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張朋朋:中國爲什麼會出現文化斷層?

張朋朋 文字研究 2022-12-12

北京語言大學 張朋朋

中國爲什麼會出現文化斷層?

我爲什麽講這個題目?

中國出現沒出現文化斷層?回答是肯定的。否則,國家也不會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但中國爲什麽會出現文化斷層?知道嗎?如果不知道,就像醫生看病一樣,沒有找到病因,是開不出好藥方的,也一定治不好病。也就是說,如果不知道中國出現文化斷層的原因,是不可能解決文化斷層的問題的。今天我對中國出現文化斷層的原因,談談我個人的看法。我先談結論,然後説明我爲什麽會得出這個結論。

我認爲,中國出現文化斷層的原因與兩場運動有關,一是文字改革運動,一是文字教育改革運動。我認爲,這兩場運動是真正的文化革命,“十年文化大革命”其實是一場政治動亂,而文字改革和文字教育改革才是真正地革中國文化的命。我認爲,指導這兩場運動的理論都來自西方語言學。因爲西方語言學占領了中國的學術陣地和教育陣地,所以中國才出現了文化斷層。因此,中國語言學家應負主要責任。

下面我具體説明爲什麽我會得出這一結論。

本文視頻講座 ↑ ↑ ↑

什麽是文化?

我這裏講的文化是指思想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是指意識,不是指物質,不是指飲食文化、茶文化等。

人類的思想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有沒有差異?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認爲,人類有一個文明的“軸心時代”。
他認爲,從公元前八世紀到二世紀,以中國的孔子和老子爲代表的先秦諸子、印度的釋迦摩尼、以色列猶太教的先知以及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思想家並肩開啟了世界文明的“軸心時代”。

文明與野蠻相對,也就是說,是這些巨人的思想使人類從野蠻進入了文明時代。值得我們中國人注意的是:雅斯貝爾斯認爲,以中國的孔子和老子爲代表的先秦諸子的思想是世界文明的源頭和重要組成部分。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恩比也對中國儒家思想的價值給與了高度評價。

我認爲,人類的不同思想文化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差異,人類的不同文化的關係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關係。中國文化講“仁道”,認爲仁者愛人,這是大道。中國文化還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種思想是全球人類倫理道德的基本法則,是具有普世價值的。人類的思想文化也有不同的地方。明清時期來華的西方傳教士發現中國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有價值,就把《論語》《老子》等翻譯成拉丁文、英文、法文等介紹到西方,使中國文化成爲了歐洲啓蒙運動的重要思想武器。近代我們中國人也從西方學到很多有價值的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類的不同文化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

人類不同的思想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人的思想是如何記載下來的?是如何傳承和傳播的?

我認爲,人的思想是用文字記載下來的,不是用語言,因爲語言一發即逝,用文字記錄偉人思想的書籍被稱爲經典。也就是說,一是用文字,二是用書籍,即經典。

我們知道有用希臘文字記錄希臘思想家蘇格拉底的《對話錄》、柏拉圖的《理想國》和亞里士多德的《工具論》;有用印度梵文記錄印度釋迦摩尼思想的《佛經》;有用希伯來文記錄猶太人基督思想的《聖經》;有用漢字記錄孔子、孟子思想的《論語》《孟子》和老子的《道德經》及諸子百家的經典。

人類的思想文化是如何傳承和傳播的?

我認爲,都是靠教授文字和經典來傳承和傳播的。一是教文字,一是教經典,所謂識字和讀書。中國的思想文化是靠教授漢字和漢文經典來傳承和傳播的。

我國先秦時期出現諸子百家,漢代總結秦滅亡的教訓,提出要學儒家思想,宋代朱熹提出要讀《四書》《五經》。漢代許慎建立中國文字學,中國文字學是爲讀經服務的。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改朝換代,但文字沒有變,也沒有廢除讀經,因此,中國沒有出現文化斷層。但今天中國出現了文化斷層。中國有幾代人不讀經典了,不瞭解中國諸子百家的思想了,不認識古書和碑文石刻上的漢字了,也看不懂古代典籍了。

中國爲什麽會出現文化斷層?

