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说飞就飞”“首飞能否带动通航产业高飞?” 四川日报直击四川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首飞

圈内新闻 通航圈 2021-05-30

12月25日,中共四川省委机关报《四川日报》头版、05版两个版面多篇文章大篇幅集中报道了12月24日下午成功举行的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首飞仪式(见通航圈前文《新规首飞成功!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首飞仪式成功举行》),其中,《来,说飞就飞》以伴飞记者的视角详细记录了首飞现场的情况,《首飞能否带动通航产业高飞?》则通过采访相关单位负责人,针对首飞的产业意义进行了深度观察,其中,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办常务副主任、省低空办主任雷开平表示,”首飞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续还需多方继续努力。”......下面,让我们跟随四川日报记者们的视角,共同来详细了解下四川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的最新进展。

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进入新阶段

四川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实现首飞


“开飞!”12月24日下午,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运行中心大厅,随着一声令下,数十公里外,来自四川驼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等多家通航企业的数架直升机从首批空域内相继起飞。半小时后,直升机陆续稳稳落地。这标志着四川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一年,实现新机制下安全首飞。   

川报号”直升机与其他直升机从洛带机场起飞,执行固定空域飞行。 四川日报记者 何海洋 摄

低空空域是通航活动的主要区域,最大限度盘活低空空域资源,是实现通航繁荣发展的前提,也是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去年12月23日,四川省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省份(通航圈:见前文《四川获批全国首个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抓手,四川强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一年来,该项试点积极稳步推进,取得多项重要进展。变军民航分块管理为“军地民”协同管理,组建了全国首家省级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构——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建起“军地民”协调机制(通航圈:见前文《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新进展:全国首个低空办在川挂牌成立,力争9月底前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投入运行、年底前实现新机制下安全首飞!》);创新低空飞行模式,划定并公布首批试点空域,实现低空飞行由“管制指挥飞行”模式向“低空目视自主飞行”转变(通航圈:见前文《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首批空域公布!低空目视自主飞行提前1小时报备 通道暂不对无人机开放》《重磅政策 | 《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运行规则(暂行)》正式公布》);变“管制为主”的通航运行管理为“放管服结合”模式,建起全国首个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运行中心,为通航飞行提供全面服务和保障(通航圈:见前文《今日重磅!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四川省低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批复,该项试点为两年。   

通航圈配图(来源:四川观察)

未来一年,将深入验证新构建的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新机制、新模式,形成一整套低空空域协同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为国家深化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四川经验”。   


西部战区空军参谋长刘文起、副省长彭宇行参加首飞仪式。

通航圈配图(来源:四川发布)

来,说飞就飞

川报记者乘坐“川报号”直升机直击低空协管试点首飞

四川日报记者乘坐“川报号”直升机直击低空协管试点首飞 四川日报记者 何海洋 摄

核心提示

●协同运行中心借助互联网手段,可通过网站、APP、电话等多种方式与通航企业实现实时互联互通,大大节省了申请时间    

●过去各飞行空域如同“孤岛”,新设立的洛带-彭山低空目视通道将“孤岛”连通,为低空空域实现“联网成片”先行先试     

 ●协同管理试点的推广,将盘活低空空域这个“沉睡的资源”,观光旅游、货运物流等很多产业都能带动起来


12月24日下午,成都龙泉驿洛带机场,3架直升机的轰鸣声响起,这是执行四川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首飞任务的主要机队。    


3架直升机中,红色的罗实逊R44格外显眼——这架来自四川日报全媒体集群的“川报号”直升机,是首飞机队的一员。当日15时,记者搭乘上这支首飞机队,真实感受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带来的变化和便利。


快提前一小时报备即可起飞

14时许,首飞机队通过网络,向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提交起飞申请。  


“提交申请后,我们就可以立马开始做起飞准备。”首飞机队飞行员雷文天说。   


难道不担心申请被拒绝?“根据新的试点规则,只要协同运行中心没有发出不能飞的指令,一切进程都自行推进,协同运行中心一小时内会给明确答复。”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特聘专家严智说。 


同一时刻,协同运行中心大厅,工作人员面前的系统上弹出首飞机队的报备信息。简单几步操作后,工作人员发送报备确认信息:允许起飞。


“太快了,我们的准备工作还没完成,允许起飞的指令就过来了。”收到回复的雷文天说。在他看来,“说飞就飞”的飞行,是飞行员一直以来最期待的体验,“以往流程要复杂很多,等待时间往往要一周左右。”  


“这得益于四川通过试点建起了‘军地民’协同管理机制。”严智进一步解释,以往每次低空飞行前,至少需要走三步,先后得到空军和民航空管局、管理局等多部门多重审批;现在,只需要向协同运行中心报备即可。同时,协同运行中心借助互联网手段,可通过网站、APP、电话等多种方式与通航企业实现实时互联互通,大大节省了申请时间。 


