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西川 | 写作训练(3/6):如何写文献综述(PPT内容)

刘西川 刘西川阅读写作课 2022-12-31

点击上方⬆️ “刘西川阅读写作课” 添加关注


本次推文聚焦于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痛点问题之“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写不好,有如下几种具体表现:


第一、写文献综述的“大忌”就是偏离了提出和论证问题的轨道。比较常见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情况是,压根就没有提出像样的问题,这是文献综述写作最为失败的地方。还有一种情况是,尽管提出了问题,但不够具体。即未能阐明清楚已有认识的分歧点是什么,也提不出针对分歧点或不满意的可能改进方向。为了掩盖偏离问题的窘境,不得已的办法就是列出很多个“问号”,这些问号本质上仍是认知黑箱——因为对读者而言,更想知道的是问题在分歧点和可能改进方向上的具体表现——这种情形,就好比洗脚,把脚伸进去了,但脚背都没有打湿。

 

第二、分析中缺少假说,这是硬伤。没有假说的分析注定就是编书、拼凑,因为没有目标。什么是假说?文献综述分析中的“假说”就是对已有研究不足或进而改善思路的猜想。显然,没有目标或作用的对象,文献综述的分析就只是一个样子。

 

第三、分类不合理,导致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和分析。这种不合理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分类不完备,还有重要文献不在分类范围之内;另一种是分类的组别之间有交叉,逻辑上不具有相互排斥性。当然,最糟糕的是没有分类!

 

第四、没有比较,进而无法揭示已有认识的分歧。比较是在呈现已有研究的同与不同的基础上,揭示已有认识的分歧点及其背后的原因。除了分类不合理外,没有比较的原因还在于没有找到比较的标准,即按什么标准对已有研究文献(包括结论以及导致结论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通常,找不准比较的标准,主要是因为理论素养不足。

 

第五,论证乏力,无法提出明确改进的方向。尽管有时能提出明确的猜想,但缺乏有力的论证,导致最后的结论难以令人信服。在文献综述中经常看到“刘某(2015)研究(或分析)发现”这样的句子,但需要强调的是:采取罗列某个研究者做了什么样的研究这样的论证方式,一是论证太弱,二是效率太低。因为:如果A代表加工或思考的观点,A*代表某个研究,那么A*中可能包含了A的元素或某个方面,A*有支撑A的作用,代表了要评价的内容,但绝不是A


如何破解上述难题?以下是本人的思考和心得体会!




——

刘西川阅读写作课


希望通过

课程内容学习、刻意训练以及对前人经验的借鉴和吸收,

切实提高年轻朋友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主推三个栏目:

文献阅读与习作课程、个人原创和站在前人肩膀上。

该号由浙江理工大学刘西川副教授负责的研究团队维护,

希望广大本科生、研究生朋友关注和加入。


/ 文心雕龙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