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外大型隐身无人机发展现状

远望智库预见未来 军民融合观察 2022-04-11

国外大型隐身无人机发展现状


远望智库武器装备发展研究中心 竹山草

近些年来随着隐身、航空电子、人工智能、内置弹仓等技术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采购或自行研制隐身战机的同时也在积极研发大型隐身无人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战场上,隐身无人机将会与有人机并肩战斗,在战场上发挥巨大的作用。为了解国外大型隐身无人机发展现状,本文对国外大型隐身无人机发展情况进行了动态跟踪,包括俄罗斯的S-70“猎人”无人机,美国的X-45、X-47、MQ-25“黄貂鱼”、RQ-170“前哨”、RQ-180“大蝙蝠”无人机,法国的“神经元”无人机,英国的“雷神”无人机等多个型号。
俄罗斯

“鳐鱼”无人机

俄罗斯隐身无人机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左右米高扬设计局研发的“鳐鱼”无人机,“鳐鱼”无人机的1比1模型2007年在国际航展上公开亮相。该机机长10.25米、翼展11.5米、2个内置弹仓最多可挂载2吨弹药,最大飞行速度850公里/小时,最大飞行高度1.5万米。由于得不到项目发展所需的资金,“鳐鱼”无人机于2012年前后下马。


“猎人”无人机

“鳐鱼”无人机下马后,前期积累的部分技术应用到了苏霍伊设计局的S-70“猎人”无人机上。“猎人”无人机的原型机2014年开始制造,2017年7月首次公开亮相,2019年8月3日首飞成功。“猎人”无人机翼展达到20米、最大航程600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1000公里/小时、起飞重量高达20吨,动力由1台AL-31F或AL-41F发动机提供,载弹量同样为2吨。

▲“猎人”无人机发动机内埋式,尾喷口为锯齿形


在2019年俄罗斯举办的朱可夫斯基航展上,苏霍伊公司展示了“猎人”无人机的详细情况。该机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和隐身涂层,同时还拥有内埋式发动机和锯齿形尾喷口设计。俄罗斯方面准备将“猎人”无人机与苏-57战机结合起来增强俄军在区域拒止环境下的作战能力,此举旨在提高俄军成功渗透北约防空体系的概率。俄罗斯还设想为“猎人”无人机加装雷达和空空导弹,从而将其投入到空战中去。俄罗斯已于2021年2月宣布开始制造另外3架“猎人”无人机的原型机,新制造的飞机会对机载电子设备进一步升级并测试,相关测试预计在2023年开始进行,2023年后开始初步装备部队。
由此可见“猎人”无人机具备改装成多用途无人机的潜力,俄罗斯已计划在2027年装备76架苏-57战机,届时“猎人”无人机可以搭载多种任务模块执行侦察、对地攻击甚至是空战任务。
美国

X-45无人机


▲X-45A无人机对内置弹仓、推力矢量发动机等技术进行测试


1992年,麦道公司开始研制“食肉鸟”隐身无人机,“食肉鸟”无人机1996年9月11日完成首飞。1997年波音收购麦道公司后继续进行相关研究,到1999年4月项目终止时共试飞约40次。“食肉鸟”唯一的1架验证机在2003年7月被转移到美国空军国家博物馆进行展示,之后波音公司在“食肉鸟”无人机基础上开始研制X-45无人机。
X-45A型无人机是2架缩比技术验证机,目的是验证推力矢量、模拟攻击、内置弹仓、自主飞行等技术。1号机2000年9月出厂,2002年5月22日首飞。2号机2002年11月出厂,2004年8月1日首飞。该机翼展10.31米、空重3.6吨、实用升限1.2万米、最大飞行速度919公里/小时、续航时间4小时、作战半径为600公里、2个内置弹仓可挂载8枚小直径炸弹执行攻击任务。到2005年2月4日,2架X-45A共进行50次飞行试验,试验完成后2架X-45A原型机被分别送往美国国家太空博物馆和美国空军国家博物馆。
2004年10月,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与波音签署了1份7.67亿美元的合同,用于研制3架升级版的X-45C型无人机并进行技术测试,随后于2005年7月又追加1.75亿美元用于空中自动加油技术的测试。与X-45A相比,X-45C采用飞翼布局设计且具备更大的燃料携带量,作战半径可提升至1000公里以上。但美国空军在2006年3月2日决定结束研发计划,促使波音公司不得不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美国海军“无人战斗航空系统验证计划”(UCAS-D)上来,新飞机代号X-45N无人机。X-45N无人机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X-47B进行竞标,最终败于X-47B无人机。
但波音公司并未就此停止隐身无人机的研发,而在X-45C基础上继续进行技术积累,后来于2010年5月10日推出了“幻影雷”无人机。“幻影雷”无人机2011年4月27日完成首飞,翼展达到了15米、长度也增加到11米、最大起飞重量16.5吨、实用升限1.2万米、作战半径高达2400公里。在10次的飞行中,“幻影雷”进行了情报收集、侦察监视、电子战、空战以及空中加油技术方面的测试。

