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世界都在看着普京

明白知识er 明白知识 2022-05-02

欧洲已处在二战后最危险的时刻之一。

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地缘政治问题悬而未决。而莫斯科给出的信号、基辅的混乱与华盛顿的警告,更使得极端紧张的境况日益加剧。

◎ 2月5日,手持乌克兰国旗和海报的示威者在乌克兰哈尔科夫市中心游行。
图片来源:AP


很多人因俄罗斯随时可能入侵乌克兰而紧张不安,但没有人知道下一步的局势究竟会往哪个方向发展,除了一个人:

普京。



/ 01 / 
等待普京


CNN近期发布的一篇名为《全世界都在等待普京的关键举措》的文章中,就表示:


「本周一(2月14日),全世界都对一个人——普京的下一步行动感到好奇和担忧。」


2月14日,有迹象表明俄罗斯对外交途径仍持有开放态度,但俄罗斯十余万军队在乌克兰边界外的高度戒备不会轻易解除。一天后,俄罗斯部分部队将在完成近期演习后返回基地,但主要的军事演习仍将继续进行。

对此,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说:

「来自莫斯科的迹象表明,外交应该得以继续。这让人有理由保持谨慎的乐观。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还看不到当地局势有任何缓和的趋势。」


事实上,不仅没有缓和,之后的几天中,局势更加复杂了。


◎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部队在白俄罗斯布雷斯特地区的一个射击场进行训练演习。
图片来源:Vox


2月11日,德国媒体《明镜周刊》曾报道说,CIA和美国军方已警告德国与其他北约成员国,俄罗斯准备于2月16日发动袭击。

英国的《太阳报》则援引华盛顿的情报部门说法报道称,俄罗斯军队将在凌晨发动「大规模导弹闪电战,出动20万名士兵」。

然而,2月16日一天,俄军没有进攻。双方剑拔弩张,可任何实质性的攻击都没有发生。

先疑似有动作的反而是乌克兰一方。

据卫星社2月17日的报道,乌克兰武装力量当天向位于乌克兰东部的卢甘斯克的四处居民点地区开火,使用了2015年签署的《明斯克协议》中禁用的迫击炮。

乌克兰政府军则立刻否认,表示没有开火。

同一天,俄罗斯外交部表示,已驱逐美国驻俄副大使戈尔曼(Bart Gorman)出境,以作为美国之前无理地将俄罗斯驻华盛顿大使馆一名有公使衔头的参赞驱逐出境的回应。

复杂的局势与越来越浓的火药味,使得战争的阴云更加密布。

更重要的是,以当前局势来看,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又走到了一个历史性的岔路口。

一条可能的路线,是外交层面上的妥协与和解。但鉴于俄罗斯一方对于乌克兰问题的坚决态度,这条路看起来不太有可能走通。

另一条路线,则很可能会带领世界回到三十年前,那种冷战时期盛行了几十年的长期紧张的对抗关系。


◎ 2月6日,波兰热舒夫,北约与俄罗斯剑拔弩张之际,美国军队从一架运输机上下来。
图片来源:Vox


以俄罗斯如今的体量,当然很难再像曾经的苏联那样,独自与西方相抗衡。

可没有人能确保,普京会不会继续推动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向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从宏观角度来看,俄罗斯与中国之间,可以形成一种相当大的互补。俄罗斯拥有充沛的能源与依然强大的军事力量,中国则有足够大的经济规模和完整的工业体系,且客观上,两者现在与西方的关系都不太好。

而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中国民众对于普京的态度,则相当亲近而正面。

这从各类媒体上,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在B站上,有关于普京的一段视频。他说道:

「我们将到处追捕恐怖分子,从一个机场追到另一个机场,如果在厕所追到了,就把他们淹死在马桶里。」


这是普京在1999年,还是俄罗斯总理时,曾说过的一句名言。

2010年,面对恐怖袭击,普京又说:

「我们知道他们(发起爆炸袭击者)躲在暗处。对安全部队而言,把他们从下水道底部掏出来、晒在光天化日之下,关乎荣誉……这件事会实现。」


这种讲话方式,以及普京一贯显露出来的强硬风格,使得他对于当前的很多中国人,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欣赏他敢说狠话、刚烈果敢、有强烈雄性气质的人,不在少数。

◎ 1998年,担任联邦安全局局长的普京。
图片来源:Wikipedia


任教于厦门大学的俄罗斯学者苏梦夏(Larisa Smirnova)就曾说道:

