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M·学术论坛 | 塔可、马良、蔡东东、姚璐:当代摄影中的“传统”
观看之道:今日摄影中的历史映像|学术论坛
当代摄影中的“传统”
时间
2022/07/31(周日)
14:30-17:40
地点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一楼多功能厅
论坛嘉宾
塔可
(影像工作者)
发言主题:古今的相遇
马良
(摄影师、导演)
发言主题:草船借箭
蔡东东
(当代艺术家)
发言主题:照片游戏和生活史
姚璐
(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摄影系教授)
发言主题:传统的力量
论坛回应人
董冰峰
(谢子龙影像影像艺术馆学术总监)
论坛主持
聂翎
(谢子龙影像影像艺术馆公共教育部)
▲扫码填写信息报名参加(活动免费)
限130人报名
▲如需咨询请添加小管家二维码
*希望与主讲嘉宾交流提问的小伙伴,可添加小管家微信,把问题发至小管家,以便更好地回复您的提问。
* 如若当天没有时间参与线下活动,也可观看直播。快一键预约吧!
打破
“中国早期摄影”VS“中国当代摄影”
研究边界
正如评论家约翰·伯格在《观看之道》(1972)中指出:“正是观看确立了我们在周围世界的地位”。自1839年摄影术诞生以来,“摄影”经过一百八十余年的发展,已从早期的记录式工具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种类,当代摄影艺术的新发展、新思考也已与中国早期摄影形成巨大差异。
谢子龙摄影博物馆正在展出的“馆藏对话展”《观看之道:今日摄影中的历史映像》意在打破“中国早期摄影”与“中国当代摄影”的研究边界,尝试对中国摄影史进行新的叙述方式——将29幅中国当代摄影艺术作品与29幅馆藏中国早期摄影作品纳入“风景的发现”、“身体剧场”、“诗意的日常”、“景观再造”四个主题单元一一对照呈现,用直观画面的方式,展开一场中国摄影史发展时间线两端的跨时空“对话”,展示当代多元解构的创作思考,由此产生中国摄影史内部的连续对撞。
1900年代,行酒令。摄影师 佚名
2013年,《疯狂阅读》。艺术家 王庆松
1880年代,修鞋的小贩在照相馆内摆拍走街串巷的情景。摄影师 佚名
2009年,《风景墙》系列。上海大连路,艺术家 倪卫华
▲《观看之道:今日摄影中的历史映像》展览将馆藏作品与当代影像采取一一对应的方式进行展出过去一年,围绕这一展览已举办三期论坛,分别是开幕论坛《当代摄影创作与摄影策展》和学术论坛《思考摄影:图像、历史与观念》《收藏作为生产力——摄影收藏、研究与策展圆桌对话会》,爬梳了摄影策展与早期摄影的历史发展脉络。2022年7月31日下午,该展览第四期学术论坛《当代摄影中的“传统”》即将如期而至。
当代摄影中的“传统”
在本期论坛中,谢子龙摄影博物馆邀请到塔可、马良、蔡东东、姚璐四位艺术家。他们的创作均展现了当代摄影的艺术特质,完整传达了艺术家本人的个体观念,与此同时,他们的作品也映射出中国传统思想、传统文化、传统观念源流以及这些“传统”在时代发展中的现实演变。他们着迷于过往“人文传统”的魅力,又在接续摄影“技术传统”的基础上拓展出当代摄影的新方向。
基于艺术家们各自对“摄影传统”与“人文传统”的不同感悟,本次论坛将围绕以下几点进行探讨:其一,摄影艺术家们眼中的“早期摄影”是怎样的,“早期摄影”中有哪些观点和脉络;其二,中国传统思想和传统文化对当代摄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三,摄影术能否真实再现客观世界,如何表达摄影者的观念;其四,对于技术主导的当代社会,“传统”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论坛将以主题演讲与圆桌对话的形式,深入历史与记忆,探讨当代摄影所呈现出来的不同路径与融汇。
论坛嘉宾:塔可
发言主题:古今的相遇1870年代,俯瞰方广岩寺(永福寺洞天)。
摄影师 福州同兴照相馆
(该影像原作由谢子龙摄影博物馆收藏)
2018,《洞天新录》系列,武当山洞。艺术家 塔可
如果你曾走进《观看之道:今日中的历史映像》展厅,那你对这组作品应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它是展览第一篇章的启幕作品,右图即是艺术家塔可的作品《洞天新录》。
“80后”塔可被戏称为“古墓派摄影师”,因其作品的拍摄对象均取材于《诗经》等中国传统历史文献中的地理景观,并糅合了道教文化、碑林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对塔可而言,“过去”是无形的,却也是随处可见的。在许多情况下,他的作品超越了特定的物理空间,上升到一种精神境界,为“过去”与“现在”创建了一种更为完整的对话。
