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2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商人为何不受社会尊重

新少数派 2022-03-19





作者:岑科

来源:观念战争(ID:gnzz2018)



在今天的社会上,商人地位总体上看是比较高的。

在中国很多地方,服务员会叫顾客“老板”,这是一种尊称,甚至学校里的研究生、政府部门的官员也会称自己的上司是“老板”,可见商业文化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国外更不用说,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商业精英的社会影响力往往比政治领袖更大。

换个时代这是难以想象的。


中国古代:商人与罪犯同列


在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经常受歧视和打击。至于低到什么程度,受到哪些歧视,我们可以看一些例子。

比如秦汉时期,曾施行“七科谪”制度,把七种人编入军队去戍边,包括犯罪的官吏、杀人犯、入赘的女婿、在籍商人、曾做过商人的人、父母做过商人的人、祖父母做过商人的人——其中四种是针对商人的,只要祖宗三代有人经商就等同于犯罪。晋朝还增加了一条奇葩的规定,凡是在街上卖东西的商贩,必须在额头上写上自己的姓名,而且还要一只脚穿白靴子,一只脚穿黑靴子,向社会公示其低贱的身份。

看上去很荒唐,但只要想一下半个世纪以前我们还流行着“割资本主义尾巴”运动,那就不足为奇了。


▲文革时期挨批斗的“投机倒把分子”


商人在中国受轻贱的历史很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迁天下豪富12万户于首都咸阳,以便监视和管理。汉朝时规定,商人不得穿丝绸,骑马,坐轿;汉武帝给商人另登户籍,猛征商人财产税。魏晋时期延续了很多抑制商人的政策。唐朝号称是最开放的时代,但商人或商人的亲戚不许为官。宋朝以后,歧视商人的状况有所好转,但士农工商的价值排序和官本位思想还是社会的主流。


欧洲中世纪:不给高利贷者举行葬礼


其实不光在中国,古代的西方社会对商业也不认可,特别体现在对贷款的态度上。

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西方思想家大多把贷款视为一种寄生性活动。到了中世纪教会更是把高利贷视为严重的罪过。公元325年教皇下令禁止教徒使用高利贷,明确高于 1%的贷款都是高利贷。1179年开始,教会不准为高利贷者举行葬礼。1311年教皇要求法律禁止高利贷,此后政府开始查处高利贷。高利贷者受到各界的歧视,不许租房子给他们住,没人听他们忏悔,甚至他们的遗嘱也是无效的,任何为高利贷的辩护都被视为异端。

基督教教义对商人也很鄙薄,《圣经》里记载,耶稣曾驱赶过在圣殿里做买卖的商人,又说有钱人进天堂非常难,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从中世纪流传下来的历史文件来看,不时有商人在遗嘱中告诫自己的后代不要步其后尘,或通过捐款来弥补其经商的罪过。可见在早期基督教的影响下,商人在古代西方的地位也很卑微。

▲描绘《圣经》中耶稣驱赶商人的画作


为什么在当代光鲜亮丽、颇受尊重的商人群体,在古代却像过街老鼠一样处处受鄙视、处处受打击呢?有三方面的原因。


观念原因:误认为商业不创造财富,只瓜分财富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对财富缺乏深入的研究,直观的看法是商业活动不创造财富,只瓜分财富。特别是看到商人对同一件商品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感觉有欺诈的嫌疑。而事实上,商人的表现也不尽人意,比如中国古代商人的座右铭《陶朱公商训》十二条,全是教人关于怎么做生意的,没有一条教商人要诚信。

所以不难理解,早在希腊—罗马时代柏拉图就批评商人说:“一有机会赢利,他们就会设法牟取暴利。这就是各种商业和小贩名声不好,被社会轻视的原因”。亚里士多德不赞成“货殖”,也就是为了敛财而进行的交易。西塞罗更是指责说:零售商和各类小商贩都是卑贱无耻的,因为他们“不编造一大堆彻头彻尾的谎话就捞不到好处”。

另外还有一点,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低、剩余产品少的条件下,提倡禁欲、淡化对利益的追求以避免人际冲突、维护社会和谐,成为一种基本的道德取向。禁欲的倾向在各大宗教中占据了主导,对财富的淡漠也成为传统道德的重要品质。

