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葉培貴先生:文化的漢字與漢字的文化(節選)

葉培貴先生 文字研究 2021-10-27

文化的漢字與漢字的文化

(節選)

文化的汉字与汉字的文化

(节选) 


葉培貴

叶培贵

 

我知道題目中“文化的漢字”的提法有些彆扭,但還想這樣用,原因之一是,在漢文中這種用法爲文法所允許。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我想強調一個淺見——不希望把漢字看作漢語言的符號,而是把它看做漢文化的集中呈現。……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的一段話:“造成中華文化核心的是漢字,而且成爲中國精神文明的旗幟。”我深以爲然。

我知道题目中“文化的汉字”的提法有些别扭,但还想这样用,原因之一是,在汉文中这种用法为文法所允许。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我想强调一个浅见——不希望把汉字看作汉语言的符号,而是把它看做汉文化的集中呈现。……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的一段话:“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我深以为然。

 

詞典中對“文字”的解釋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或“語言的書面形式”。……但是,這個定義卻似乎存在著一個問題——好像語言是第一性的,文字則是第二性的,然而漢字與漢語的關係,似乎並不如此簡單。

词典中对“文字”的解释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或“语言的书面形式”。……但是,这个定义却似乎存在着一个问题——好像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则是第二性的,然而汉字与汉语的关系,似乎并不如此简单。

 

漢字自身是一個高級的信息系統,這個系統有其獨特性質。

汉字自身是一个高级的信息系统,这个系统有其独特性质。

 

首先是漢字的構造方式。漢字的構成方式,從最初的象形(不獨特,各種原生文字的早期形式都是象形的)發展到後來的表意(這是獨特的,在現存文字中沒有哪一種的表意系統如此嚴密),中間千變萬化,卻不離其宗,始終堅持“以形見義”的核心特點。這就使漢字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狹義“語言”中“言語異聲”的可能制約,從而超越多民族、多方言的中華語言的複雜性,成爲維繫民族、國家統一的重要紐帶。只要看看北魏的改制、元代和清朝統治者對漢字漢語的熱衷,就不難了解這一點。日本最近增加常用漢字數量,韓國也出現了恢復漢字使用的呼聲。這許多現象,固然源於我們的國力昌盛,同時也不能不承認,漢字自身的特殊性也是重要的動因之一。

首先是汉字的构造方式。汉字的构成方式,从最初的象形(不独特,各种原生文字的早期形式都是象形的)发展到后来的表意(这是独特的,在现存文字中没有哪一种的表意系统如此严密),中间千变万化,却不离其宗,始终坚持“以形见义”的核心特点。这就使汉字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狭义“语言”中“言语异声”的可能制约,从而超越多民族、多方言的中华语言的复杂性,成为维系民族、国家统一的重要纽带。只要看看北魏的改制、元代和清朝统治者对汉字汉语的热衷,就不难了解这一点。日本最近增加常用汉字数量,韩国也出现了恢复汉字使用的呼声。这许多现象,固然源于我们的国力昌盛,同时也不能不承认,汉字自身的特殊性也是重要的动因之一。 


其次,漢字自身構成了認識世界的一種框架。這一框架當然是漢民族千百年來智慧的結晶,高到哲學的認知,低到自然事務的分類,在這個框架中都有所體現。許慎的《說文解字》,就力圖解析這個框架。也許這個框架還過於素樸,也許許慎們的解析存在若干强爲之說的弊病,也許從現代學術的各種角度可以對這個框架提出種種批評,但是我們不能不承認:即使到現在,這個框架中的諸多方面,不僅仍然是有效的,還經常是高效的。比如,在新發現化學元素的中文命名過程中,“釒”、“氣”兩個偏旁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每年一度的“年度漢字”評選,也同樣具有一針見血的認識作用。這都不是僅靠狹義的“語言”就能夠達成的,至少必須同時借助漢字那特殊的構成形式。口說一個“僞”字,傳達的僅是語音攜帶的概念;寫成一個漢字的“僞”字,則不僅是概念,還有“人”“爲”在組合時所體現的視覺形式意味,以及“人”和“爲”字分別攜帶著的一系列相關信息——這是一種綜合了文義、字形的複雜的信息傳達系統,它所能引起的反應,當然是超越了狹義的“語言”的。

