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不能因“安全”认知的偏差,制约了航空“兴国”的发展前景
人物介绍:李健,原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副部长级),先后在中国北方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等任职,2007年-2020年任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曾飞过初教六、运五、A330、波音747等多种机型,安全飞行15000多小时,荣获国家一级飞行员称号和民航总局飞行安全金制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民航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从业以来一直关注民航安全管理,任职第13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多次提交有关航空发展的重要提案,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编者按:他在业界赫赫有名,一些航空领域的企业家提起李健来,对他的评价是:对航空认知极高,对航空发展的研究非常深刻,思想非常前瞻,对中国航空未来的发展走向非常清晰。大家对他充满了崇拜和敬重。那么,李健同志究竟做了哪些事情,来看一下中经网的专访为大家揭晓。专访原为四部分:1.从“安全”起步,发掘空域资源,开拓通航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2.打造未来城市融合空域的立体交通;3.对航空安全认知的偏见伤害了通航产业的发展;4.从教育观念入手,早日实现“航空产业兴国”。以下为合集:
李健:不能因“安全”认知的偏差,制约了航空“兴国”的发展前景
从“安全”起步,发掘空域资源,开拓通航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
中经网:李局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可否请您对个人的经历做个简单的介绍?
李健:好的,我是1976年进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毕业后参加工作,近30年在航空运输企业的经历,对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提升航空产业更高经济价值,确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对振兴航空经济发展一直在作深入研究。
一直以来,我从事的所有岗位都是和航空安全密切相关。作为飞行员,没有安全不行;不论从基层还是到公司,抓生产经营的同时绝不能丢掉安全;到民航局之后,又一直在分管安全。所以我大半生的经历,对于“航空安全、旅客生命至上”这个观念,从未有过任何疑虑和动摇。
(李健在2023首届中国飞机价值管理国际论坛发言)
中经网:这跟您后来若干年,一直积极推动通航发展有什么关系吗?
李健:这个关系就太大了。大家对通航的认识,一直局限在“担心通航安全的问题上”,从认知上说,一直存在着会不会影响生命安全的质疑。因为我是研究航空安全的,我认为这种认知是有偏颇的,不能因为这种认知的偏颇,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中国提出“经济进入双循环、特别是要提高内循环,要解决消费升级高质量发展”这样的课题面前,我认为通用航空是一个重要的抓手,尤其是在房地产业受到影响、一些行业发展到一定的瓶颈之后,航空业“哪些可以为国家在经济领域当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或者是它原本应该有的贡献”,这是我在这些年所做的越来越多的事情。
我一直认为,航空业本来就是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却被认识上的偏差抑制了,受到了不应该的影响。其中一个非常重大的观念就是关于安全的问题。造成一讲安全就不敢发展了,我既然是管航空安全的,所以我觉得由我来推动通航的发展比较合适,算是将功补过吧。
中经网:您对于安全的信心是基于什么样的基础呢?
李健:首先,我作为一名飞行员,先从飞行的角度来判断对安全的定义。其次是通过对其他发达国家的考察——08年我带一个团队到美国考察通用航空,结合了实际的调研,均证实了我的认识和判断。
实际上通用航空,不仅是解决了重大交通安全的问题, 还解决了快速便利出行,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问题。对中国而言,我们恰恰在这方面仍然缺失比较大,反过来讲这方面发展的空间也是巨大的。
国务院在80年代后期,就已经提过三次关于通航的发展要求。但是由于空域的限制,还有我们在传统上一直单一地引用美国管理运输航空政策的影响,所以才制约了我国的通用航空发展。可以说通用航空发展主要还是空域的问题。到现在这个问题仍然是比较大的矛盾,但是已经比过去有了较大的改善,还需要我们进行努力。
我曾说:我是管安全的,你们担心安全,那我管安全的来推动发展,你们应该放心了吧。所以我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逐渐地增加对通航发展的认识。在实施过程中就有了更多的发现和体会。事实证明我们这个发展路径走的是对的。
中国现在的发展还缺着几个方面,首先是缺传统的通航,我们和美国有着巨大差距,按照2016年来算,当时我们才相当于美国通航整体体量的1%。经过这几年努力大概接近5%了,有了很大的增长。政策上也做了很多的释放,实现“放管服”,以放为主来推动通航发展。
大家都知道房地产经济受到影响之后,现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很大一块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到2030年可能会在一个相对大幅的增长之后,进入饱和状态。那么剩下少量的油车和电动车,经济增长的作用一定会逐渐的减退。谁能够来替代这样的一个作用?
