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2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鲍鹏山:价值观只能认同,不能讨论

新少数派 2022-05-19


"知识和价值不一样,知识是让人认知的,但是价值是让人认同的。"



价值观只能认同,不能讨论

文 | 鲍鹏山

来源 | 《好的教育》


有人说,两千多年前的价值观能跟今天现代的价值观一致吗?肯定有变化吧?我说,这是糊涂人讲糊涂话。价值观有个人价值观和基本价值观之分。


什么叫个人价值观?举个例子,比如选择一辈子单身,这是个人的权利,别人管不着。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结婚还是不结婚,结婚后也可以选择“丁克”或者是多子多孙。这些都叫个人价值观。有的人花钱就喜欢“月光”,别人也管不着。喜欢攒钱也行。这种价值观是个人的,我们不能把这种个人价值观混淆为基本价值观。


基本价值观是什么呢?简单地讲,就是做人,做好人不做坏人。你可以选择做单身的人,也可以选择做娶妻生子的人,但是你不能选择做坏人。有些人还真不明白这些道理。


有位民办小学校长,在教学上做了很多尝试,名声特别大,各地办学。但我觉得他有个大问题没搞明白。我说,知识和价值不一样,知识是让人认知的,但是价值是让人认同的。他说,不对,在西方社会,学校里什么都可以讨论。我说,讨论的目的还是最终走向认同,而不是最终走向否定。比如,做人要仁义,可以讨论,但是不能讨论到最后走向否定,变成做人要不仁不义。基本的价值观,必须认同。不认同,人没法在社会上立足。如果我讲座上公开说,我就不仁不义,你能把我怎么样,主办方马上把我轰下去。偷偷摸摸地不认同,鬼鬼祟祟地不认同,说些鬼话也可以,但就是不能公开不认同。做好人还是做坏人,你能组织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吗?然后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做坏人,而你也说可以?



人有人的底线,这叫基本价值观。基本价值观是普适的,时间上普适,空间上普适。孔子时代的好人到今天仍然是好人;今天的坏蛋到孔子的时代,照样是坏蛋,这是时间上的。空间上的呢?中国的好人到美国依然是好人;美国的坏蛋到中国照样是坏蛋。


所以,共同的基本价值观不能讨论,只能认同。做人要遵守基本的价值观,要讲道德,要讲仁义,要讲礼貌,要讲智慧,要讲诚信,要讲忠诚,要孝顺父母,要宽恕,要勇敢,变了吗?从古至今不变,古今中外不变。先贤通过元典给我们留下的道、德、仁、义、礼、智、信、忠、孝、诚、恕、勇等,看起来是概念,实际上指向的是基本价值观。有了这些价值观,我们就知道一生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让一代一代的民族的未来,认同基本的人类价值观。


知识,让我们认知;而基本价值观,需要信,需要认同。因此,基本价值问题不能讨论,基本价值问题只能让人认同。价值多元时代,有多元价值观,应允许自由讨论,但是,不能混淆概念。譬如是否选择结婚,是否做丁克族,当然可以自由讨论多元选择,但人们常误把这些也当作基本价值问题。这是具体的人不同的人生价值选择问题。做一个好人这样的基本价值观,是不能讨论、不能多元选择的。人有做人的底线,底线不能讨论。基本价值观就是做人的底线,良知就是做人的底线。底线只需要认同。




人与人之间最大差别不是知识与学历,而是价值观,也就是心灵的差别。正如鲍鹏山老师说的那样,基本价值观就是做人的底线,良知就是做人的底线。底线只需要认同。
在信息与知识被投喂,良知与真知越来越稀薄的今天,社会戾气越来越重,反智主义越来越“流行”。我们每天都被无用的知识侮辱智商,误导生命流向;每天都被良知全无的言论,以及一幕幕丑陋的表演戏弄和拷打着。 
因此,精读有营养的经典好书,净化心灵,唤醒良知,提升认知,这些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对抗无良与无知的当务之急。
为此,新少数派联合先知书店诚挚推荐鲍鹏山《中国人的心灵》。在一个民族的笑声、哭声、呐喊声中,找寻到一颗颗国民的真实心灵。
这是一部独特的解读经典之作,独辟蹊径地从对中国人心灵的分析,深入文化的本质。阅读本书,不但可以与经典对话,习得传统文化的心法,还能走近中国人的心灵,收获远超一般经典解读的洞察。
感兴趣的读者,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

(本文节选自学者鲍鹏山的新著《好的教育》,东方出版中心,2022. 1。版权归作者及相关出版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者删除。)


▍延伸阅读

唯有价值观和审美,是永远无法战胜的人性

服从命令还是良知?为了“美”,他背叛了希特勒

有良知,才会有底线

鲍鹏山:有知识而无良知,是一场灾难

致敬那些在汹涌潮流中坚守良知的人

茅卫东:鄙视无底线的努力,拒绝没人性的忠诚

阿克顿勋爵:自由是人类良知的守护神

梁文道:良知若没有被摧毁,那恶就不会胜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