畅“四点三片一通道”有序飞

 

14时55分,严智和记者一起乘坐上直升机,体验这场“说飞就飞”的低空飞行。   与此同时,借助网络,本报联合四川在线、川报观察客户端,开始对整个飞行进行空地联合直播。同一时间,直播信号被传送至协同运行中心,网友通过实时画面屏息感受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   


“我们今天要飞的空域,是全国低空空域协同管理首片‘试验田’。”严智对记者说的“试验田”,就是前不久正式公布的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首批空域。   


这块“试验田”有多大?对着直播镜头,严智掏出手机,打开空域图,比照着地面对记者说:“我们起飞的龙泉驿洛带机场只是首批空域的一点。”他介绍,被称作“四点三片一通道”的首批空域,包括分布于成都周边的龙泉驿洛带、都江堰安龙、崇州豪芸、彭山江口4个通航机场,都江堰-崇州、洛带、彭山3片空域和洛带-彭山低空目视通道。   

通航圈配图(来源:四川发布)

“只要在这片空域范围内,低空飞行都能享受新机制带来的便捷。”在严智看来,洛带-彭山低空目视通道的划设和飞行,意义最大。他解释,在过去传统的隔离管制下,各飞行空域如同“孤岛”,无法连通彼此。新设立的洛带-彭山低空目视通道,首次将彭山、洛带两个“孤岛”连接起来,为今后低空空域实现“联网成片”先行先试。   

这条通道,宽度达3公里,飞行员采取低空目视自主飞行的模式执飞。该模式是指航空器驾驶员在目视飞行条件下,遵守相应的空域运行规则、接受管理、通过“观察避让”自主判断飞行条件,执行飞行任务,承担飞行安全责任。   

通航圈配图(来源:路正通航)

“比如今天的天气不理想,飞行员就不会选择进入通道内飞行。”严智指着窗外的雾说。   


在首批空域内,无人机能飞吗?面对记者的提问,严智笑称这是预料之中的问题。他说,无人机的关注度很高,目前省低空办已给出明确答复:无人驾驶航空器可根据固定空域责任主体单位的具体要求,在固定空域内开展飞行活动但在低空目视通道内,禁止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但这不意味着,未来一直不能飞。一切只待条件成熟。”   


半个小时后,“川报号”在3架直升机中率先稳稳落地。协同运行中心宣布“首飞成功”的声音也通过直播信号传来。 


稳地面的监控反馈很通畅


“飞行很顺利。”落地之后,雷文天表示,虽然天气能见度达不到标准,没能按照事先的想法到通道中飞行,但在本场空域的这段飞行,感觉特别流畅。“地面的监控、反馈都很通畅。没有出现信号中断等突发状况。”   


雷文天所提到的监控,来自于直升机上装配的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设备。该设备能实现协同运行中心对直升机状态的实时监控,实现低空飞行“看得见、联得上”,让飞行安全可控。   


这仅仅是一个起步。严智介绍,目前各相关单位也正在积极探索,希望下一步能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移动5G、北斗卫星导航等最前沿的技术,进一步提升低空飞行动态的保障能力。   


能成为首飞机队的飞行员,雷文天觉得很荣幸。他认为,我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将为通航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改变。“对通航公司来说,以前飞机要飞起来,程序太繁琐。试点如果能得到推广,将更多的空域划入进来,将极大刺激通航公司的积极性。”   


下飞机后,严智第一时间找到3架直升机的飞行员,向他们了解这次首飞的驾驶细节。“这些信息很重要,将为我们今后扩大试点提供参考。”   


他认为,协同管理试点的推广,将盘活低空空域这个“沉睡的资源”。“观光旅游、货运物流等很多产业都能带动起来,这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大有帮助。”   


根据规划,未来试点将分“三步走”:第一步,首批空域验证全新的管理、运行模式;第二步,力争在成都周边形成环路;第三步,拓展到全川,形成联网成片的飞行空域,并将无人机逐步纳入进来。   


“那个时候,我省的交通格局,将更具‘立体感’。”严智说。 


首飞能否带动通航产业高飞?