就目前来讲,高速公路大概三十几万亿。再修的话,不但可能付出的成本无法收回,连运营费都很难支持。可通航属于低成本,相对于各类交通,它占用的资源是最少。所以综合来算,它是最经济、最好的。
拿美国来说,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相比,通用航空应该是运输航空体量的3.2倍。按照世界银行给我们计算的,我们现在运输航空所有机场、人员、包括空管,加起来是17万亿。那么我们未来的通航如果按照传统概念来算,它应该是超过50万亿,甚至更多,我这是按3倍来算的。所以如果是这样一个体量的话,我们应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做出巨大的贡献。
我前面讲的是传统通航,如果再加上现代通航,比如无人机应用的前景就更广阔,发展无人机物流,有报道美团购药,最近听说美团的配餐也上去了,15分钟全抵达。效益提高50%,成本、时间降低50%。环境污染也是有账可算的,要远远低于其他,这就是新通航的意义。
我觉得现在通航大概已经出现了三类,现代通航的概念,像深圳的试点代表了一类,处在第一方阵;又比如芜湖等地区,大力发展工业级无人机制造,处在第二方阵;还有就是从整体意义上说,属于传统通航补短板的,也有很大的空间。所以这三个不同“方阵”的发展,我认为未来对国家推动内循环、大循环、包括国际合作的双循环,其新的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和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
通过这几年来我们的努力和宣传、包括各种提案、各个场合的加大宣讲,我觉得社会上,包括领导层,媒体、公众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所以现在低空经济研究中心已经成立了,各个省市都在积极推进低空经济发展。像深圳为龙头的是以低空融合空域为试点,现在已经开始把空域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了。
空域,实际上是和土地、江河一样,是一个经济活动的重要资源。我们把它有效地利用了,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财富,不仅仅是出行,为就业、为人民的幸福生活都将带来巨大的影响,这个空间未来是特别巨大的。
以现在的时间维度来看,推进改革的力度,应该远不止关注193个问题,可能会在更深刻的思考之下,提出一些更强有力的推动政策。在当时来看,我们那时的力度已经很大了,本着刀刃向内,从法规体系重构开始的,是“切”大家所说的“自己的蛋糕”,下了很大的功夫,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现在看来还不够。以上简单的来说,就是我推动通航的思维形成的过程。
中经网:到目前为止,说到民航,民众的认知当中,基本上就只有大飞机,这里包括客运和物流。通航的管理也是在民航局的管辖范围内吗?
李健:目前的职责都是由民航局来管,实际上这里是有一定的问题。我曾经问过最早参加起草规章的领导,我说当年为什么把通航和航空运输、大飞机一起管了呢?因为当时通航非常弱小,显现不出来。我们国家以前是把美国FAA和欧洲EASA管理大飞机的办法直接拿过来用了,以至于到后来,我国就用管理大飞机的办法,套用到管理小飞机上了。
中经网:您看大飞机市场那么大,民众的关注点,国家的关注点,所有的目标全集中到大飞机了,包括客流、物流。您也说了,通航那么弱小,并且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的人能关注到,还有什么重要的原因让您在08年就关注到通航了呢?
