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2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为什么这个世界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先知书店 新少数派 2022-08-23


为什么这个世界

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编:三联生活周刊

在这样一个如此丰富、如此矛盾的世纪里,我们几乎可以从任何一条路径理解它。

在艺术领域,20世纪所经历的艺术运动要比文艺复兴还丰富,而其中有许多遭到了国家或团体的诋毁和封禁。

在医学领域,20世纪在医疗手段上取得了璀璨的进步,却也见证了许多医生的道德滑坡。

物理学可能是这个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冒险,然而它所取得的成就和招致的灾难都令我们难以忘怀。

我们在政治领域突飞猛进,而相应的法律系统常常连亦步亦趋都难以做到。

地质学和地理学的新发现本该提请我们注意环境的脆弱,但是就算它发出过这样的呼声,也已经被政客下了封口令。

美国人将人类送上了月球,却无法阻止屠杀在他们学校教室中不断重演。谁敢斩钉截铁地说,2000年的世界就一定好过1900年呢?

当人们还在争论20世纪是否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21世纪已经飞奔而来。当21世纪的人们想要努力地生活时,却惊讶地发现:这个世界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现实政治确实容易令我们担忧人类的命运。局部战争从未停止,人类的纷争也不曾停歇。但是人类当真只是如此而已吗?我们应该怎样从容面对这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

这里就要说到一个人,他是英国思想史大家彼得·沃森。他曾经给《泰晤士报》《纽约时报》《观察家》写过专栏,以思想的诞生为新闻点,报道全世界最新动态。但他的胃口远远不止如此而已。

沃森关心的不是世界大战和政治博弈,而是曲折中不断前进、构成一套完整叙事、展现出人类最好一面的思想历史。

有人说,‍彼得·沃森是这个时代的知识英雄。在这个知识碎片时代,各种简史、快餐文化横行,彼得·沃森显得有一点格格不入:他逆流而上,死磕知识,以一己之力写完人类思想史全貌。

▲彼得·沃森

他站在20世纪与21世纪的交叉点上,向后回顾整个20世纪,涵盖了所有塑造和改变了20世纪的人物和理念,用整整100万字,讲透了全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思想成就,写就这部《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不走捷径,拒绝简化。在简史当道的今天,它并非清流,而是一道瀑布。


▌为什么要读思想史

彼得·沃森始终认为,简史所代表的学习捷径只能让我们获得零碎的信息,不能真正帮助我们掌握系统性的知识。只有当你学会不省略、不讨巧,扎扎实实地面对人类的精神财富时,你才能踏上学习之路。

思想犹如人类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理解思想的进程,我们才能理解人类如何从蒙昧的时代,走向现代的心灵。


《20世纪思想史》正是人类操作系统的最新升级。在20世纪,我们经历了法西斯的狂热、血腥的种族屠杀、不曾中断的局部战争,以及第三世界的纷纷独立,人类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bug,不断修复升级操作系统,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我们中国人总是乐于谈论中国的崛起以及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地位,但是沃森非常犀利地指出:

但是,只有当中国能像西方的伟大文明所曾经成就的那样,在统辖人生重要的问题方面——比如今天我们该如何一同生活在这个人与人截然不同的世界?——换言之,在法律、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以及人文学科领域提出举足轻重的新思想,我们才能说这个国家在现代世界中成为一个真正重要的角色。

沃森无疑非常精准地提醒我们,经济实力只是国力的一部分,只有当我们在思想上为西方设定标准,我们才能认为中国真正崛起了,这便是读思想史的意义。



▌拒绝简化的思想史什么样
◎深谙学习规律,分清信息和知识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曾在文章中提及,互联网上能够获取的信息犹如“一条浑浊的信息河流”。这话当然说得有点过,但他的核心意思是互联网上的信息未经提炼和归纳,其中有着太多纷繁复杂的细节,还称不上是知识。布鲁克斯的观点得到了诸多证据的支撑,而尽管互联网毫无疑问给我们带来了好处,却也可能让我们进入了新的无知时代。

在我们今天栖居的世界里,无知正在大范围地蔓延、扩张,在美国尤其如此,其程度已经到了令人警觉的地步。一项近期的调查显示,42%的美国受访者认为人类自宇宙伊始便已经存在于地球上,而有20%的受访者仍然相信太阳绕着地球公转。简史当道的今天,每个人似乎都自以为在学习知识,但沃森认为,很多人只是把碎片化的信息误认为知识,混淆了两者的区别。正如沃森在“中文版序”中所言:

