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识提纲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讲: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张伸虎】

张伸虎 高中历史教研 2022-09-24
点击上方蓝字,分享更多资源!
特别说明

高中历史新教材实施在即,如何用好新教材成了很多老师最关心的话题。

山西省星河科技学校张伸虎老师先行研究,结合最新教材逐课编写教学讲义,已形成完整体系。经张老师独家授权,本平台将安排每个工作日推送一课提纲,和各位同仁分享。高中历史教研平台特别感谢张老师无私奉献!

张老师简介与往期作品:史学入门大全

知识提纲
第三讲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

■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 本节重点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 本节难点

秦朝迅速覆灭的原因


■ 知识概要

一  秦朝的统一

1. 历史条件:

(1)人民需要:人民苦于战乱,渴望和平与社会安定。  “春秋无义战”。(出自《孟子》) 战国时期“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2)社会基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民族交往的加强。

(3)秦国实力: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吏治比较清明。(商鞅变法实现富国强兵;都江堰、郑国渠,促进经济发展;长平之战歼灭赵军主力;法家学说提供理论依据。)

(4)个人作用: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广纳贤才。(任用的人才有:楚国的李斯、魏国的尉缭、韩国的郑国等。)

2. 统一经过:

(1)攻灭东方六国,建立秦朝。

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可以识记为“喊赵薇去演戏”。(与“韩赵魏楚燕齐”谐音)

(2)南征越族地区,治理西南夷。

(3)北击匈奴,取得河套地区,修筑长城。

中华文明的概述: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

3. 统治措施:

(1)确立皇帝制度。皇帝,合三皇五帝的称号为一,突出个人功业。

皇帝制度有三个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2)中央政府,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及其职能:丞相,分管行政,下设诸卿;御史大夫,分管监察;太尉,分管军事。

(3)地方上,全面推行郡县制。

郡县制并非秦朝首创,而是开始于春秋后期,秦朝时在全国范围推行。

(4)其它措施:五个“统一”: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同一法律,统一车轨。

4. 历史意义: 

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与融合。

历史学家夏曾佑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二  秦的暴政

1. 表现:徭役繁重(修建多),兵役沉重(打仗多),赋税沉重(花费多),刑法严苛,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是简单粗暴的手段,结果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 后果:使阶级矛盾激化,最终激起秦末农民大起义,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


三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1. 秦末农民大起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来项羽、刘邦起兵,秦朝二世而亡。

2. 楚汉之争  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结果刘邦取胜,建立汉朝。

编者说

该资源由张伸虎老师授权高中历史教研平台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高中历史教研公众平台感谢作者倾情奉献。

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发表看法和见解,我们也将及时精选留言后再次分享。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往期回顾


●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 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