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清华|最可信赖的真诚的朋友
点击关注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公众号
编者说:
香港伟新(国际)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香港企业家李贤凯先生是清华大学值得信赖的真诚的朋友,多次捐赠支持学校多个领域的发展,包括“伟清楼”“远程教育扶贫”等等。
2019年,适逢教育基金会成立25周年,清华大学电子系教授、原常务副系主任侯世昌老师,作为李贤凯先生的好友,应教育基金会之邀,写下这篇情真意切的回忆文章,细数与李先生的诸多交往细节,从中可以看出企业家的宽广胸襟和深切的关怀,以及筹款过程中的细腻的沟通和情感交流。
“李先生是我们的最可信赖的真诚的朋友。”这是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原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贺美英教授在2006年2月16日“伟清楼”奠基典礼仪式上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是贺美英理事长的真心话,也道出了清华人的肺腑之言。
李贤凯先生参加教育基金会
成立25周年座谈会
这里说的李先生,就是“伟清楼”的捐赠人、香港伟新(国际)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香港企业家李贤凯先生。
初与李先生相识
李先生第一次来清华大学是在2002年6月22日。虽然之前,有双方共同的朋友介绍并已派他的得力助手伟新董事陈文杰先生来校做过考察和访问,但这次仍然是一次探索性和朋友之间的会见。其实,学校与外界许多重大的合作,建立之初很多都是从教授和朋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始的。我和当时电子系副主任冯振明教授在甲所接待了李先生一行。
在这次会见中,李先生从战略的高度介绍了他想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同建立一个高技术产业转化平台,用伟新的资金和商业运作经验与清华大学的技术和人才形成优势互补,促进清华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他认为,这个平台应该做到五嬴:即对国家有税款贡献;大学方面可从合作项目产业化的效益中取得回报用于科研经费;有关的科技工作者的技能得以充分发挥,并从商业效益中取得合适的回报;管理人员所发挥的能力和表现会得到奖赏;投资者亦可得到合适的回报。这就是后来我们称之为“五嬴平台”或“伟清平台”构想的原始的出处。
在这次会见中,李先生战略的眼光,深邃的理念,干练的才能,对清华的信任和对双方合作的信心,给我留下深刻的美好的印象,也成为我们真诚友谊的起点。
此后,由于李先生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由于电子系领导的密切配合以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伟新集团与清华大学的合作进展非常迅速。
李先生在我们第一次会见后五天,即2002年6月27日,提出伟新(国际)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方案的书面建议,并亲自签字发出。
我看过合作方案介绍后,感到李先生动作迅速,确有合作诚意,当即电邮回复:“我看后,觉得很好,很受感动。首先这个方案非常好地体现了李先生的设想;其次伟新真诚合作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胸怀,跃然纸上。方案为我们今后的合作展现了一个实施的方向和光明的前景。”
不久,电子系领导核心经过研究给予正式答复,表示赞同和积极响应。李先生得知后十分高兴。
关于拟建的公司的名字,李先生让我给起,我们经过多次协商,觉得用“清华”和“伟新”文字的某种组合比较好。李先生历来低调,表示不用“伟新”打头,经过再三磋商,最终用了“伟清”。正式申报注册的名字是:伟清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英文名字是:Tsing-Tech Innovations Co. Limited。
李先生是该公司的首任董事会主席,我校客座教授、当时即将卸任的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林垂宙教授是公司首任总裁。
伟清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历任负责人与我校各相关院系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得到各方面的大力配合和有力支持。
李贤凯先生与侯世昌教授
在伟清与清华合作签字仪式上合影
捐赠“伟清楼”
2002年10月16日李先生因公干来到北京,他打电话邀请我晚上到他下榻的渔阳饭店去会见。他告诉我他十分高兴,这天是他的生日(后来才知道那是他65岁华诞)。我们两人真挚地互相祝酒,畅叙虽短暂友谊却真诚。
我向他介绍了电子工程系的历史发展,学科建设,科研实力,教师队伍和系友名人,特别重点介绍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电子系迁至四川绵阳所造成的严重损失;返京后,系馆已被“占据”,尽管学校领导下了很大决心,花了很大精力,但当前的主要困难仍是系馆和实验室面积严重不足。作为系常务副主任,我了解的比较具体和详细。按照李先生的智慧和经验,他肯定已经猜到我希望他出资建楼了,但他仍非常耐心认真地听我的介绍,静听而不打断。
于是,我提出建楼的建议,李先生听后表示认可和赞许。他了解了一些学校关于房屋建设的政策之后,问建楼需要多少钱?我告诉他希望出资3000万元。这个数字是我事先与电子系计算过研究过的。李先生当即慷慨答应,但表示要伟新集团董事会最后同意。
10月22日李先生自香港通过电邮给予回复,全文如下;
侯世昌教授:
您好。
有关建研究大楼一事,伟新公司的董事们已经内部通过拨款预算人民币三千万元给伟清公司进行这个项目。能够通过伟清公司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提供建研究大楼的经费,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为了迅速落实计划,我们建议于北京清华大学与伟清公司签署协议后,由伟清公司提供人民币三千万的拨款。协议的细节由大学草拟提供,我们认为协议应能提供一种机制,约束经费的用途和把新大楼完成为目的。
祝颂秋安!
