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西川:最近评阅博士论文的几点体会

最近,我评阅了几篇博士论文,发现无论是从认识还是从实际行动上,大家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判断标准,莫衷一是。其中有两种情形引人注目:第一种情形,就是形式上的标准,如字数和篇幅,框架结构等。对于这种论文,看上去虽然是厚厚一本,但读下来却没有多少收获和启发,甚至可以说一点惊喜都没有。第二种情形,就是论文该有的都有,也很规范,如模版一般,但是实际上,只有其中一章可以,而其它几章都是在“仿照”。第一种情形是整体内容都不行,仅仅是拿一些没有实际用途的东西来顶替,第二种情形是表面上看,“上面”的成色还不错,而“下面”就不值得深究了。我认为,对于博士论文的判断标准,应该是有的,但顺利毕业不能算是其标准之一,它只能属于学生的良好意愿罢了。接下来,将根据我对博士论文的认识和判断标准,来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工作量;(2)研究设计;(3)结论;(4)创新点;(5)选题。

 

第一、量不够,全靠凑。有的论文整个看起来有120页左右,但是其中只有50页左右是自己写的。最容易凑字数的是以下几个地方,即参考文献、文献综述、描述性分析、政策性建议等。比如,在参考文献部分,作者不管一些文献是否有参考价值,都将其罗列在那里;在政策建议部分,也不管是否与自己的研究主题相关,仅仅为了扩大篇幅,像编书一样,整一个大杂烩。判断是不是凑字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这些内容与研究目标是否直接相关,是否聚焦于问题和假说。一般情况下,凑出来的内容与主题的关系不大,这是因为作者压根就没有用多少心思来研判这些内容是否有必要纳入文章中。对此,我的观点和态度是:首先,不要妄想用凑字数的办法来蒙混过关,因为凭借评阅老师的丰富经验,不会看不出来;其次,端正态度,切切实实地想想如何提出、分解问题,以及如何验证假说和讨论通过检验的假说。


第二、研究设计简单。有些章节所研究的内容是相似的,完全可以进行合并,无非是换了一下角度和方法,其中有些方法做的就是稳健性检验。有些则是用统一的方法来处理不同章的内容,好比用麻婆豆腐的做法,依次又做了麻婆土豆、麻婆白菜等。相对而言,这种简单处理研究设计的做法要比凑字数强一些,毕竟还做出来了一个“小板凳”。但其问题在于,试图把“做一个小板凳的方法”套用到其它几章上,是行不通的,这是一种偷懒的表现,因为表面上其它章看似完成了,但其实根本就没有实践过,使得在理论认识上没有实质性的推进。说到底,这仍是畏难和不肯出力的思想在作祟。


第三、不会写结论。主要表现为:(1)不会概括和总结。文章句子很散,一个结论性观点甚至要用七八行文字才能完成,使得读者很难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和观点是什么;(2)重复。将实证分析结果部分的内容又换一个说法,重复了一遍。写结论的基本要求简单概述为以下几点:(1)要交代观点的具体内容。写结论,常用的套路就是得出了一个什么什么的作用机理,或者是一个什么什么的内在规律。其实读者就是想知道这个“作用机理”是什么,这个“内在规律”又是什么,故作者应该清晰阐明的是观点的具体内容。(2)结论应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理论性的回答,它建立在假说检验的基础之上。不会写结论,很大程度上是对问题和假说的理论思考不够。(3)结论必须是明确和具体兼备,显然套着写是行不通的,因为缺少实质性的有用内容。


第四、写创新点没有抓住要害。主要有三种表现:其一,没有抓住什么是最重要的创新点。一篇实证论文,最重要的创新是观点创新,一篇实证性的博士论文在讲创新点时,其中至少要有一个是针对观点的,而不能全部都讲视角和方法上的创新。其二,创新尤其是观点创新是有针对性的。观点创新是需要有参照和对比的,要讲清楚这个新观点是针对哪个具体文献。其三,观点创新是需要论证的,而不是单单把观点提出来就可以,即需要结合已有研究文献来与自身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和论证。


第五、选题选小了,含金量不够。选题选小了,不是指选了一个小题目,而是指即使按这个选题完成了研究目标,所取得的理论认识的价值仍然不够大。什么是大的选题?至少有两个观察和衡量的角度,一个是所关注的对象和所观察的现象是否为重大现实问题,如在国民GDP中的比重如何等;另一个是所选的题目是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或假说,解决了这个问题或验证了这个假说,是否能大踏步地推进某个领域的理论认识。这样看来,问题和假说才是衡量选题大小的核心。选题的大小,和读博的动机目标有关,有些人想顺利、尽快毕业,就会选一个难度小点的题目。殊不知,难度是小了点,但是价值会大大缩水。这倒让我想起了那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仿照一下,不想成名的博士生不是好博士生。这次评阅论文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前期选题选小了,还是很吃亏的,因为即使后续很认真努力,也终究会因所关注的问题和假说的含金量较小而被认为论文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值得注意的是,理论认识贡献是衡量一篇博士论文的水平和价值的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讲,选题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能贪图好上手、容易完成而忽略了选题的价值。

 

最后,值得注意的几点是:


1.论文质量肯定有高低之分,而其衡量的核心标准就是创新。写博士论文,就是冲着创新去的。观点创新是第一位的,在写作的过程中和写作完成以后都要时时刻刻掂量一下自己是否取得了有价值的观点,是否推进了相关的理论认识。


2.创新的高低取决于问题和假说,这在一开始的选题阶段就非常重要。


3.态度摆端正了,干起来就会有条不紊、不慌不忙,也不会妄想用蒙混过关的态度来行事。毕竟凑字数和篇幅是无济于事的。


4.在我看来,一篇实证性的博士论文,至少应有5-6章实证章,每一章的篇幅在25页左右。

5.写博士论文,说易也不易,说难也不难。一方面,确实挺难,难点在于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和假说;另一方面,也不是很难,因为多数时候,就是按部就班,完成既定的工作量。





/ 文心雕龙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