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军工“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展望


转自:戎威特种技术转移平台

来源:华东军民融合研究院



一、军工“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展望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从中可以看出,军工行业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机遇期,要由过去跟跑,逐步实现领跑甚至反超,坚持自主可控,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三五”成就军改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

“十四五”内外部环境:①“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③“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十四五”和2035年目标:①“十四五”期间“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②“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③“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指导方针和原则:①“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②“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③“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

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的路径:①“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②“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③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④“壮大战略力量和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打造高水平战略威慑和联合作战体系”。

产业和技术发展路径和方向:①“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②“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③“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④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⑤“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实施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


二、“高成长”与“低估值”

在近期市场调整后,军工行业或再次出现“高成长”和“低估值”之间的高度背离。

3.1、高成长

过去二十年,我国武器装备大量投入,重点型号近年来逐步定型列装;厚积而薄发,未来十年,有望进入武器装备建设的收获期;2020年作为“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伴随着军改接近尾声,军队整体体制架构调整基本完成,人员逐步到位,2020年军品订单有望获得恢复性和补偿性增长。“两会”也确定我国2020年国防支出预算12684.08亿元,同比增长6.6%,较政府预算支出增速高出6.8个百分点,创1989年以来最大差值,为我国军工行业高景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但军工行业却是高度景气向上,同其它行业相比,具有比较优势。

3.2、相对低估值

截至2020年12月4日,军工行业PE为63.84倍,处于2014年以来估值区间的30.75%分位。国防军工与创业板指、计算机和电子PE比值仍处于低位附近,分别处于2014年以来估值区间的6.34%、7.29%及13.27%分位。


三、建议重点关注的四个方向


4.1、军用航空装备有望维持高度景气

我国空军先进装备的系统性进一步发展,空中攻防作战能力增强,航空装备产业正增速发展。中航西飞、中航沈飞、沈阳黎明公司的业绩增长体现出军机产业的行业状况及增速发展趋势。此外,航空工业集团持续推进国有资本公司投资公司试点改革,股权激励、资产重组等资本运作,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实质性利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2、航天装备整体迎来高光时刻

未来,高分专项工程以及探月工程项目将迎来收官,而登月计划、火星探测计划、空间站建设以及北斗三号导航应用展开等诸多航天产业新的重大项目也正在开展。我们认为,我国航天产业未来将进入一个国家队与商业航天齐头并进的快速发展期。

4.3、民机国产化进程有望提速,抢占全球市场

国产民机C919获得订单近千架,ARJ21订单也超过600架。同时,疫情冲击全球航空产业链,目前“AB两寡头”的订单至少需要消化十年以上。国产民机恰逢一定的窗口期,这期间:① 国家有望继续加大对民机产业的扶持力度;② 中国商飞、航空工业和中国航发有望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民机产业快速发展;③ 优秀的民营企业有望更多参与相关研发并进行技术转化,全套民机配套产业链将进一步成熟。

4.4、自主可控是中长期投资主线

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自主可控的长期逻辑不会改变,虽短期难以完全兑现至业绩,但国内巨大的市场使其存在消化高估值的潜力。目前我国军工自主可控的重点集中在两大类短板上:上游基础领域和下游关键系统。① 上游基础领 域重在“可控”,由“不能”到“能”:由于起步晚、起点低,在基础研究、电子芯片、材料等基础领域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许多产品仍然依赖进口,主要包括以高端芯片为首的电子元器件、碳纤维等;② 下游关键系统重在“自主”,由“无”到“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之重器”,如航空领域的大飞机、北斗系统以及我国一直重点发展的航空发动机等。



四、建议关注的细分领域


5.1、军机等航空装备产业链

战斗机、运输机、直升机军机产业链相关标的,发动机产业链航发动力、航发科技,各细分配套领域民参军领先企业,航新科技(航空维修保障)、安达维尔(航空机载电子设备维修)。

5.2、航天装备产业链

①航天装备配套企业,航天电器、新光光电、光电股份;

②卫星应用相关企业,中国卫星(卫星总体设计制造)、中国卫通(我国最大固定通信卫星运营商)、海格通信(卫星通信与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及芯片供应商)

5.3、信息化+自主可控

国睿科技、四创电子(雷达领先企业,背靠电科核心院所)

军民融合观察精彩回顾

美媒:美军组建特别行动小组阻止中国强军战略能力"超配"

国外大型隐身无人机发展现状

美国意欲摆脱中国供应链

世界将掀起第四次军事变革高潮

关于加强“十四五”期间装备采购招标工作的措施要求(公开版)

2021年军工行业:需求之变

边境冲突中团长重伤,4名官兵牺牲!中央军委表彰卫国戍边英雄

世界将掀起第四次军事变革高潮

2020年世界陆军装备发展综述

军委装备发展部“慧眼行动”2021年第一批创新成果征集公告|附“慧眼行动”介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