首飞仪式结束后,受邀前来观摩的四川翔云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政迟迟不舍离开现场,“感觉心中的火又被点燃了。”   


他告诉记者,10年前,原本从事汽车进出口业务的他选择进入通航产业领域。受制于行业普及度、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机制等多重因素,企业一直处于不断投入状态。但通过观摩首飞,他仿佛已听到通航产业“春天”来临的脚步声。   


“首飞一小步,是全国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探索的一大步。”场外,不少通过直播观看首飞的四川通航企业和无人机企业负责人纷纷点赞。   


业内人士的关注和期待,进一步印证四川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首飞成功,是否就意味着通航产业将就此高飞?对此,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办常务副主任、省低空办主任雷开平格外理性。在他看来,一方面成功首飞释放出积极信号,另一方面还要保持冷静认识,“首飞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续还需多方继续努力。”

  

飞行更便捷更安全

为通航产业发展释放积极信号   


在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工作人员一登录系统,当天在试点首批空域内申请飞行的每架通航飞机的机型、机长、飞行任务、所属企业等信息就全部映入眼帘。简单几步操作,通航企业就能收到报备确认,按计划起飞。   


“对通航企业而言,最直观的是效率得到提升。”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代班主任杨健介绍,以往,通航飞机每次执行飞行任务,流程繁琐、耗时较长。“至少需要提前一天申请,很多时候需要一周左右时间。而如今,在试点首批空域内飞行,原则上仅需提前1小时,向中心报备即可。”杨健告诉记者,和危化品等在公路上运输需要取得特殊资质一样,试点首批空域内也有9项特殊任务需要特别资质。   


“我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让飞行更便捷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飞行的安全保障。”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的建成和运行提供了系列新技术和新产品,该公司董事长程旗表示,今年上半年开始,九洲空管积极组织技术攻关,通过集成应用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等监视新技术,为做好低空飞行管控提供了有效手段。她指着协同运行中心的显示大屏介绍,每一架飞机是否按报备任务在飞、飞行状态如何,都能实时监控。“目前,一架通航飞机加装一套设备的费用大致在一万元上下,没有太大的成本负担。未来,随着应用规模的扩大,费用还将进一步降低。” 

通航圈配图(来源:四川发布)


 仍需更多探索和实践

稳步扩大试点范围是重点任务   


新机制让低空飞行更便捷更安全,是否意味着通航产业将立刻高飞?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都会提到19世纪汽车在英国开始流行时,英国作出“汽车速度不能超过马车”的规定。“尽管现在看来不可思议,但当时这个规定却持续了30多年。”杨健说,放眼全球通航产业领域,目前还没有完全通行的规定。“几乎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一些独特的管理方式。就中国而言,通航产业还基本处于‘襁褓期’,需要更多创新探索和更充分的实践,才能尽可能避免‘走弯路’,从而快速发展。” 


按照计划,试点进入第二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扩大试点范围将是一项重点任务。“充分利用试点首批空域这片试验田,全面验证完善协同管理运行规则,在做强服务保障的同时,逐步拓展试点范围,试点范围将锁定四川全省范围内。”四川省低空办特聘专家曹坤说,随着“四川造”无人机势头越来越好,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探索无人机运行监管试点等工作也将有序推进。


“通航产业发展,空域只是其中一环。”不少专家表示,航空器制造、通航机场建设等也需要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同步有序推进。目前,四川省有民用运输机场13个,其中5个运输机场开展通用航空业务;有通用机场4个,具备约30多个直升机临时起降点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省运营和在建的通用机场将达到27个。配合产业发展现实需要,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已在牵头制定全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四川省经信厅等部门也在着力培育更多更有分量的“四川造”通航产品、企业和园。  


全面支撑通航产业飞得更高更远,在全国先行先试的四川将全力以赴,继续前行。


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

大事记 


2017年    

12月23日  

国家空管委正式批复《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方案》,四川成为全国首个担负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的省份,试点时限为两年。

  

2018年    

2月6日

四川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确立今年“三步走”的工作阶段目标:健全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实现年底新机制下首飞;

 

6月4日    

四川省政府批准成立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6月27日    

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挂牌,并召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建立起“军地民”协调机制,这是全国首家组建的省级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构;


12月4日    

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运行中心正式挂牌运行,该中心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模式,负责空域信息发布、通航计划申报、飞行动态监视等整套低空空域运行新流程;


12月上旬    

试点前期工作通过军民航相关部门的验收评估,具备新机制下首飞基本条件,计划于年底前择机组织首飞; 

 

12月18日 

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首批空域和运行规则正式发布,首批划定“四点三片一通道”空域,首次提出试行“低空目视自主飞行”新模式;


12月24日

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满一年,成功实现新机制下安全首飞,标志着我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工作迈出关键重要一步。


来源:四川日报 2018年12月25日

记者:朱雪黎 唐泽文;摄影:何海洋;

补充图片:四川发布、四川观察、路正通航;通航圈综合编辑。


⊙本平台综合编辑文章,转载本文请在文首醒目位置注明“来源:通航圈(微信ID:tonghangquan)”,文末放通航圈二维码。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

邮箱:publicvoice@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