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度第二波疫情大爆发,未见减缓趋势

明白知识er 明白知识 2021-06-30
 将「明白知识」设置星标★ 
 第一时间接收最新文章 

2021年4月24日,印度疫情单日新增病例35万余例,达到全球范围内国家单日新增的最高纪录。

截止4月27日,印度现存确诊病例已超过288万,占全球现存确诊病例的约12%。

印度的这波疫情来势汹汹:

4月5日,单日新增破10万;

4月15日,破20万;

4月21日,破30万;

4月26日,破40万......

据印度政府预测,这波疫情将在5月中旬达到峰值,而峰值时的单日新增病例预测将达到50万以上。

如此迅猛的新增病例,已使印度新增病例占到全球新增病例的38%。

◆ 至4月下旬,印度新增病例已占全球新增病例的38%,数据以每七天的新增病例计算。

图片来源:The Economist
换句话说,全球每4个新增病例中,将近有1个在印度。

但印度疫情的严重性,远远超过这些官方的表面数据。

由于偏远地区的检测率等问题,印度实际感染与死亡人数,要远高于统计数据。

据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估计,印度4月份实际新增感染人数是官方新增确诊病例的近5倍;

而据IHME(美国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估计,印度4月份实际新增感染人数可达到官方数据的近30倍。

◆ IHME模型、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模型估计的印度新增病例数,与印度官方统计的新增确诊病例比较。
图片来源:The Economist

严峻的形势,让印度抗疫工作前景堪忧。

印度拥有全球18%的人口,印度的堪忧,也是全世界的堪忧。

 大量的疫情死亡人数使印度火葬场不堪重负,人们只好集中露天焚烧去世者。
图片来源:Reuters


印度疫情再次爆发的原因


从趋势来看,印度的这波疫情毫无衰减迹象,印度及全世界对此都有预测共识。

其实,在此前,通过数月的封锁措施(2020年末至2021年初),印度已基本控制疫情。

这波反弹,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印度在疫情得到稳定后立即无秩序地放开了公共活动,且在社交活动中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

 2021年4月14日,超过100万印度民众在恒河沐浴,庆祝印度教节日大壶节。
图片来源:The Cognate

第二,病毒变异是造成反弹的可能原因;

目前,印度已发现多种变异病毒。其中,一种被命名为B.1.617的双突变病毒株(2020年10月发现),已占印度确诊病例的70%以上。

变异病毒有可能突破人类已形成的抗体与防御系统,进而加剧传播。不过,目前其他国家也出现了多种变异病毒(包含B.1.617),并没有出现印度这种大规模的疫情反弹爆发。

据研究表明,现有疫苗抗体对B.1.617的作用确实有所下降,但仍在有效范围内,病毒的变异还不足以颠覆现有的免疫措施。

对此,张文宏医生在25日晚发微博称:

「印度流行病毒株出现了双突变,但不是此次疫情完全失控的原因。」

也许,相较于目前病毒变异带来的影响,防控措施与疫苗接种才是最为重要的,尤其是在大多数地区疫苗接种尚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日常防控措施成了一刻也不能放松的首要任务。

张文宏医生也在微博中强调了日常防控措施的重要性:

「......三月份印度的社会管控出现了放松......彻底放弃社交距离的措施......才会出现4月内疫情进一步发展。即使是现在马上加快疫苗接种,也已经来不及了,更大的爆发还在后面......」

◆ 张文宏医生针对印度疫情所发微博长文。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张文宏医生

第三,印度疫苗的接种率较低。

截至2021年4月24日,全球已有超过10亿人接种疫苗,接种人数最多的三个国家分别为:

(1)美国,4月21日突破2亿;

(2)中国,4月21日突破2亿;

(3)印度,约1.3亿。

三国接种人数,占全球接种人数的50%以上。

但由于印度人数基数大,接种率仅为10%,离群体免疫所需的70%还有相当的距离(目前仅以色列接种率达到了70%以上),印度目前的接种率也不足以防控疫情的整体传播。

 以色列民众正在接种疫苗,目前以色列已成为疫苗覆盖率全球最高的国家。
图片来源:The Economist


全球疫苗供应不足


印度是全球新冠疫苗的最大生产国(印度血清研究所是世界最大的疫苗生产商),许多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本来指望从印度获得疫苗,但此次疫情的大爆发使印度在疫苗需求上自身难保,严重影响了全球疫苗供应。

