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的田野”

弘德新国学 李向东 弘德新国学 2024-02-08

点击以上蓝字“弘德新国学”,免费关注弘德新国学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内容。


《国学100秒》陪伴您第105天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是许巍一首歌里的歌词,触动了很多人,因为他唱响的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矛盾。

 

在这个话题上,讲得最透彻的,可能要算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马斯洛把人的心理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以及尊重、自我实现、认识、美等需求。这些需求又分成两个层次,前三个是基本需求,虽然重要,却是低层次的;后面的是发展的需求,也是高层次的需求。

 

有人可能会说,食、色,性也,这是任谁也离不开的,怎么成了低层次的需求?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个问题。

 

为例。

 

好多人喜欢吃鲍鱼、海参,但无论怎么喜欢,一个人吃鲍鱼、海参的感觉和别人没有多大差别,并且这种感觉在美食入口的那一瞬间最强,之后越来越小,吃完,感觉也就没了。

 

一个人再喜欢,天天吃,用不了多久,也会味同嚼蜡。

 

最重要的,一个人不会因为吃过鲍鱼、海参就变得高明了。

 

有人说,吃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把这意思说得再透彻不过了。

 

后一种需求就不一样了。比如:一首诗,一幅画,一曲优美的旋律,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会完全相同,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懂,但一旦深入其中,那种感觉的深度却可能是无限的。

 

再比如:求知欲。很多人有过这种经历,做一道数学题,百思不得其解,忽然灵光一闪,脑洞大开!那种感觉简直无与伦比!

 

当然,这种需求人和人的差别也很大,有的人不得其门而入,有的人却沉浸其中,如痴如醉,平庸与天才、科学与进步也由此而生。

 

最奇妙的是,因求知欲发展出的科学,一旦变成满足人基本需求的活动,也就化做平庸。

 

发明飞机是伟大的,但无论是谁,坐飞机的感觉都不会有多么不同,一个人也不会因为坐过飞机就变得高明。

 

说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孔子一生栖栖遑遑,周游列国十几年,郁郁不得志,但从来不以为苦,因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已经让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俗话说:食髓知味。又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种感觉,语言并不能完全表达,需要亲身体味!




《国学100秒》精品文章推荐:


重拾“修养”

相面与“面相”

说“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的田野”

弘德新国学 李向东 弘德新国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