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设计的陶瓷“破坏”了传统,把艺术品变成了日用品
2009年的时候,殷九龙因为工作与几位美国设计师一起去景德镇参观。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个类似麦加的“圣地”,对世界各地从事与陶瓷相关的人而言,景德镇便是那样一个必访之地。
那时殷九龙对陶瓷的了解不多,但他带着一腔期待和想象到达景德镇时,却发现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著名古都和大多数发展中的城镇一样,充斥着混乱的街道和毫无特色的楼房,散落期间的陶瓷市场并无规矩和格局可言,更让他失望的是,他所见的陶瓷虽然恪守传统、工序复杂,却与当代的审美大相径庭。
“那些器皿毫无创新,也不符合当下的生活语境。许多人以大师自居,觉得自己的工艺多么了不起,却一点都不关心作品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而且只有体制内的一种流通途径。”
这是他后来开始设计陶瓷系列的起因之一,但其中还有更深远的铺陈。1996年从成都大学毕业后他一直投身设计领域,曾多次参与国内外艺术设计展示与交流活动,负责多个国际文化艺术机构的形象设计,也参与了成都几乎所有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的设计推广,他的设计已涵盖了平面设计的各个领域,迄今累计项目数量超过500个。他一直希望尝试平面到立体的转换,
“
用设计的视觉语言介入陶瓷,
也是将新的方式融入传统制造的实验。
”
相比其他工艺化的产品,从生产的渠道、数量和销售渠道种种现实问题来看,陶瓷也是准入门槛比较低的一个门类,“我们可以做一个,也可以做上万个。而且陶瓷作为中国传统语言风格,具有东方的情绪,又是每家每户的生活必备品,我们想让这种众人熟知的传统符合当下的审美。”
“1/1000”是他设计的第一个系列,这个名字意为“微不足道的参与者”。他采用了“梅瓶”的基本形状,但做了巧妙的改造:在瓶肚最宽处分为一个小水杯和一个高水杯。他又赋予表面波点、条纹、菱形等几何图案,“说到青花瓷,大多数都是山水、花鸟、树木,用青花去表现现代视觉的概念,这种介入很有趣。”
工匠们从来没有做过几何图形,他们不认为那是种优美的表达,习惯了画花鸟这些多一笔少一笔不会造成问题的图案,他们发现要求严格的几何图形很容易看到接口之间的细微差别,而“工整规则”才能达到设计的初衷。
△1/1000系列青花瓷瓶
最开始的时候,殷九龙被贴上了“破坏传统”的标签,甚至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排挤,在朋友的介绍下,才找到了愿意和他合作的匠人。“当时找到了一位叫李胜的老师,他在景德镇也是大师级的人物。他和我们合作的第一个作品是一个60公分高的大罐子,出窑的时候虽然有一些缺陷,可是从视觉和行为体系来说,他都只能用‘震撼’来形容。”当时他们选择了景德镇的高白泥,也用了传统的烧制方法,这些做传统器皿时在技艺上已经炉火纯青的老匠人们,也非常好奇年轻设计师看待器皿的新角度。
△“song”系列花瓶
“1/1000”推出后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指着波点说他模仿草间弥生,他很不服气。“他们忽略了我们对‘点片面’这些整体美术语境的掌握,它们能够成为流行的元素,但本来就是美术的基本语言,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线条和形状,与观看者和使用者都能产生情感的连接。”
△1/1000系列衍生餐盘和水杯
成功改造了梅瓶再设计出系列衍生品后,他就放弃了青花,“青花的手工很难控制到标准。”之后他设计了m²系列的盖碗茶和咖啡杯,极具包豪斯感的大色块碰撞,同样充满了现代性,“成都人喝茶没有那么精细,爱用盖碗茶。我们改进了传统的圆润外型,增加了线条的棱角,而不同的碗盖颜色组合,让一对茶杯可以组合出不同的可能来,增加了许多趣味性。”
虽然大色块看起来简洁明快,但烧制的过程极富挑战:如果边缝处出现任何细微的瑕疵,或者颜色出现任何不均匀,整个作品就毁于一旦。但三种颜色就需要经过五次烧制的过程,每一次都要保证万无一失,次品率非常高。
m²盖碗茶杯及咖啡杯系列(点击下图购买)
诗人王寅是殷九龙的好友,两人相识多年。殷九龙觉得文字用图案的形式出现在作品中会有特别的效果,就提议将王寅的一些诗句印在咖啡杯上,两人一拍即合。“王寅自己挑了四句诗,英语和法语的部分是我的手写体,我们用了黑、白、金三种最为基础也最为强烈的颜色,就有了这个联名的咖啡杯系列。”
诗人王寅联名咖啡杯(点击下图购买)
2012年殷九龙已经开始陆续的创作,2014年他正式推出了“艾和拉维(Artlavie)”品牌。那时的舆论导向还没有高歌猛吹“创意产业”,他更多是凭借自发的兴趣在前进,“我们有很多缺失,比如管理,比如生产工艺等等,但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还是希望产品能达到非常高的标准。”
