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2月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堪萨斯大学华裔教授:西方教育已发生了很大改变

赵勇 新少数派 2022-03-19

赵勇博士,现任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商学院兼职教授及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校长特聘教授、英国巴斯大学特聘全球讲习教授,侧重于研究全球化和技术对教育的影响。2010年,他获得了美国教育领导学会颁发的教育领导奖,连续四年被评为美国最具公众影响力的前十名教育学者之一,还被评为全球教育技术界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人物之一。


我在美国待了几十年,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做了一些研究。虽然现在信息很发达,但东西方教育交流中还有很多误点、误区,我跟大家分享下自己的一些观察。


西方教育感染了一种病毒,叫做全球教育改革。这个词不是我提出来的。有一本书叫《芬兰经验》。PISA(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排名发布后,芬兰就成了最好的教育体系,全球都向它在模仿。PISA创造了一个词,叫做germ,就是细菌的意思。现在全球改革,尤其是西方教育被感染了一种病毒,这种病毒就是PISA。PISA造成了什么样的改革?这些改革有什么特点?我主要从政府层面讲。


在主要的欧美国家,政府层面基本上追求两点:人才的同质化人才培养的同步化


什么样的人才,只用一种考试就可以确定这样的人才,并且保证培养出来有价值,这是西方的教育。因为西方教育定义比较宽泛一些,现在面临同质化的问题。所以PISA面临的人才同质化问题,就是数学、科学追求的人才是单一化的。


同步化是指在一定的年龄,一定要达到什么水平。一年级、二年级等年级是按照生物年龄划分的,而不是按照认知年龄、情感年龄确定的。


西方教育追求这两个方面。像美国,小布什政府第一次让联邦政府真正进入到美国的教育体系。介入的方式很简单,要求每个州的每个年级必须进行考试,不达标就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之后澳大利亚引进这个方案,称为国家数学和语文考试,而且澳大利亚也成立了国家一级的课程委员会。英国2000年以后也实施了这类方案。


英国一位教育大臣去到新加坡、中国参观,回到英国后发誓要带领英国搞一次大革命,重新来一次教育的长征。英国开始设立国家级的课程标准,地方教育机构不存在了,都需要按照国家标准实施。最近英国引进了上海的数学课程。加拿大也在数学、科学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刚刚讲到的这些国家有自己的特色。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是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即联邦原本是不参与教育的,是与教育无关的。在这种制度下,围绕教育同质化、同步化需要做的第一个改革就是集权化。


美国解决教育课程标准问题到今年正好十年。在这十年中,美国核心素养课程进展如何?美国以前很多州自己没有课程标准,自小布什政府以来,课程标准便开始实施,这是集权化。


在20年代,美国有几十万个学区,一个学区就是一个独立的镇,自己决定收税、考试毕业标准。现在课程的权利、考试的权利、教师的评估权利逐渐被交到州一级。其实美国没有真正的美国教育,近年来才有。标准化很简单,就是课程标准、考试标准、学生达标。现在去美国课堂看,美国、英国,甚至加拿大,这些国家的学校课堂与我们国家没有什么差别,课堂教学的考试化、标准化、集权化,已经丧失了美国的传统教育概念。



▍标准化教育实施了这十几年,

对这些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


美国的改革破坏了七大传统美德。哈佛两位经济学教授在《教育与技术的赛跑》一书中指出,美国在二战以前或者从二战以来,之所以能够领先全球,得益于美国教育中的七大美德。


第一,公办。就是公家办的学校,美国私营学校非常少。


第二,公立。公立是国家出钱。现在美国有特许学校,虽然使用的是国家的钱,但是由私营机构办学,这属于公立私办。


第三,政教分离。其次是地方管理和分散式管理。美国在传统课程、学生标准等方面都是由地方控制的。美国的教育体系跟我们不一样,先有学校,才有联邦政府。这意味着美国1万多个学区,可以自己制定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灵活多样。


