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左鸣:再次纵论发展通用航空

王文慧 通航圈 2023-12-25

11月25日至27日,2022中国航空产业大会在南昌成功召开。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林左鸣、名誉理事长刘高倬,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黄伯云、冯培德、甘晓华、杨华勇、吴光辉,中国科学院院士闫楚良,中国商飞公司型号总师、ARJ21飞机型号总设计师陈勇,俄罗斯国家工程院院士毕思文、钱征华应邀出席。国内航空领域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投融资机构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企业名流共400余人齐聚中国航空工业摇篮、英雄城南昌,共同探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话题。

(林左鸣,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连续多年入选《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排行榜。2013年获得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2015年入围CCTV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奖。)

中经网:林理事长您好,近些年各种航空大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包括这次的航空产业大会,我还参加过湖南通航产业博览会,珠海的中国航展,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您能给介绍一下吗?这些大会召开的目的和意义又是什么呢?

林左鸣:本届航空产业大会得到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市人民政府的鼎力支持。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统筹规划,全面发力,组建航空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实施全省航空“产业链链长制”,从7个方面推进航空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收到很好效果。可以说,江西省是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在航空产业这个‘赛道’上蓄力争先”重要指示精神的楷模典范。

湖南通航博览会是国内通航领域举办的首个专业展会,也是国内通航领域规模最大的专业展会。不久前召开的珠海航展,展示了我国许多的先进装备,军机的20系列,民机的C919,AG600M等国之重器让大家眼前一亮,充分展示了中国制造的高度和水平,展示了中国的大国魅力。

可以说,近年来航空方面的大会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共谋中国航空产业的发展,而这其中通航产业更是异军突起,脱颖而出。

人类的发展历史,必然要经历三个重要阶段:奔驰在广袤的原野,遨游于无垠的海洋,飞翔上深邃的蓝天。因此,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然要努力成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成为扬起风帆的国家、最后成为插上翅膀的国家,这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伟大历史使命。

我们要怎样成为航空强国和大国,可能还要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去看待。从尖端科技,产业基础等制造领域看,我们不想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代差,这方面我们正在努力迎头赶上。但从广度上来看,我们航空大国的道路上还面临着最重要的一道门槛——群众性通用航空的普及。

通用航空,被誉为人类第四次交通革命,也是踏入航空时代之梯,它蕴育着“万亿蓝海”,推动我国通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国家未来航空发展的新趋势。

中经网:几个月前,麦肯锡公司发表了一篇关于航空创新领域的融资情况的报道,对包括可持续航空、超音速飞机、eVTOL和无人机等领域的近期融资情况进行了汇总归纳和简单分析,并提出了对发展和融资预期的观点。据称,航空创新领域已经获得150亿美元投资。结合国际航空领域的发展,您对我国的通航发展有何看法,这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影响?

林左鸣:通用航空创新,目前全球都聚焦在eVTOL(电动多旋翼垂直起降飞机)之上,也有人把这种飞行器称之为“飞行汽车”。毫无疑问,这是全世界的一个新的产业风口,它的到来将使人类从“汽车时代”走向“通用飞机时代”。所谓的“时代”,必须是在大众中普及,必须能进入家庭消费。

从个性化交通的角度来看,在人类历史上,实际上有过人力或畜力车辆的时代,再来就是“汽车时代”。下一个时代,应该就是“通用飞机时代”。当然从更宏观的交通视角来看,人类有过航海时代、铁路时代、公路时代、航空时代。但这些都不如“汽车时代”那样,几乎涉及到发达社会的所有家庭。实际上,今天在世界上是不是发达国家,标准就是有没有进入汽车时代。再过二十年,很可能未能进入“通用飞机时代”,就是欠发达国家。而能让一个社会进入“通用飞机时代”的个性化交通工具,现在基本上就聚焦在eVTOL之上了。而且这个趋势,估计不会有颠覆性的改变。

eVTOL的产业发展,将带动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将给全世界的经济发展注入难以准确估量的新活力。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着重推动以下的改革发展:一是加快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二是加快低空通航基础设施建设;三加快培育全民航空意识;四是加快培育通航新应用场景;五是加快发展通用飞机产业。

中经网:近些年来尤其是疫情影响下,双11民众在各电商平台痛快“剁手”购物的背后是快递物流业务量大幅增加,货车司机群体因疲劳驾驶出现事故率加大,且据报道,这些年因跑长途司机身体问题加大,造成的货运司机流失问题也很突出,这对物流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您怎样看待这样的问题?