因爲近代中國發生了兩場運動,一是文字改革運動,要廢漢字,二是白話文運動,要“廢文言,興白話”。這兩個運動始於清末民初,但真正落實是在新中國建立以後。

新中國建立後,一是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員會,進行了文字改革。二是進行了文字教育改革,落實了白話文教學。

中國進行文字改革和進行文字教育改革的理論都是來自西方“語言學”。清末民初,中國引進了西方語言學。新中國建立后,西方語言學占領了中國的學術陣地和教育陣地。中國社會科學院建立了語言研究所,中國各文科大學和師範院校也根據西方語言學理論建立了中文系,爲進行文字改革和文字教育改革培養了龐大的研究人員和教師隊伍。

西方語言學的基礎理論是什麽呢?是西方語言學的文字理論,或者說,是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那什麽是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呢?

西方語言學認爲“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認爲書寫的文字也是語言,是“寫的語言”或“書面語言”。因此,西方語言學認爲“文字代表(表現)語言”。

爲什麽說中國文字改革的理論來自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呢?

認爲“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必然認爲“文字代表(表現)語言”。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前所長、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就認爲“代表語言,也就是能讀出來,這是文字的本質。”見下圖:

因爲中國語言學家認爲文字的本質是讀音,不是字形,所以他們主張把漢字改成容易讀出音的西方拉丁字母文字。中國語言學家不僅大力宣揚文字改革的必要性,還通過分析普通話語音,用拉丁字母設計了一個取代漢字的《漢語拼音方案》並把這個方案寫入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至今中國語言學家爲什麼不否定文字改革?因爲否定文字改革就否定了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而否定文字觀就否定了西方語言學的基礎理論。

爲什麽說中國文字教育改革的理論也是來自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呢?

根據“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這一文字觀,中國語言學家認爲“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於是認爲白話文記錄的是現代漢語,古文記錄的是古代漢語。中國語言學家認爲古文是死語言,現代人要學現代漢語,也就是白話文,這樣“廢文言,興白話”就有了語言學的理論依據,於是中國基礎教育就由教“經典古文”改爲教“現代白話文”。中國語言學家根據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就改變了中國千百年來所形成的教育傳統。

至今中國的語言學家爲什麽不否定中國的文字教育改革呢?因爲否定文字教育改革就否定了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而否定文字觀就否定了西方語言學的基礎理論。那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到底對不對?什麽是文字的本質?古文是古代漢語嗎?

我認爲,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是錯誤的,文字不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而是人類創造的一種以字形表達和記錄思想的工具。

人類初始只有語言,沒有文字。語言能力就是說話能力。語言用口發出,由耳接收,用語音表達思想,是由聽覺感知的。人天生具有獲得語言能力的本能,人自然會說話,但只能近距離交流,而且語言一發即逝,不能留存,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爲了把語言表達的思想能讓遠方的人和後人知道,人類在語言的基礎上創造出了用手發出,由眼接收,由視覺感知的,可超越時堅和空間的,表達和記錄思想的工具,這就是文字。文字這種工具是由表示意義的字形、呈現字形的方式和存留字形的載體三部分構成,三者缺一不可。

也就是說,在文字的載體上呈現的只有字形,沒有語音。甲骨、青銅、碑石、竹簡、報紙、書籍、電腦屏幕上都是只有表示意義的字形,沒有語音。看到字形,我們可以知道是什麼意思,但聽不到語音。因此,沒有字形就沒有文字,文字的本質是字形,不是讀音。漢字不是記錄漢語的符號,而是表達和記錄思想的工具。漢字記錄的是中國人的思想和智慧,無漢字乃無《論語》《孟子》《老子》等大量漢文典籍,漢字乃中國文化之載體,無漢字乃無中國文化,廢漢字乃廢中國文化。中國漢字一滅,文化中國必亡。因此,我們必須否定中國的文字改革,必須否定西方語言學的錯誤的文字觀。