本次展览选取的《洞天新录》作品隶属于其2017年开始创作的“洞天福地”系列。该系列是塔可第一次在其作品中运用色彩,高度还原了自古被称为“洞天福地”的名山胜地中自然与人为痕迹混杂的氛围。尽管他早年在国外接受教育,并常年旅居海外,但他的作品都充分展现了中国哲学与审美的概念。视觉文化评论家刘树勇认为,塔可借助“影像”这一视觉媒介,完成了一次次按文索骥式的“影像文化考古”,并以个人化的艺术视角在影像似真亦幻的暧昧表达中,显现出一种高古的诗意,和此身寄远的方外想象。
论坛嘉宾:马良
发言主题:草船借箭艺术家马良一直都是天马行空的。2012年,他不再满足于闷在房间里做艺术,索性将一辆卡车改造成了移动照相馆,塞上三四百套服装和几十个场景,驾驶着它在全国各处溜达,免费为1600余陌生人免费拍照,累计拍摄了2万多张照片。
在这个名为《移动照相馆》的系列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上世纪的照相馆及其风格的影子,很多照片更是复刻了过去许多年代的场景。他的作品总是弥漫着怀旧的气息,而怀旧,如他所述,是对过去的生活经验的审视。
1870年代,一家人在照相馆的合影。摄影师 华芳照相馆(疑似)(该影像原作由谢子龙摄影博物馆收藏)
2012年,《移动照相馆》系列,北京薛氏家族合影。艺术家 马良
本次论坛,马良将分享其成名代表作——《草船借箭》。2008 年,马良凭借《草船借箭》系列获得由世界摄影艺术举办的“世界黑白摄影大赛”年度摄影大奖艺术类第一名,及年度摄影师大奖“杰出成就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摄影师。马良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传统文化的影子,展现出一种本能和原始的力量。
▲《草船借箭》系列,2005,马良
论坛嘉宾:蔡东东
发言主题:照片游戏和生活史
正如大多数人在孩提时期都根据自己的想象恶搞过课本上的名人画像,蔡东东的主要创作是对照片的趣味改造,或者说重构。这同样是典型的后现代艺术特征,其荒诞、幽默的风格在当代摄影史上更可谓是一级珍稀品种。
“基于照片的再创作”,是蔡东东极具个人特点的创作手法,他的作品往往包含了观众的行动和体验的过程,这和以前观看照片的方式很不一样。这样的创作为我们提供一个通道,去思考照片的物性与表意,理解照片与历史的关系,窥见摄影的深层特质,坚实而深刻。
近十年蔡东东收集了60余万张底片和照片,时间跨度接近⼀百年,基本都是普通中国⼈的⽣活照⽚,也促成了两本新作《生活史》和《照片游戏》,这些影像承载了中国人的记忆,更进一步打开并连接了图像存在的历史空间。
▲《生活史》系列作品,蔡东东
论坛嘉宾:姚璐
发言主题:传统的力量
当塔可活用古典手法、重访历史景色时,姚璐则挪用了宋代山水画的构图风格来呈现其影像作品。“挪用”是后现代艺术中的一种常见手法,姚璐的挪用激活了传统,但更重要的是激活了现实,激活了对于现实的认识与想象。他与传统对话并不仅仅停留于用自己的实践对传统做出一种评价,而是通过与传统的对话发现与建立跟当下现实的新关系。
在艺术家姚璐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摄影可以是非常传统的,它可以记录很多以前的历史,让人们回到了以前的某一个时代;但同时也是非常当代的,它可以非常清晰的把见到的东西重新组合,让人们在作品前产生时间和空间的错觉,看到既真实又不真实的影像——这就是影像艺术的魔力。
▲《中国景观》系列,城春览胜图,2007年,姚璐
由此观之,这四位当代摄影艺术家无不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和个体感受表达了历史,搭建了“传统”与“当代摄影艺术”的桥梁。
谢子龙摄影博物馆以“收藏中国影像历史、弘扬影像艺术文化”为宗旨,希望通过本次以《当代艺术中的“传统”》主题论坛,通过与当代艺术实践中四位代表艺术家的对话,广大公众能对当代影像艺术有更多的了解,萌生更多的兴趣和热爱,与我们一同走进影像艺术的世界。
论坛发言嘉宾
(按发言顺序排序)
塔可
Taca
影像工作者
1984年出生于中国山东青岛市,现于北京、纽约工作生活。2003年,他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于2005年移居到美国,而后开始在罗切斯特科技学院进修摄影。他的作品在中美众多展览中被展出,其中包括中国美术馆、UCCA、上海民生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阿那亚艺术中心、Monash Art Museum、Berkshire Museum、三影堂摄影展、和连州摄影展等。其摄影系列《诗山河考》被纽约大都会美术馆收藏并展出。