李贤凯 陈文杰上
2002年10月22日
收到电邮后,我十分高兴。立即将电邮打印,并郑重写了一信,传真发给电子系当时三位主任冯正和、李艳和和冯振明。
关于新楼的命名,李先生多次表示,不用“贤凯”,也不用公司的名字。最后由于我们的坚持,仍命名为“伟清楼”。
伟清楼落成启用仪式
由于在申报、选址、规划和设计中的一些臆想不到的问题,“伟清楼”的奠基典礼拖至2006年2月16日才举行。
晚上,我在答谢会上赠送给李先生一首六字诗,抒发我与李先生相识相知的感受以及感谢他对清华关爱和支持的壮举。
铭佩贤凯先生
甲所渔阳嘉里,
真诚友谊轨迹;
伟清平台构想,
贤德惠及社稷。
伟新清华伟清,
合作发展结晶;
荷塘辉映新楼,
凯风永颂真情。
关注老年健康文化建设
清华大学已有离退休教职员工5000人,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虽已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但他们仍心系国家,心系清华,这些人的健康、心理、生活、活动等迫切需要组织的关心和支持。我校的有关部门和院系为此作出很多努力,为离退休人员解决了不少困难,得到离退休人员的好评。但由于离退休人员数量较大,仍感到力不从心。此事,几任离退休工作处处长、清华园老龄大学领导等都同我说过。
2004年7月28日伟清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在广州番禺南沙资讯科技园召开董事会,会议期间我抽空与李先生谈起了此事,并提出建立清华大学老年健康文化基金的建议。他问我需要多少钱,我说总得几十万吧。他当即十分果断地说:“好,那就一百万,由伟清出。这一百万算抛砖引玉,算老年健康文化基金的第一笔投入,希望学校广开财路,清华的校友多,能争取更多的投入。”回校后,与当时教育基金会黄建华秘书长和时任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的刘裕品教授立即商量,设立老年健康文化基金,草拟章程和管理办法,并报送给李先生和伟清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不久,李先生给予认同,并拨款到我校教育基金会。
三年多来,已有不少单位获得了该基金的支持。这些受益单位也不断地将他们的成绩、成果和作品,报送给李先生和伟清公司,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科学健身与
长寿委员会送给李先生的锦旗
2007年12月6日晚在时任校长顾秉林为李先生一行举行的招待会上,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科学健身与长寿委员会送给李先生和伟新(国际)有限公司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助老有功,敬老积德;尊老康泰,爱老增寿。这16个字表达了老年人对李先生的发自内心的感激和祝福。
支持清华远程教育扶贫工作
2007年2月,校长顾秉林计划率团赴港拜会一些香港社会贤达和知名校友,并参加香港清华大学校友联谊会。同行的有副校长陈吉宁、杨家庆、贺美英等。拜会的名单中有李贤凯先生。李先生知道后,执意要在9日晚设宴款待顾校长一行。
计划确定后,李先生给我发来邀请函,邀请我和夫人赴港同李先生一起接待顾校长一行,也就是说,李先生把我作为他一方的人来接待我们的校长。我问顾校长,顾校长笑笑说:“很好,那就去吧!”
