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边自由贸易的必要性
文:朱海就
来源:奥派经济学(ID:AustrianSchoolEco)
单边自由贸易是指不以对方开放市场为条件,而是只要单方面开放本国市场,消除对外和对内的贸易障碍。假如我们承认贸易的主体是个人,贸易是个体的行动,那么与之对应的必然就是“单边自由贸易”。单边自由贸易的观点不流行,人们对它知之甚少,这与主流贸易理论的局限性有关。单边自由贸易不仅在理论上是可靠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利的。
一、 贸易的主体不是国家,而是个体
众所周知,贸易是对比较优势的利用,但通常说到的比较优势时,人们想到的往往是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传统贸易理论错误地站在国家角度思考贸易,把国家设想为单一的贸易单位。实际上,“比较优势”应该是对不同的“个体”而言的,即“不同个体之间有相对的比较优势”,市场把不同个体的比较优势利用起来。所以,贸易实际上是“人际贸易”,而非“国际贸易”。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没有本质区别,适用同样的原则。
将国家拟人化的视角,就相当于把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忽视国内不同个体之间相对比较优势的利用,而后者正是“单边自由贸易”的重要内容。即便他国对本国加收关税,国内照样开放市场,消除各种交易障碍,那么本国也可以把自己内部的比较优势利用起来。当本国实现对内开放和竞争时,本国居民就享有自由竞争的好处。
不仅如此,当本国实施单边自由贸易时,国内市场的吸引力提升,这样就会吸引国外商品和资本进入,这提高了他国居民的收入,当他们的收入提高之后,购买力也提高了,这样也就更有能力购买本国的商品,从而部分地抵消了他国对本国加征关税产生的不利影响。另外,在本国实施单边自由贸易,改善投资环境的情况下,外来投资也会得到提振,这就提高了本国资本的丰裕程度,从而提高本国的生产率和收入水平。
贸易,或利用比较优势不以对方是否对你开放市场为条件。别人的保护主义不能成为自己实施保护主义的理由。相反,对他国商品加征关税使得本国企业能够征收垄断价格,这就损害了本国消费者的利益,可以说,关税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可见,他国对本国加征关税,不构成本国“闭关锁国”的理由。如米塞斯指出的,“闭关锁国的自给自足式经济会给本国居民带来伤害,因为这使得大量资本和劳动力不得不在有限的、低效的条件下被利用。”如前所述,在单边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利用比较优势。比如,中国利用更为有利的生产条件生产本国的产品去交换他国的产品,这比中国自己生产条件不利的商品,显然更为有利。
单边自由贸易把个体作为生产和贸易单位,也从全球的角度看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如一位企业家朋友指出的,市场民族主义,或者认为每个国家应该自成体系,没有看到竞争是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而主张国家之间的竞争,这是当代最坏的思想了。
二、贸易不是“统计数字”,而是 “人的行动”
传统的贸易理论把贸易视为“数字”,如贸易差额,并对这些数字的大小进行评价或考察数字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但贸易首先是人的“行动”,是无数个体的行为构成的,我们要从“人的行动”的角度理解贸易。单边自由贸易正是从“人的行动”的角度理解贸易的。相比之下,“顺差”与“逆差”等统计概念是重商主义者所使用的,还有,贸易平衡的概念也同样是不成立的,这些统计数据为政府干预自由贸易提供依据。
比较优势的利用是个体在行动中实现的。个体在市场中发挥自己的企业家才能,就是利用了自己的比较优势。个体发挥自己的才能,需要利用市场价格,这意味着假如没有市场,个体就没有利用比较优势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市场是个体利用比较优势的条件。在市场中,人们往往是在无意中利用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即个体并不是先知道自己的比较优势,然后去配置自己的比较优势,而是市场发现和利用了他的比较优势。另外,市场与个体利用比较优势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当个体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利用比较优势的时候就是创造了市场。
