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低空经济生态调研专访(四)|张刚:打造“低空高德”,服务低空经济

王文慧 通航圈 2024-04-05
编者按

低空生态平台的价值和意义在交流中逐渐清晰,低空经济伊始和未来蓝图就这样徐徐展开了,只有敏锐的嗅觉和对未来走向正确的预判,才能在经济蓝海中勇立潮头。鸢飞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张刚先生,正是率先看到了低空经济未来巨大的发展前景,率领他的团队全力奔赴到了低空发展的前沿。

 2001-2002年,张刚(右)参加联合国驻西撒哈拉维和任务区,担任任务区总人事官 

王文慧:鸢飞的低空生态平台这些年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张刚:鸢飞科技是2017年成立的,到2020年之前的三年多时间全部是在方向研讨、产品研发打磨阶段。2020年我们的产品正式走向市场,为客户提供无人机监管服务软件系统。当时的城市低空场景还不成熟,工业级无人机最大应用场景是农业植保,我们第一个正式上线的平台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无人机植保作业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简称“鹤城植保”
黑龙江省是农业第一大省,黑龙江也是规模化采用无人机开展农业植保最早的省。“鹤城植保”上线后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全流程的监管、全维度的数据采集,保证了国家统防统治专项资金真正用到位,让农民得到实惠。

(2019年,齐齐哈尔市主管部门与鸢飞科技就无人机植保质量监管合作进行签约)

(“鹤城植保”平台的政府WEB端订单管理界面)

从2020年开始,随着国家搞各种低空和无人机试点,我们也一直在拓展,商机也越来越多。之后我们帮助不少央企和地方政府打造了各种类型低空综合服务平台、飞行服务站,甚至企业内部的飞行管理调度系统。应该说这几年的业务发展还是比较顺利的。

(鸢飞科技近年来参与的部分顶层规划及试验区工作)

王文慧:上次听您说,在大好局面下,公司业务今年要转型了?
张刚:2023年我们最大的一个转变就是不再只卖软件系统了,而是到一个一个城市和地区,自己去落地运营低空综合服务平台。这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很不容易。
可以这样理解:原来我们是开发滴滴打车这种软件的,我们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和专业知识,开发的软件很专业很牛,但我们自己不经营。我们把这个软件卖给了甲,甲到哈尔滨搞了一个滴滴打车公司,然后我再卖给了乙,乙又跑到武汉去搞一个滴滴打车公司。
但是今年我们不卖软件了我们直接跟哈尔滨市政府或者武汉市政府谈,我来帮你来做这个事情。不仅独立运营,我们也可以合资经营。同时我们也做行业性的平台,比如国家文物局的文物保护平台。
王文慧:这我就不太懂了,文物局跟低空又有什么关系?您这个软件是在空中建数字桥梁、数字道路、数字航线、数字红绿灯,包括建航图,这跟行业似乎没法建立联系啊。
张刚:这个问题你抓的很准啊,这个商业模式有点复杂,其实我们是把低空空管服务和行业技术服务的能力同时融合到了一个平台上。目前我们公司非常完整的商业模式,一块是低空交管模块,这是我们主打的软件平台,但是在实际市场中“行业应用”也有很大需求
我们在帮河南安阳市政府打造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的平台过程中,安阳文物局请我们帮忙,协助他们对殷墟遗址等文物古迹,采用无人机进行文物保护和巡查
王文慧:我懂了,用于文物保护巡查。
张刚:对,但我们平台不直接用无人机干活,第一帮他们制定整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其次我们寻求下游合格的供应方来干活儿,但下游的小微企业供应商能力不足,那我们平台就给他补充。这时候我们的平台就相当于在当地低空交管平台下边叠加的文物保护服务的行业SAAS平台,输出的是纯行业技术服务。
鸢飞的智能低空生态三维交通航图
王文慧:行业技术服务对行业的知识功底要求会更高一些吧,现在鸢飞科技都具备了哪些行业的服务能力?
张刚:非常高。行业不同,提供的功能模块也不同。我们经过将近七年的时间,积累了农林植保、测绘、电力巡检、河道巡查、警用安防、环境保护、天然气巡检、文物保护、应急救援、快递配送、航空摄影和无人机实训一共大约12个行业的技术支持能力。在这些行业里,我们可以做到不管甲方有什么需求,乙方哪怕只会傻瓜式操控无人机,只需要接入我们平台,乙方所不具备的那些能力,比如说飞行计划、载荷设置、重点数据、AI分析、三维建模、数据筛析、拼图、实时视频传输等等,我们平台直接提供全闭环工作模板。说实话,12个行业不显山不露水,却耗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这是我们用了七年的时间慢慢积累出来的。

