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最优,还是帕累托最蠢?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观念的后浪 Author 漫天雪798
概念
“帕累托最优”是指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状态,与这种状态比,不存在另外一种可选择的状态,使得没有人的状态比原来差,而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态比原来好。在这种状态之上,如果再想改善一个人的处境,就必须以他人受损为代价。
与此配套的概念是“帕累托改进”。即没有人因改变受到损害,至少有一个人得到好处。一旦“最优”,就没有了“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为了解决这种“无法改进”的问题,在“帕累托最优”的基础之上,又发展出了所谓“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如果一项改革措施使得受益者的所得大于受损者的损失,那么社会总财富就会增加,这种改革就是可行的,辅助的措施是受益者给受损者提供足够大的补偿。
以“帕累托最优”观念为中心的福利经济学方法,一直是经济学的核心。然而这种思想很危险!
干预主义的尚方宝剑
稍加思索就不难发现,这种理论为计划和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致命自负的规划和控制大开方便之门,为侵犯他人财产权留出了口子。只要有利于“社会总财富”的增加,你一个人牺牲一点点算什么?你的牺牲会有补偿,你牺牲的价值,也即补偿的标准在某些人看来是客观的,并不由你自己做决定。
你说理论讲得很清楚啊,其他人改善,不能让我受损啊?放心,他们会有一整套方案让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处境更差了。所有干预措施都是以“社会公正”“社会利益”的名义,并且以所谓“民主”的手段进行,以至于受损与受益无法一一对应地直接联系。典型例子是超额累进税率和通货膨胀。
一种理论要经得起逻辑的推演,而且要经得起极端环境的检验。把一个富人的钱拿出一部分分给穷人,在某些人看来富人的处境并没有变得多差,因为他们荒谬地认为富人的钱边际效用低。然而效用是主观的,既不能加总也不能在人与人之间对比;而且财富的生产与分配方式密切相关,这样做会使财富创造失去激励,其后果就是陷入普遍贫穷。
再往前一步,把一个人的一只肾脏和一只眼睛移植给正好分别需要它们的两个人,“社会总福利”提升了,因为你一只肾脏照样能活,一只眼睛照样能看,而且还给你补偿,有什么不可以?这在帕累托看来是可行的,在卡尔多、希克斯看来是必须的。
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只要你不坚守财产权的堡垒,强大的干预和控制力量就会一点点蚕食自由的根基,如同管涌一样,最终导致堤坝的崩溃。
理论的力量就是这么可怕。一种理论,不光要看它的出发点是什么,表面现象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看它蕴涵着什么样的可能。
这让人不由得哀叹并发出疑问:人类的观念到底是在进步还是倒退?2000年过去了,我们的观念还不如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取一毫而损天下,亦不为也”的“一毛不拔”主义。
社会是谁?你指给我看看!
帕累托的论调充斥着集体主义的味道,仿佛有一张硕大无朋的手遮在天空中,操控着社会,主导着改善,定义着损害与否。不论他的说辞看起来多么周延,但其出发点却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在他眼里,“社会”似乎成了一个人格化的存在。
当以“社会”这样的集体概念来论说时,眼里就没有了具体的个人,每个人都随时可能被“社会”吞噬。
没有抽象意义的社会,社会由人组成。社会是一种自发秩序,是所有人行动的结果,但却不是人为设计的结果,没有人全知全能。一个人,什么是他的利益所在,什么对他最有价值,什么是受益什么是受损,只能是他自己主观判断的结果。他的心理感受既不为人知,又无法度量,更无法在人与人之间比较,只有通过自己的行动才能表现出来。
人能够通过自己的理性认识到私有财产的伦理最有利于实现利己和利他的统一,因此在长期的演化中形成了相互合作——而不是杀戮与掠夺——的自发秩序。任何对财产权的侵犯,就是对自发秩序的破坏,其本质就是否定人的自由意志,就是否定人类本身。
当一个权威为了所谓“社会利益”设计一种“帕累托最优”的路线图,用自己的主观偏好定义所有人的主观偏好,当然是武断颟顸,就是把人不当人。他将自己的目标凌驾于所有人之上,已经影响和侵犯了人的自由意志和行动力,导致一个人甚至无法运用应有的手段追求自己真实的目的,只能在强制手段既定的框架内做有限的选择,甚至别无选择地被动接受。那么很显然的问题就是:你根本不知道他的福利增进了没有。而那个“好心人”却以自己的标准认为他已经“改善”了。
这就像打断一个人的腿,然后送他一副拐杖,我们当然不能认为拄拐就是最优的选项,更好的选项当然是让他的腿保持健全,并能够自由行走和选择交通工具。
所以,社会是不能有“目标”的,不论它听起来多么美好。因为社会一旦有目标,所有人的目标就只能服从这个社会目标。目标只能是个体的,受益与受损,也只能是个体的主观评价。
没有脱离了个人的社会,当然也没有所谓“社会利益”,有的只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利益。一个人增进自身利益,只要不侵犯他人财产权,就是增进了“社会利益”。
没有“最优”,只有更优
“帕累托最优”把复杂的人类社会当成一个函数,在信息、资源给定前提下,如何求得最大化的值。最大化的产出,就是所谓的“最优”。很自然,其逻辑前提是假定知识是可以集中的,信息是充分的,有了这样的知识和信息,一个“全能神”就可以指导经济活动以实现“最优”。
问题在于,“最优”并不是产出的最大化。大炼一大堆黑黢黢的“钢铁”并创造年产量多少万吨的记录、GDP有多高并不是目的。生产的目的是消费,对人有价值、提升人的福利才是目的。物品并不是被生产出来后就客观地具有了价值,是人的行动赋予了它价值。认定产出最大化就是成功的目标,完全忽略了人的因素。
其次,市场是一个不断发现的动态过程,知识是分散的,资源也不是给定的。良好的制度会让人的企业家才能充分释放,从无到有地创造新知识、传递新信息。资源的属性也并不是指其物理属性,而是人的行动赋予了一种物质以新的属性和用途。也就是说,人的企业家才能不但能无中生有,而且能变“废”为宝,使一种过去无用的东西变成有用的财货。因此并不存在一种静态均衡的“最大化”,而是动态发展的不断提升。正如亨利·福特所说:如果我们问消费者需要什么,他们可能会说,给我一匹更快的马。然而我们都知道了,消费者更需要的是从无到有地出现一辆汽车!所以,哪里有什么“最优”一说?