这样一来,古代思想家、传道者对商人的态度并不友好。这种状况要到宗教改革以及经济学诞生以后才会有重大改观。


经济原因:“趁人之危”最赚钱


在古代,由于社会生产力落后,受马尔萨斯陷阱制约,温饱问题不能解决,生活状况不稳定。商人或高利贷者获取暴利往往是在人面临重大生存危机的时候,因此给人趁人之危、发国难财的感觉。

中国西汉时期,晁错给汉文帝的奏折《论贵粟疏》中说到:“五口之家的农户……一年四季没有休息的时候……还遭受水旱灾害和官府残酷压榨……在准备纳税时,手头有粮的就把粮半价卖出去,手头没有钱粮的,只能出加倍的利息向人借钱完税。于是出现了靠卖田卖屋、卖子孙来还债的情况。

这反映了自然经济中农民的弱势与艰难,也揭示出社会贫富分化的重要原因。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反对高利贷,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饥荒作为周期性的致命灾祸,经常导致地位不对等的交易,贷款的利息高达40%〜60%,压得很多人倾家荡产、走投无路,以解救人间苦难为己任的教会当然不能坐视不管。

商人追求利益没有错,也有它的积极意义,但是在经济仅能满足温饱的情况下,商业获取利润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趁人之危”,这就让大众对商人产生了憎恶。

▲2010年中国湖北荆州发生“挟尸要价”新闻事件,引发关于商业与人道主义的激烈讨论


政治原因:商业自由威胁皇权统治


在古代君主世袭的制度下,统治者都希望自己的政权能够长期稳定,千秋万代,而商业会对皇帝的统治构成挑战。本来在皇权统治下,人们的吃穿住行和资源调配能力都是按皇帝安排的等级来配置的,但是有了商业自由以后人们可以迅速地发财、自由地消费,就会扰乱原有的等级秩序,破坏皇帝的权威。

西晋时有个著名的故事:巨富石崇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斗富。石崇听说王恺家中用麦芽糖水洗锅子,就吩咐自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王恺听说石崇家用香料刷墙,就用赤石脂来刷墙;王恺将晋武帝赐他的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拿出来向石崇炫耀,石崇居然把它砸了,然后把家里更漂亮、更高大的珊瑚搬出来赔给王恺。试想一下,皇帝知道了心里会是什么感受,他能不恨有钱人吗?

从根本上说,商业是反集权专制的,因为商业发展会为更多人创造出更多的上升通道,破坏金字塔式的集权统治,所以被专制者视为权力的威胁。社会上和思想界对商业的诸多不满,正好被专制者利用对商人施以打击,除了制定各种歧视商人的政策,还对盐、铁、茶、酒等重要物品垄断经营,在攫取经济利益的同时挤压商人的生存空间。这种状况与专制统治长期相伴相随。


商人如何能不受歧视


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很多商人试图通过结交权贵来保护财产或套取特权,但结果往往是与狼共舞,事与愿违。

中世纪西欧多次发生犹太人借钱给国王而后被赖账、抄家的事。犹太人贷款给国王,除了想赚利息,更希望国王保护他们的财产。刚开始时国王有礼貌地借钱,也按约定还钱,但后来突然翻脸,抄了他们的家,驱逐出境,让他们走投无路。可能有人会问:国王这么干不怕难道影响自己的信誉和招商能力吗?要知道国王打击商人总是有政治正确的理由,而且想要结交国王的商人很多,一个倒下了还有其他的继续跟上。这个道理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情况是一样的。

在当今中国社会,对商人的整体性歧视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对商人的局部性的歧视还是时有发生。甚至像李嘉诚、王健林这样的豪门巨富,平日里可以说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但是一旦他们的商业动向出现重大变化,人们就会把它们与政治因素联系起来,甚至还会出现“别让李嘉诚跑了”这样的煽动性口号。

▲李嘉诚大笔抛售中国内地资产的举动令人惊讶


可见要消除社会对商人的歧视并不容易,它需要政治、经济、观念的全面改良。而作为有见识的商人们,更应该推动市场经济观念传播,树立健康的商业形象,支持开放透明的政治制度,这样才能消除商人遭受歧视的土壤。否则商人们不论多么聪明,多么富有,始终背负着遭受政治打击甚至亡命天涯的危险。




-版权声明-

图文仅供思考与交流,不代表本公号立场,感谢作者原创,如涉版权请联系小编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