王文慧:承上启下,或者说肩挑两头,你们是面向甲、乙方都提供支持。回到低空交管这个板块,这个技术路线应该是什么样子,你们现在做到哪一步了?
张刚:低空交管这块我们是严格按照规划的技术路线图,一步一步做,想快也快不起来。要采集低空数据,运行风险评估,低空航路,建路建桥的是叫航路,要解析、要分析怎么建设,要设计低空的POI标识,就像地面上加油站、立交桥的标识,这些之后才是无人机航空器进行航路导航。就像咱们的高德导航、百度导航一样,基于这个导航之后才可能成为低空交通管理,这些都实现之后才能最终实现低空智能出行,这是必然走的一条技术路线。
现在基本做到低空交通管理了,未来更多是扩大场景和扩大地域的问题。目前大多数的地区都有智慧城市,前些年采集了大量数据,我们直接进行二次开发和加工,当然地方数据采集是需要定期更新的。
这里给你介绍一个专业的东西:比如说低空航路解析,这需要针对每一个地区、每个城市、每个场景进行单一的分析,然后才能规划出最佳的航路航线。
首先要采集数据、识别修正,之后形成地图,就像高德地图一样,但是光这层图可不行。
空中有三层图,叠加的第二层是风险图,要跟数据图叠加在一起。对于风险,不同的区域国家和军方都有不同的划分,比如说天安门就是高风险禁飞区,比如还有核电站,国家和军队、民航局甚至地方政府对这些运行风险图都是有划设的,我们把这些信息数据叠加到低空第一层的三维图上。
第三层还要叠加这些数据——如CNS规划,其实就是“通讯导航监视”那些设备信号、那些数据是怎么样的。因为平台得掌握无人机飞的过程中,这些通信信号怎么样,5G信号怎么样,导航监视信号怎么样,这地方有没有什么电磁频谱冲突,这些东西对无人机的运行都有巨大的影响。我们要把这些信号进行数据仿真评估之后,变成电子信号的一个保障图。
保障图、风险图加上这个三维地图叠加在一起才叫低空航图,这是我们能够提供交管服务和实时导航的基础。当然,在无人机实际飞行过程中,平台要进行实时的运行评估,这是技术难度最高的。
像保姆一样的低空综合服务平台
王文慧:什么叫空中实时运行评估?
张刚:比如在地面上,驾驶员按照导航软件开车上路了,可在行驶过程中,在导航规划的路线上突然出现行人违规横穿,或者路面上有个大石头,这时车辆的临机避让甚至停车处理靠的是驾驶员大脑的分析评估和决策。可在低空不行,无人机是按规划航线飞行的,临时来个东西它不知道躲,这种实时警示、提醒避障、停止、降落,或者绕开,是需要系统实时进行处理,这就叫实时运行评估

(鸢飞低空交管平台基于异构低空飞行器的不同性能进行实时运行协同计算。

这类实时评估,第一个难点是算法第二对网络传输速率要求很高,第三对服务器计算能力要求也很高。比如深圳龙华区预测今年低空飞行共计三十多万架次,目前网络速率和服务器计算能力没问题;如果将来发展到每天飞行三十多万架次的时候,这就不仅是平台的算法能够解决的,网络速率特别是服务器速度要更快才能处理过来,也许那个时候可能就得量子计算机出来才能支撑了。

