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宝法王噶玛巴 | 到底应该如何开始修行?

现在许多人觉得自己对三宝有信心,

对某位上师有信心,

但实际上只是因为「我很喜欢这人」,

这种信心并不是正信。

当真实的信心一具备,

你的所有行持都是如法的,

就不会不如法了。




2013

大手印了义炬



我们从基础佛法开始说,从「到底应该如何开始修行」这个基础上开始讲,然后再慢慢进入到《了义炬》这个论典。


首先我们要知道怎样修持,这是很重要的。


但讲到修行的方法,有一个困难点在于:如果我们完全按照经典当中所说的去做,那可能很多人都不能称做修行人,因为我们都没有真正这样去修持。


当然不如法去做也是不行的,所以我想折衷之道,就是从佛陀开示的经典,就是从佛语、佛经当中去看佛陀怎么说,然后按照各自情况、各自的理解,再看要如何开始修持,这样会比较好。


如果你是想开始修持的人,很重要的是要看看自己情况、以自己能力范围内来修持,记得一点:不要过度。


律典当中也说,佛陀不会要求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因为佛陀具足悲心,不会要求我们去做能力以外的修持。


我们很难一下子百分之百做到如同经典、佛语所说一样,这是不可能的;但要慢慢、慢慢朝向经论、佛说去做,直到能够完全如法行持,这并不是一蹴可几的。


而是真正按部就班、依照自己能力、依照自己情况,慢慢去调整、去做到。


在此我希望跟大家分享:修行不要太有压力,不然很多人觉得:

「佛经里面这么说,但我自己怎么做不到?那我是不是修行人呢?」


然后就会感觉很伤心、很灰心或自责,这都是不需要的。


修持的开始不需要有压力,先看怎么去做,依照自己情况,慢慢一步一步去修。


以上讲到「看自己情况做,然后去调整」,许多人反而以此为借口,才听到一个新观念、或新法门,就说我做不到,连试都不试,这是不行的。

所谓「看自己能力,再决定做不做得到」,是你必须先去尝试。


修行是你必须去行动、去尝试的。

譬如某个法门你尝试去修后,做不到,才放下,而不是从一开始就说做不到,甚至试都没去试,这是不行的。



修行首先要知道某个法门,了解到它的意义后,然后试着去修持。


其实整个佛法包含两个部分、面向:第一个是观念上、知识上或理解上的,譬如对于这法门的利益,首先观念上要有清楚的了解,这是很重要的。

再来第二个,就是有了这样的观念之后,要试着实际行动。


这两个都很重要,第一个是观念上的培养、或修持观念的建立,这是很重要的;之后更重要的是:要去练习、去尝试。


首先我们要看看这两点是否具备了。


现在很多人想到修行时,就想到「大礼拜」或是持诵咒语,不是说「修行就是要去尝试」吗,他也很努力精进去做,这样就自认是一个修行人,也介绍别人说要这样去做,譬如礼拜、绕塔、朝圣,才是在修行。


这到底是不是「修行」?

这是,但这是不是「清净真实的修持」呢?

那就不一定了。

也许有人会说:礼拜绕塔不是修持吗?难道这样没有利益吗?


刚刚这一段不是说「绕塔、礼拜、持咒」不是修持,不是这意思,或说这样没有功德,不是的;重点就是:


我们是不是带着信心去做,是不是真正具备虔诚信心的去绕塔、持咒、礼拜、朝圣呢?

首先我们必须反省,向内自问,是否具备这种信心去做这样的修持。


当然可能你一听就会说,当然囉,我当然是具备信心去做这些修持。


这时应该想想:光是嘴巴说说,当然是很容易的,但真正要做到,就不容易了。我这样说是有原因的。


为什么说这不是很容易的呢?

因为所谓对三宝有信心,并不是口头讲讲、闭着眼睛一付很虔诚的样子,就代表相信三宝。


信心是什么?

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一种相信。

而这种信心,也不会没有因、没有缘而突然发生的。

这种信心的生起,只有很少数的人真的可能是因为过去世的善缘、福缘,让他在今生突然生起很大信心;但大部分的人都需要慢慢去培养,然后信心才生起。


譬如刚开始先亲近一些善知识、上师,接着去听闻思维修持的方法和道理,接着自己去实践、去修持,慢慢地在过程中,对三宝的信心才会真正生起。


在整个修行之后我们会得到一些成果,以次第来讲有两种:

一种是人天果报,另一种是圆满的佛果,是更深入修持之后会得到的。


要成就这两种果报,我们心中需要具备两个部分:

第一个是信心,

第二个是智慧。


我们真的需要在心中具备真实、虔诚的信心,才有可能得到这样福报。


这两种当中,虔诚心是非常重要的,这不是盲信,也不是人云亦云的随便听听就生起的一种信心,而是真正知道原因而生起的、虔诚的正信。


这样的信心是很重要的。


首先要依靠具德上师,跟随他听闻得到很多口诀、教导,接着必须把教法真正放在自己心上,去思维、修持,这样慢慢培养起来的信心,就是一种正信。


因为在这过程中,你真正相信到因果是什么,且真正知道很多事情的原因或万法的实相,透过知道原因和因果而生起的信心,就是一种正信。


所以所有修行者一开始就要努力去培养的,就是信心,是我们一开始就要去做的。


信心,是我们第一个要具备、培养的,接着要慢慢导引出一种观察力,这是很重要的。


什么叫做「观察」?