由于贸易是行动概念,因此取消所有阻碍“交易行动”的障碍,包括关税、补贴和各种壁垒,实施单边自由贸易,就是促进个体发挥企业家才能,实现比较优势的利用,也即促进了贸易,提升了福利水平。可见,实施单边自由贸易是个体发挥企业家才能,利用比较优势提出的必然要求。
贸易问题实际上是如何发挥个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而不是对统计数字进行评价和计算的问题。当个体有机会发挥企业家才能时,他就是在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或培育自己的比较优势。实际上,个体发挥企业家才能也是他的“自然权利”,单边自由贸易正是这种自然权利提出的要求。推动单边自由贸易的实现,就是实现这种与生俱来的权利。
三、禀赋论的局限
资源禀赋论是主流的贸易理论。但这种理论并不符合上述两个方面,即贸易的主体是“个体”,贸易是“行动”概念。禀赋论基于要素,没有个体与企业家行动的思想。禀赋论是静态的“资源配置论”,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的“创造论”。这种学说假设经济学家事先知道或能够计算出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然后进行配置,这时资源配置的主角是“经济学家”,而不是无数的个体。
禀赋论不是指向单边自由贸易的,因为根据这种理论,一个国家单方面开放市场,并不改变其禀赋,因此也不改善贸易条件,这样,单方面开放市场就不重要了。但如前所述,单方面开放市场,也是有利于利用比较优势的。
根据不同国家的禀赋,计算最优的贸易条件,是一种基于均衡思想的贸易理论。实际上,贸易不是经济学家“计算最优”的问题,而是让个体发挥才能,让个体有机会去计算自己的最优的问题。资源禀赋并不存在于个体行动之外,没有个体的行动,禀赋不会被利用,也就无所谓禀赋,比如委内瑞拉拥有很多石油,但这并不构成其禀赋优势。
禀赋也往往不是在一开始就存在的,经济学家往往并不事先就预料到某国会有什么禀赋优势。或者说,禀赋是个体在发挥才能中产生的,是个体在后天创造的结果,比如美国的高科技禀赋优势,日本的制造业禀赋优势都是如此。一个国家的“禀赋”是在个体的行动中不断变化的,但关键不是禀赋本身,而是使个体发挥企业家才能的条件。比如林毅夫教授虽然也说禀赋是动态的,但他在方法论上仍属于静态的“配置论”,因为他说的禀赋的变化只是一个事后的结果,他把这个结果作为贸易的条件。
禀赋不会自动地被利用,假如禀赋没有被开发出来,满足人的需求,那么等于不存在。而要将禀赋变成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就需要借助于市场。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创造市场,也就是发挥个体的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比较优势(禀赋)的利用和生成具有可能性。相比之下,以国家为单位的禀赋论,排斥了个体与市场,预设禀赋和市场已经存在,并且假设贸易在不同的禀赋条件下自动发生,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禀赋论把贸易问题作为资源配置问题来处理,实际上也意味着经济学家替无数个体决策,使个体成为被配置的对象,这就忽视了个体拥有发挥企业家才能的自然权利。如前所述,贸易问题是个体发挥其才能,利用或创造自身的比较优势的问题,而不是一个资源配置问题。
结语:单边自由贸易是通往自由、和平与繁荣之路
主流的国际贸易理论视“政治边界”为理所当然,然而,政治边界恰恰是需要通过单边自由贸易去消除的。基于政治边界的贸易体系需要改革,这或许首先要从贸易理论的改革开始。以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为代表的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资源配置论”,这种理论阻碍了真正的自由贸易的出现。
哈耶克说“贸易比国家更古老”,这也说明自由贸易在一开始就是“单边的”。贸易是个体的事情,国家间的贸易协定与自由贸易无关。不仅如此,国家也会给贸易造成障碍,国家施加的保护主义会导致冲突和战争。提倡单边自由贸易,是要求各个国家首先消除自己对贸易设置的障碍,破除重商主义,取消补贴和人为的垄断,使各个国家在市场法则上实现分工合作,这不仅是推动本国的市场化改革之路,也是通往自由、和平与繁荣之路。
版权声明
图文仅供思考与交流,感谢作者原创,如有异议请联系小编处理。
▼推荐阅读(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英】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