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第5356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8〕第275号
您提出的“关于把中医药文化作为必修课列入中小学课程计划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教育,将中医药文化教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有机融入中小学历史、体育与健康等相关课程教材之中。例如,中学历史课程要求学生“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等。义务教育统编《中国历史》教材在“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课介绍了张仲景和华佗的医药成就,在“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课介绍了李时珍与他的《本草纲目》等内容。再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学生掌握包括中医药知识在内的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人教版现行高中《体育与健康(全一册)》开设专节介绍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
目前,中医药文化没有在中小学独立设课,而是融入相关课程,主要原因是:一是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专题性较强,与语文、历史、体育与健康、生物等多个基础学科有关,单独设课,易导致课程内容简单重复。二是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设置强调共同基础,突出体现国家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三是近年来,各部门加强专题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多(多达数十种),都要求在中小学独立设课,从娃娃抓起。结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融合方式实施,既符合教育规律,也可合理控制学生的课业负担。四是中小学课程方案中留有一定比例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课时。各地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条件,开发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以中医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供学生选学,满足部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求。有关经费可按国家相关规定纳入公用经费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资金列支。
下一步,教育部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要求,以及党的十九大关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等有关精神,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持悟道为重,践行为要,树人为本,尊重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科学设计和综合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组织修订普通高中相关学科教材,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内容,指导有积极性的单位编写相关地方教材和配套资源,持续推动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实践体认,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是继续组织实施好“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示范项目”,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素养。
三是积极协调财政部,加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力度,同时,督促各地统筹中央资金和自有财力,为中医药文化教育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持。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30日
【相关阅读】
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436号建议的答复
教育部: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
教育部:高校教师经批准可开展多点教学并获得报酬
【联合声明】坚决支持韩方明委员的《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