「中国人都非常喜欢普京,可能超过俄罗斯人自己喜欢普京的程度,也超过俄罗斯人自己支持普京的程度。」


而事实上,很多俄罗斯人并没有那么支持普京。在与乌克兰的争端中,也有很多人并不支持他,甚至不乏一些军方人员。

比如「全俄军官会议」主席、退役的列昂尼德·伊瓦绍夫少将就在2月初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明确表示战争是「巨大的悲剧」和「严重的罪行」,俄罗斯保守派爱国军官团将反对普京发起的战争,还要求普京引咎辞职。

这封信引起了热议,不过普京并没有直接回应。

而除了这种明确的反对,还有一些不喜欢普京的人指出,普京对个人形象的塑造的确很成功,但实际上他并非一个非常成熟的政治家。

这使得一些人对普京究竟会在如今的俄乌冲突中做出何种决定,感到忧心忡忡。

成熟的政治家既需要像狮子一样勇猛顽强,又要像狐狸一样灵活狡猾。


◎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写道:「君主必须既效仿狐狸,又效仿狮子,因为狮子无法保护自己不落入陷阱,而狐狸也无法保护自己不受狼的袭击。因此,人们必须成为一只能辩认陷阱的狐狸,同时也必须是一只能把狼吓走的狮子。」
作者:[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译者:潘汉典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5


但是,普京在很大程度上,对不少事务缺乏一种刚柔并济。他许多时候的做事方式,更像特工部门的工作风格,简单粗暴。

关于这点,哪怕是喜欢他的人,恐怕也不会完全反对。尤其是与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这种更加全能的政治家相比,普京确实更像是一只相对纯粹的狮子。

不过,一些中国人会提出,狮子也不错,反正他的简单粗暴,也没对中国造成太大的不利影响。

乍一听,好像有些道理。

毕竟,对远离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的中国而言,这似乎只会为大家提供更多的新闻视频与饭后资谈。

但实际上,中国并不能真的隔岸观火。

普京的一举一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全球市场,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市场,进而影响到当下中国人的生活。

而对美国与欧洲来讲,普京的姿态就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 2月17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关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局势的会议上发言。
图片来源:Reuters


当然,中俄与美欧之间,之后未必会真的走向「新冷战」

毕竟,现在的全球化程度与冷战时期不可同日而语。经济上的互相依存,使得国家之间很难做出彻底划分阵营,相互断绝往来的事情。

而且,作为冷战的亲历者,苏联的垮台与彻底失败,也从事实层面,给了普京很多教训。


/ 02 / 
普京从苏联垮台中
学到了什么?


2021年12月29日,《外交事务》发表了一篇文章。

这篇名为《普京从苏联解体中学到的教训》的文章,分析了俄罗斯今日面临的发展停滞与苏联末期面临的问题的异同。

事实上,在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之前,它已经历了数十年的经济问题。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20世纪70到80年代中期,苏联的经济几乎处于
「停滞时代」。后来上台的戈尔巴乔夫希望实施一系列改革,以尝试挽救苏联的经济,可改革失败,苏联因此而解体。

普京很清楚这一点,也明白苏联曾经的经济问题。所以,普京治下的俄罗斯经济政策都在避免走苏联和戈尔巴乔夫的老路。

正如俄罗斯经济学家谢尔盖·古里耶夫所说的:

「俄罗斯宏观经济政策高度保守,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此外还有大量现金储备和没有赤字的预算,没有外债。作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它(俄罗斯)比苏联更有效率且灵活。」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的经济情况很好。

从表面上看,如今的俄罗斯经济其实与苏联停滞时期的情况相差不多。

人均收入在过去十年中没有明显提高,相对生活水平下降,可支配收入低于十年前,人均GDP亦起起伏伏。


◎ 1990-2020年,俄罗斯人均GDP。
图片来源:The World Bank


俄罗斯的经济体量在全球的份额自2008年以来几乎一直在下降,经济年增长率在近十年稳定在0.8%,远低于近3%的全球平均水平。

投资水平低,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20%,不足以推进大规模的现代化。国内相当多的部门技术落后的情况,无法解决。