(鸢飞低空交管平台采用不同算法解决低空防相撞问题。

我们鸢飞科技低空综合服务平台,向三方提供了四种服务,监管方原来是空军和民航局,现在是各级地方政府的,我们对它提供的是空管服务;飞行企业,一方面提供交管的飞行服务,另一方面提供业务适配的服务;面向业务的甲方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最后我们像保姆一样把这个飞行活动包在中间,让低空飞行器能够合法、合规、安全、高效的运行飞行。 

(鸢飞低空综合数字化平台面向三方提供四大类服务。

王文慧:低空生态的建立离不开各方面的努力,您刚才说鸢飞的低空生态平台就像是一个保姆,这是非常温暖可靠的一个词汇,毕竟脱离地面会让人类对安全有说不清的担心。 
张刚:交通是什么?把人或者把物从a点转移到b点,就是交通。可以说,当无人机走到载物、载人的时候才真正具备了交通属性。从大航空诞生一百多年来,低空发展已经势不可挡。我们有幸参与到低空发展建设当中来。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就是为了打造完善的低空生态环境

( 图片来自:《林左鸣谈未来向“空中发展”:三维立体交通是实现物流运输革命、经济体量大增长的一场革命》)

之前我们说地面交通,后来又说低空交通,其实最终必然会发展到“空地一体立体交通”。空地融合一体,需要做到四个打通一是打通低空航路航线与地面路网的连接;二是打通低空与地面交通的重要设施场所,如起降点、机场与地面公交车站、高速公路收费点、休息站进行接驳;三是打通空中业务流和地面业务流的信息数据;四是打通低空航空器跟地面交通工具这方面的终极目标就是目前一些企业立志要做出来的飞行汽车,这种飞行器一会在空中飞,一会降落在路面上跑,做到这一步,飞行器就真正做到空地一体了。
低空经济体量足够大,理论上是一个全新的、巨大的经济潜在增长领域。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敖万忠主任强调:进行低空改革、发展低空经济,空域是前提,政策是保障,技术是支撑,安全是底线,市场是根本
国家已经吹响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号角,作为深耕低空交管服务领域的专业化企业,鸢飞科技希望能够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服务政府,服务国家,服务低空经济。如今,我们鸢飞科技正朝着打造 “低空高德”的方向不懈努力着。

( 深圳市龙华区政府与鸢飞科技共同打造的龙华区低空综合服务平台)

结束语

在历时3个月的走访调查中,随着张刚先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深度分析,“低空经济及低空交通发展”全景图在眼前逐步清晰,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低空生态”大蓝图在眼前徐徐展开我们了解到“低空经济”正跟随国家制定的大政方针,逐渐走向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张刚先生及其团队为代表打造的保姆式低空生态平台在各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之日,就是我国低空经济走到世界发展前列,我们国家真正成为航空强国之时。


稿件提供:中经网•中经在线《科技与财经》专栏主任  王文慧  
曾编写专访及部分系列访谈

1、【2022中国航空产业大会专访】 林左鸣:再次纵论发展通用航空
【2023国际无人蜂群技术大会】专访: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林左鸣

2、《“通航极客”谈通航事业系列》十一篇
3、原民航局副局长李健的系列访谈4篇
【专访系列①】李健:从“安全”起步,发掘空域资源,开拓通航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
【专访系列②】李健:打造未来城市融合空域的立体交通
【专访系列③】李健:对航空安全认知的偏见,制约了通航产业的发展
【专访系列④】李健:从教育观念入手,早日实现“航空产业兴国”
延伸阅读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
关注本公众号后,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平台综合编辑文章,转载本文请在作者处注明为通航圈,并在文首醒目位置注明“来源:通航圈(微信ID:tonghangquan)”,文末放通航圈二维码,侵权必究。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
邮箱:publicvoice@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