▲“幻影雷”无人机在进行飞行测试


由此可见波音公司研制的隐身无人机虽然未能得到美国海军和空军的认可,但也一直在进行无人机技术方面的积累,以便随时竞标美国空军、海军的新型无人机大单。

X-47无人机

X-47A无人机是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发的技术验证机,2003年2月23日首飞成功。X-47A无人机机长8.5米、翼展8.47米,起飞重量2.5吨。
X-47B“咸狗”无人机2011年2月4日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首飞成功,翼展18.92米、机长11.63米、最大起飞重量20吨、最大航程3880公里、2个内置弹仓可挂载2吨的弹药。2013年7月10日,X-47B无人机成功降落在“布什”号航母。2015年4月16日,X-47B与KC-707空中加油机完成了空中加油测试,之后美国海军宣布这一项目正式结束。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原计划继续推出X-47C无人机,根据设计X-47C无人机的载弹量高达4.5吨,不过自2018年后该项目就处于停滞阶段。

▲美国海军X-47B第501号验证机


MQ-25无人机

2010年,美国海军提出要发展一款基于航母的舰载无人机。2011年6月9日,“联合需求监督委员会”(JROC)发布了一个备忘录,以便支持美国海军的“无人驾驶监视和打击”(UCLASS)平台。2012年12月19日,JROC对UCLASS的定位进行了调整,去掉了对地打击能力而着重突出情报侦察和战场监视能力。2013年8月14日,美国海军分别向波音公司、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及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授予了1份价值1500万美元的初步设计审查合同,以便尽快了解发展该项目面临的技术风险、成本高低以及系统成熟度,最终为舰载无人机的大量交付奠定基础。

▲MQ-25无人机几经周折,最终才定位成空中加油机


但令人意外的是刚刚开始项目设计的UCLASS,相关设计需求在2013年12月再次被推翻,变成了研制一款起飞重量达30吨以上、续航时间高达14小时、长度达21米的大型无人机。但此举势必会导致美国海军追求的低成本彻底落空,而且参与竞标的4家公司也根本没有掌握如此巨大的隐身无人机研制技术,于是这一脱离实际情况的方案遭到了4家竞标公司的一致反对。此后关于UCLASS项目在区域拒止环境下的隐身能力、是否具备空中加油能力等诸多问题上,美国方面又进行了长达2年多的讨论,最终在2016年2月1日制定出了最后的方案:发展一款大小与F/A-18“超级大黄蜂”类似,且主要用于为舰载机进行空中加油的舰载无人加油机,同时该无人机具备通过改装进行侦察或打击任务的能力。2017年8月,美国海军发布了正式的招标书,4家公司再次参与竞标。2018年8月30日,波音公司以“幻影雷”无人机为基础改进而来的机型获得了8.05亿美元建造4架工程原型机的合同。

▲携带空中加油吊舱的MQ-25无人机正在试飞


MQ-25A“黄貂鱼”首架原型机2019年9月19日完成首飞,随后开始进入T-1阶段的测试,在这一阶段MQ-25将会对无人机的系统和软件进行测试。2020年12月9日,已经试飞30小时的MQ-25无人机加装加油吊舱后实现了首飞,开始对改装后的无人机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美国海军将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成立第10无人舰载机中队并接收MQ-25无人机,未来MQ-25的装备总数会达到72架,项目总成本为130亿美元。
MQ-25无人机虽然没有飞翼布局无人机隐身性能好,但仍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最重要的是这款无人机成本低廉,能够满足美军大规模装备的需求。该型无人机可在距航母编队900公里的区域为舰载机提供6.8吨的燃油,能够将舰载机的打击范围提升一倍。首艘搭载MQ-25无人机的航母将会是“布什”号航母,目前这艘航母已在诺福克造船厂进行改装工作。不过MQ-25想要真正登上航母还需要进行一系列改装和试飞,原本美国海军预计在2024年将其部署到航母上,目前来看这一计划还是会推迟到2025年后。

RQ-170无人机

RQ-170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2001年后开始研制的隐身无人侦察机,起飞重量3.8吨、翼展19.8米、最大升限约1.5万米、巡航速度约650公里每小时、续航时间为12到15小时,主要用于对热点区域实施渗透侦察。该机2007年底首次在阿富汗坎大哈机场露面,因此得到了“坎大哈野兽”的外号。2009年12月,驻阿富汗美军首次公开了RQ-170无人机的部分信息。
RQ-170无人机曾多次前往巴基斯坦对本·拉登实施追踪,2011年5月11日晚,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RQ-170的帮助实时观看了对本·拉登的突袭行动。2011年12月4日,伊朗军方宣布俘获一架美国RQ-170无人机,从外形上看该机机体基本完好,这一突发情况直接反映出美国隐身无人机仍存在较大漏洞,很容易就被干扰、诱骗。

