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康德出生的地方,为什么变为俄罗斯的领土?
这就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飞地,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
▲加里宁格勒(深绿色处)在俄罗斯(绿色处)和欧洲版图中所处的位置。©Stasyan117
加里宁格勒州是俄罗斯最小的州,面积不过1.51万平方千米,比北京总面积小一点。2018年人口数量约99万,大概是北京人口的1/20。
让人意外的是,这片土地曾是德国的重要城市,伟大的德国哲学家康德生活于此,且一生不曾离开。
但现在,这块土地属于俄罗斯,虽然它与俄罗斯本土相距几百公里。
▲启蒙时代的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年)
01.
「哥尼斯堡」时代
加里宁格勒历史悠久,但俄罗斯人踏上这片土地,其实还不到百年。
13世纪中叶,神圣罗马帝国的条顿骑士团远征波罗的海地区。他们驱逐了这里原先的主人——古普鲁士人,于1255年建立起第一座城堡。为表达对参与这次远征的波西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的敬意,骑士团将这里命名为「哥尼斯堡」(德语:Königsberg),意为「国王之山」。
之后的几个世纪,哥尼斯堡逐渐成长为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重镇。
▲1895年的哥尼斯堡城堡
作为波罗的海区域的战争要塞,哥尼斯堡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被历代统治者赋予重要的政治军事意义。它曾是条顿骑士团首领的居所、普鲁士公国的首都、普鲁士王国东普鲁士省的首府,还是纳粹德国第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连丘吉尔都曾说它是「现代化重型防御堡垒」。
此外,早在14世纪,哥尼斯堡就是波罗的海东南部的重要港口,货船往来频繁,这里也成为重要的商贸中心。
繁荣的经济交流孕育了璀璨的文化,如康德的批判哲学、E·T·A·霍夫曼(E. T. A. Hoffmann)的浪漫主义创作、希尔伯特的空间理论......这里撑起了欧洲文明的一角。矗立至今的哥尼斯堡大教堂,它的哥特式尖顶,宣告着一度繁荣的德意志文化。
▲哥尼斯堡大教堂
然而,属于德意志历史的印记逐渐褪色。
1945年,二战进入尾声,苏联发起东部战线反攻。在被史学家称为「第二次东普鲁士攻势」的冲击下,德国东普鲁士地区全部被苏联占领。哥尼斯堡一战异常惨烈,苏德双方死亡人数逾十万。同时,哥尼斯堡还遭英军轰炸,大火烧了几夜,城市几近毁灭。
艰难支撑三个月后,终于,在1945年4月9日,德军司令奥托·拉施(Otto Lasch)下令开城投降。
疲惫的残军可能没有想过,他们走出哥尼斯堡的脚步,踩踏着几个世纪文化积淀的废墟残骸,也宣告了在这片土地上一个时代的落幕。
02.
苏联的西部禁区
二战后的波茨坦会议上,苏联与波兰就领土问题针锋相对,因为苏联不愿归还已占领的波兰领土。最终达成的共识是,作为补偿,东普鲁士的2/3划给波兰,而北部——哥尼斯堡及其周围区域归入苏联版图。
▲1938-1948年东欧国界变化,橙色区域为二战后苏联和波兰获得的土地。©Mosedschurte
俄罗斯是苏联15个加盟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基本是苏联的主导者,新获的土地也就自然地归属于俄罗斯。尽管哥尼斯堡和俄罗斯隔着波罗的海三国,但毕竟共同属于苏联,没有什么不便。
苏联很重视这块土地,刚接手就给哥尼斯堡改了名。
改名方面,苏联有一个用人名作地名的习惯,1924年圣彼得堡更名为列宁格勒即是一例。为纪念在1946年6月3日逝世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苏联将新纳入版图的属地,改名为加里宁格勒州。哥尼斯堡作为州首府,因之改为加里宁格勒。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1875-1946年),自十月革命后到去世为止,一直担任苏俄和苏联的国家元首。
改名不是单纯的纪念行为,它意味着,这里不再是德意志的「国王之山」,而是属于苏维埃。此后,加里宁格勒州的每一个乡镇,都被赋予了新的名字。
1949年起,哥尼斯堡之战中幸存的德国居民都遭到驱逐,他们被迫离乡,大多选择去投奔西德。与此同时,大量俄罗斯人迁入这里。据2010年俄罗斯人口普查,加里宁格勒州的俄罗斯人占比高达87.4%。
随着这片土地上的主人的变更,语言、风俗、制度也随之变化。冷战期间的加里宁格勒州,难以寻找旧日的痕迹。普鲁士时代的教堂、音乐厅被摧毁或废弃,苏联式的国营农场、重工业厂拔地而起。哥尼斯堡旧城堡残迹于1968年被推平,勃列日涅夫要彻底消除这片土地对德意志的记忆。
▲在哥尼斯堡城堡原址处,苏联计划建造一座21层巨型建筑,被称为加里宁格勒住宅(The House of Soviets),但最终未能完成。
紧接而来的冷战胶着局势,更是敦促着苏联对加里宁格勒进行武装和经营。
作为苏联的西部边境,加里宁格勒州长年部署着几十万的军队。50年代,波罗的海舰队总部就设在这里。这里外人很难进入,出入需要通行证。
加里宁格勒很快就彻底苏联化了,它由苏联严密控制着,保持着宏伟、孤独、沉默。
03.
东欧腹地的俄罗斯之钉
20世纪90年代初,立陶宛、拉脱维亚与白俄罗斯纷纷独立,苏联宣告解体。这对加里宁格勒来说是致命的,它一下子失去了和俄罗斯本土的实体联系,实实在在成为了一块飞地。
而且,这不是它第一次成为飞地。一战结束后,德国被迫让出波兰走廊,当时的哥尼斯堡就成了德国的飞地。但这次面对的局面,无疑更为严峻。
▲《凡尔赛条约》要求德国在东西普鲁士中间划出宽约80公里的地带由国际共管,即波兰走廊。哥尼斯堡位于东普鲁士北部。
德意志统治时期的繁荣不再,加里宁格勒州长期陷于经济萧条。而俄罗斯本土也正面临重重麻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暇顾及远在波罗的海岸的小政区。
但随着北约东扩,与俄罗斯短兵相接,加里宁格勒的地缘价值重新得到重视。在地理位置上,它像一枚插进东欧的钉子,是俄罗斯对西方战略的桥头堡与风向标。
2014年底,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举行大规模军演,并于随后宣布,这里部署了伊斯卡德尔导弹。这一系列举动,无疑指向了当时与北约的紧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