第六,开放和宽容。开放指的是学生什么时候都可以上学,宽容是高中不毕业,学生也拥有很多二次机会。在美国,任何人都可以上大学、随时都可以读研究生。美国教育有12年,学生喜欢怎么玩就怎么玩。学校不是俱乐部,俱乐部是通过现有的成员选拔学生,比如新加坡就是俱乐部教育,小学毕业以后就有选拔,之后是分流。


美国为什么有这么多创新创造,引领了二战以后全世界的科技发展?大家想研究美国教育是如何产生这么大影响的。其实只看美国教学,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就像杜威所说,课堂不能看教学,要看教育,看它的七大美德,恰恰培养了美国人才的基石。



有人知道三五岁孩子,谁能成为下一个乔布斯,所以不能提前对人做判断。因此,公立、公办就非常重要,对学生不做选择,我们叫做“有教无类”。我们经常说要培养多少个诺贝尔奖得主,但诺贝尔奖获得者不是培养出来的,是自然生长出来的。一个孩子在三五岁时无法判断未来是否能获得诺贝尔奖。


宽容开放,给孩子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机会。考试同质化、同步化对孩子进行了提早的判断,过早地告诉孩子他行还是不行。孩子在3岁、5岁经历的每一次考试,都是对孩子的终生定义,实际上孩子失去了可能的发展机会。因为学生一分校,就决定了能上什么样的课、接受什么样的环境。


如此以来,美国陷入了一种困境中,即使费了很多力气,考试成绩也没有上去,但却进入了创新性的发展机制中。美国的案例对我们影响非常大。美国为什么走这条路呢?


这十年来,美国充满了恐惧感。中美贸易战时,美国把中国作为假想敌,这种假想敌是早就存在的。假想敌很重要。一位科学家写了一本叫《崩溃》的书,讨论了世界文明为什么会突然消失。每一个伟大文明的消失,一定不是他杀,而是自杀,是自我消亡。当现代人发明这些石雕时,发现当时的居民有个意图。当地只有2000多居民,不可能做出这么大的石雕,后来猜测是不是外星人做的。但是历史学研究后发现并不是。2000多年前,这个地方是一个很繁荣的文明,发展了农业、渔业。但是某一天,岛上有个人说,13个部落中哪个部落能雕出最大最精美的石雕,上帝就会青睐于他。所以,这个部落毁掉了森林,发动整个部落的青壮年劳动力去雕刻,因此就忽略了畜牧、农耕。


这个故事就是现在的PISA。美国对分数的恐惧感来源于很早之前的恐惧。1958年美国就开始进行自杀了。1953年正好是杜威进步主义教育盛行时期,注重孩子的天性、创造力、扩展。但1957年以后,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让美国很恐惧,所以开始学习苏联。


苏联孩子学习非常高深的数学、物理,而美国孩子在玩音乐、玩艺术。当时联邦推出了国防教育法。大概到了1983年,里根政府推出国家处于危机中的方案,当时把假想敌换成了日本、韩国、德国,因为二战以后这些国家的成绩变好了。当时有本书叫《学习差距》,对比和日本的教育差距,称颂日本学校教育有多好。现在又推出了一本叫《超越上海》的书。


这导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都在向东方看齐,走课程标准同质化、同步化的道路,从而抛弃了他们过去的传统。目前,美国认为自己的教育需要改革,感觉自己的教育越做越差、越来越落后。

其实,从历史考试成绩来看,美国不是越来越差,也不是越来越下滑,而是从来就没好过。分析美国的考试分数,美国没有哪次考好过,现在没有,历史上也没有。1964年第一次国际数学考试,美国12年级学生排名第12,很差的位置。


看一个国家的教育,考试分数只是手段,教育最终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斯坦福有一个学者,他当时做了很多研究。2004年,这位教授认为PISA考试提高多少分,GDP就会提升多少。但这个观点后来被推翻了。15岁的孩子参加考试,但15岁的孩子是不就业的。GDP的增长率不能按当时的分数看,要至少滞后五年。