随着互联网的到来,这个世界变得如斯碎片化,学科之间变得如斯迥异,信息变得如斯原始而未经提炼,我们显然急需对诸种信息进行综合,并将网上大量“浑浊”的现成信息整合、梳理成明晰、连贯的体系。我们急需让信息脱胎换骨,变成知识。

人们在理解事件和思想时喜欢(我几乎想说“需要”)使用框架,因为它能帮助我们进入思想的语境,咀嚼它,记忆它。如果没有框架,思想与思想的叠加只会是混乱的集合,而没有任何条理可言。拒绝简化的《20世纪思想史》正是试图通过给予信息以框架,将其整合成系统性知识,不仅更为全面,而且连贯的体系也有助于读者记忆。


◎力求全面,不刻意寻求捷径

被问及为何他的作品体量总是如此庞大的时候,沃森回答说,他从不刻意追求鸿篇巨制,但是当主题确定下来的时候,他总是明白,体量非得如此不可,因为他要写的是完整而不删节的历史。

因此,沃森的这部20世纪思想史做到了真正的全学科覆盖,物理学、宇宙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古生物学、考古学、数学、人类学、心理学、遗传学、语言学、文学、哲学、艺术学等,你能想到的学科无所不包。

正是通过这样全面的了解,我们才能从20世纪思想的发展中找出跨学科融合的脉络。

◎情节鲜活,故事引人入胜

以希特勒为例,彼得·沃森让读者看到,思想是怎样通过影响关键人物的思想形态而改变历史的:

希特勒是否真如他的崇拜者声称的那样博览群书,这点颇值得怀疑,但他的确知道一些建筑、艺术、军事史、通史和技术知识,对音乐、生物学、医学以及文明和宗教史也颇有心得。他常常能用各领域的详细知识让听众感到惊讶。比方说,他的私人医生曾惊讶地发现,元首竟然熟知尼古丁对冠状血管的作用。但希特勒主要是自学成才的,这造成了显著的后果。

第一,从来没有人给过他任何客观的、外部的观点,因而也无法对他的判断或他权衡证据的方式产生影响。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时希特勒25岁,战争使他的教育陷于停顿(和中断)。希特勒的思想发展于1914年停下脚步,从此以后,他大体上局限于在第2和第3章中提到的折中的泛德主义思想。


20世纪既是人类的多事之秋,是恶的思想流毒世界的世纪,也是思想进步的辉煌世纪。在这个世纪,全人类在奴役、对峙、战争和解放的裹挟中曲折前进、求同存异,我们也在各大学科中取得了微观粒子、基因结构、现代主义等重大发现。

彼得·沃森用精准和优美的叙述笔法,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思想发展娓娓道来,帮助21世纪的读者理解我们如何抵达当今的世界,未来又会去向何方。相信这部用思想写成的20世纪通史,也将成为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理解人类自身的关键所在。

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包括《20世纪思想史》在内彼得·沃森的两部思想史著作。《20世纪思想史》让读者看清刚刚过去不久的20世纪的思想脉络,《思想史》则可让读者看清整个人类思想发展变化的全部历程。

面对时代的潮流,有人选择无视和顺从,但也总有少数人向历史深处借力,将视野构建在一个更超越的思想系统之上,从而获得全局思考的见识,在涌动的时代潮流中,做个不疾不徐的明白人。彼得·沃森的两部思想史正是个人构建思想系统的绝佳素材。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先知书店独家定制版本。

来源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


▍延伸阅读

二十一世纪,“稳定”会是个我们无福消受的奢侈品

历史的底层思维:阿克顿勋爵与他的思想遗产

奥威尔:败坏思想的捷径是败坏语言

真正限制人的,不是金钱的匮乏,而是思想的狭隘

相比政治,思想才是历史的主角

金观涛:我的思想历程,1990-2021

哈耶克——那个用思想改变世界的人

金观涛:思考人类的未来,必须正视历史倒退带来的思想困境

以思想史为镜,可以正三观

思想迈向现实的四个层次:理想,模式、制度、拓展

看错世界,要倒大霉:改革开放背后的财富密码

看待世界的认知模式,决定了一个文明能走多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