人看到字形可以讀出音來,是因爲這個人學過文字。字形和語音有對應關係,通過文字教學,表示意義的“語音”和表示意義的“字形”在人腦中建立了聯繫,於是學過文字的人看到“字形”可以讀出“語音”,也可以聽到“語音”寫出“字形”,這是語言和文字通過人腦進行相互轉化的現象。也就是說,文字只有“字形”,沒有“語音”。見下圖:

語言有“音”,文字有“形”無“音”,這說明文字記錄的不是語言,你收到你媽媽的一封信,你只能知道你媽媽的想法,但聼不到你媽媽的語音,你能把信讀出來,但那是你的語音,不是你媽媽的語音。今天我們聽不到孔子說的古代漢語了,但通過學習《論語》,還可以瞭解孔子的思想。因此,文字不能使語言“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文字是用字形表達和記錄思想的工具。

古文記錄的不是古代漢語,而是古人的思想。用漢字寫的古文是漢文的基礎。中國很早就有研究漢字和漢文教育的專家學者。漢代文字學家許慎的《說文解字》是研究漢字的開山之作,此書是爲閱讀經典古文服務的。古文是先產生的,中國古代一直教經典古文,白話文出現後,中國古人繼續教經典古文,不教白話文。古人覺得這個傳統沒有必要改。因爲白話文不用教,凡是“讀經”的人都具有讀寫“文言”和“白話”兩種能力,可一舉兩得。魯迅提倡白話文,但他在私塾學的是經典古文,魯迅的文言文水平是很高的。也就是說,我國古代先教經典古文的教育傳統是自然形成的,是符合漢字和漢文教學規律的。幾千年來,中國的教育傳統沒有變,才使中國文化能代代相傳,沒有中斷,但今天中斷了。在西方語言學的錯誤的文字觀指導下,中國基礎教育多年不把經典古文作爲漢文教學的基礎了,中國出現了文化斷層,幾代中國人成了“半文盲”和“文化盲”。大白話是文盲能聽懂的話,因此,今天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僅降低了中國人的文字能力,也降低了中國人的語言能力。

今天很多中國人都認識到中國出現了文化斷層,希望現在的中國孩子能學習經典,接續中國的文脈。國家也順應民意,提出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認爲這是固本工程、鑄魂工程、打底色的工程。中央電視臺還播放了大型文化類節目《典籍裏的中國》。

但大家想沒想過,既然認爲誦讀經典是固國家之本的工程,鑄造中國人靈魂的工程,打中國人底色的工程,這麽重要,那爲什麽就不讓經典進課本呢?進不了課本就進不了課堂,進不了課堂就進不了學校呀!這是什麽原因呢?

我認爲,原因是西方語言學占領了中國的學術陣地和教育陣地。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和中國各文科大學和師範院校的中文系還在繼續肯定和教授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中國語言學家繼續爲文字改革和文字教育改革培養研究人員和教師隊伍。

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是錯誤的,文字不是記錄語言的,而是以字形表達和記錄思想的工具。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百年實踐證明:西方語言學的錯誤的文字觀給中國的文字和文化教育事業已經造成了重大災難。如何救災?我認爲,首要工作是國家不要再讓西方語言學繼續佔領中國的學術陣地和教育陣地了,否則,解決不了中國文化的斷層問題。

作者:張朋朋,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曾在巴黎東方語言學院、瑞士日內瓦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等國外多所大學任教或講學。

著述:《文字論》《集中識字》《部首三字經》《漢語語言文字啟蒙》又名《字啟蒙》(與法國白樂桑先生合著)

超鏈接

↓↓↓

張朋朋:如何確保國家的文化安全?

張朋朋:論文字有“形”無“音”

【視頻】論文字有「形」無「音」(一)

【視頻】論文字有「形」無「音」(二)

【視頻】論文字有「形」無「音」(三)

【視頻】論文字有「形」無「音」(四)

【視頻】論文字有「形」無「音」(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