑虎 黄静馨 黄龙英 王文奎*
摘要:【目的】识别山水人文空间格局有助于格局发展策略的提出和识别技术体系的构建,是发掘中国传统城市营建智慧的重要前提。【方法】以“人文空间视线关联山水”的营建原则为方法构建基础,借助ArcGIS软件中创建要素、交点捕捉、核密度分析等工具,构建“历史建成环境复原及转译—视线提取—被视点捕捉—被视点密集区捕获—格局识别”的方法路径。【结果】古代泉州历经隋唐“倚恃清罗,独轴定址”—宋元“望山引序,七峰夹持”—明清“两横一纵,朝案昭彰”的格局演化历程,形成四轴所构的“牛”字形总体山水人文空间格局,具有在空间秩序上“双十率东,面紫立西”、在景致风物上“山城一体,层景立境”和在文化内涵上“景情交融,文蕴立域”的特征。【结论】泉州山水人文空间格局蕴含着空间秩序永续延展、景致风物层叠可得、自然人文互动互促的格局营建智慧;未来研究可在研究对象方面扩充山水城市案例,在研究方法方面进行智能化革新提升,在研究实践方面指导空间格局修复和发展策略制定,从而实现全面认知和保护历史城市山水人文空间格局的目标。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山水人文空间格局;识别方法;核密度分析;特征解析;古代泉州
山水人文空间格局识别路线
延伸阅读:
[1] 谢恬子,傅凡,郑德昊,等.基于诗词文本的北京西山文化景观格局研究[J].风景园林,2024,31(2):129-136.
许自力 马一菲 王梦瑶
摘要:【目的】粤港澳大湾区丰富的、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水上文化景观是岭南文化形象的重要表征,通过梳理总结大湾区水上文化景观的基本类型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水上文化景观的空间格局,从而为保护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依据和空间规划指引。【方法】以清代珠江三角洲成沙范围为基础划定研究范围,参照中国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的分类依据及标准,确定水上文化景观的主要范畴和基本分类,利用ArcGIS对景观资源点进行核密度分析、水上文化景观与区域水网结构的耦合性分析、水上文化景观的景观适宜性分析。【结果】1)从自然层面看,大湾区水上文化景观的文化体系与自然水文条件展现出强烈的共生性和一致性;从文化层面看,水上文化景观的物质与非物质层面都是依托水系而产生和发展的,涵盖了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2)广州是整个大湾区水上文化景观格局的中心,通过文化景观资源点、水系廊道和文化圈层的叠加,以及发达的水网体系的连通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三廊道、三核心、五圈层的水上文化景观空间格局体系;同时由于各文化圈层自然与文化背景的差异,水上文化景观的地域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异,体现了湾区文化的多元和活力。【结论】通过跨学科研究,弥补了水上文化景观中景观资源空间分布的研究空白,把水上文化景观研究推进到国土空间管控领域,在保护水上文化景观的同时,对大湾区文化自信的建设及水上文化旅游经济的开发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水上文化景观圈层;空间格局;粤港澳大湾区
滨水文化景观与水上文化景观的关系
谢淼伊娜 王飒*
摘要:【目的】从人居环境学的角度,探究在清末外部变化影响下仍是帝国陪都的盛京城内文化景观和城市空间变化,以填补盛京城清末文化景观研究的不足。【方法】以《沈阳百咏》为依据,运用文本挖掘语义分析、时间地理学分析、历史地理空间分析量化光绪初年盛京城人居文化景观类型和时空信息,探讨文化景观的分布规律,并通过对比清朝前、中、末期城市空间,总结光绪初年盛京城的风貌特点。【结果】将盛京城人居文化景观归纳为“游憩玩赏”“盛京旧制”“市井生活”“信俗集会”4个一级分类及15个二级分类,发现文化景观类型与季节农时有强关联,不同文化景观在地理空间分布上有显著差异,整体上集中于关厢地带,城北景观密度高于城南。通过将《沈阳百咏》中城市空间与清前、中期城市空间对比发现,光绪初年盛京城已成为有满族特色的地方中心性城市。【结论】对《沈阳百咏》的深入挖掘填补了清末盛京城文化景观研究的缺环,为清代盛京城研究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后续通过诗文分析盛京城文化景观格局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文化景观;人居环境学;诗词;文本挖掘;时空结构;清代盛京城
清朝前、中、末期盛京城市空间对比
延伸阅读:
[1] 黄昕珮,李琳.对“文化景观”概念及其范畴的探讨[J].风景园林,2015,22(3):54-58.
[2] 傅俊杰,唐孝祥.明清珠江三角洲桑园围地区人文景观类型与文化内涵[J].风景园林,2020,27(6):115-120.