这是一种反省、反思,对自己的一种观察分析,就是问自己:

「我为什么要修持?」、

「我修持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这是我们必须不断去观察的。

修行是有规划、按部就班的一种作为与行持,并不是随随便便的。


譬如说「我知道这样做会得到这样结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这样结果」等等,这也是因为你先对因果有了解后,慢慢生起的观察。


即使是一般生意或事业,也会有很多规划,你也会有很清楚的目标,知道要到达那个目标,要有步骤地去做。修行也是这样,首先我们培养信心后,接着要观察自己、问自己,去了解修持目标是什么,按部就班去做、去圆满。


这一段都在讲说信心。

当你具备信心、确信、或佛法用词叫做「胜解」,一种完全的确信后,你就不会再跟着别人说法起舞,完全清楚知道自己修持的方式和目标,你对佛法会真正有一种确信。


那么这种确信要如何才能生起?

就是刚刚所说,要不断问自己、观察自己为什么要去做?


这当中有许多必须具足的原因,譬如对佛法的正知正见,都必须去培养,不断放在心上,不断反思,去想这样做的目的和道理是什么,之后会生起确信和胜解信心,就是指对于某位上师善知识所说的话、口诀,你真的觉得是对的,因为你去实践过,这时就是一种确信了。


当你有这样的确信之后,就不会总是盲从、别人一说你就去做,或基于某种传统而必须去做,并不是这样。


你是完全知道因果的意义而去做,生起信心而去做、而去修持。


或许经过这样一段思维后,回到刚刚问题:

「你的修持到底是有信心、还是没有信心?」


这时候你可能回答说:

「嗯,我要想一想,我是否真正具备确信,而且是因为了解佛法、了解因果所生起的确信,而去修持。」


你可能会稍微延迟一下才回答。

不然许多人一被问到:

「你是不是有信心?」


可能很多人,尤其一些藏族会说:「我当然有信心囉,如果我没有信心,谁会有信心呢?」


或者会这样讲:

「如果我不是佛教徒,世间还有佛教徒吗?」


透过这样思维,会了解信心是有很深意义的,是需要了解原因后慢慢培养出来的。对于这样的问题,就会静下心来三思,之后才会从心深处得到答案。


如果我们没有具备这样的信心、确信,而去做许多修持,有没有功德呢?

也是有的,但这功德是比较微小的,可能只是身体上的功德,譬如绕塔、礼拜,无法具备如同佛经当中所说百分之百的功德。


佛陀说:

「功德的大小,在于信心的大小。」

有些人对于三宝、对于某些上师有信心,只是因为「我很喜欢他」,这是不对的;要对正法有了解后,这种信心才是正确的。


因此现在许多人觉得自己对三宝有信心,对某位上师有信心,但实际上只是因为「我很喜欢这人」,这种信心并不是正信。


当真实的信心一具备,你的所有行持都是如法的,就不会不如法了。

这种信心,唯有透过你将所有听闻到的法教、法门,真正用在心上、去实修,才能真正生起。



对于修行者来说,首先要依靠一位善知识、跟随他,听闻到法教,接着必须真正实践法教内容,才有可能真正生起信心。


也有人认为:

「我不用依靠老师,自己绕绕塔、持持咒,不就好了吗?」


这是不行的。

你一定要先依靠善知识,听闻口诀、教导,无论多少,都要听闻、都要加以修持和实践。


接下来再谈到修行的时间。


有些人认为一天当中的修行,是每天早上起来后几小时的唸诵、睡前几小时或几分钟的功课,就是所谓修行,其他时间都不是,这样的观念并不正确。


而是一天24小时,我们都应该用听闻到的佛法教导,来降服烦恼;一天24小时,都应该用亲近上师听闻到的口诀,试着调伏自己的心。


所以因此一个人若觉得他不需要依靠一位老师,或不需要闻、思、修,就想进步,这是很困难的。


其实最重要、最好的口诀或是修行方式,就是按照次第,譬如说三士道的修持,先思维「暇满人身难得」,然后一步一步,学习到如何依止善知识,之后就会慢慢真正有进步的。

不然很多人会以为绕绕塔、持持咒,就可以进步,那是很难的。


或有些人以为持咒多少遍,就可圆满资粮道、加行道、见道、证得空性,那是不可能的。


修行不是在于外在持咒的次数,或身体或语言等外在的行为,重点都在于我们的心,是否在心上真正去修持,这才是重点。


第十七世法王噶玛巴

邬金钦列多杰

《大手印了义炬》开示

开示时间:2013年 

地点: 噶举祈愿大会场


 

扫码学习全部课程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长寿祈请文




往期精选

21 Sep 2018


因为你,我在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