李健:是有原因的。我说过,作为行业的管理者之一到欧洲、巴西、美国考察,当看到满天都是飞机的时候,就想“同样的天空资源,我们国家为什么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呢”?我非常汗颜,开始思考问题到底在哪里。
经过调研得知,美国中等人群收入大概在6000美元以上,也就是说进入到中产阶级就具备了航空市场的消费能力。
我们知道,私人买车没有几个人是要把奔驰车拿去做经营来赚钱的,它是一种消费市场,扩大消费市场来带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增长,由消费市场带动整个汽车的研究、制造、服务产业链。而通航的带动比汽车和家电产业还大,家电大概1:1,汽车大概1:2、1:4。通用航空1:12的就业带动比,产投比是1:10。大飞机是多少呢?是1:80!这样高质量的产业,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做呢?并且,通航的成本可以是降低到合理水平的,所以它是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的。
中经网:从产业链价值来看,大飞机的价值似乎更大,但是它可能太高端了,通用航空小飞机的产业链价值,是不是更贴近大众市场。
李健:关于大飞机,我想补充说一句,不能单纯讲大飞机的价值,如果要想真正意义上造国产的大飞机,必须要有足够的航空制造的小企业来支撑国产化率的提升,这里多一个“率”字。如果完全自主可控的话,需要整个产业链下游的支撑。
中经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实际上是您在08年的时候就有了吧。
李健:那个时候有认识,还不像现在这么深。不像我在2016年以后形成的认识。我要强调的是,通用航空小飞机制造是大飞机制造的一个有利的支撑。
一个飞机像C919,几十万、上百万的零部件,商飞公司为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就采取了通过国际采购的措施,而实际上能够国产的就应该国产,这样才可能在今后走这条路的时候,减少走更多的弯路,避免浪费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经费。
中经网:我想说的是大飞机研发到成功的周期,如果说短一点的话要用十年,那么对于通航的小飞机,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可能几年就可以出来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是不是可以说“小飞机不见得小,大飞机不见得大”,通航的发展是不是具有这样的意义?
李健:是的,技术上小的含金量不低,大的含金量不一定都超过小的。美国制造大飞机,所有的供应商是全球化的,它是相辅相成的,哪一家都是单独造不出来的。所以说,如果我们自己的通航小飞机发展起来,产业便利就会更多,是大飞机制造的一种支撑,是对我们自己的整个航空制造业的重要支撑,意义十分重大。
中经网:刚才您讲到汽车,就现实来看,目前汽车的保有量是非常大的,不仅降价竞争非常激烈,刺激了消费,但同时也面临着出行难、停车难造成的使用率障碍的问题。您刚才也谈到了,很多年前去国外就发现他们满天的飞机,但中国的情况很不同,人们谈到飞机就觉得价格昂贵,难以企及。其次,就中国的人口总量来说,如果未来小飞机的性价比可以让大家接受,但满天飞机的情况会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李健:通航作为交通体系的分支,是整个运输体系的一种补充。截止到202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7亿辆,其中汽车3.19亿辆,千人拥有汽车量是226,美国千人拥有量是837。
中经网:我打断您一下,跟飞机的这种比较又是如何的?
李健:我们来算算,就以千分之一来计算,你算算中国应该有多少架飞机,14亿人口,这就足够了。
中经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对比汽车和房地产这样的支柱产业,如果让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起来的话,可能就不亚于过去的其它支柱产业的体量了,正如航空学会林理事长提出的万亿蓝海了吧。
李健:这是有的,不仅是万亿,肯定是要超过了,是几十万亿。这还仅仅是传统的通航,如果加上无人机,这就更了不得了,再加上现代通航、加数字空域,是不可想象的。
我跟你讲我们在深圳现在做什么,未来大概50m或80m以下高度,现在没最后确定,我们正在研究定标准,全世界第一方阵的人都在研究这个问题,留给了飞行汽车。
飞行汽车到底怎么飞?是要飞在原有汽车行驶道路的上面?那底下的人可能还不干呢。所以也可能飞到边上,或者是飞行在隔离带两边,这个都没定下来。120m的高度,现在已经在做实验。
