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晋早 晋早 2023-04-2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文|晋早

 

昨天晚上差不多12点,收到20年前老朋友的微信:不想继续蹉跎岁月了,感觉人生没啥乐趣和有吸引力的地方了。


我说我刚下班到家,明天再跟你交流。


凌晨五点,我就醒了。想写篇文章,叫做“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按照世俗意义,老朋友工作应该还算不错,从毕业起,就在一所不太知名的高校当老师。做着很多人羡慕的且看似稳定的工作。


但我能理解她。


因为我能理解无聊与无望。


我见过大四期间,一帮很无聊的人整天在宿舍凑局打麻将,因为他们刚签约工作,觉得未来已经定了,不用想事了。


刚毕业,我也经历过一些整天做着无聊的“盒子”(迎评估检查的材料),就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评估检查的人。但那些“复制粘贴”,在我看来,毫无意义。


十年前,我的书里,记录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师,长得很矮,又很胖。上课的时候,总是喜欢向我们抱怨,抱怨学校的黑暗、领导的无能、氛围的不公平。


“大概是他们这个阶段的中年人特有的现象吧,毕竟混得也不如意,需要倾诉。”学生在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加上了这句感慨。


十年前,我偶然接触过一个中年人,40多岁,离婚,下岗。他儿子说,他爸每天只有两件事,白天就睡觉,睡到傍晚就去打打篮球。“脾气很不好,整天朝家里人发脾气。”


一些学生跟我说,他们的父亲越来越暴躁。我说,你要理解他。当一个人处在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很大,再加上人生无望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暴躁。


大概是2012年,一次讲座之后,在送我去机场的路上,一位副校长说他很迷茫,问我怎么办。我记得我当时很惊讶,仔细打量了旁边这位五十多岁的中年人。那也许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么大年纪的人也会迷茫。


此前,我不曾了解这个群体,因为我接触的多半是年轻人、而且是向上的年轻人。但当我接触这个群体时,我才发现,他们好迷茫,甚至可以说,好痛苦,但他们无处说。

 

 


我是做教育的人,我大概知道,哪类人爱学习,哪类人不爱学习。


可以这么说,企业家群体是最爱学习的,因为他们时时刻刻面临挑战,时时刻刻需要知识。


前些天看了美的董事长方洪波的故事,其中一些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方洪波大学专业是历史,首份工作是企业内刊编辑,后来却通过广告经理和营销负责人崭露头角,最终成为家电制造企业的董事长和CEO。


他看过很多广告的书,自学了财务、并购、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了MBA,又拿下了南京大学商学院的博士。

我也大概知道,不爱学习的是哪一类人。


我见过一些体制内的人,上班就是喝茶看报,下班就是洗脚遛娃。工作天天重复,基本都能应付,也不需要太多新的知识。


最重要的是,他们似乎无力改变什么,也无力追求什么。


那些固若金汤的体制,不是他们能改变的;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也让很多人对追求上升无望。


大多数人对自己已经不抱希望,他们在全力带好下一代:带他们参加培训班,送他们去重点学校。


这或许,也是希望吧。


但我不会这么做,我向来更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因为自己才是可控的。你可以决定你今天该怎么过,要学什么,要做什么。你也可以决定你明天该往哪里去。


很多人喜欢稳定,其实也挺好的。但随着年龄的渐长,我发现,稳定也是有代价的。最大的代价,也许是缺乏可能性。


可能性,就是希望的意思。


如果让我再回到20岁,让我选择稳定还是可能性,我依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可能性。

 

 


每个人的一生,终究还是自己的价值观决定的。


我依然想讲潘石屹“一张桌子”的故事,因为他的这个决定,是如此的经典。


我下海那年是1987年。当时我在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是一个国务院的部委。现在呢,变了妾了,它的名字叫中石油。


我就在这个单位里面,收入非常高。我记得我的工资收入是一百零一块钱,而我爸爸是工作了好几十年,又犯错误又平反,他的工资是六十九块钱。


可是我在单位天天无所事事。


在我们这个机关里面,八百多个人,除了一个调度室的人有点正经事情,剩下的事情,工会、妇联、宣传、组织部,包括我在的部门叫做总经济师办公室,什么事都不干。确实是百无聊赖。


