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西川 | 写作训练(1/6):如何写摘要(PPT内容)
点击上方⬆️ “刘西川阅读写作课” 添加关注
本次推文聚焦于论文写作过程的痛点问题之“摘要写不好”, 这里对“摘要写不好的具体表现”的概括来自于,我和8位同学对10篇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的学习和评价,这10篇论文聚焦于“农业产业化”这个主题。以下有关写不好摘要的具体表现是我和8位同学达成的共识。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总结摘要写不好的具体表现。
第一个方面是摘要的一般构成,包括: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结论。
1. 研究背景。比较常见的就是研究背景比较冗长。有些时候,所交代的背景和文章主题关联不大。
2.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不一致。第二、研究内容不具体,都是用“生搬硬套”的方式来行文。
3. 研究思路和方法。基本上是将“论文结构安排”用文字重新表述了一遍。
4. 研究结论。一些论文的摘要仅仅只讲了研究问题、研究过程及研究方法,没有提及研究结论。摘要里没有体现出研究结论或研究发现是写摘要的大忌。另外,还有一种情形,就是研究结论与前面提出的问题“对接不上”。
5. 政策建议。所谈及的政策建议或意义脱离了文章自身的内容,很多都属于这一领域所共有的,不具有具体针对性。
第二个方面是论文或作者的个体性,即摘要应反映个性。自己的东西讲的不够,别人的讲的太多。具体表现在:
6. 缺乏个性。摘要谈的内容如研究背景或研究意义大部分都是别人(可以说,都是摘抄过来的)的,和自己的研究关系不大。
7. 分析思路或过程不具体。比较常见的是,直接套用一些“术语”,如“核心”、“模型”、“理论基础”等,试图浑水摸鱼。对读者而言,更期望看到的是“核心”和“模型”的具体内容。这种模糊处理或套话,本质上仍是在借用别人的东西。
第三个方面是摘要的概括性。
8. 摘要概括不够。概括是指摘要不宜展开具体讨论,否则就会失去简洁性。摘要概括性不够有两种基本情况:第一种是压根就没有概括,直接用目录代替。摘要成了编书,是文章“目录”的翻版,可以认为基本上没有动脑筋。第二种是按一定比例对正文进行压缩,摘要成为缩小比例的正文,可以认为这种还是用了一点脑筋,毕竟做了压缩工作。
9. 揉在一起。将研究过程与研究发现揉在一起写,这样很容易导致摘要冗长,因为每一个部分都要从前到后讲一遍。
我们发现,以下三个方面是共性和有代表性的:(1)研究背景过长。(2)没有研究发现或研究结论。(3)摘要只是正文的翻版和压缩。
如何破解上述难题?以下是本人的思考和心得体会!
——
刘西川阅读写作课
希望通过
课程内容学习、刻意训练以及对前人经验的借鉴和吸收,
切实提高年轻朋友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主推三个栏目:
文献阅读与习作课程、个人原创和站在前人肩膀上。
该号由浙江理工大学刘西川副教授负责的研究团队维护,
希望广大本科生、研究生朋友关注和加入。
/ 文心雕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