林左鸣:因“双十一”物流窘境的报道,我也看到了。物流作为实体产业链的纽带,涉及到所有实体商品的原材料开采、采购、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连接,换句话说,现代物流体系就像一个国家产业的动脉血管,深入连接到国民生活的每一个细胞。如果整个物流体系的效率能够更快,那么整个社会的运行速度也会更快、效率更高;如果产业前端的物流出了问题,那么后端的千行百业都将受到影响。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物流实力,一些人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看法,对解决物流的问题,摆脱了以往的思维定势,提出了“天地一体系统”的概念,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十分振奋。

我国物流运输的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放开低空的空域,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才有可能做到。开放低空空域,主要指3000米以下的空域,可以发展有人通用运输飞机和无人运输飞机。如果把这个实现立体交通的低空空域开放了,那么中国的物流容量就可以达到几何级数的增长。

实际上我国的地理形态,就意味着地面物流运输和交通是非常脆弱的,如果发生大规模战争或者重大自然灾害,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部分地区多山、多河流的地方,只要道路体系中的桥梁、隧道等被破坏,基本上交通运输就得瘫痪。

汶川大地震时我去了灾区,那个时候就是本来很好的公路,瞬间就瘫痪了,在那种情况下,只有通用航空才能得以保障,居安思危,这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中真没做到。

我们通用机场非常稀缺,和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很不相称,一但出现特殊情况,我们国家就可能没有交通运输。更何况即便在和平和正常时期,通用航空的物流运输也是有极大竞争力,“吨公里/小时”费用,在有些情况下,甚至比地面运输有竞争力。

可现在的致命问题是:通航机场太少,空域管理不适应,飞行员数量不多。最近国内对通航的认识是有所提高,对无人机的发展应用热情很高。发展无人机固然很重要,但是通航物流运输,也不可能只依靠无人机唱独角戏,实际上有人驾驶的通航飞机来从事物流运输更重要。因为无人机一般还只能按固定的航线和航路来飞,而有人驾驶的通用飞机适应性那就高多了,只要有适合飞行的空域,在目视下都可以飞,对于做物流运输这样的业务,其可适应的场景是最广泛的。总之,我国物流运输进一步发展的出路,不在地面,而是在低空。

中经网:您一再强调要发展低空通航物流,实际上目前的民航运输也是不错的,您能剖析一下汽车的货运物流、大飞机的民航物流以及通航物流的各自特点吗?

林左鸣:最近有句话比较流行“快递行业很卷,没有飞机的已经混不下去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疫情之后,民用航空有“脱人向物”的趋势,这种情况对我这个研究广义虚拟经济的人来说,感到特别有趣。因为如果我们仅从价值流动的角度来看,实物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物流,而广义虚拟经济的最重要的形式是各类服务业,其基本载体是人,表现形式是人的活动——即人流。狭义虚拟经济则是信息流的,最具价值的便是金融业了。

如果这么看民用航空“脱人向物”的大趋势,实际上正是民航业“脱虚向实”了,看来是疫情在不经意中,帮助了民航运输业实现了“脱虚向实”了。当然,这样的形容未必很贴切,我这里只是做个比喻而已,我们更希望民航运输业“虚实”均衡发展,所以这次疫情,实际上为民航货运大发展补上了一课。

然而空运物流成就快递,还只是成就了一半。如果低空经济不发展起来,就难以完成空运物流的临门一脚。实际上航空物流快递还是“半身不遂”,没有根本上解决物流快递的消费升级。

现在普通快递没有物流混不下去了,尤其在疫情期间,有些大货车司机都要被关在驾驶室里隔离,“三天两检”做核酸合格后才让进埠。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靠汽车上高速实现物流快递,显然不止是没有竞争力,而是行不通了,所以空运物流快递自然应运而生。

但是这样的空运物流仍然不是四通八达,比如今年夏天,岭南的荔枝从广州运到西安、上海和北京都没问题,比唐朝时送给杨贵妃的快,可是要送到不与广州通航的城市就不行了,那就只好在荔枝到了西安后,再由汽车接驳出去,汽车接驳的这一段行程,快递就变成慢递了。如果发展了低空通航物流快递,那么荔枝通过干线航空运输到枢纽机场后,马上可以由通用飞机接驳转运出去,这样的航空快递就是真正可以做到四通八达,不再是“半身不遂”了!所以,发展低空通航物流运输是今后我国航空工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经网:您说的很有道理,但不可否认,现在的大飞机还是占据非常强悍的主导地位,对此您怎么看?

