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2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微信屏蔽
▲伊朗人民焚烧美国国旗
近日,伊朗总统访华,引起了不少国际媒体的关注。此访两国加强合作的强信号首先体现于“一项长期计划”,早在2021年3月,中伊双方就签订了一个2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包含了经济政治军事等几乎所有国家层面能够触及的层面。
恐怕,这一切的根源,都要从历史中去寻找。从历史看,中伊两国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两个国家都是文明古国,且都曾遭到灭国和复国,在近代也都属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
▲公元651年萨珊王朝灭亡,从此伊朗人逐步改信伊斯兰教
中国的历史,国人都很熟悉,伊朗的历史,却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伊朗,一个神秘的东方古国,中东动荡地带的心脏,世界目光的聚焦之所。
它是一个独特的政治、文化区域,至今仍在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最高领袖的权力与地位远胜于国家总统。伊朗的信仰也是独特的,伊斯兰国家大多都是逊尼派,伊朗却是为数不多的什叶派中最主要的国家。 伊朗是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从中亚通往南欧和北非的陆路交通都要经过这里。
伊朗是人类文明的十字路口,几千年来,埃兰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突厥文明、蒙古文明、阿拉伯文明在这里交汇、碰撞,一个接一个的王朝在这里建立又灭亡,其影响远播欧洲与东亚,人类主要文明的精华与碰撞的结果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痕迹。
▲伊朗高原,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
因此可以说,伊朗的兴衰荣辱与欧亚大陆的整体发展都会有所牵连,这一点在大航海时代以前尤为明显,即使在当代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也因此世界各个大国纷纷在这里布局、博弈。 它是叙利亚长期的盟友与伙伴,又是世界目光的聚焦之所。它既是千年丝路上的明珠,又是当今中东的火药桶。它盛产诗人、导演,电影受到全世界欢迎,却又有着当下瞩目的核危机…… 它复杂、矛盾、神秘。然而,对于伊朗,世界又是泾渭分明的两种声音,在一部分人眼里,它是危险、封闭的“邪恶国度”,在另一部分人看来,它又是不可或缺的友邦。
如何认识一个多面的伊朗?伊朗又何以成为今天的伊朗? 长久以来,讲述伊朗的书都非常少。即使有讲的,不是偏重古代伊朗的辉煌,就是偏重今天伊朗的“暗黑”。 最新出版的《伊朗四千年》,填补了这种空白。本书由两位作者合力撰写,一位是伊朗前设拉子大学和德黑兰大学校长,一位是法国知名中东史学者,可谓视角开阔,既兼顾东西,又兼顾古今。它是一部严肃的学术书,但却写得趣味盎然,又堪称伊朗版《史记》。
▲《伊朗四千年》内页插图
◎ 伊朗今天的问题,不是今天的问题,而是历史的问题 追本溯源,伊朗今天的问题,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渊源,比如: ——它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国,比秦始皇的秦帝国还要早,搞出了带有基本法性质的制度,发表了“历史上第一份人权宣言”,为什么却成为西方眼中的恶龙,东方专制的起源? ——伊朗人前身——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是世仇,为何今天的国教却是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教,而且还是以中东独树一帜的什叶派为国教? ——它最后一个世俗政权巴列维王朝,使国家朝进步和繁荣迈出一大步,为什么不仅戛然而止,反而走向孤立的政教合一的军事大国道路? 在本书中,读者都会得到更深刻的解答,且会打开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此外,缘于同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读者还有额外的大礼包:在伊朗四千年中,看见另一个中国。
▲《伊朗四千年》内页展示
《大都会》杂志法国版:两位作者向我们揭秘了伊朗这个伟大国家悠久历史的源泉,它虽历经变革、动荡却依然保有持久性……很多次,我们以为伊朗会在侵略、屠杀和权力更迭中消失,但她虽时有沉寂,却依然顽强地存活下来,并且再次出现在国际视野中。 亚马逊读者:这本书充满智慧,却易于理解与阅读,它厘清了古老伊朗的根脉,让我们明白了伊朗近代巨变的缘由。 读懂本书,便掌握了理解神秘伊朗的钥匙。本书呈现一个真实的伊朗,解除读者对伊朗的诸多误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伊朗史经典。先知书店有幸获得本书的独家精装版本,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还可一并选购“世界火药桶六书”):
其他
中伊签署联合声明,是美国霸权的终结,还是新冷战的开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Author 先知书店
伊朗总统访华,对于中国来说还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按照美国资深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的看法,一旦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形成“铁三角”,那么美国的全球霸权将受到极大的挑战。
如今由于俄乌战争,俄罗斯方面已经多次表达过要跟中国进一步提升双边关系、中俄合作无上限的想法了;伊朗也在俄乌战争中为俄方供应了大量的无人机;布热津斯基的预言似乎正在成为现实。这一系列事件所预示的,究竟是美国霸权的终结,还是新冷战的开始?时间自会给出答案。
更深层的问题是:中、伊两国为什么容易走到一起?除了现实的国际政治格局外,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