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蓝玉谋反案之谜

黄大拿 黄大拿明史拍案 2018-12-17


撰文|黄大拿



对蓝玉不满,杀之即可,为什么非要造出一个“蓝党”,罗织罪名,使元勋功臣一时俱尽?


  

写明史不写朱元璋杀功臣是说不过去的。


但是要写必须破除一些俗套。


比如人们都说“狡兔死,走狗烹”,洪武杀功臣,是否也是走上了这个老套?

 

狡兔死,走狗烹?

 

勾践杀文种当然是狡兔死走狗烹,但朱元璋杀功臣却并不尽然。


过去主子烹狗的行动中,不过二三子而已,哪像朱元璋这样大面积地屠戮?


又有人说太祖不放心手握重兵的人,但文臣们的待遇又能好到哪里呢?


人们喜欢举汤和因自弃兵权而寿终的例子,来反证朱元璋之所以要诛杀勋贵,是因为他们拥有兵权,其实这里的所谓兵权对朱元璋并没有那么可怕,因为朱元璋在提防武人上早有周密安排,将帅只是出征时才有兵权,战事一完,就得离开部队,交还兵权,这次使用这支部队,也许派甲去,下次使用,又可能换上乙了,也就是说,将帅对部队只有在出征时才有控制权。


对这样有限的权力,何况朱元璋还有分镇各地要害的藩王(都是朱元璋的儿子),他真的会担心无法驾驭吗?朱元璋厚待汤和,与其说是嘉勉其早交兵权,毋宁说是赞许其知趣,很对自己的脾胃。


洪武功臣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窃以为,应该把朱元璋残忍的天性及其“自大狂”心理结合起来进行考察。


起兵时自称“唯不嗜杀人”的朱元璋,其骨子里是偏爱虐杀的,不过一直在为夺天下的大计隐忍罢了,而功臣们的勋绩又偏偏和他的“自大狂”心理相冲撞。


于是我们看到,为了事业的需要,他不得不对功臣大加赏赐,但在这同时,他又在不断地敲打他们。


即使是汤和,他也要时时拿过去的“暇疵”加以羞辱,即使是毫无威胁的宋濂,别人称其为大儒的时候,他也要不屑一顾地说:宋濂哪是什么大儒!

他仿佛时时在提醒功臣们:你们不过是一只狗而已,不要逾份!功臣一个个倒在血泊上,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朱元璋暴虐的人格特征,同时也依稀窥出其羞辱功臣后的自得之情。


当然,朱元璋的“烹狗行动”也是随着时势而变化的。


如果说在早中期,他的大杀功臣还只是一时喜怒之无常,那么到了其晚年,因为太子朱标的死,为了自己身后朱家王朝的安宁,他的诛杀功臣就完全是一种有计划的行动了。


 这里且以蓝玉为例。


 


二 

粗人蓝玉之死

 

蓝玉,安徽定远人,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此人打仗很勇敢,有大将之才,在追击漠北残元势力中,屡建奇功,朱元璋曾比为汉之卫青和唐之李靖。


但蓝玉的毛病是不知书,居高位后“多蓄庄奴、假子,乘势暴横”,俘获元主的妃子后,据说有不法的阴事,致这位妃子自缢而亡,为此屡受太祖的指责。 


后来元璋给蓝玉加了个荣誉衔,“太傅”,而另两位大帅冯胜和傅友德则为“太师”,因为在太师、太傅、太保所谓“三公”之中,“太师”是排在首位,所以不知诗书不懂韬晦的蓝玉发起了牢骚:以俺老蓝功劳,就不配做太师吗?


粗人的怨言大概很难不流露于外,洪武二十六年,果然有人告其谋反,很快定案,族诛。


“列侯以下坐党夷灭者不可胜数”,按朱元璋的诏书中的自陈,“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


而《罪惟录》、《国榷》等则说牵连被杀的达两万人。


牵连到了什么程度,有一个戏剧性的事件,蓝玉不服指控,审问他的吏部尚书詹徽叱责他老实交待,蓝玉大叫:“你詹徽就是我的同党!”,于是这个主审官亦入瓮中,人头落地。


由此可见,在这个关系上万人身家性命的大案中,审案与判决简直跟好玩儿一样。


蓝玉居功自傲,横暴不法是事实,但说他准备谋反,相信的人极少。


明末史学家谈迁在《国榷》中分析得很好,“蓝凉公非反也。虎将粗暴,不善为容,彼犹沾沾一太师,何有他望!……凉公欲以部校家奴数百千人冀幸万一,虽至愚不为也。”


谈迁此处是说,蓝玉不过是一个粗人,对一个“太师”的荣誉衔都恋恋不忘,他怎么会想造反?征战结束后,家居的蓝玉所有的不过是几百个部校家奴,他又怎么能造反?!


对蓝玉不满,杀之即可,非要造出一个“蓝党”,罗织罪名,使元勋功臣一时俱尽,显而易见,这是一次有计划的行动。

 

三 

一张人皮的剩余价值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行动?蓝玉为什么必须死?


野史记载,蓝玉与太子朱标交谊深厚,曾对太子说:“我看你的弟弟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有不臣之心,又听会看风水的人说燕地有天子气,你要早作防备啊”。


蓝玉这句话不知何故传到了朱棣耳朵里。太子病逝后,朱棣趁机对太祖进言,说:“公侯们放肆不知节制,现在不诛,将来尾大不掉就麻烦了。”


不久蓝玉案就爆发了。从这个记载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功臣的疑忌到其晚年才发作得最为厉害。这是客观形势所造成的。朱元璋虽然自信以他的才略,以他在制度上的种种安排,“功狗”们不会对他的王朝带来致命威胁,可他却不能不考虑其身后的问题。


随着太子的早逝,嗣立的是文弱的太子之子,他更加担心自己眼下对功臣的严密控制会不会在身后一朝崩溃,不可收拾。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卷入宗室权力之争的蓝玉岂不是自寻死路?


蓝玉死后被剥皮,元璋还下令把其皮传示各省。因蓝玉之女为蜀王妃,蜀王就把蓝玉的皮保存了下来。


欧阳直的《蜀乱》中说,明末大西军张献忠攻入成都,他看见门楼上供着一尊人像,穿着公侯的衣服,皮肤和手脚都是人的肉身,一打听,才知道这就是蓝玉。


今人很难理解,既然“蓝党”只是朱元璋借机生事的一个由头,并不是蓝玉本人真有什么让皇帝深恶痛绝的大逆不道之事,为什么还要在其死后残酷对待他的尸体?


朱元璋的行事往往就是如此,难以常情常理度之。如果要勉强解释,只能说蓝玉死后还有“余热”可供发挥,朱元璋能够借这张人皮震慑臣下吧。


本文为黄大拿明史拍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并只允许微信公众号转载,不可发在其他渠道,违者必究。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