因此,这波疫情不仅对印度是灾难,对世界也是灾难。

由于此前抗疫效果显著,印度总理莫迪大胆地结束防控,并宣称要成为「世界的药房」,向欧洲及非洲提供大量疫苗。

据《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报道,印度在2021年1-3月份共出口疫苗6400万剂,但在疫情卷土重来的4月份,印度加紧了对疫苗出口的管控,4月份上半月疫苗出口仅为120万剂。

 4月22日,印度民众正在接种新冠疫苗。
图片来源:Xinhua News Agency

对于富足的欧洲国家,印度的做法也许仅仅是违背协议的失信,而对于相对贫困的非洲国家,疫苗供应的中断将是更多生命的代价。

印度中断疫苗供应的背后,也体现了全球疫苗数量的不足。

首先,在数量上,疫苗生产远远不足实际使用。

单以美国为例,作为世界头号科技强国与疫苗主要生产国,预测也只能在7月达成本国内的疫苗供求平衡。

其次,在分配上,疫苗的生产与接种有着严重的不平衡。

目前,大多数疫苗生产与接种集中在相对富裕的国家与地区,对于世界广大的贫困国家与地区,他们既没有技术能力来生产疫苗,也没有足够的金钱来购买疫苗。

 三种主要疫苗英国阿斯利康(AstraZeneca-Oxford)、美国Moderna、美国辉瑞( Pfizer)在全球供应情况,可以看到,大多数疫苗都流向高收入国家(2021年1月底数据)

图片来源:The Economist

谁都知道,疫苗才是最终解决疫情的关键。

疫苗不足的危险,不仅仅是大量群体无法接种疫苗而带来的疫情反复,还有因疫情延长、病毒不断变异的危险。

如若一种新的变异病毒突破现有的疫苗效用范围,那人类将迎来新一波的灾难应对。

为了促使全球共同参与进疫苗生产,解决疫苗不足问题,「国际社会是否应该放弃疫苗生产的知识产权,以使得全球快速渡过危机」,成了国际社会争论的焦点。

支持者认为,知识产权的保护,使疫苗生产的权利和技术仅仅握在全球少数公司手中。正是专利的保护让全球大多数公司无法生产疫苗,专利保护因此成了疫苗供应的最严重障碍。

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个重要议题,也是现代世界的共识,但面对新冠疫情这种非常规极端事件,人类应该使用非常规手段——要想打破疫苗不足的难题,首先就要采取非正常的手段,开放疫苗生产知识产权。

如今,印度与南非已经向全球呼吁,建议世贸组织成员国尽可能放弃对疫苗知识产权的保护,美国也有多位议员发声,促使拜登政府支持开放疫苗知识产权。

 世卫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为促进全球疫苗公平分配的COVAX计划,已有190余个国家加入该计划。
图片来源:WHO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经济学教授玛丽安娜·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是开放疫苗知识产权的支持者,2021年4月20日,在印度几乎暂停了疫苗出口的难题下,她与两位同事在《经济学人》上撰文称:

「据相关数据估计,如果世界疫苗生产不受知识产权的阻碍,我们可以集体动员足够的生产能力来制造疫苗,以向所有人提供疫苗,如果这样,全球将有60%的人于今年完成疫苗接种,2022年,全球所有人都可完成疫苗接种。」

知识产权促进了技术创新,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面对肆虐全球的疫情,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知识产权问题。

玛丽安娜·马祖卡托声称,「除非疫苗公平分配,否则创新就是徒劳的」,同时还警告说:

「大多数接种只发生在少数的富裕国家,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仍未受到疫苗保护,除非消除这种差距,否则疫情很可能会延长。新的病毒突变也已经出现,可能威胁到迄今为止遏制该病的有限进展。」

但是开放疫苗知识产权,真的能解决疫苗不足的问题吗?


该不该开放疫苗知识产权?