[3] 王长松,邹文卉.想象的城市:南京诗词景观的塑造与网络结构[J].风景园林,2022,29(1):129-134.
[4] 肖遥,邵明,马源.基于古文献语义分析的清代北京城人居环境游憩活动及空间研究[J].风景园林,2022,29(2):134-139.
[5] 王云才,李烨,盛硕.基于诗词文本的历史文化景观服务评估与分区管控:以富春江历史性河流廊道为例[J].风景园林,2022,29(10):12-19.
本期引文格式
2024/06
[1] 郑曦.碳中和背景下的城市绿地植物规划设计[J].风景园林,2024,31(6):8-9.
[2] 许博文,刘晖,王晶懋,曹朔.基于生境及其植被特征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绿地生态设计途径[J].风景园林,2024,31(6):12-18.
[3] 张展菲,袁嘉,唐婷,陈鸿飞.适应水位变化的三峡库区消落带碳汇提升设计及效益评估[J].风景园林,2024,31(6):19-27.
[4] 申沛鑫,任术,梁新悦,胡远东.哈尔滨城市河流廊道草本层自生植物多样性及分布特征[J].风景园林,2024,31(6):28-36..
[5] 王晶懋,王一凡,张涛,范李一璇,孙婷.城市街区单元绿地空间格局与植物群落碳汇效益优化研究[J].风景园林,2024,31(6):37-45.
[6] 张丽丽,郝培尧,董丽,王应临.基于自生植物的城市公园草本层养护管理优化策略: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4,31(6):46-54.
[7] 侯文硕,张瑶,张颖,杨菲,王洪成.城市绿地固碳释氧效益对植物群落特征因子响应分析[J].风景园林,2024,31(6):55-61.
[8] 上海迪沪景观设计有限公司.上海鸿寿坊:石库门里弄中的精致烟火气[J].风景园林,2024,31(6):62-66.
[9] Lagula Arquitectes事务所.Mina de la Ciutat街道景观更新[J].风景园林,2024,31(6):67-72.
[10] 郎蕾洁,成实.全球视野下老年友好型绿地研究热点及关键方法探析与启示[J].风景园林,2024,31(6):73-81.
[11] 叶林,徐梦雅.国外城市非正式绿色空间研究进展与思考[J].风景园林,2024,31(6):82-88.
[12] 施雅蓉,庄子薛,沈一,王倩娜.气候韧性视角下基于NSGA-Ⅲ的国土空间优化方法[J].风景园林,2024,31(6):89-98.
[13] 孙喆,杜玥,王思思.北方滨海山地公园雨洪管理策略的水文成本效益分析[J].风景园林,2024,31(6):99-105.
[14] 张星,何依.水利营建影响下海侵地区传统聚落的关联形态研究:以宁绍平原为例[J].风景园林,2024,31(6):106-114.
[15] 刘淑虎,黄静馨,黄龙英,王文奎.基于视线关联的古代泉州山水人文空间格局识别与解析[J].风景园林,2024,31(6):115-124.
[16] 许自力,马一菲,王梦瑶.粤港澳大湾区水上文化景观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风景园林,2024,31(6):125-132.
[17] 谢淼伊娜,王飒.从《沈阳百咏》探析光绪初年盛京城人居文化景观[J].风景园林,2024,31(6):133-139.
延伸阅读
[1] 刘晖,许博文,陈宇.城市生境及其植物群落设计:西北半干旱区生境营造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4):36-41.
[2] 王晶懋,刘晖,吴小辉,等.基于场地小气候特征的草本植物群落设计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4):98-102.
[3] 李仓拴,刘晖,杨伊婷,等.西北干旱城市破碎化绿地生境的植物群落设计途径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2):88-93.
[4] 李倞,吴佳鸣,汪文清.碳中和目标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策略[J].风景园林,2022,29(5):45-51.
[5] 袁嘉,罗嘉琪,侯春丽,等.长江上游山地城市江岸景观修复设计研究:以重庆主城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7):76-82.
[6] 李东咛,李文,董荣荣,等.哈尔滨城市工业废弃地自生植物多样性与分布特征[J].风景园林,2024,31(1):112-120.
[7] 李晓鹏,张思凝,冯黎,等.成都城区河流廊道自生植物的生境及物种多样性[J].风景园林,2022,29(1):64-70.
[8] 陈天一,赵聪聪,文素洁,等.城市生境单元制图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22,29(1):12-17.
[9] 张颖,朱建宁.融入风景园林因子的生境单元制图法及在公园鸟类微生境研究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21,28(2):96-102.
[10] 王洪成.探索城市生态修复的低碳园林途径[J].风景园林,2017,24(11):80-85.
[11] 王敏,宋昊洋.影响碳中和的城市绿地空间特征与精细化管控实施框架[J].风景园林,2022,29(5):17-23.