最后,交换创造价值。同样一件物品,拿在你手里,可能只有很低的价值,但由于我的企业家才能发现了它更大的用途,这件物品正好和我所控制的资本形成互补,形成了新的资本结构,满足了消费者更迫切的需求,于是在交换后这件物品的价值得到了提升。而你之所以与我交换,也是因为我们的评值恰好相反,因此交换也增进了你的福利。
市场经济中,越是分工细密,生产的目的就越不是为了满足自身消费,而是为了交换。只要这种交换不受阻碍,就是双方受益。不断交换,就是持续的“帕累托改进”,“上不封顶”,所以又何来“最优”一说?
可见,所谓的“帕累托最优”,不但假定了财富最大化,而且预设了一个前提:一部分人的受益必须以他人受损为代价,这是典型的强盗逻辑。他把市场想象成了一种零和博弈,然而这种情况在一个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中是不存在的。
“次优”恰恰是最差的状态
与“最优”相对应,帕累托还给出了一个“次优”的“解”,就是当可能的交易无法达成时,双方的福利都没有增进,但也没有减损,因此是“次优”的。
我们不禁要问:除非有战争、瘟疫、不可抗力等因素,当自由交换不受阻遏,财富就会一直增长,而且所有人的福利同时增进,怎么就无法“帕累托改进”了呢?人不可能不交换,因为在分工的社会里他不可能完全自给自足,人也总有改善自己处境的动力。那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人们无法交换,经济无法“改进”的?
我们知道,这样的力量只能来自于强大的利维坦,这种状态就是极端中央控制经济。各种干预措施加诸其上,没有财产权,没有企业家才能的立足之地,一切靠一只大手在指挥,于是经济急速退步至自给自足状态,贫穷、匮乏成为常态。要想增进自身福利,不是依靠自由交换,而是必须进行抢劫和掠夺,于是道德滑坡也接踵而至。
然而在帕累托看来,似乎物质财富只要没有减少就可以接受,应该有的增加却被忽视,这意味着原地踏步就是“次优”,自给自足、相互隔绝的原始社会也是“次优”,价格管制使得自由交换受阻,任何人都买不到急需的生活用品,在帕累托看来同样是“次优”的,因为你的财富并没有减少啊!
一个研究经济的人,思维静态到这种程度,真是匪夷所思;一种系统性的强制的、人人受损的最差状态,却被视为差强人意,真是岂有此理!
结语
“帕累托最优”错得如此彻底,只有故弄玄虚、煞有介事的“费雪方程式”可以与之“媲美”,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没有一个字是对的,他们的理论是传统经济学俯拾即是的错误中的“绝命双煞”。这些人眼里没有“人”,都是静态均衡的“集大成者”,也是狂妄地用几个方程和函数定义人类社会的“工程师和计划者”。
马特·里德利在《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中说:
新古典经济学描述的是一个完全虚构出来的世界。最终稳定状态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抽象概念,把它运用到经济这样的动态系统上是完全错误的,它根本就是“帕累托最蠢”。正如经济学家埃蒙·巴特勒所说:“完美市场不光是一个抽象概念,它压根就是蠢……只要你在教科书中看到均衡两个字,就请把它画上叉。”它是错的,因为它假设了完全的竞争、充分的信息和完全的理性,而这些完全都是不存在或者不可能存在的东西。只有计划经济才需要完善的知识,市场不需要。
他对帕累托的评价是中肯的。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干预主义在全世界大行其道,并主导了整个主流经济学界,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而哈耶克则饱受嘲笑和攻击,成为“孤独的反对派”。直到1970年代,欧美爆发“滞涨”危机,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干预主义声誉扫地。在危难中,哈耶克的思想终于受到了重视。
哈耶克不仅准确预言了未来,还把自己变成历史的一部分——他身后所发生的每一场悲剧和灾难,都在为他的思想做注脚。
作为一位深刻影响了、而且仍将影响人类思想及历史进程的思想家,哈耶克的作品,早已走出学术的象牙塔,成为所有热爱自由,忧思人类命运人士的案头必备书。
然而,哈耶克的作品,犹如他当年的命运一样多舛。先知书店经多方努力,为书友奉上目前中文版仅有的哈耶克六部作品(含独家)。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