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2月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书讯|全网首发:一部苏联崩溃的醒脑之作

新少数派 2022-03-19

反思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有两部书最值得读,一部是《切尔诺贝利的祭祷》,另一部可能就是这本刚刚翻译成中文,但在海外早已获奖无数的《切尔诺贝利的午夜》,出版不到3年,著名书评网站Goodreads近30000人打出4.38高分(满分5分)。

如果说《祭祷》是显微镜般地展示了灾难过后人们身体和心灵的巨大创伤,这本《午夜》则将距离拉远,对准建造核电站的荒谬初衷、作出决策的中上层官僚,以及整个灾难发生到事后处理的全过程,并揭示出:

这场骇人的核事故并非如一般所认知的那样是某个环节、某个人的不负责任引发的一个偶然事故,而是一个环环相扣,在苏联体制下必然要发生的悲剧。

◎ 装饰苏联帝国虚荣“野心”的核电站

20世纪70年代,为了追赶西方,莫斯科匆匆上马了一系列核电站项目,发生核事故的RBMK反应堆体量是西方反应堆的20倍,是苏联的“国家反应堆”,它宣示着莫斯科对自身独特模式的无限自负。

◎ 经济“停滞”时期强行上马,偷工减料应付

由于已在计划经济的道路上狂奔了数十年,苏联进入“停滞时期”。核电站从建设之初,就缺乏足够的建造设备,关键机械部件和建筑材料经常无法准时运到,并常常存在缺陷。

比如,用来抑制反应强度的控制棒,因为设计缺陷,在事故发生时,反而增强了反应,“刹车”变成了“油门”。

更要命的是RBMK反应堆,竟然没有用于防范严重事故时放射性污染溢出的安全壳建筑。

◎ 外行指导内行,甚至是没有“内行”

“在莫斯科的能源部,考虑高级管理干部人选时,知识和经验同忠诚和执行力相比,并没有那么重要。”

核电站厂长布留哈诺夫,读的电气工程,对核电所知甚少。总工程师福明没有从事核电的经验,“但政治上极为过硬,仅通过函授课程突击学习了核物理知识。”


对于苏联来说,政治和大国的荣耀高于一切:在核工业体系中,人的安全,与核工业相比,不值一提。设计周期,安全测试,工程质量,与核工业效率、功率相比,不值一提。人,就只是工具。

于是事实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维持荣誉,不惜代价。虚荣,成了国家的精神内核,因而灾难的发生也就成了必然。

本书作者希金博特姆是《纽约客》的资深记者,由于这场灾难已经发生30多年,当事人都年事已高,作者抓住最后的采访机会,进行了80多次,数百小时的采访,受访者包括科学家、卡车司机、消防员、医生、寡妇……

作者还参考了诸多亲历者的信件、未出版的回忆录和近年来刚刚解密的档案,因此,本书可称作“这个题材的最终作品”,并深刻揭示出残酷荒诞的灾难真相与被苏联掩盖的灾难成因。

本书2019年出版,包揽了《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多家媒体的年度图书,著名读书网站Goodreads盛赞:“《切尔诺贝利的午夜》是你能读到的最好的非虚构书籍之一。”

HBO名剧《切尔诺贝利》去年爆红全球,其主创Craig Mazin说:“开拍之前没能看过这部书,我感到十分遗憾。”

普利策奖得主安妮·艾普尔鲍姆:“栩栩如生地讲述了这场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苏联最后的岁月中那些每天都在发生的令人迷惑不解的真实事件。”

这不仅是一本刷新认知的重要作品,也是一部苏联“大国梦”破灭的醒脑之作,“这本书的主题将会永远困扰着我们”。本书值得推荐给每个人,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重磅新书,全网唯一现货】希金博特姆《切尔诺贝利的午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