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央视一出手,就是大语文学习的范本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前两天整理后台文章,米粒妈自己都吓了一跳,居然这两年给你们安利了这么多超赞的纪录片,光是大语文纪录片,就写了好些
自从语文从过去的“小语文”变成现在的“大语文”,老母亲们也是煞费苦心啊。
怎么办呢?字词句、阅读、文言文,甚至小作文,咱都能找找技巧、方法,甭管几把刷子,怎么也能辅导两下子。
但大语文,是通识教育啊,需要把文学、历史、政治、地理……等等科目融会贯通,不是死记硬背的事儿。
比如一段文言文,你既要读懂字面意思,又要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结合背后的时代因素,人物性格的分析,明白是什么导致了这件事情的发生,如果是大事件,还要清楚它对后世的种种影响。
这里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现实的能力、思辨的能力……对于小学生(他妈)来说,太难了
但好处是,语文前面加上个“大”,孩子的综合能力确实有了很大提升,知识面更广了,还能有点以古鉴今的能力。
像米粒妈这种自带强迫症体质的人,无论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追求性价比是第一位的,比如大语文这事儿,米粒妈就觉得,性价比最高的肯定是看纪录片啊。
一般新出个什么纪录片,我触角可灵了,立马第一时间刷刷刷。米粒爸说,不服别人就服我
最近央视出了一部《书简阅中国》,豆瓣9.4高分,不得不说,央视出手就是不一样,从内容严谨性、权威性,画面艺术性来说,无!可!挑!剔!
刚刷完,我就马不停蹄,赶紧安利给咱们的米粉们
听名字——《书简阅中国》——你肯定觉得内容太严肃、深奥,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和米粒刷过之后,不得不说,内容可看度绝对是要被我吹爆的
强烈安利给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娃和家长。如果小时候读过一些历史故事,5岁以上就可以看了哦!
而且,这是一部每一集都不能错过“片头”的纪录片,画面和音乐超赞,本来想做几张动图给你们感受一下,又觉得还是不够直观,索性录一段“片头”给你们看看哈,别忘了戴上耳机听着音乐看,太美了!
小人物,大历史
《书简阅中国》一共6集,每集一个主题,通过古代人的书信,从小人物与大历史、古人的爱情、友谊、到人生智慧、家风、再到家国情怀,从不同角度解读历史,每集大概50分钟左右。
听着一集好像挺长,但每集里面又围绕这个主题,讲了好几个不同的故事。
每个故事的小标题也取得特别有趣,比如《小人物 大历史》里第一个故事,米粒看到“急!在线等!”笑得不行
第二个故事“那些年,一起守长城的日子”,又特别有画面感。
每个故事十几分钟,咱们其实可以每次给孩子看一个小故事,他们也更容易消化、吸收,内化成自己的认知。
说回《小人物 大历史》里第一个故事,一个古代士兵坐在一片木牍上,这是一片有故事的木牍,准确来说,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家书。
仅仅100多个字,却可以解锁2000多年前的秦军传奇
每封书信,每段故事,纪录片都从三个维度来给咱们讲述。
有演员的演绎,有书信原文,也有解读后的白话文。
各种细节很用心,包括木牍的制作,都很自然地“植入”故事中
而且,关于每件考古文物,都有非常详尽的介绍。
比如,这块木牍,什么时候,从哪里挖掘出来
墓葬的主人,据推测是秦国的一个小吏
这封木牍,写于战国晚期,是中国最早的实物家书。
米粒妈觉得,这样的背景介绍,不仅让孩子涨了知识,还能强化他们严谨、求实的态度。
书信中提到“军功”的时候,又给咱们做了知识拓展。
在秦国,改变社会地位最重要的通道就是军功,军功大小主要以斩杀敌人首级的数量而定,当时的法律有明文规定:凡有军功者,都可以得到相应的爵位、田地和俸禄,死后,爵位还可以世袭。
用这种动画的形式,简直太生动啦!
知识的拓展,可不止这一点哦~
比如,这封家书是一个在战场上叫“黑夫”的士兵,代表自己和二哥“惊”,写给家里的大哥“衷”的。
黑夫让家里人多做些衣服,给他们寄过来。
这就怪了,秦军打仗都不发军服吗?
然后节目里开始各个角度求证这件事。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中,数千个士卒穿的都是统一的铠甲,剪裁、缝纫相当规范,这一看就是出自专门的兵工厂。
不过呢,在另外出土的文物中,我们可以找到秦国当时的法律文书。文书中提供了一些线索,也就是当时军粮国家供应,铠甲和紧贴着铠甲的外衣都是统一定制发放的。
那“黑夫”让家人给他和二哥做的,是什么衣服呢?
《诗经·秦风》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里面这个“袍”,在春秋战国时期,指的是贴身的内衣。
秦国的律法规定,内衣是由士兵自备的,夏天要到了,行军打仗,当然需要再准备一些轻薄的内衣了。
另外在信中,“黑夫”还讲到他们在淮阳打仗。这是什么战役?