美团购药、送快递快餐,刚才讲时间效率50%,一个降低成本50%,一个提升效率50%。无人机200m的高度可能留给大型的物流,也可以放在夜间飞。我们现在都在研究这个政策,白天的是极少量的、一些特定路线上的飞,现在数字研究院在做这个事儿。
三四百米是电动垂直起降载人的,就像公共汽车一样,可能只能拉两个人,在这个楼到那个楼15分钟点对点飞行,当地面已经堵得走不动的情况,用它则不受影响。
大家都看到过几百架的无人机在空中表演,也不会撞在一起,这就是个数字概念,它可以无限量的扩大使用。无限量是相对的一个概念,它实际上还是有限量,相对于需求来讲,可以是无限量的来供应,这指的是三四百米的空域。
五六百米以上是有人驾驶的直升飞机,现在深圳都已经在飞了。一千米以上是固定翼,因为它是有人驾驶的,给它留下的安全余地要比无人机的间隔大,现在正在做这个实验。
所以融合空域以后,把不同层次的需求就分开了,真有急事的人,你就可以走这个楼顶,坐飞机15分钟就到,也可能费用稍微高一点,不过不是因为它本身成本高决定的,是由市场决定的。这是正在探索的一个数字通航方向。
现在美国、欧洲几个发达国家,包括巴西都是由政府来主导推动这个行业的变革,就是解决当前汽车拥堵的问题,这个叫UAM,美国人叫AAM。我们准备叫SAM,就是“未来城市融合空域的立体交通”,为了改变现在交通拥堵、大城市病的问题,很大程度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
中经网:我想问一个目视飞行的问题,在我写《通航极客系列访谈》的时候我有一个了解,通航飞机在飞行几百米的空域时,目视飞行是非常安全的。这是乔海集团的陈伟传递给我的信息,但这个认知从官方还没有得到证实,可否请您解答一下这个安全性,也许会给大众一个宽心丸。
李健:你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就是一般人的眼中坐飞机是不安全的,尤其是通航小飞机是不安全的。这是大家从看到的事故、和所知道的事故当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去年7月31日我到国家交管局中心参观,那有个牌子上写着:在7月31日当天,道路交通亡人事故大概是46000。我算了一下,大概平均每天220人左右。这是官方公布的二级公路以上第一现场死亡的人数。其它的乡村公路、社区公路死亡人数比这个大,大概是三倍。220人如果乘以三就660,我打个八折算600,为了强有力的说明,我再打个八折算500,这是我们每一天道路亡人交通事故的死亡数据,每一天大概死亡500人以上。这是交通部有关领导跟我做交流时候讲的,这是不用质疑的。老百姓对这样的一个不安全的状况不但能接受,而且是坦然地在接受。
那么航空安全系数是多少呢?这是有对比数字的,在我任职这十几年当中,运输大飞机的安全,按照乘坐人数和公里这个比来算,亿客/公里死亡人数,运输航空的安全系数是地面交通安全系数的333倍,通用航空至少也在35倍以上,也就是说至少比地面要安全几十倍。换一句话,开车走在马路上是极为不安全的,相比较小飞机,那更不要说和大飞机比。
中经网:这个认知,我想是否跟中国传统的“死无葬身之地”的观念有关,比如在地面上,起码出了问题,我是接地气的。
李健:这是一个误解,我希望你们媒体加大这方面的宣传。航空小飞机是非常安全的,它的安全数据至少是地面的30—50倍以上,你不要担心它出问题,因为即使发动机停了,这是最大的故障和问题,找个地方迫降下去,飞机可以受点伤,人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中经网:因为大家对飞机安全的恐惧,可能来自民航飞机,在飞行几千米或上万米高度的那个。
李健:乘坐大飞机的有多少人?影响大家坐飞机了吗?汽车产业在发展之初,有人就提出来过,这个行业是要死人的!有人讲是要带血的GDP的!而且事实告诉我们,这个行业确实是带血,而且是非常血淋淋的,2021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平均每天8767人死于意外事故,这是现实,每天都在发生的,你为什么不恐惧呢?
中经网:当亲耳听到您讲出航空安全的道理之后,我觉得大家针对航空安全的恐惧心态会好一点。
李健:所以我们的问题就在于一些人对这个问题有偏见,动辄就全部停飞了,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但是汽车每天死亡那么多人,为什么不停止运行呀?说明我们脑子里还缺少一种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比较。我们从宏观上看清了这个问题以后,就不应该再轻易地做这种事。包括媒体的宣传,不能夸大来宣传,而应该把它真实的一面告诉公众,这个通航才能够得到成长。
中经网:是不是可以说安全问题的认知偏差,严重地制约了通航产业的发展。
李健:没有错。它是我讲的三大拦路虎之一,现在如果讲观念领先的话,它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因为一但出了问题,一但有了相关的批示意见,民航就没办法。而且你刚才讲到我们是不是应该管?