因此,我们似乎很容易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俄罗斯的经济还在停滞和衰退。

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能够产生持续增长、减少对能源出口依赖程度的经济模式。

这直接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能源问题对苏联与俄罗斯联邦造成的经济动荡。

那时,国家长期依赖能源出口,却未能生产足够的战略必需品,比如粮食与高科技产品,进口依赖非常严重。

而等到1986年和1997年,两次石油市场崩盘,石油出口出现问题,国家经济便受到了巨大冲击。

这清晰地告诉了普京,能源市场的波动会对出口依赖型经济体造成多大影响。

故而,2000年普京上任后不久,就设立了「金融稳定基金」,以缓解能源出口造成的问题。

◎ 2000年5月,普京在叶利钦身边宣誓就职总统。

图片来源:Wikipedia


基金的作用,是让俄罗斯从出口收入中积累现金储备,帮助降低油价冲击或降低出口收益对于经济的影响。

正是由于这一措施与其他政策,俄罗斯无论是面临油价下跌、经济危机、全球新冠大流行,还是受到经济制裁时,都能凭借「金融减震器」,稳定外汇储备水平,降低依赖能源出口的脆弱性,提升适应和复原能力。

如学者理查德·康诺利(Richard Connolly)和迈克尔·卡夫曼(Michael Kofman)所说:

「尽管存在诸多弊端,但俄罗斯的政治精英已经建立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够承受巨大的油价冲击、经济衰退和外部制裁的体系。」


这意味着俄罗斯的经济很大程度上拥有了一个底线,不至于出现90年代前后那种经济波动过大,乃至于垮塌的情况。

此外,在粮食生产方面,苏联的体系几乎是效率最低的模式。

高度计划的集中生产方式,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极低,以至于苏联在80年代的大部分预算都用于补贴粮食生产和进口食品,最终陷入到一种虽然拥有世界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却不得不大量出口石油来换取进口食品的模式中。

相比之下,普京主导的俄罗斯在粮食生产上基本属于市场经济,已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之一,并接近成为粮食净出口国,粮食生产的效率远高于苏联时期。

另一方面,在军事和外交上,普京充分考虑了苏联,尤其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的问题。

根据一些分析家估算,苏联时期的国防费用,约占年生产总值的15至25%不等。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在军事工业上的投入,最多时占到工业生产的80%。他执政后期,每年甚至要生产5万枚地空导弹、3000辆坦克、2000架武装直升机以及难以统计数量的枪支弹药。

苏联解体后,放在军火库当中的枪支大量流入黑市,买家购买时往往以「吨」为单位来计算。由于数量太多,一支AK47的价格甚至能被压低到2美元左右。

军工业的规模过大,毫无疑问会极大地压迫其他产业的发展。

如今,俄罗斯的国防开支总额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这种程度的军费开支,就变成了相对正常而可持续的,对于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几乎不会有太大影响。

至于外交,冷战时期,为了争夺意识形态的高地和世界的领导权。苏联对于不管真心还是假意的交好国家,都给予大量的补贴和经济援助,甚至可以被称为一种
「持续性放血」

普京显然不会再这么做了。

俄罗斯今天的外交都是基于现实需要出发,对意识形态的竞争不感兴趣,重点只在于能从外交中获得什么利益。俄罗斯开始更多关注其作为大国的基本地位,而非对全球领导权的争夺。


◎ 2007年4月,普京、比尔·克林顿、乔治·布什在莫斯科举行的叶利钦国葬仪式上。
图片来源:Wikipedia


这种外交方式,无疑更加务实。

从这些方面来看,普京在吸取苏联的教训后,对国家的改变是有成效的,即便俄罗斯如今依旧面临着诸多问题。

但是,在一个方面,普京依然面临着与苏联相似的难题,那就是战争。



/ 03 / 
战争的后果


在中文世界,俄罗斯人时常因爱国战争时的英勇顽强、以及敢于与熊和狼等动物共舞之类的原因,而被称为「战斗民族」

普京也喜欢表现类似的特点,在各种视频当中,经常能看到他射击、格斗、骑熊、摸豹子、开飞机一类的画面。

所以,他在中国被人称为「沙皇」或「大帝」,往往不仅仅是一种对他实际执政了二十多年、有独裁者倾向的贬义称呼,还是一种对于他本人曾经当过特工、身手矫健的褒义肯定,有一种类似于「战斗民族之王」的感觉。

◎ 普京正在进行射击。
图片来源:Business Insider


可在这背后,人们往往会忽略,战斗与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后果。

当然,作为前特工,普京对于战争肯定深有体会。

无论是二战还是阿富汗战争,苏联的结局都在明确告诉他一点,谁是非正义的侵略方,谁最终就会受到失败的惩罚,甚至会由此而走向灭亡。

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失败,苏联的旗帜插在了柏林的国会大厦上。

苏联入侵阿富汗,陷入了十年泥潭。全世界都知道,苏联由此彻底从一个以「解放全人类」为目标的联合体,变成了一个非正义的大国沙文主义国家。这场战争,也成为苏联最终解体的重要导火索。