9日晚我们到了李先生精心安排的地方。当我看到桌上的名签时,我吓了一大跳。李先生竟然把我排在主请的位置,我的右面是顾校长,我的左面是陈副校长,李先生坐在我的对面。我坚决不肯入座,僵持很久,最后还是顾校长和杨校长说:“到这里一切就听李先生的”,才算结束了一场“争执”。宴会气氛热烈,到处洋溢着真挚和友好,感谢和祝福声此起彼伏。
席间,话题谈到教育。李先生表示他很想投资支持教育,教育是国家发展之本。他说他在伟新集团中设立伟新教育基金,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教育,如农民工子弟的教育。
顾校长接着介绍了清华大学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进行教育扶贫的计划,全国有500多个贫困县,清华大学用自己的经费已在100多个贫困县建立了远程教育扶贫站,对当地的教师、干部、农民和学生进行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清华想在2011年清华建校100周年时把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都覆盖。他邀请李先生等来校参观并商谈合作之事。李先生与顾校长的这次关于远程教育扶贫的谈话,成为清华继续教育学院与伟新教育基金合作的新起点。
2007年4月14日伟清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董事会期间,李先生和伟新教育基金郭锡志主席、廖胜昌董事等两次来校,首先访问了继续教育学院,重点参观了教育扶贫工作室,并与云南大理的六位中学教师远程在线面对面地通话和交谈;其次又与胡东成院长等负责人探讨了在远程教育扶贫项目上合作的内容和计划的细节。李先生最后表示伟新教育基金愿意在远程教育扶贫的平台上与清华长期合作,关于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他建议先做先投急需的,课件内容要重视品德和道德教育,这部分经费可以马上拨款;关于另外400个尚未覆盖的贫困县的硬件投入,伟新教育基金愿意支持。在双方共识的基础上伟新教育基金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和继续教育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
校长们深刻体会是:“伟新基金的善举改变了校长,也必将改变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命运!”一位来自山区的校长激动的说:“这次能到清华大学来,就象做梦一般,伟新基金的李先生就是活菩萨!”
成立清华-伟新教育基金
2007年8月24日李先生通过电邮发给我两篇文章,一篇是《明报》上的“念珠之数”,一篇是《信报》上的“何谓社会企业?”。
看了这两篇文章后,我认真思考,久久不能平静,我十分理解李先生的思维方法和理想境界。李先生正是:壮心不已,志在社企。
果然,在后来的通话中,他详尽的介绍了他设想的伟新教育基金有限公司。伟新教育基金有限公司目前已是伟新集团的控股公司,伟新教育基金有限公司每年可以获得巨额的利润,但这些利润都将用诸社会,回馈社会;用于教育,支持教育。李先生心系教育,心系弱势群体。他经常提起和关注的三种人是:农民工子弟,希望小学的学生和在职教育的青年。他真诚的希望,通过他的努力让这些青少年不仅成为有智慧、有能力、品德高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也能成为科学家、工程师和国家的栋梁。
他非常看重清华,也相信清华,多年与清华的合作和交往使他充满希望和信心,他期望和清华大学一起再搭建一个平台,支持教育,造就人才。经过伟新教育基金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多次探索和协商,决定渐进式发展,先成立“清华-伟新教育基金”,伟新教育基金有限公司已拨入2000万人民币,作为留本基金。这些款项的利息将用于我校贫困大学生的励学金以及农民工子弟,希望小学的学生和在职教育的青年的教育与培养。
为李贤凯先生颁发捐赠证书
综上所述,李贤凯先生的确是清华大学的“最可信赖的真诚的朋友”,当然,就我个人而言他也是我的良师益友,既是真诚的值得尊敬的朋友,又是值得认真学习的楷模。
2007年是李先生的70华诞,也是他到香港创业的50周年,非常值得祝贺,在他生日的时候我撰写了一幅楹联送给他,借以表达我的景仰和感佩之情:
贤德支教,育人有情,情深似海;
凯风化雨,润物无声,声闻于心。
为李先生70岁华诞而作(侯世昌撰书)
为李先生80岁华诞而作(侯世昌 沈振基书)
李贤凯先生多年来持续关注和支持清华大学的发展,八旬高龄仍然亲力亲为,不仅捐资助学,还通过深入交流和实地探访,对教育基金会的发展给出了宝贵的建议,在拓展筹资渠道、丰富工作思路等方面提供了富有新意的提议。
2004年,香港伟新教育基金有限公司捐资设立“老年健康文化基金”。
2007年5月,香港伟新教育基金有限公司暨李贤凯先生捐资设立“伟新教育基金”。
2010年1月6日,“伟清楼”落成启用。该楼由李贤凯先生于2003年1月签约捐赠。
2011年4月3日,香港伟新教育基金有限公司暨李贤凯先生向“清华伟新教育基金”增资,用于资助中国贫困地区教育项目。此外,李贤凯先生还以个人名义捐赠5幅由国内外著名画家创作的绘画作品。
2017年12月26日,李贤凯先生访问清华,伟新教育基金有限公司捐赠设立“清华大学德育教育基金”,用于支持成立清华大学德育教育中心。
2019年10月,李贤凯先生捐赠清华大学13台“STENDO生道”空气波恢复仪,缓解师生运动疲劳,服务健康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