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扬│略谈杜甫夔州诗
编者按:原文刊载于《杜甫研究学刊》1991年第2期,总第28期。
刘开扬(1919—2014)
四川财经学院(今西南财经大学)教授
我曾参加杜甫夔州诗讨论会,当时忙于会务及其他事,未能撰稿,仅会上口占七律一首,后补为此文。今以应《杜甫研究学刊》之约,并就教于读者。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里曾说:“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今古,覙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全唐文》卷六七五) 书中没有提到入蜀后作。宋人朱熹则说:“杜诗初年甚精细,晚年横逸不可当,只意到处便押一个韵。如自秦州入蜀诸诗分明如画,乃其少作也。人多说杜子美夔州诗好,此不可晓。夔州诗却说得郑重烦絮,不如他中、前有一节诗好。”(《文献通考》卷十八引《朱子语录》,见于《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后世每每因此贬抑杜甫夔州诗,甚至连杜甫的东西川诗也加以贬抑。
我以为这有些偏颇。一个诗人常常因所处时、地和年岁的不同,而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风格,这是不足为奇的。既有这些不同,是不能简单地加以比较和褒贬,作出绝对优劣的评定的。当然,要指出各个时期的诗的优缺点,对诗人作一个总的考查是可以和必要的,却不能把后期诗的一些缺点看作诗人创作的完全退步。
就杜甫夔州诗而论,白居易所举的“三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类“为事而作”的“歌诗”(同前引白氏语“歌诗合为事而作”),也是不乏的,如《负薪行》,写一个未嫁的夔州老处女,头发已经半白,还无夫家,因为丧乱的缘故,“一生抱恨长咨嗟”。王嗣奭解释说:“盖男子皆阵亡,无娶者。” (《杜臆》卷七)还有当地的风俗重男轻女,男逸女劳,多让妇女负薪而卖,“土风坐男使女立,男当门户女出入,十有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诗人写负薪处女是:“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不但登山砍柴,还要赶集卖盐,真是劳苦备极。头上戴的野花山叶,却和银钗相比。“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既是面带泪痕,虽加妆饰也遮掩不住,又兼衣单寒冷,而山地褊窄,困于崖石之下。写得实在悲痛。“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北有昭君村?”如说夔州女子貌丑才不得出嫁吗?为甚么北边又有昭君生长的村庄呢?(昭君村在秭归东北四十里)显然不是夔州女子的貌丑了。这里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恨不平。
此外,《最能行》写夔州男子多出门经商,“富豪有钱驾大舸,贫穷取给行艓子(轻舟),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贫富都习于行舟,幼学止于发蒙的《论语》,长大整装随商旅而远出,不重文化,只爱营利,诗人觉得非常可惜。“此乡之人气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是说“竞为南中轻生遂利之风,而疏于北方文物冠裳之客”(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二之二)。结尾也说:“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屈原宅也在秭归县北,距夔州不远。郭曾炘说:“最能,刘须溪以为水手之称,无所据。”(《读杜札记》二八三页)当是用诗中“归州长年行最能”为题。长年方是称水手。郭氏又说:“观‘贫穷取给行艓子’,及‘欹帆侧柂’以下数语,亦足见其操业之苦。诗皆寓悯伤之意,非一意讥诮也。” (同上)甚是。
这些可以说是“三吏”“三别”等诗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又呈吴郎》也可以说是同类的诗,只是七律篇幅较短罢了。
又如《诸将五首》,其一写吐蕃内侵,入关掘冢,“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责诸将不能御寇平乱:“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其二写回纥入境,朔方郭子仪军以回纥退吐蕃,“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责诸将不能为朝廷分忧:“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其三写洛阳乱后民困,而府兵法又已坏,“天下军储不自供”,稍喜王缙知屯田,“肯销金甲事春农”而诸将不能效之。其四写岭南未靖,贡赋不修:“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而诸将荣宠,“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但愿诸将怀远,翼戴朝廷,“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其五因镇蜀失人,而思严武将略,“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说严三为节度,军令严明,能折冲于樽俎之间。末尾提出“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意在引起朝廷注意,任用良将。这些和《塞芦子》《留花门》等不是一样的“条陈边事”(《杜臆》卷二)吗?不是“为事而作”的“歌诗”吗?管世铭说:“少陵七律,自当以《诸将五首》为压卷,关中、朔方、洛阳、南海、西蜀,直以天下全局运量胸中。如借兵回纥、府兵法坏、宦官监军(按此或系据钱谦益说,未是,陈廷敬曾有辨驳,见仇注引,仇氏说 “此章为贡赋不修,责诸将不能怀远”),皆关当时大利大害,而廷臣无能及者。气雄词杰,足以称其所欲言,每章起结,皆具二十分力量。(《读雪山房唐诗》卷十八“七言律诗凡例”)白居易没有提到这些诗,总嫌不够全面周密。