反对者认为,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将带来更糟糕的后果。

知识产权最直接的逻辑,即是知识产权拥有者可以在专利保护期获取大量经济利益,用以回报其前期高昂的研发成本,以及后续的研发与创新。

如果开放疫苗知识产权,疫苗价格将会因疫苗数量增多而大幅度降低,从而使目前有能力生产疫苗的公司利益受损,进而影响后续疫苗的生产、研发。

而这些公司恰恰是全球最有能力、最有技术、最有力量的疫苗公司,如果它们的研发与生产受阻,全球疫苗的供应将会出现新的困境,尤其是如果出现病毒变异等其他新的突发情况,这些公司的应急能力将不再像现在一样强大。

反对者认为,如今疫苗的成功,不仅仅是科技的成功,更多的还有知识产权等市场逻辑的成功。

前强生公司副总裁、全球生物技术创新组织(BIO)首席执行官米歇尔·麦克默里·希思(Michelle McMurry-Heath)是开放疫苗知识产权的反对者,她在《经济学人》上撰文称:

「很是奇怪,使公司能够以历史性的速度生产疫苗的政策(指知识产权保护)正受到攻击,一些组织和国家都在努力取消使创新成为可能的知识产权保护。」

米歇尔认为,在疫苗方面,克服这场危机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生物技术,二是知识产权,放弃知识产权保护就等于放弃疫苗。

知识产权的保护,使得市场环境中的私有公司拥有无限的创新与生产能力。

在疫情刚刚发生两个月后,美国疫苗企业Moderna便进入了新冠疫苗试验阶段;随后,辉瑞、强生等公司相继进入疫苗试验,其研发速度远超单纯由政府计划主导的疫苗研发——而美国政府也为部分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政府与市场的良好合作促使了疫苗更快的成功。

 已获得批准上市的美国辉瑞(左)与Moderna(右)疫苗。
图片来源:The Economist

然而,正是政府资金的支持,使得支持者认为公共资源分配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才更应该开放知识产权,共同合作应对疫情。

除了对研发、创新及现有生产能力的破坏,反对者还认为,即使开放疫苗知识产权,很多国家与公司也无法成熟掌握技术,进而造成更多的生产事故,产生更糟糕的结果。

米歇尔更是尖锐地指出:

「疫苗的不足不是因为知识产权,而是因为令人遗憾的生产与技术能力。」

疫苗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生物技术,世界少数几个公司能够研发成功并生产,是因为它们拥有足够的技术力量,而世界上大多小公司根本没有能力按照严格的标准去完成生产。

况且,落后的国家想要获得生产技术,也需要耗费新的资金与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开放疫苗知识产权,不仅不是一种合作的态度,反而是将生产成本与责任强加于贫穷国家的行为。

利用公共资源进行疫苗的公平分配,并不意味着必须要动摇知识产权这一根本原则。

关于「是否开放疫苗知识产权」问题,无论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是出于对疫苗不足的现实担忧,不同的思维逻辑将导出不同的结论与观点,很难说清谁一定对,谁一定错。

但在印度疫情大爆发带来的全球疫情新难题下,唯有全球不断的合作才能解决危机,而不是相互对立、仇恨、甚至产生一种「疫苗民族主义」。■


参考资料
India’s catastrophic second covid wave shows no sign of slowing. The Economist, 2021-04-26.
India’s giant second wave is a disaster for it and the world. The Economist, 2021-04-24.
Africa’s covid-19 vaccination drive is off to a slow start. The Economist, 2021-04-24.
How to think about vaccines and patents in a pandemic. The Economist, 2021-04-24.
Mariana Mazzucato. Mariana Mazzucato, Jayati Ghosh and Els Torreele on waiving covid patents. The Economist, 2021-04-20.
Michelle McMurry-Heath. Michelle McMurry-Heath on maintain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amid covid-19. The Economist, 2021-04-20.
▽更多精彩内容▽


人们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常常让大家陷入丧失交易利益的困境。所谓信息不对称,指的是经济关系的双方一方知情一方不知情,知情的一方有利用优势信息行骗讨便宜的动机。
历史上,已有4次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给了信息经济学的10位经济学者,可见信息经济学是当今经济学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深远影响的新发展。

为此,「大象」与「知鸦」特邀经济学家、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信息经济学专家王则柯教授,联合推出由王则柯老师亲自讲授的《人人都能懂的信息经济学》视频大课,从最简单易懂的「信息不对称」讲起,让你理解生活中的经济原理,化解困难。


《人人都能懂的信息经济学》这门课要做的,就是帮助大家理解生活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解生活中的种种经济行为,分析身处这种环境的人们将要面临的问题,从而帮助人们摆脱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境。

你会发现: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程限时特惠,原价99元,现只需69元,扫描上方海报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开启学习之旅。
转载文章 | 后台留言「转载」
商务合作 | 后台留言「商务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别忘了点「在看」,获取最新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