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飒姐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从某个方面上来看,也是一个人类不断学会利用新的技术和工具,来帮助自己能够改善生活环境,应对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历程。
在人类生息繁衍的过程中,除了剖宫产,还有一个特殊的工具,为分娩这件事情带来了里程碑式的改变,它就是产钳。原始社会的人们就已经学会使用尖锐的石头来帮助割断胎儿的脐带,产钳的历史也出现得很早。在建于公元前250年托勒密王朝时期,埃及科翁波神庙的壁画上,就绘有在祭礼中使用产钳的情景。记载中,在盖伦(Galen,129-199)时代之前150年,Celsus(约公元前25年-公元50年)也使用过产钳。不过那个时候的产钳的内侧面是有齿的,推测是用于钳出死胎。那个时候的使用者应该也没有想到,产钳会在千百年来,随着人类的改进成为拯救无数产妇和胎儿的「救命工具」。
为了躲避宗教迫害,1569年威廉·钱伯伦而从法国逃亡到英国。18世纪以前,欧洲的外科医师由理发师兼任,威廉就是其中一位。他有很多儿子,其中两个从事助产,而且都叫彼得。这个被罗斯玛丽·曼德教授在2004年出版的《男人与母性》一书中提到「给孩子起名时特别缺乏想象力」的家庭,就是现代产钳发明史上的关键。根据传闻,产钳是由大彼得在17世纪早期发明出来,它的外形像一把大的金属蛋糕夹,两叶中间有孔且与婴儿头型相合,把手用一个螺丝从中部连接。用产钳来牵拉胎儿头颅,协助分娩,这大大降低了妇女和胎儿在难产情况下的死亡率。凭借这一利器,钱伯伦家族在助产领域名气水涨船高,财源也滚滚来。钱伯伦家族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并没有公布于世。旁人只知他们处理难产的手段很高,却不知道他们究竟用了什么办法。传说他们处理难产,会带着一个巨大的箱子,产妇被蒙上眼睛,所有人都得回避。直到1813年,彼得·钱伯伦曾经居住的房屋阁楼地板被掀开,装在盒子里的5副设计优良的产钳被发现,至此,钱伯伦家族的秘密才彻底被揭开。
不过,钱伯伦家族发明的产钳,只有胎头弯,并没有骨盆弯,所以当时钱伯伦家族的产钳适用于正常尺寸的母体骨盆,对佝偻症女性的变形的骨盆就有些无能为力。1750 年前后,英国产科医生威廉·斯梅利和法国产科医生Levret A分 别对产钳进行了改造,将产钳长度加长,并增加骨盆弯,让产钳可以更好地贴合母体骨盆的弯曲方向。1752年,著名的产科医生威廉·斯梅利写作了第一篇关于如何安全使用产钳的系统性论述。产钳逐渐成为了两个多世纪以来,最常用的产科工具,并不断改进。20世纪,根据胎儿头颅在骨盆内位置的高低,出现了高、中、低三种形式的产钳。而产钳的普遍应用,使得产科执业资格的要求更加严格,也带来了助产士领域的巨大变革。
这一钢铁工具的利用,使助产士领域不再是由妇女的天下,男助产士开始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18世纪开始,在伦敦、巴黎这些大城市里,请男性助产士来协助分娩,成为富有女性中的一股时尚风潮,甚至被看做身份象征。产钳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但它并非只有益处,同样也伴随有风险。如果产钳使用不当,就有可能给母婴带来伤害。比如在第一产程末或第二产程发生的胎儿窘迫,产妇因为疤痕子宫、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不宜过度用力;以及第二产程出现胎盘早剥,需要缩短第二产程,或者是在继发宫缩乏力、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巨大儿等情况下,出现第二产程延长的时候。使用产钳的时候,每个钳子分支的叶片是需要抓住胎儿头部的弯曲部分,应牢固地围绕胎儿头部,但不能过紧。产钳叶片具有两条曲线,头部曲线的形状与胎儿头部相符,骨盆曲线的形状与产道相符,有助于引导耻骨下的牵引力,来帮助胎儿娩出体外。
这种操作方式,必须要求胎先露已经足够下降,而骨盆狭窄、头盆不称、均不能使用产钳。其中高位、中位产钳术,由于风险高,在很多国家已经被禁用。使用产钳常见的可能导致的并发症有母体会阴裂伤、阴道壁血肿、宫颈裂伤、产后出血以及尿潴留等。而新生儿并发症常见的有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钳痕、面部表皮破溃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如今,随着产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剖宫产技术的提高,产钳助产已经逐渐减少。不过低位、出口产钳由于操作简单,并发症相对较少,在临床上难产的处理手段中,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的人曾经对飒姐说,如果钱伯伦家族不那么财迷心窍,早点公布出产钳的秘密,也许产钳早就可以大规模在世界流行,能够拯救更多的产妇和胎儿生命。但是我们确实也无法否认,钱伯伦家族研制产钳的初衷,哪怕是为了金钱,也依然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平心而论,医学的发展,无论何时都是堆积在累累白骨之上。而能够促进医学发展的,除了人们的探索和求知欲,还有不可忽视的金钱力量。
所有的医疗手段,都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救人亦可杀人。就好像对于金钱的渴望,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毁掉一个人。产钳虽好,但最终的使用,还是要看把它握在手中的那个人。用好了用对了,那么结局就是救人性命,不当使用,甚至反过来被它主宰,下场也许就是血流成河。[1]王重阳.漫话产钳发展史[J].中国医学人文,2018,4(06):33-36.[2]医史漫谈 | 产钳的故事:秘密与希望,王璐,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8.6[3]夏凤芹,纪彬彬.产钳助产术154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0):151-152.微信公众号最近要改版!为了方便大家能够每天看到飒姐的文章,希望大家动动手指,把飒姐的公众号加个星标!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请点击“在看” | 把本号分享给你的朋友| 欢迎更多交流 | 知乎@ 飒姐 | 微博@妇产科女司机飒姐 | 头条号@妇产科女司机飒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