至于朱熹说的夔州诗“郑重烦絮”(郑重是频烦的意思,见《汉书•王莽传》颜注),杜诗有的虽然也不能免此,但那是五言古诗和长律,而律诗、绝句却无此病。比如七律《咏怀古迹五首》,就简洁凝炼,一如上举各篇,均为传诵的名作。此篇首章,先写自己的漂泊夔州,“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两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次言时局:“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末以近古词客自比:“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庾信宅在江陵,地近夔州,故述及之。次章咏远古词人,“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说生于异代而恨不同时,怅望千秋,何其仰慕。语非复出而沉痛则甚。宋玉有宅在归州(今秭归),地与夔州亦近。玉尝作《高唐》《神女赋》,故云“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而楚宫泯灭,舟人指点,一无可凭。庾信、宋玉都是杜甫做诗学习的榜样,而己之身世寥落,与两人亦同。三章咏王昭君,昭君生于秭归,距夔州很近,故咏及之。此章精警无比: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里咏昭君事极为深刻,全诗极有韵致,字字珠玑,故历来脍炙人口。诗中“明妃”与“分明”重明字,当据《负薪行》“何得北有昭君村”作昭君,陈注很对。省识是罕识,仇注解为略识,不够确切。四章咏夔州的永安宫故迹,“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写景咏事简要,结言“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带出武侯祠宇,所谓“先主武侯同閟宫”(《古柏行》)是也。五章咏诸葛功业,首言“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语振如响,下方叙“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万古云霄句形容其“清高”,言其“修道静默”,杨伦《杜诗镜铨》卷十三注引《梁书·刘遵传》:“此亦威凤一羽,足以验其五德”。五六句又以古代良相相比,“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结尾方谈三分割据,惜其兴汉不成:“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如此评定诸葛一生,其允当不容置疑。这样的组诗,何曾有“郑重烦絮”之病呢?
再如著名的《秋兴八首》,继承宋玉的《九辩》、潘岳的《秋兴赋》。《文选》收《秋兴赋》于“物色”一类,列“江海”类之后。这类赋首篇为宋玉的《风赋》,次篇即潘岳《秋兴赋》。赋序说:“仆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厎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于时秋也,故以秋兴命篇。”潘岳是在三十二岁始见白发时,作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省作此赋的,他向往于江湖山薮,慨己之不得志,杜甫则是在五十五岁的暮年,目睹夔州的江山,当晚秋时作此组诗的,情况不同,而身世遭遇略有近似。潘岳向往于“且敛衽以归来兮,忽投绂以高厉,耕东皋之沃壤兮,输黍稷之余税……逍遥乎山川之阿,放旷乎人间之世,优哉游哉,聊以卒岁”;杜甫写道,“画省香炉违伏枕”“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他由夔州的瞿唐峡口想到长安的曲江头,念念不忘故国。这种积极入世的精神难道不有胜于潘岳的《秋兴赋》吗?全组诗都精致而无累句,如果要说缺点,只有首章“丛菊两开他日泪”和次章的“听猿实下三声泪”的泪字重复,五章“承露金茎霄汉间”的霄字失调。试举末章如下: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风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一作今,较胜)望苦低垂。
句句精炼,深刻沉痛,余意无穷。且有香稻一联,奇绝千古。怎么能说是“郑重烦絮”不如中、前一节诗好呢?朱熹又说“自秦州入蜀诸诗分明如画,乃其少作”,按杜甫入蜀时已经四十八岁,距他到夔州只有七年,不能称入蜀诸诗为少作”。只说自秦州入蜀诸诗分明如画,却没有说夔州诗也写得分明,如《上白帝城》《上白帝城二首》《白帝城最高楼》《晓望白帝城盐山》《白盐山》《滟滪堆》《夔州歌十绝句》《宿江边阁》《西阁夜》《阁夜》《瞿唐两崖》《瞿唐怀古》等,多是有名的诗篇也都写得分明如画,历代画家常据以创作。姑举《瞿唐怀古》一首:
西南万壑注,劲敌两崖开,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削成当白帝,空曲隐阳台,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
黄生注“地与”之与作授与解,含下陶钧意,极确。杨伦赞此诗较《瞿唐两崖》尤高浑。这些诗比起杜甫自秦州入蜀的行旅诗来,可谓后先媲美。这些诗既饱含诗人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是著名的爱国诗篇;又刻画夔州的江山、古城,夔州的风风雨雨、异俗民情,也都表现无遗。夔州的江山和当时的时局玉成了诗人,诗人精彩地图绘了夔州的山河,抒发了深厚的思想感情。祖国伟大壮丽的山河孕育了诗人杰出的诗篇,杜甫的佳构和夔州的城郭、山川一样,都将永存于天地之间。
附:参加杜甫蘷州诗讨论会漫成一律
一从系缆侨居后,夔府名城远近闻,
国事日非花有泪,民生已困岭多云。
东屯尚幸禾畦在,西阁偏怀菊蕊纷,
四海词人商酌细,遗篇讽咏独思君。
▼往期精彩回顾▼
孙少华│诗与酒 ——《饮中八仙歌》与杜甫在长安的“快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