我分进去的第二年,又从别的学校来了一个女同事。我们科长说,陪这个女孩子去领个办公桌去。我说好,因为后勤部在哪我都比较熟悉。我就带着这个女孩,去领这个办公桌去。


当时,我们领一个办公桌,然后每一个人发件石油工人穿的棉袄,就算成为石油战线上的一员了。帮这个女孩儿把棉袄领了,然后就来挑桌子。


两个抽屉的桌子,挑了一个小时,我说咱们拿着个桌子赶紧回去吧。她说,潘石屹你可不知道,这张桌子要陪我一辈子的,我得仔细挑。


我感慨,真是啊,要在机关里呆着,我就得和这个桌子陪上一辈子。所有的东西都不会变化的。


我回去以后一晚上,我就琢磨,我说我得下海,我就辞掉工作经商去了。这就是我下海的经历。

 

方洪波的故事也是如此令人触动:


刚毕业的时候,他去了湖北十堰的一个国企,拿着不菲的薪资。刚开始的日子,幸福又快乐。 


“但过了不久,方洪波就发觉不对劲了。虽然他有了四十多平米的房子,有了不断扩展的人脉网络,但是,却没有了激情。 他在20岁时,就看到了自己50岁的样子。而自己在单位的前途,顶天了也就是一个处长。单位有些同事,整整二十年在办公室同一个位置没挪过窝……”


到了1992年,他终究按捺不住内心的声音,辞掉了二汽的“铁饭碗”,下海来到了广东。


通过这些故事,你都会发现,你的路,终究还是你自己决定的。


安逸的人,去安逸的地方;折腾的人,去折腾的地方。


好像上天冥冥,每个人都会去自己该去的位置。


不论你走了多少弯路,你的价值观,终究还是会把你拨到你该走的路上去。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下海了,有人重新去了体制内。


所以我也很佩服董明珠这些勇敢者:36岁丧夫,带着两岁的儿子,辞掉体制内的工作,去珠海打工,从一名基层销售员做起,最后做到了世界五百强格力电器的董事长。为什么说她们是勇敢者?因为她们有勇气重新选择人生。

 

 


我现在很快乐,因为觉得每天都有希望。


比如我今天就五点多醒了,醒了就想到一句话,“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然后就在书房写下这篇文章。


我在想着,我最近在写几本书,关于职场和创业的,这又会让我链接到很有有趣的读者。


我在想着,几个新的项目正待拓展,好多计划等着我去实施。


我在想着,一群新的人才正待加入。我很好奇,这其中会有怎样的人才。


甚至,我还想了一下,繁忙的暑假之后,我们团队又该去哪里游山玩水,践行我们“努力工作、快乐生活”的生活理念。


……


这些都是希望啊。


人生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希望构成的,这才不会让人觉得无聊、无趣、绝望、蹉跎岁月。

 



其实最初,我也不是这样的。


我也学过不喜欢的专业,做过觉得没意义的工作,最终在价值观与现实的强烈冲突下,走向了自己喜欢的路。


所以,我也是过过无聊无趣的生活的人,所以我特别能懂得无聊无趣的人的无聊无趣,也特别珍惜现在有聊有趣的生活。


当初看似痛苦的迷茫与弯路,一路以来的瞎打瞎撞,如今看起来反而是正确的决定。


年轻的时候,经历了很多痛苦:找方向的迷茫感,创业的从无到有的,稚嫩时期团队离开的撕裂感,一路上无聊人的不理解与反对……


不论哪一件事,当时都非常痛苦,并不像现在这般轻描淡写。


很多事情,当时自己都不能理解,但现在能明白,这才是痛并快乐的人生。


尤其是现在看到很多年轻时没有被撕裂过的人,现在正在被撕裂,40岁以后开始过得迷茫、无聊、痛苦、甚至绝望。甚至说是正在被生活凌迟也不为过。


我更加坚信努力、奋斗、折腾的意义。


如果人生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做一个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人,还是会选择靠近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人。

 


不论是你20岁,还是40岁,当你迷茫、痛苦的时候,读读这篇,希望它能带给你些许启示,在漫漫人生里,如何做好选择……


 

我最近很重视的10个习惯
什么是见过世面的职场人?
创业前要三思啊,主公


晋早,2010年创业,爱好研究商业,喜欢思考人生,沉浸战略和管理研究,著有一些大学成长、职场发展和创业思考的图书




扫码关注

更多文章

喜欢就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