[12] 王振坤,董心悦,邵明,等.国内外城乡绿色空间碳汇研究进展与展望[J].风景园林,2023,30(2):115-122.
[13] 刘晖,曹朔,陈宇.城市绿色空间生境样方构成与形态要素:以西安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6):70-75.
[14] 王阔,李战修,董天翔,等.以木为本,林鸟相依:广阳谷城市森林[J].风景园林,2018,25(4):70-74.
[15] 李仓拴,刘晖,程爱云,等.尊重自然力启示下的城市自生群落改良设计实验[J].风景园林,2018,25(6):58-63.
[16] 翟宇佳,吴承照.城市公园总体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识别:基于不同年龄组使用者的分析[J].风景园林,2021,28(5):57-62.
[17] 王依明,林中杰,顾汝飞.邻近自然环境接触在中老年人疫情压力与焦虑情绪关系中的调节作用[J].风景园林,2022,29(4):89-93.
[18] 翟宇佳.促进老年人散步行为的城市公园设计特征研究基于内容分析法初探[J].风景园林,2016,23(7):121-128.
[19] 刘长松.气候变化背景下风景园林的功能定位及应对策略[J].风景园林,2020,27(12):75-79.
[20] 庄子薛,谢梦晴,张文萍,等.基于FLUS-InVEST模型的碳储量时空变迁及多情景模拟预测:以成德眉资地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2,29(5):38-44.
[21] 刘丽君,王思思,张质明,等.多尺度城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规划实现途径探析[J].风景园林,2017(1):123-128.
[22] 侯庆贺,袁旸洋,刘润,等.城市山地公园水环境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12):98-103.
[23] 侯庆贺,成玉宁,袁旸洋.城市山体公园分级调控策略水文效益研究[J].中国园林,2022,38(9):69-74.
[24] 刘恩熙,王倩娜,罗言云.山地小城镇多尺度雨洪管理研究:以彭州市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7):83-89.
[25] 刘颂,毛家怡,沈洁.基于SWMM的场地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水文效应评估:以同济大学校园为例[J].风景园林,2017,24(1):60-65.
[26] 刘家琳,李武肸,彭子岳,等.基于水文-成本综合绩效的山地公园雨洪管理景观系统策略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7):90-96.
[27] 蔡凌豪.适用于“海绵城市”的水文水力模型概述[J].风景园林,2016,23(2):33-43.
[28] 张诗阳,王向荣.宁绍平原河网水系的形成、演变与当代风景园林实践[J].风景园林,2017,24(7):89-99.
[29] 王向荣,林箐.国土景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山-水-田-城体系[J].风景园林,2018,25(9):10-20.
[30] 郭巍,侯晓蕾.宁绍平原圩田景观解析[J].风景园林,2018,25(9):21-26.
[31] 郭巍,侯晓蕾.杭州湾传统海塘景观探究[J].风景园林,2018,25(12):70-74.
[32] 谢恬子,傅凡,郑德昊,等.基于诗词文本的北京西山文化景观格局研究[J].风景园林,2024,31(2):129-136.
[33] 黄昕珮,李琳.对“文化景观”概念及其范畴的探讨[J].风景园林,2015,22(3):54-58.
[34] 傅俊杰,唐孝祥.明清珠江三角洲桑园围地区人文景观类型与文化内涵[J].风景园林,2020,27(6):115-120.
[35] 王长松,邹文卉.想象的城市:南京诗词景观的塑造与网络结构[J].风景园林,2022,29(1):129-134.
[36] 肖遥,邵明,马源.基于古文献语义分析的清代北京城人居环境游憩活动及空间研究[J].风景园林,2022,29(2):134-139.
[37] 王云才,李烨,盛硕.基于诗词文本的历史文化景观服务评估与分区管控:以富春江历史性河流廊道为例[J].风景园林,2022,29(10):12-19.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4-06刊首语 | 郑曦:碳中和背景下的城市绿地植物规划设计
全文开放获取 | 《风景园林》2024-06目录 | 碳中和背景下绿地植物规划设计
专题导读 | 碳中和背景下绿地植物规划设计 | 《风景园林》2024-06
LA新刊抢先看 | 全球视野下老年友好型绿地研究热点及关键方法探析与启示 | 郎蕾洁 成实
LA专题 | 基于生境及其植被特征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绿地生态设计途径 | 许博文 刘晖 王晶懋 曹朔
LA专题 | 城市街区单元绿地空间格局与植物群落碳汇效益优化研究 | 王晶懋 王一凡 张涛 范李一璇 孙婷
LA研究 | 北方滨海山地公园设计如何兼顾水文和成本效益?| 孙喆 杜玥 王思思
LA作品 | Mina de la Ciutat街道景观更新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4年6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项曦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