◎ 1986年3月,一些阿富汗圣战者回到被苏联摧毁的村庄。
图片来源:Wikipedia


普京对此,自然清楚得很。但我们看到,当俄罗斯与其他邻国出现外交或利益上的纠纷时,俄罗斯的选择几乎都是陈兵边境,磨刀霍霍。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固然如很多人说的,与其他大国相比,俄罗斯经济实力不济、外强中干,只有通过军事威慑,才能到达目标。

但除此之外,或许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俄罗斯的文化。

知乎用户「悟空孙」提过一套很有趣的观点:

他认为看待俄罗斯,不能孤立地看现在或苏联时期,必须要从远一些的源头,起码是沙俄时期开始看。

而如果看那时的历史,就会发现「战争」是融入这个民族血液当中的。

俄罗斯各种各样的国内问题,都可以通过外部战争来得到解决,乃至成为了一种传统。

俄罗斯之所以领土如此广大,就是从俄国时期便不断向外扩张的结果。

由于沙俄对于战争的热衷,列宁甚至将其称为
「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

从19世纪中叶到沙俄被推翻,不到70年间,俄国参加的超大规模战争就起码有3次(克里米亚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侵略其他国家中小规模战争更是不计其数。


◎ 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联军对塞瓦斯托波尔的俄罗斯海军基地进行围攻。
图片来源:Wikipedia


而以俄罗斯为核心的苏联之所以能顺利建立起计划经济体系,并运行几十年,本质上也与之有关。

计划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备战经济。集中一切资源和力量,虽然民众的生活会因此困难,但整个国家层面却可以飞速发展,迅速发展工业体系,并为随时可能来到的战争做好准备。

但是核弹的出现,终结了这一切。

核武器意味着大规模战争的消失,俄罗斯人无法再通过「三年一小打,十年一大打」,然后趁着间歇期进行经济恢复的方式,来缓解国内矛盾。

同时,面临冷战的压力,还是采用军事先行的思路,装备不断生产、堆积如山,却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并没有建立起一套真正可行的、可以有效缓解国内矛盾的持续性经济模式。

对此,悟空孙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他说苏联是
「被核武器给憋死了」

某种意义上,阿富汗战争正是俄罗斯这种特质的一种结果。

除了利益因素外,由于国内矛盾无法得到缓解,勃列日涅夫最终选择用一贯的方式——战争来解决。

结果是,苏联走向了崩塌。


◎ 1989年,最后一批撤离阿富汗的苏联军队。
图片来源:Wikipedia


而现在,普京吸取了苏联的经验,却似乎仍在沿用这种属于「战斗民族」的方式,即便在相对不发达的经济条件下,也要集结优势的军力,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力量。

只要能通过军事和战争解决问题,那么外交上的利益就可以成功获得。国内矛盾,也可以得到暂时性的缓解。

不过,问题在于,普京希望乌克兰保持中立且不加入北约、并从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撤出北约军事部署的要求,真的能通过军事威慑达成吗?

美国在1月时威胁说,如果普京真的踏入乌克兰,那么将对俄罗斯实施有史以来最严厉的经济制裁。

在这个疫情仍在延续的寒冬,普京真的准备好面对制裁了吗?

问题的答案,仍旧只有普京自己知道。

但无论如何,这场危机大概仍会在未来几周或几个月内持续发展。

很难想象普京会在没有获得任何好处的情况下选择撤军,因为没有获得利益的战争,会让俄罗斯的国内矛盾更加严重,更会伤害到普京长期经营的强硬形象。

至于战争可能带来的伤痛与民众在经济上的困难要如何解决,也许正如半岛电视台在一篇文章中说的那样:

「俄罗斯漫长而令人疲惫的历史中,统治者的存亡与俄罗斯人民所能承受的经济负担之间并没有密切的关系。」■


参考资料

Jen Kirby, Jonathan Guyer. The increasingly complicated Russia-Ukraine crisis, explained. Vox. 2022-02-17.

Richard Connolly, Michael Kofman. What Putin Learned From the Soviet Collapse. Foreign Affairs. 2021-12-29.

Stephen Collinson. A world on edge awaits Putin's critical move. CNN. 2022-02-15.

边缘政策:普京在乌克兰的重大冒险. Aljazeera. 2022-02-11.

裴然. 1881-1917年俄国财政研究. 吉林大学. 2010.

▽更多精彩内容▽

参加7天线上训练营

对话伟大的灵魂

了解改变现代世界的7位思想家

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

转载文章 | 后台留言「转载
商务合作 | 后台留言「商务
加入我们|后台留言「招聘
点击下方视频关注我们的视频号
收看更多名师精彩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