美国教育部一学者在2007年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1964年的国际数学竞赛有12个国家参加,包括澳大利亚、比利时、英国、芬兰、法国、西德、以色列、苏格兰、瑞典、美国等,美国排名倒数第二。40年以后,这些孩子53岁,已经不再是主要劳动力。2004年对这次考试成绩和GDP做对比发现,第一次数学科学考试的成绩,与国家的GDP是负相关。也就是当时成绩考得越好的国家,GDP越差,这是负相关。


1964年的考试成绩和增长轨迹也是负相关的。成绩越高的国家,经济增长越慢。在生产力方面,基本跟分数没关系。而在生活质量方面,按照国家的生活质量指数,二者之间是负相关的,也就是分数越好,生活质量越差,确实天天做题,也感觉比较痛苦。



▍目前美国在反思更多的问题,在21世纪

人工智能时代下,需要做什么样的改革?


斯坦福一位经济学家用新模型做了一项分析,拿着人工智能能做什么工作和现有美国工作者的劳动进行大数据分析,看人工智能能替代什么工作。


冲击比较大的工作有几个方面。首先是高学历。学历越高,人工智能冲击越大,对本科生的冲击越大。上了大学,被人工智能代替的可能性越大。像金融写作分析,完全有可能被替代。


其次,人工智能对亚裔影响很大,因为亚裔在美国做医疗、保险、精算,这一部分冲击很大。


教育要怎么走呢?西方国家必须放弃同质化、同步化,进行重新考虑,真正的人才需求会越来越个体化,越来越需要创造力、情感力。


新的研究认为,人天生具备个体,人是有差异的。我认为今后教育的发展会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第一,无用变为有用。

第二,利他而利己。今后的教育是通过利他,为别人创造价值而利己。

第三,生活即教育。教育是终生的,这是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就是教育必须个性化、让学生做真实的产品和作品,教育必须在全球化的带领下。



▍西方国家的民间教育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


第一,美国50%左右的高校决定不用统考成绩招收学生,澳大利亚也在推翻这种考试。


第二,对学生的重新评估,已经有几百个美国名校对学生重新发成绩单。


第三,美国在目前民间发展中间,已经在大大反思对前面几十年改革,是不是走向了误区。所以美国作为文明的衰败,如果不在教育上尽快纠正,人才只能越来越单一、越来越同质。





西方的确仍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当许多学者闭起眼睛、捂住耳朵高歌“这边风景独好”的时候,刘擎老师依然在“睁眼看世界”。

我们或许能看清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的历史,却不一定能够看清当代的世界,而当代才是我们生活的所在。真正的理解当下的世界,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是无比重要的。

为此,新少数派诚挚推荐刘擎签名新书《2000年以来的西方》,跟随刘老师一起“睁眼看世界”,理清现代西方思想脉络。

本书不仅是我们认知西方、认知世界的思想利器,帮助我们看清世界的格局,更让我们反观中国的现实处境,看清中国在世界思想图谱的真实定位。陈嘉映、许知远、刘瑜、周濂等著名学者鼎力推荐。

周濂:刘擎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思想的节制和平衡:视野开阔但绝不仅仅停留在表层上,不会因为过度自省而模糊立场,也不会因为同情心强大而丧失批评的力道,为汉语学界的公共写作确立了标杆。

陈嘉映:特别值得读,国内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写出来。

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看懂西方和当下世界。


▍延伸阅读

美国年轻人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西方文明的掘墓人

米塞斯:自由与西方文明

美国的种族主义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对生命的态度

刘擎:人类政治的发展会殊途同归吗?

民主的真相:在必胜与失败之间|刘擎

警惕“圣化构想”:三个远未终结的世纪神话

刘擎:被误解与被滥用的自由主义

陈平原:教育的实验必须小心翼翼,特别忌惮连续急转弯

批判性种族理论:它可以在一切事物中发现种族主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