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考生和家长:考后的心理陪伴小锦囊
小锦囊
考后的心理陪伴
毗中
6月14日16:30
伴随英语科目考试结束铃声响起
2023年成都市中考将顺利结束
同学们的初中生活画上圆满句号
家有中考生的家长们“陪考”生活
也暂告一段落
虽然中考之路有句点
但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并不会因此结束
在中考结束后几周内
孩子们的心情将发生复杂的变化
而此时父母充满理解与支持的陪伴
就是帮助孩子度过这段时光
最坚实的力量
01孩子的“放不下”
紧张的中考结束后,有的学生因为自我要求高,仍然沉浸在对中考成绩的担心中,出现低迷的情绪,陷入自责、担心、焦虑中。
可能会因为考试状态不好,觉得自己的成绩不理想,和自己预期有较大差距而出现的焦虑与自责,从而自我封闭不愿意和人接触。
可能会担心自己考不好会有灾难性的后果,这种担忧一方面可能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升学、人生产生担忧,另一方面可能来自父母的压力,担心自己考不好辜负了父母的期望。
02孩子的“放纵”
由于长期处于中考的高压状态下,孩子们几乎摒弃了一切业余爱好,将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备考当中,大多数同学适应了背负中考重担的节奏。
一方面,当考试结束时如释重负,终于可以放松下来了,出于补偿心理和自我奖赏心理,去追求为了中考而妥协的爱好、兴趣,以寻找一种情绪的宣泄。
另一方面,突然放下了包袱,脱离了高强度管制和约束,会出现精神层面的“饥荒”,不知该做什么,心理上突然放松。巨大的心理反差状态使考生产生心理、生理上的不适应。一些同学会显得很兴奋,没日没夜地追剧或打游戏,以填补内心的空虚感。
01觉察自己的焦虑
面临中考这个人生十字路口,家长一定会对孩子有所期待,焦虑的不仅有孩子,家长自身也有焦虑。考试考完了家长心中会好奇、担心结果会怎样,会有意无意间对孩子传递出一些要求,这种期待可能并不是完全显露在行为和语言上,但态度、表情,以及口头禅等一些间接表现,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有期待,并且也会随之产生对不符合期待的现象的不满和烦躁,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反应,家长们无须绝对化要求自己保证“心静如水”。
然而,家庭治疗理论告诉我们“焦虑是家庭系统中最具感染力的情绪”,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相互感染,有利于家人间相互支持、理解,但是如果超过一定的强度和时长,则会使个体失去感性和理性的平衡,即焦虑凌驾于理智之上来决定个体言行。这个时候,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低效的,并且只是将自己的焦虑情绪向孩子传染和叠加。
因此,在中考结束后,家长和孩子沟通交流之前,需要做的是先觉察和识别自己的焦虑和负面情绪。有所觉察后,有意识地先停一停,尝试做些什么,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在那之后再去与孩子发生互动与对话。
02家长的“放”
1、理解与接纳
去识别与判断孩子焦虑自责的“放不下”和空洞感带来的“放纵”,理解并接纳孩子无论出现什么样的表现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并且有其需要。与孩子充分沟通,接纳孩子有情绪宣泄的需要,及时了解并有效对其进行情绪疏导,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充分调整身体和心理。
2、灵活看待未来
针对自我感觉考得不理想的孩子,家长不要一味指责埋怨,降低中考对于自己以及孩子的重要性,灵活看待孩子的未来,积极影响孩子,帮助其减压,并找到适合孩子的、合理的宣泄途径。等到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再谈今后的打算。
3、给予肯定与支持
未来的路有多种选择,肯定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扬长补短”,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未来做可行的规划,让孩子对这个社会、对未来多一些信心。
03家长的“控”
在中考后出现“放纵”表现的孩子,家长要留心其宣泄行为是否在可控范围内,情绪过度兴奋时容易有冒险行为,对于孩子一些过分的想法和做法,家长应该及时引导、制止。中考结束后,有条件的家长给孩子适当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既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开阔视野,丰富阅历。
父母的接纳和陪伴,给予孩子支持和能量。如果孩子在这个时间段出现的情绪困扰难以通过家庭或同伴支持、自我调适获得调节,必要时家长需陪伴孩子,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更好渡过这一阶段,为下阶段的求学做好心理准备。
省市心理援助热线资源
1、四川省心理援助专用热线
电话:028-96111
咨询时间:24小时
2、成都心理援助热线
电话:028-96008
咨询时间:24小时
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电话:028-85422114
咨询时间:9:00-21:00
★
精
彩
回
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