林左鸣:在我看来,大型载客商用飞机的黄金岁月已经逝去,何时“君”再来真不好说了。真正的国际商用航空兴旺起来,那是二战之后的事,战后一拨美国艺术家带头欧洲游,旅游包机引爆了商用航空,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来,空旅的服务,全是靓女美食的豪华配置,演化成了商用飞机空中旅行的惯例。后来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过来,世界不经意中成了“平的”了,于是国际空中交通市场旺盛,几乎经久不衰。

但是疫情之后,世界大变局之后,今后航空的市场,不会再因为世界是“平的”而存在,因为世界不再“平”了,航空若还能有新的发展,只有个性化的区域飞行器,也就是通用航空可能还有戏当然,今后大飞机用于货运的可能还有广阔市场,包括通用飞机,如果要火起来,也可能是先用于物流。总而言之,国际客流运输很难再创新高。

不过中国还应该大力发展航空业,尤其是发展通用航空业,这不但是为和平时期的中国着想,即便打起战来,就现在的导弹水平,高速公路、高铁都得瘫。为什么呢?中国不是乌克兰,一马平川的,一条公路无数的桥梁、涵洞和隧道,几枚导弹就会让整条路瘫了,所以即便在战争时期,中国也更需要通用航空事业!

过去说,打赢淮海战役是靠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今后,我们要打赢反侵略战争,就得靠人民群众“用小飞机飞出来”!

中经网:您把为什么要发展通用航空的场景描绘得很生动,那么当前我国低空通航发展急需做哪些工作呢?

林左鸣:首先要飞起来,要大力加强通用航空机场群建设。实践表明,制约通航发展的不应该是空域问题,也不是产业问题,而是通用机场普及率的问题。

美国通用机场数量高达19750个,平均每个州有395个,我国土地面积与美国基本相当,但在册通用机场数量全国只有不到400个,差距十分明显。发展通航航空,首先要解决“飞起来”的问题,没有通用机场,飞起来就无从谈起。

这就像“路和车”关系一样,要先有路,只要高速公路修好了,四通八达,买车的人就会多起来,这就是“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同样,只要抓住通用机场这个“纲”,通航领域其他“目”就会张起来。通航机场的基本密度如果能达到“两个县三个机场”的水平。就应该具备了比较好的基础条件生态。

通用航空所涉及到的活动范围特别广阔,它基本包括了去除公共航空运输之外的所有内容,它的作业一般集中在低空区域,高度普遍在1000米以下,有一大部分甚至是在600米以下的低空区域。

通用航空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近几年来不断的蓬勃发展,根据报告数据显示,们国家的通用航空规模一直在以15%以上的增速在发展壮大,通用航空的规模不断壮大,应用的场景也是日益增多,通用航空在整个国家GDP中的贡献率也越来越高,而它对于航空事业发展的促进是十分必要的。

中经网:关于低空通航的发展,也就是低空经济的发展,很多人是存疑的,您在经济领域也有非常深厚的研究,您可否再明晰的介绍一下低空经济该怎样操作,才能发展起来,促进市场的大发展呢?

林左鸣:这就得让市场“热起来”,积极盘活通航消费市场发展通用航空的目的是发展低空经济,促进低空消费。未来二十年,中国通航业将以年复合率超10%的速度“井喷”式发展。据摩根士丹利发布的行业报告预测,未来全球城市空中物流规模达460亿美元,城市空中交通(UAM)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美元,中国占比有望达45%以上,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但目前全国物流以体力劳动为主,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尾端成本居高不下,占到总成本的30%甚至50%以上。

在中国这样的地方,人口过度集中在胡焕庸线以东的平原地区,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口都聚集到东面,但是我们国家还有广袤的国土,人口却很稀少。人口稀少的重要原因,一定是交通落后造成的。中国的公路和铁路建设水平在世界上已是登峰造极的,我们很多山区公路隧道的建设都成工艺品了,水平很高,但是成本也很大,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如果我们把通用航空发展起来,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根本不需要修那么复杂的高速公路,也不需要用盾构机打那么多涵洞来修高铁和公路,通用航空发展就足以解决这些个问题。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我们如果真正地把通用航空发展起来,那么对整个交通运输,尤其物流运输领域,是可以解决很大问题的。

具体到一些应用场景,比如中国沿海,网箱养鱼是世界之最。网箱养的鱼,捕捞后的运输都靠船只运到很远的海岸码头上,因为在海岸线上,码头不能到处建,所以一般都走斜线运输到很远的码头上,再由汽车接驳转运到消费场所。

但如果是通用航空,eVTOL这类通用飞机可以直接飞到网箱养殖区的垂直起降点,空中垂直起运捕捞上来的鱼,直接运到消费场所,这个效率是现有的运输方式没法比拟的。

在高速公路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运输车辆,其使用效率都不高。因为,只要上高速公路,至少是两吨半以上的车,但实际上往往有些车只装了几百公斤的货物,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通过高速公路运输少量急需货物的效率是很低的。

但是通用航空就不一样了,它往往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其运输投递成本甚至比汽车运输更具经济性。目前在研的载重吨级的通用飞机,可将吨公里/小时的物流成本控制在5元左右,有望成为国内低空物流配送的骨干机型。 

所以通用航空的大发展,很可能引发中国物流运输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意义十分深远,可以让中国的经济运行体量呈几何级数地提升。并且大家将会发现,一但运输量大了以后,飞机运输的成本可能更低。