纪录片又做了相关历史知识的普及。
嬴政在统一六国道路上遇到了重大挫折,20万大军攻楚,几乎全军覆没,嬴政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老将王翦身上,而王翦提出要求,需要60万大军,这几乎是当时秦国能出动的所有人了,但为了统一大业,嬴政也是豁出去了。
(这里爸爸妈妈可以再给娃讲一讲“商鞅变法”哈~)
其实“黑夫”和“惊”就是王翦这60万大军中的两个普通士兵。
这里又引申出,秦国那会儿打仗,三丁抽二,也就是家里三个兄弟,有两个被抓壮丁,一个留在家里侍奉照顾一大家子人。
难怪“黑夫”和二哥“惊”在打仗,哥哥“衷”留在家里。
最后,故事的结局当然有些伤感,二哥“惊”后来又给家里寄回一封家书,之后就再没了兄弟二人的消息。
是怎么推测他们战死沙场了呢?因为在哥哥“衷”的墓葬中,一起葬有弟弟“黑夫”和“惊”两个人寄回去的家书。
那是对哥哥来说,最最珍贵的东西,可想而知,两个弟弟,最终没有活着回到家跟家人团聚
最后秦灭掉了楚国,两年后也统一了大业。
经过2000年,我们可能只记住了秦王嬴政,但背后千千万万像黑夫和惊一样的小人物,同样参与缔造了大一统的中国,哪怕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我们应该看到他们的存在,他们的牺牲。
米粒妈觉得,孩子小的时候,可能感受不到这些,但通过纪录片,这种大时代与小人物息息相关的小故事,会在孩子心里埋下种子,总有一天他会有自己的领悟和判断。
上面只是《书简阅中国》中一个主题中的一个故事,十几分钟的内容,已经拓展出这么多领域的知识了,是不是很赞?!
古人的友情
米粒妈再给大家说说另一个主题——友情——古人的友情。
这一集,讲了嵇康和山涛的友情,相互成全,真诚托付;讲了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讲了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友情,虽然政见不同,但彼此包容,心怀尊重。
嵇康和山涛这一集,米粒妈印象很深,讲了一封很有名的“绝交信”。
寄信人是“竹林七贤”中的嵇康,他要绝交的对象也是“竹林七贤”之一,山涛,是“竹林七贤”里面年纪最大的,比嵇康足足大了有20岁。(米粒妈乱入:这里别忘了给娃讲讲竹林七贤的故事
绝交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山涛升职,做了更大的官儿,他举荐嵇康去做自己原来的职务,嵇康不但不感激,还写了一封“绝交信”给山涛。
这封绝交信,写得真够犀利、决绝的。米粒妈给你们摘几句看看——
-偶与足下相知耳(现在看来,只是偶然跟你交上朋友罢了,言外之意,咱俩就不是一路人);
-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你不能自己爱华丽的帽子,也勉强别人戴,自己爱吃馊臭的食物,就拿死耗子去喂鸟吧。)
-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我就怕你像是,厨师做饭,羞于一个人杀生,就拉个祭师来帮忙,让我也手持屠刀,沾上一身的腥臊气味。)
其实这个故事远没有那么简单。
山涛邀嵇康入世为官,是为了保全他;而嵇康写下这封绝交书,一是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态度,另一方面,我觉得其实也是为了不让山涛难做,也一样是在保护对方。
这件事要从历史背景,两个人的身份、性格,几方面来说了,而这么复杂的故事,在纪录片中,短短十几分钟,讲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曹操14岁的重孙曹髦被立为皇帝,但魏国的实权其实早已掌握在司马氏的手中了,划重点: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两派剑拔弩张,当时的官场上,大家被夹在两股势力之中,很尴尬,有些人就选择了隐居,“竹林七贤”就是最有名的隐居者。
这是当时的一个时代背景,但嵇康和山涛的身份更微妙。
山涛的父亲跟司马懿的夫人是表兄妹,也就是山涛跟司马昭是表兄弟;
而嵇康的妻子是曹操的曾孙女,他们家注定要被打上“曹氏”的烙印。
所以说,山涛举荐嵇康为官,是为了保全他,司马家其实也多次拉拢嵇康,但并不是真正的信任他。
嵇康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与山涛划清界限,反过来也是对山涛的保护。
性格上,嵇康非常直爽,狂放傲娇,不够圆润,对看不惯的事,是绝不能忍的;
山涛呢,温和仁厚,一直是“竹林七贤”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其实两个人都没有错,只是立场不同,性格不同,处世之道不同,追求不同。
但米粒妈觉得,他们是真的拿对方当至交知己。后来嵇康入狱,被判杀头,他特地把自己一双儿女托付给了山涛,而山涛也真的是把嵇康的孩子视如己出,培养成人。
看到这里,大家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个成语,叫“嵇绍不孤”,说的就是这件事,嵇绍就是嵇康的儿子。
写在最后:
其实学习从来就没有什么捷径,米粒妈给你们安利的所谓性价比高的方法、技巧,不过就是让孩子在学习吸收的过程中,接受度更高,不那么畏难,轻松愉快,甚至还有点喜欢,而已。
大语文的学习和提升,真的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希望米粒妈推荐的纪录片,可以成为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亲子相伴又涨知识、聊共同话题的素材。
《书简阅中国》这部纪录片,除了是绝佳的大语文学习资源以外,其实通过里面的故事,可以让孩子们去体会和感受古代人的智慧、气度和处世哲学,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可能是孩子成长路上,更重要的一课。
关于这部纪录片,米粒妈就不剧透更多了,今晚就回去看吧
如果有什么其它想交流的,也欢迎加我个人微信mlm735
作者简介:@米粒妈频道(点击可关注),美国海归、海淀家长,畅销书作家。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新书《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荣登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购买链接戳↓)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