马良
Ma Liang
摄影师、导演
1972年出生于上海,自幼学习美术,毕业于上海华山美术学校、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从事广告影片的美术指导和导演工作。
2003年开始摄影,在世界各地举办个展30余场,参与重要的摄影及当代艺术群展百余场。2012年创作艺术项目《移动照相馆》,将摄影工作室装入一辆卡车及一辆旅行车,用10个月时间穿行全国35个城市,用搭建临时照相馆的形式免费为1600个陌生人,拍摄了结婚照、全家福风格的3万余张照片。项目报名人数超过两万。
2010-2014年出版了两本散文集《坦白书》《人间卧底》,广受关注。2014年至2017年,为向罹患阿兹海默症的父亲——曾经的戏剧导演致敬,用了3年时间完成了一部以等人身高木偶为角色的大型舞台剧《爸爸的时光机》,成为首部入选纽约国际演艺协会年度大会(ISPA)戏剧单元的中国作品。
2017年下半年,回到摄影创作领域,继续用影像媒介进行创作。2020年拍摄其戏剧创作的纪录片《时光机》获得美国哥谭奖最佳纪录片提名。2021年《时光机》获得美国艾美奖最佳文化纪录片提名。
蔡东东
Cai Dongdong
当代艺术家
蔡东东,1978年出生于甘肃天水, 2002年就学于北京电影学院,他以摄影,装置,录像作为主要创作媒介,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柏林。他曾获得意大利特尔纳当代艺术奖一等奖。他的作品曾展览于:德国哥斯拉尔美术馆(2021,哥斯拉尔);德国国家摄影博物馆(2017,柏林);瑞士pully美术馆(2017,瑞士);泰康空间(2016,北京)。德国波茨坦艺术空间(2016,柏林);民生美术馆(2016,上海);越后妻有三年展(2015,日本新泻);德国弗克望美术馆,(2015,德国埃森);佩斯北京空间(2014,北京)等。
姚璐
Yao Lu
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摄影系教授
1967年生于北京,1987-1991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获学士学位;1991-1998年担任《中国国土资源报》编辑、记者;1998-2000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联合举办摄影艺术研究生班, 获昆士兰艺术学院视觉艺术硕士学位;2019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版画专业毕业,获艺术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今,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论坛回应人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学术总监、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
2005年至今曾先后担任广东美术馆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栗宪庭电影基金艺术总监、北京OCAT研究中心学术总监。同时担任多个艺术机构、艺术理论丛书和影展的学术委员、主编与国际评委。曾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2013)、“《YISHU》典藏国际版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2015)和亚洲艺术文献库“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驻留奖”(2017)。研究领域包括影像艺术、独立电影、中国当代艺术史、展览史与当代批评理论。
2021年谢子龙摄影博物馆馆藏对话展
观看之道:今日摄影中的历史映像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6日—2022年8月28日
展览地点:谢子龙摄影博物馆三楼 6号展厅
策展人:董冰峰
策展助理:华 剑
29幅 珍藏历史影像
29位 当代摄影艺术家
两端 中国摄影史 的链接
一场 跨越时空 的对话