所以我们感觉通用航空的发展,特别是在物流方面的应用,将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中的一场巨大的革命之“火”。

中经网:照您这么一讲,应用的场景这么多,首先人的因素就会热起来,会驾驶通用飞机的飞行员的需求就会加大了。

林左鸣:是的。要着眼“旺起来”,大力抓好通航人才教育培训。人才是通用航空发展的关键。不管是造飞机、开飞机、修飞机的,还是指挥飞机、保障飞机的,都需要经过专门培训,要有相应的资质证照,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美国有为数众多的民间飞行组织、通用飞机和私人飞行员。美国1992年开始实施的“雏鹰计划(Young Eagles)”,专门安排8至17岁的孩子学习航空知识,体验真实飞行。到2003年,年满17岁的飞行体验者2%拿到了驾照,为美国“天之骄子”储备了大量人才,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航空最为发达,资本最为雄厚的国家。

我们要成为航空大国,群众的基础是离不开的,通过通航的市场化行为,激发广大民众对于航空的热爱,为我们航空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中经网:在您的描绘下,我们看到了一个蓬勃的、全新的支柱产业的崛起,这对中国的经济来说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林左鸣:通航的发展会是一个高“维度的提升”,形成“四位一体”全产业链生态

中国古代物流最有效的交通是利用水路运输。我们中华民族有沿水而栖居的历史习惯,很多城市都沿着河流而建,这样不但可以有水用,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通过河流,可以方便地获得交通运输能力。但是这种靠河流运输,以及早期靠一条铁路运输,都是一维线性的,它能承载的经济体量是有限的,只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

人类通过运输使得经济体量再次提高是汽车出现以后的事。汽车的出现,使原来简单地走马车的马路就变成了公路,形成了公路网络,这就把原来一维线性的交通,变成了二维平面网络化的交通。这个时候的经济体量就大大提高了。

我们知道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三个流量:第一是人流量,第二是物流量,第三是信息流量。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由这三个流量构成,交通解决了这三个流量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流量和物流量。

经济体量要再进一步增加的话,交通运输肯定就要从一维线性到二维平面之后,再上升一步,即到三维立体。交通运输到三维立体的时候,经济体量就更大,它能承载的整个经济活动就更多,其价值量也就更大,三维立体的交通运输就是要往空中发展,就要把通用航空尤其是低空通航迅速发展起来。

所以今后通航的发展,对物流发展的意义是非常大的,这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物流运输巨变,这场巨变式的革命,还会促使建立三维立体交通成为现实,使得我国经济体量的发展,在今后呈现几何级数的巨变成为可能。

总而言之,发展通用航空产业,重在形成“四位一体”的生态系统:即以机场建设为主体的基础设施生态,以航空制造为主体的创新产业生态,以飞行证照培训为主体的教育培训生态,以科普体验为主体的通航文化生态,这四种生态共同构成通航业繁荣发展的生态系统。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通用航空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会释放出巨大产业潜能和消费空间,提升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经网:听您的纵论,我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有了非常大的信心。

林左鸣:是的,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我们观察中国经济,不能只看一时。搞好中国经济,在认真做观察之后,就得针对薄弱环节积极出手。

现在的薄弱环节,一是消费、二是投资、三是创新、四是就业。应该说薄弱环节不少,这些问题不逐一解决,经济复苏就面临着困难和挑战。消费要升级,升级的消费,才能带动生产力发展。投资要全面,不但国有资本要积极投资,民间资金也要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有活力。创新要以市场为取向,没有以市场取向所支撑的创新活动,往往是难以成功的。就业要充分和灵活,这就要求不拘一格,不论是晚上摆地摊、居间做中介、还是用通用飞机“跑单帮”,都是好就业,都不应该歧视人家。不能认为只有进工厂才是就业,体力劳动的工人,最终都会被机器人取代;要明白非纳税人多了,不只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只有纳税人越多,社会才可能越公平进步。

所以,观察中国经济不能只看一时,如果能从以上这四个角度来观察,并有针对性地弥补短板,那就更有意义了!正因为如此,我非常赞同各种体制的企业都积极投入发展低空经济。

所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信心问题,不盘活“信心的资产”,对应的投资机会就失去了。因为会计的记账方法,是复试记账法,不借资产就不能贷投资,没有信心哪能有机会。

所以发展我国的低空经济,重点是要坚定信心,要放手发动群众,掀起发展低空经济的高潮。

撰稿:王文慧(中经网·中经在线《科技与财经》栏目主任)

通航圈综合编辑。

延伸阅读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关注本公众号后,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平台综合编辑文章,转载本文请在作者处注明为通航圈,并在文首醒目位置注明“来源:通航圈(微信ID:tonghangquan)”,文末放通航圈二维码,侵权必究。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邮箱:publicvoice@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