其次,汉字自身构成了认识世界的一种框架。这一框架当然是汉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高到哲学的认知,低到自然事务的分类,在这个框架中都有所体现。许慎的《说文解字》,就力图解析这个框架。也许这个框架还过于素朴,也许许慎们的解析存在若干强为之说的弊病,也许从现代学术的各种角度可以对这个框架提出种种批评,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即使到现在,这个框架中的诸多方面,不仅仍然是有效的,还经常是高效的。比如,在新发现化学元素的中文命名过程中,“釒”、“气”两个偏旁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每年一度的“年度汉字”评选,也同样具有一针见血的认识作用。这都不是仅靠狭义的“语言”就能够达成的,至少必须同时借助汉字那特殊的构成形式。口说一个“伪”字,传达的仅是语音携带的概念;写成一个汉字的“伪”字,则不仅是概念,还有“人”“为”在组合时所体现的视觉形式意味,以及“人”和“为”字分别携带着的一系列相关信息——这是一种综合了文义、字形的复杂的信息传达系统,它所能引起的反应,当然是超越了狭义的“语言”的。

 

第三,漢字本身的形式就是一種了不起的藝術創造。畢加索自言生在中國則會是書法家而不是畫家。這也許有恭維的成分,但是不能不承認的是,由漢字的書寫、契刻而形成的書法藝術,在世界藝術之林中,過去是、將來也必定是不會凋謝的奇葩!其生命力之頑強、感染力之瑰奇,絕不遜色於其他任何一種藝術。奇妙的是,這種藝術的成果,並不單純地以“藝術作品”的形式存在歷史或博物館中,而是化身到我們日常應用之中了。

第三,汉字本身的形式就是一种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毕加索自言生在中国则会是书法家而不是画家。这也许有恭维的成分,但是不能不承认的是,由汉字的书写、契刻而形成的书法艺术,在世界艺术之林中,过去是、将来也必定是不会凋谢的奇葩!其生命力之顽强、感染力之瑰奇,绝不逊色于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奇妙的是,这种艺术的成果,并不单纯地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存在历史或博物馆中,而是化身到我们日常应用之中了。

 

典型卻隱蔽的例子是,我們現在所用的印刷字體,如宋體、仿宋體,其原始形式來源於唐代大楷書家顏真卿和歐陽詢,所以顏、歐的藝術創造,不僅呈現爲經典作品,而且融入了日常應用文字體式。……而且其原始字形也可以被提取爲現代設計中的字形,所以經典長在,與我們同行。這些美妙的字形,穿透了日常世界與藝術世界的疆界、穿透了古代與現代的距離,奇妙地融會在現實的生活中,對此我們卻常常視而不見,原因不是它們離我們太遠,反而是因爲太近了,並且是如此地廣泛,如此地普通。我們目所能及的漢字世界,早已變成了一個“藝術化”的世界了,以至於我們根本不需要特意用“藝術”的眼睛來關注,因爲它就在那裡,就在身邊。這樣的享受,絕不是一般的“記錄語言的符號”所能給予的。

典型却隐蔽的例子是,我们现在所用的印刷字体,如宋体、仿宋体,其原始形式来源于唐代大楷书家颜真卿和欧阳询,所以颜、欧的艺术创造,不仅呈现为经典作品,而且融入了日常应用文字体式。……而且其原始字形也可以被提取为现代设计中的字形,所以经典长在,与我们同行。这些美妙的字形,穿透了日常世界与艺术世界的疆界、穿透了古代与现代的距离,奇妙地融会在现实的生活中,对此我们却常常视而不见,原因不是它们离我们太远,反而是因为太近了,并且是如此地广泛,如此地普通。我们目所能及的汉字世界,早已变成了一个“艺术化”的世界了,以至于我们根本不需要特意用“艺术”的眼睛来关注,因为它就在那里,就在身边。这样的享受,绝不是一般的“记录语言的符号”所能给予的。

 

因此,解說漢字如果侷限於“記錄語言的符號”,那將是多麼的無趣,……如果僅用“記錄語言的符號”來闡釋,將會顯得多麼蒼白而無力。……在視覺化的當代,使漢字的生命力加倍強大,使漢字的傳播範圍成級數地擴大,使漢字文化真正成爲越來越具有影響力的世界性文化。

因此,解说汉字如果局限于“记录语言的符号”,那将是多么的无趣,……如果仅用“记录语言的符号”来阐释,将会显得多么苍白而无力。……在可视化的当代,使汉字的生命力加倍强大,使汉字的传播范围成级数地扩大,使汉字文化真正成为越来越具有影响力的世界性文化。

 

文字輸入  周君誠

文字校對  胡非才


【相關閱讀】

馬未都先生:漢字的魅力(節選)

劉軍衛先生:我欠漢字的(節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