1/1000系列衍生高水杯(点击下图购买)
他从一开始就奔着量产的方向去,算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整个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特别就新的产能来说,我们提到整个生活方式或者经济的升级都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个阶段里我们会发展成一个世界工厂,但它执行的不是我们的标准。那么究竟该遵从和执行哪种标准呢?”既然标准化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他就不想只围着奢侈品打转,而想把产品的价格定在中等偏上的位置,大众也可以承受。
1/1000系列衍生餐盘(点击下图购买)
艾和拉维的陶瓷产品基本都达到了欧美“零检产品”的最高标准,在这样以小作坊为主的产业链里实属不易,“我们一直是做设计和艺术类呈现的,对管理有要求。我们希望这几年里艾和拉维可以进一步‘专业化调’,不是说要追求多大的规模,而是在主观意识下,让它成完全符合商业游戏规则的品牌。”
许多设计者会有一种追求“金字塔尖”的心态,一种在品位和生活方式上俯视众生的优越感,但殷九龙更希望做到分享。“许多人看着一只精美的杯子,会说我不舍得用,言下之意,就是我曾经使用或者我习惯使用的都是不好看不精致的东西,这是我在思考的问题。”以前器物的功能性几乎是唯一的要求,如今审美也成为了核心问题。“中国对设计和艺术的界线规划得太明确了,其实在西方,这两者本来就是相互交融、互相成就的。”
1/1000系列衍生矮水杯(点击下图购买)
他一直不主张随意提“匠心”这个词语,“传统陶瓷要经过72道工序,但这是职业化的基本标准,不是你的精益求精。”“匠”和“心”之间的结合,工艺本身的操作方法,才应该是真正的重点,“对当下的认知,对事物发散性的看法,从中引出的新的信息,这些才是更为完整的价值。打磨几千次是匠心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唯一的标准。”
他自觉是个幸运的人,一直以来基本都能主导项目设计的方向。“市场上大多数的设计师都很忙碌,甚至是茫然的。由于生存的压力,他们需要不断去和甲方周旋,20年来的从业经历能让我主导一些事情,坚持是很重要的一点。很多人觉得艺术没有标准,其实艺术的坚持本身可能就是一种标准,只是它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产品标准有所不同。”
下一步,他想把“艾和维拉”拓展成一个拥有更多生活性产品的品牌,比如近期他就在和杜邦纸张讨论推出环保纸张产品的可能。“从2014年到现在我们的发展其实挺缓慢的,这和产业力、本身的精力都有关。产品是最为关键的,但要去研发,会遇到技术壁垒,还有出货、物流、仓储、销售等等后续问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赚钱甚至没有平面设计来得快。我现在一直是左手赚钱,右手投入这个品牌,没有第三方财团的介入。但我执意做这件事是因为看到了它的希望,在中国整个日常生活的升级过程中,我们可以给消费者意见,每个人对生活都可以有新的追求。”
△m²系列与作家洁尘的联名咖啡杯
他始终记得自己在大学阶段的局促,那时连国外资料参考书都难得一见。亲眼目睹和参与了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他不由生出一种责任感,让设计参与到整个时代精神和社会的改造中去。“有时我们很难介入,因为个体的力量太渺小,反而从社会语境来看,其实设计一直在改造着我们。所以我更加认定,符合当下审美和生活方式,符合当下经济形态和社会语言的,甚至符合我们文化程度的,才是真正的好的设计。”
他性格中对新事物的好奇和憧憬,也始终让他在不同的领域间辗转自如。从平面设计到陶瓷到空间设计,最近他的计划是写一本书。“很多人说我不断在和过去告别,但我始终围绕着一条主线前进,那就是设计和艺术,我觉得我挺诚恳的,这是生命力本身的激发。”
这些陶瓷的图案里,
哪一种最出乎你的意料之外?
留言上墙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插播一条招聘启事,有以下技能的小伙伴欢迎加入~
1.设计师,特别是有产品包装设计经验的;
2.创意人,线上传播、线下活动,脑洞齐飞;
3.策划师,受众思维,逻辑清晰,文案过关,PPT亮眼;
4.新媒体内容运营,对设计或商业领域内容有积淀,文笔要求参照本号推送;
另,商务经理、市场专员、线下运营岗位招聘长期有效。
Major大调提供体面的薪水,达成创新的成就感,以及属于你的行业影响力案例。
🛒
好物推荐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你也许还想看,点击图片查阅
有趣的灵魂让我们互相认领
在洱海边的菜市场里,我们遇见了最好的风花雪月
👇戳这里,发现更多好玩的生活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