通用航空的安全就应该像汽车完全一样,由金融保险来做,而不应该由政府直接干预和处理,那样的话,一管就管死了,政府应该管的是:是否这个事故存在人训练不到位?是否驾照培训要改进?是否航空器涉及制造缺陷还是说哪个保障环节需要改进?是不是存在违章?最重要的是指导保险来管!
汽车出现死亡事故,哪有叫公安部管的?汽车驾校不用负责任,交通部不用负责任,公安部也不用负责任。
中经网:那是不是可以通过广泛的宣传,来讲好通航安全的故事,比如说,当时新冠疫情严重时,在广州小蛮腰塔的屏幕上滚动出现“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字幕之后,那些不戴口罩的人全都自发的戴上了口罩,当大家都意识到安全不是政府的职责的时候,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李健:通航发展也要这么打字幕!
中经网:同理,现在教育系统几乎每个月都会下发通知,要求家长签字,告诫不要让孩子去河边,避免发生溺亡事件!我去大连,据说有座自杀桥,很多人都去那座桥跳海自杀,但大连市政府不仅没有加高防护栏,也没有封闭这座桥,这做法跟国外据说有些是相同的。我是很不理解的,安全如同吃饭一样,不应该是每个人本能的意识行为吗?为什么政府要肩负类似的管理呢?
李健:我认为有些东西,就是有些环节方向没找准,我认为有些事就应该像日本人对待地震一样,从小学的时候开始做好训练,剩下的事情由他个人来负责。防溺毙的事情,难道不应该要求孩子们都学会游泳吗?不仅熟识了水性,还锻炼了身体,更增强了坚韧的意志。
为什么通用航空要受到严格管制?实际上这种观念严重制约了这个产业成长。所以,正确的安全观念一定要不停地向民众传达,而且民航局就不应该担这个责。就应该是个人在学习完成之后由个人负责。你发给他合格证、驾驶执照,由他自己来管好,而不应该由媒体、领导人来批示,然后民航局一下要求全停飞,这产业怎么能成长啊。
汽车发展早期就是有人说过的,这是要拿生命换做代价。而且这个代价一年十几万人啊!至今为止是最大的一个亡人领域。
美国陆路交通大概死亡多少人呢?一年5000多人,他们每年的通用航空,大概平均每天摔一架飞机,死亡人数大概300人左右。
(系列报道《通航极客》配图,由乔海飞机绘制)
中经网:天啊,这300和5000的数据已经非常低了啊。何况他们的飞机那么多,才死亡300人,比汽车安全得不能再安全了。
李健:人家地面安全好,当然他们本身人口总量不大。就从这个角度来讲,也是非常悬殊的,5000多人,我们是多少?我们是一年保守估计10多万人。但实际我国每年通航亡人多少呢?10个人左右。也就是说道路交通安全每一天死亡的人数够我们通用航空发展(以现在的总量下全年亡人10个人左右)30年,就一天和30年这个比例关系。你说说,我们的观念落后到什么程度,我们对通航安全认识上的无知,到了什么程度!
我跟教育部门的人讲,高质量发展要配以高质量的教育,建议能不能把航空方面的知识加到小学课本里,至少要在1%或是1‰的幼小的心灵,播撒下未来择业方向的种子,能做到这样,以中国人口的数量,那么就非常了不得了。
在美国的通航产业,9600万的中产阶级支撑了几十万架飞机,他们拥有大几十万的飞行员。我们如果有千分之一,那一定是非常强大的。
系列之四中经网:说到这儿的时候,我关心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各省市地方发展各种航空产业、建立园区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我发现人才培养这方面好像力度不够?
