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同氣連枝,漢字爲媒
林雨:同氣連枝,漢字爲媒
日本是中國的東方近鄰,四面被海包圍,從萬米高空往下看,隔開中日兩國的那道海水,恰似古人系在腰間的一條窄窄的衣服帶子,所以有句成文,經常用來形容中日兩國——“一衣帶水”。
日本國土是東太平洋上的一群島嶼,最大的島嶼是本州,本州是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首都東京、著名風景勝地富士山都在本州。有人說:從地圖上看,本州的形狀像一隻“胃”,擴而言之,日本即是一隻“胃”,有一部“胃”的歷史,它的福禍興亡、成敗得失全在“胃”上。
權且借“胃”這個比喻說說以下話題吧,常言道“嘴大吃八方”吃嘛嘛香,日本的“胃”消化能力極強,古代日本只有口語沒有文字,西漢年間日本人士開始學漢字,唐朝時期達到高峰,會用毛筆寫漢字的日本人在其本土極受仰望。後來日本迎頭趕上,發明了自己的文字,日漢兩種文字並肩通行了許久許久。1981年10月1日日本政府宣佈:在電視、報紙、書籍、課本、公文及日常生活中,法律保障1945個中國漢字繼續通行。日本自立自爲但不排外,日文、漢字水乳交融、共存共榮。
筆者聯想到一個有趣的話題:日本自稱“大和民族”,傳統服裝叫“和服”,萬眾一心的國民精神叫“大和魂”,都嵌有一個漢字“和”,外國人評價“一個日本人是零,兩個日本人是蟲,三個日本人是一條龍”,這會不會是《論語》裡的“和爲貴”在被應用?
因爲日本“尊孔”歷史悠久,日本建有孔廟百餘座,孔廟既是紀念孔子的殿堂,又是研習孔子思想的學堂。此外還有專門傳習孔子思想的學校。例如大孤市區生駒山有所學校,它分爲幾間教室,“而立堂”、“不惑軒”、“知命室”、“耳順洞”,逐級而上,山頂立著一塊石碑,叫“從心碑”,你能猜出這些命名的由來嗎?
日本有位大名人——澀澤榮一,六歲讀《三字經》、《孝經》,七歲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成年時出任日本政府財政大臣,他到西方考察,回國之後棄官經商,創立了日本第一家銀行和貿易公司,創辦了金融、鋼鐵、鐵路、造船、礦山、紡織、造紙、保險、建築等等行業的五百多家企業,他擁有“日本企業之父”“日本金融之王”等等桂冠。澀澤榮一寫過一本書叫《論語+算盤》,他在《論語+算盤》裡寫道:“經商要靠《論語》指導,以義取利,學《論語》要靠撥動算盤精打細算,創造財富。”在日本該書被譽爲“商業聖經”。至今東京百年老銀行的正對面,還樹立著澀澤榮一的青銅像,一手拿《論語》,一手拿算盤,昂然而立。日本最高面額一萬元的紙幣上印有澀澤榮一的肖像。
日本這個民族“不偏食”,“東西方通吃”。1853年7月美國海軍準將佩里率領四艘軍艦進入日本普鶴港,遞交美國總統的國書,要求日本開放有關港口,實行通商貿易。對於送上門來的良機,日本既沒有架起火炮“迎賓”,也沒有發動“義和團”來搗亂,而是以禮相迎,仔細研判,認真談判。第二年兩國建交,日本敞開國門通商貿易,日後極大地嘗到了融入更廣闊世界潮流的甜頭。一百多年來,佩里將軍當年有三處登陸點,日本樹起三尊佩里將軍紀念碑。
1868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脫亞入歐”,又從歐美學到了西方的社會制度和先進科技。雖然地理上日本仍是“彈丸之地”,但它榮立於世界一流經濟大國、科技強國之列。
和諧的樂章有一樂段“荒腔走板”——日本侵華,不該張嘴它張開了嘴巴,一張嘴就鬧出“胃穿孔”,中華抗戰十四年,日本無條件投降。誰搞不義之戰,胃口再大,牙齒再鋒利,也消化不了正義的鐵拳頭。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中日兩國互贈大量防疫口罩。日本政府和人民還爲中國送來抗疫藥物,奪目耀眼的是包裝箱上,印有一千多年前日本天皇的孫子、官居相國的長屋親王所作的漢文詩;“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雖然不在同一個地方,但是身沐相同的風,頭頂同一輪月);
還有中國唐朝詩人王昌齡的千古名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一道青山橫在中央,隔不斷彼此雲雨同享;同一輪明月撒下清輝,你我何曾身在兩鄉?)
有一則是中國《詩經》中的名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誰說缺少軍裝,來,我們共用一件戰袍上戰場);
有一首來自富士山住民的漢文詩:“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盼望遼河雪化,期待富士山花開,彼此有手足之情,祝願寒冬早日過去春季快快到來”)“同氣連枝”引自中國《千字文》。
以上漢詩文,情誼綿綿,古色古香,讀後令人心房滾燙。
翻過滴血的史頁,和平之橋橫跨兩國疆界。曾經是東方文明/中華文化大學堂同窗,現在是“地球村”裡友好的鄰邦。日本曾對中國“見賢思齊”,今天的我們該不該“擇其善者而從之”,向這位東方鄰邦學習?少年讀者,依你看,我們該學些什麼?
【相關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