▲RQ-170无人机曾多次参与实战,被伊朗俘虏1架


RQ-180无人机

RQ-180无人机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由于这一项目高度保密,目前能够得到的信息依然非常有限。RQ-180隐身无人机可能于2008年开始研制,2013年批量生产,2015年正式服役。该机翼展约40米、实用升限1.8万米、重量为14.6吨、续航时间24小时、最大航程可达2万公里,机上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无源电子监视设备能够满足美国空军实施高空渗透侦察的需求。
法国

“神经元”无人机

法国对隐身无人机的研制起源于1999年,达索AVE无人机2000年7月18日成功首飞,使得法国成为了欧洲第一个拥有隐身无人机的国家。不过这一阶段的AVE无人机的翼展只有2.4米,实际应用潜力十分有限。于是法国希望通过AVE项目建造功能更强大的“神经元”无人机,为提高研制成功的概率,法国在2003年到2006年间说服西班牙、意大利、瑞典、瑞士、希腊等多个国家加入到这一项目中,法国负责飞机整体设计和制造、瑞典负责燃油系统设计、西班牙负责数据链开发、希腊负责发动机研制、瑞士负责风洞测试、意大利则负责测试武器系统。按照约定“神经元”的研发成本约为4.5亿欧元,量产之后单价约为2500万欧元。

▲“神经元”无人机与“阵风”战机编队


“神经元”无人机2012年12月1日首飞成功,机长9.5米、翼展12.5米、最大飞行重量7吨、最大飞行速度98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4万米、可携带2枚250公斤的激光制导炸弹。
截止到2019年初,“神经元”无人机已经完成了150次试飞,开展了武器投放、电磁试验、隐身能力、海上环境实验等测试。2020年2月20日,“神经元”无人机还与5架阵风战斗机和1架预警机完成了编队战术训练,为融入欧洲多国联合推动的“未来战斗航空系统”(FCAS)打下了基础。而随着法国新一代航母的开工,未来“神经元”无人机也可能会改进一番成为航母舰载机。
英国

“雷神”无人机

“雷神”无人机由英国BAE系统公司研发,2006年正式启动,2010年7月开工制造,2013年8月10日首飞,飞翼布局和复合材料的使用有助于降低雷达发现的概率。“雷神”无人机机长11.35米、翼展9.94米、最大起飞重量8吨、内置弹仓可携带2枚导弹。不过近些年来“雷神”无人机项目进展十分缓慢,几乎已经陷入停滞阶段。
鉴于飞翼布局无人机造价高昂,英国也紧跟美国走上了希望发展低成本的新型战斗机(LANCA)。2020年6月,飞行国际首次报道了英国国防部正在开展的“蚊子计划”,该计划旨在打造一款大型低成本无人机实现跟“暴风雨”战机协同作战。LANCA无人机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其通过更换任务模块就能执行包括情报搜集、战场监视、电子战和打击等任务,开放式的结构设计也令这款无人机具备了很大的升级潜力。目前全尺寸的LANCA原型机正在建造中,英国方面希望在2022年前LANCA项目的首架原型机能够首飞,并且在2023年完成第二阶段的测试,为正式加入英国军队做铺垫。

▲LANCA无人机联合有人战机作战示意图


结论:

目前飞翼布局隐身设计已成为全球无人机发展的潮流,美国的RQ-170、RQ-180都具备实战能力,并且在隐身攻击机方面也拥有很强的技术储备,不过美国为了成本考虑最终选择了MQ-25无人加油机。俄罗斯的S-70“猎人”无人机也进行了多次测试,将会在2025年前后加入俄军服役。法国的“神经元”无人机经过多年测试也已接近服役状态,只有英国的“雷神”无人机进展十分缓慢,而且英国正在将发展重心转向更为可靠、廉价的LANCA无人机上。上述国家大型隐身无人机的发展都具备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通过发展无人机与有人机协同作战,尽可能让无人机代替有人机执行相关高危环境下的任务,最大限度降低未来战场人员伤亡的概率。现在看来,人类在2025年前后就会初步迎来智能无人机时代。

军民融合观察精彩回顾

2021年军工行业:需求之变

边境冲突中团长重伤,4名官兵牺牲!中央军委表彰卫国戍边英雄

世界将掀起第四次军事变革高潮

2020年世界陆军装备发展综述

军委装备发展部“慧眼行动”2021年第一批创新成果征集公告|附“慧眼行动”介绍

关于国防科技创新特区2021年需求发布的通知

中国31个省市区重点产业布局!(最全整理)

“中国制造”并非想象中那么强大,再继续下去会出大问题!

体系战的联合作战概念

2020年世界海军装备发展综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