李健:是的,就这方面问题,我跟教育部门探讨过,他们建议我跟各省沟通,说教育在减负。我认为说减负是对的,但是减负和高质量发展,要像李强总理讲的:既要解决加油门问题,还要解决踩刹车问题。
经济社会要想发展,要想找到新的增长点,政府官员就得加油门、要担当、肯负责、科学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知道踩刹车,不知道加油门,不知道科学的来论证,看到问题我们永远举步维艰,很难前行。
中经网:像您刚才讲到美团在用无人机送药、送快递,现在快递小哥满大街都是。目前已经有些博士生、研究生、985的毕业生找工作都很困难。如果说无人机代替了这个快递小哥,会不会再次造成失业恐慌的问题?
李健:你说的这个问题,在去年两会,经济大组四个代表发言,有关领导曾经向我提问,说无人机把这个快递都替代了,小哥失业怎么办?我是这样答复的:我知道的情况是,快递和小哥的需求随着业务量是呈一倍、两倍甚至三、四倍的增长,但是无人机业务量的增长,是呈几何倍的增长,既不影响快递小哥的就业,而且会推动这个产业迈向更新的发展空间。有很多案例,你比如说,边远地区、海岛,人不可替代的;你比如说有些业务,像美团购药,凌晨3点,药房里要有人开出要单子,要有人送过去,小区还得要人去接,而无人机直接就送到客户的楼顶上,而且是全链条下单,无人机配送,全程15分钟就够了。这些业务都是不可替代的,这个增长是呈几何倍数的增长。
中经网:您这个观点太好了。
李健:所以说发展过程中讲高素质,快递小哥面临着新的选择,就是用无人机和操作无人机,快递小哥变成操作无人机的飞手,这是一个人口质量的变化,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标准。快递小哥在配送路上出现的安全事故率也降低了。退一步讲,到了一定的程度,说完全可以替代快递小哥的时候,会用新型业态替代,一定是更高质量的替代。
中经网:那么我还想再回到人才培养的话题上来,未来通航产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新的市场空间巨大,人才需求也很庞大,会不会就降低了职业性人才培养和就业率不匹配的情况,会不会避免出现很多人找不到工作、不知道从事什么的现象呢。
李健:我们的教育体系、培训体系要紧跟前沿发展的方向来加快人才培养。我前面讲了三条建议里头最后一条永远离不开它,我们的教育部门是一个先导部门,建议我们有关部门在有些观念上也要踩一踩油门。
航空、低空经济、通用航空最终带来的核心概念,我讲的不是航空工作人员的问题,是带动航空人口问题,要有很多家庭是靠航空产业生存的。
从航空就业到航空人口,从事教育,整个产业链,它是个上下游的关系。将来这个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增加了一个,在巴西、在英国,他们叫“航空立国”。他们的工业部门是以“航空立国”为重要的标志。而美国的通航主要是作为国家战略安全的储备,日常以经济形式存在。你可以到英国去看,为什么大工业被影响发展以后,最终高端制造的落脚点在航空制造业。
所以那些国家,很多人对航空有充分的认识、理解,很多家庭、很多人口,是靠航空来生存的,所以航空人口是这么个概念。我们这要拿这个概念来讲,还差了很多很多,差的很远很远。这个认知可比对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纯农业、渔业的认知是大大提高很多的,这是可以想象的。
中经网:听您这么一说,我内心非常激动,也充满了期待,到了那一天,我们国家可能就会完全地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了。
李健:对的,要实现根本性的改变,看你靠什么发展。
中经网:是啊,听您这么讲,如果航空产业发达了,我们国家的整个格局、产业链、生活质量、国民的素质,包括国家的经济实力完全就不一样。
李健:是的,通航发展的根源,不仅是人口的基数,还发掘了空域资源,让我们向上要发展空间,这两个概念其实很重要!
中经网: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了,感觉到航空产业方面的发展,您还是有很多内容是能传递给我们大众的,希望下次有机会再继续跟您探讨中国的航空发展。
李健:有更多的人对航空发展有非常好的建议和想法,希望你们媒体能开辟更多的空间,传播更多的思想。
中经网:好的,我们一定会积极传播这些观点,感谢您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供稿:中经网·中经在线《科技与财经》专栏主任 王文慧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延伸阅读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关注本公众号后,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邮箱:publicvoic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